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原来可以这样爱——开启全新情爱关系
QQ咨询:
有路璐璐:

原来可以这样爱——开启全新情爱关系

  • 作者:许宜铭
  •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ISBN:9787504354587
  • 出版日期:2007年11月01日
  • 页数:206
  • 定价:¥2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在作者带领两性关系工作坊、团体心理**、自我成长的20多年间,接触到许多两性的问题,以**师本身独具的犀利,发现男人和女人除了行为、思想、文化上的差异,以及一些两性书籍所探讨的沟通问题之外,尚有许许多多与心灵深层相关的状态值得探讨。
    本书**探索男人和女人间不同的心理需求、人格和心灵深层,有别于一般的两性情感书。希望读者在看完这本书后,对两性感情的本质与发展过程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并通过与自身两性关系的经验进行验证,从而会对自己和伴侣有更深刻、更深入的了解和领悟。清楚双方生活互动模式及对关系的影响,明白因男女价值观和认知差异所产生的核心冲突及盲点,并建立化解负面情绪的建设性能量,让关系中充满更多允许与接纳,分辨并打开爱、情绪、性等不同的能量**,从而深入了解其能量转化过程与提升能量品质,享有身心合一之真爱。会更清楚该如何提升爱情的层次,也会更有能力和意愿去经营美好的两性关系。
    文章节选
    第3章 原生家庭的影响

    心理需求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种种抉择,小至每天早餐要吃什么,出门要搭公交车还是坐出租车,大至事业和配偶的选择, 都因每个人有不同的心理需求而大相径庭。而心理需求的差异又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原生家庭的环境有很大的关联,近来有越来 越多的心理学家在探讨原生家庭对个人及两性关系的影响。

    两性关系中期许和模仿的对象
    根据心理学长期的研究发现,同性父母是我们学习和模仿 的对象,异性父母的影响是在他们对孩子的期许上。所以,父 亲是儿子学习与模仿的对象,而母亲对儿子的期许会影响他人格深层的部分;相对地,母亲是女儿学习与模仿的对象,父亲 对女儿的期许,对她的生命会造成深刻的影响。
    在异性父母的期许里,往往隐含着他们自己本身关系中的 缺陷、痛苦和创痛,而他们自己本身无力解决。 例如,父亲对母亲的不满,母亲对父亲的不满,他们本身 没有能力去面对、去沟通,或发展亲密的关系来释放掉不满, 就把这部分不满隐藏在阴暗面。父亲对母亲的不满,会转成对 女儿的期许;母亲对父亲的不满,会转换成对儿子的期许,这 些期许会造成孩子为了迎合父母的认同,没有办法展现真实的 自我。 一个孩子因为同时承受父母不同的期许,成长过程可能会 产生两种态度。一个是认同父亲,觉得母亲不好;另一个是同 情母亲。与父母原生家庭的这份关系,会影响到往后成人时的 两性关系。女儿如果认同父亲,与父亲的关系较为亲密,她就 会极力成为一个与母亲不同的人,会努力想以后成为一个称职 的好太太,会在婚姻中贡献自己所有的力量。但为了成为父亲 期许的好女人,内在会有很多疏离、压抑与牺牲,甚至不自觉, 等到辛苦到一个阶段未得到渴望的认同、温暖或并未拥有与父母不同的关系时,就开始感到挫折、失望。相反的,如果是同 情母亲的女儿,觉得父亲只是在批判而不付出关心时,就可能 与母亲联合起来对抗父亲,日后在关系中也可能抗拒、排斥男 性,认为他们与父亲是雷同的、自私的,而不敢轻易付出自己的感情。

    缺席的父亲
    父亲是儿子模仿的榜样,只不过很多男性都有一个疏离的、 缺席的父亲。在亲子关系中,父亲往往不懂得如何对孩子表达 爱心和关怀,也不懂得如何经营一个温馨和贴心的家庭。如此 代代相传,在阴柔能量的展现这部分,男性缺乏模仿和学习的 对象,所以男人在结婚后要学习成为一个好先生和好父亲相当 辛苦。 很多父子之间的情结是来自于“孩子我要你比我强”的观 念影响,男性在成长过程中被灌输要成为一个强者的观念,被 要求在社会上成为一个有竞争能力、被尊敬的人,要能养家、 保护家庭、让家人幸福,甚至在性爱上也要能满足伴侣的需求,这些都是男性被要求的责任。 在成长过程中被要求担负角色责任的男性,可能有两种反 应。一种是接受了角色的要求,但过程是不健康、是被压迫的, 会变得过度背负责任,去承担很多原本不需要承担的责任,内 心的世界必然是郁闷、沉重而深感负荷的;另一种是来自上一 辈的要求很多,结果摆荡到另一极,完全不想负任何责任。此 外,还有一种不负责任的男性,则是从小被溺爱、从未被要求 过,任何事都有人帮他处理妥当,日后往往成为一个不懂得如 何负责、任性、自我的人。 以我个人的成长经历而言,我有一个缺席的父亲,我的母 亲对我的期待特别高。所以我同时承受两种对待,让我变得特 别的复杂,既努力承担过重的责任,也会渴望不负责任,两种 都很**、都很强烈。我承担了母亲的期许,想成为负责的男 人,在婚姻中为了成为这样的人,刻意抹杀自己负面的特质。 可是我又没有父亲示范,没有父亲给予要求,凡事都被溺爱、 被过度保护和干涉,我内在也有不想负责、不懂得如何负责的 部分,以至于压抑后会全面反弹。
    父权文化下的轮回
    在中国的社会里,我观察到有这样一个共通的现象,就是 “重男轻女”。这种观念造成夫妻两性关系里一种轮回的模式不 断重复上演。例如《孔雀东南飞》中母亲对儿子的操控,是一 种中**庭典型的悲剧。这样的悲剧轮回*深的根源,来自于 中国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观念。 在父系的社会架构下,传宗接代、繁衍子孙一直是中国封 建社会非常强烈的特色,尤其是长子、长孙在家族里具有特殊 的地位,要肩负起传承香火血脉的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多 数的父母都将精神、心血、注意力耗费在儿子的身上,女儿相 对地在他们心目中的分量就没有那么重。所谓女儿嫁出去以后 像泼出去的水,嫁了以后变成别人家的人,甚至死亡以后,也 要进入男方的祖坟,不可能回到自己的宗祠里来。除夕夜的围 炉或重大的节日,女方总是要跟随着男方家庭,传统上大年初 一女儿也不能够回到娘家去和家人一起度过。有特定的回娘家 的日子,再加上祖宗牌位的奉祠都是由儿子传承等做法,无论我们的社会如何更新思潮,在这种深层的意识领域,仍然重男 轻女。 这样一个无形的、非常深层而沉重的价值观,会让父母在 无意识当中,将注意力、管教都摆在儿子的身上,对儿子特别 关爱或特别严格。当然,这个情况在现代的社会已逐渐改善, 觉得自己对儿子、对女儿都很公平的父母,也许可以做到在行 为或在物质上提供平等的对待,提供儿子、女儿同样接受教育, 接受生活技艺、才能的学习机会,在这个领域可以做到男女没 有分别。但是,毕竟在心灵深层那种养儿防老的观念不易抹灭。 人类是待在襁褓时期*长的一种生物,不像自然界的其他 生物,在生下来后很短的时间内就拥有自由行动的能力。所以 相对地,父母对子女拥有**的权力,很多孩子在青少年时期 有能力离家时开始叛逆,想要挣脱父母的掌控与权威,想要走 自己的生活道路。 在大自然的生物里,亲子之间的权力架构是不存在的,当 它们要孕育、生产的时候,会为下一代找到一个*适合成长和 生存的环境,充分发挥其本能。像绿 (xi)龟就会在刚好离 海有一段距离的沙滩上产卵,不会太远也不会太近,太远的话这些刚生出来的小龟没有足够的力气爬到海里,太近的话可能 对它们又太容易了,没有办法培养它们生存的能力,让新生命 本身经历大自然的筛选。 鹿妈妈、羊妈妈、马妈妈也是选择水草丰富、**的地方 生产。动物用它们自然的抚养本能允许小生命用它们自己的步 调摄取食物、成长,而不加以任何的干涉与操控,全然地相信 它们生命本身的生理需求、冲动以及欲望,然后尽力满足它们, 供应它们,一直到它们独立长大为止。教育过程中的操控这个培育过程里面,动物本能知道如何取得及给予下一代 *需要的资源。可是它们并没有使用权力,人类社会则全然不 同。多数父母会在这样的一个权力架构下使用他们的权力,除 了抚育的本能外,会行使教育之责,去介入、干涉孩子的发展, 有些源自于智慧的不足,有些源自于过于急切的爱和关心。 许多父母坚持用他们认为是好的去对待孩子,而这个“对 孩子是好的”的背后,可能没有去接纳孩子本能的反应,反而对这个生命造成无心的伤害。或者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 把自己人生未能够完成的梦想投射在孩子身上。社会上充斥着 太多这样的观念:“孩子,我要你比我更好”,“我要你将来比我 更强”,“我要你将来比我更棒”,所有的这些字眼,都象征着有 些父母,他们对自己的人生不满意,而把期望寄托在下一代 身上。 我个人觉得,我自己给予孩子*好的礼物,就是告诉他们: “你将来可以比我更好,可以跟我一样好,也可以比我略逊一筹。”父母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下去要求孩子,孩子在 孩提时便失去了他的童年,被剥夺了他应该享有的童欢。甚至 五六岁的孩子就像一个小大人一样,对人有礼貌,上各种才艺 班,这些都是父母教育、操纵、干涉造成的结果。 再举个更明显的例子,当幼儿在学走路的时候,在父母的 头脑里,早就有了一个“跌倒是不好的”这样的观念。越是关 心孩子的父母,越是爱孩子的父母,越是花精神陪伴着孩子成 长的父母,越会抢先一步在他跌倒之前,就保护孩子不让他受 伤,结果反而剥夺了孩子全身肌肉、神经学习协调的机会。 同样地,有多少父母允许孩子在犯错当中学习、允许他们有犯错的机会呢?父母总是不断给予教诲,告诉孩子怎样做才是对 的,怎样做是不对的。当然,为了适应未来的社会架构,成为一
    个有用的人,这些教育都是有必要的,关键是教育的方式。如何 让孩子自己充分经历以后,用分享的方式,由他自己体会、领悟 后选择决定。拥有真实的生命经验、领悟,远比只是填鸭式的教 导,让他在生命未曾经历之前,就用固有的观念去束缚、捆绑、 干涉、操控他来得强。(注:可参见《活出自己—— —让生命拥有 一切可能》中的“让孩子健康的完成社会化”。)

    小树故事的启示
    记得看过一部电影的名字是《小树的故事》,描述了一个印 第安小孩,在父母双亡后回到祖父母家里成长的过程。电影中 的小孩跟他的祖父偷酿私酒,然后拿去卖,之后祖父拿给他一 些零用钱,他非常珍惜好不容易赚到的这些钱。 有一次,有一个人牵了头小牛来贩卖,小孩非常喜欢那个 小牛,就拿他*珍惜的、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买下了那头小牛。 结果那头小牛在他们从教堂走路回家的路上就死掉了。其实那 头牛早就生了病,这个小孩上当受骗了。当他很难过地哭泣的时候,他的祖父走过来陪他,他们之间的对话很让我感动。那 个小孩跟他的祖父说:“你一定早就知道这头小牛生病了,对不 对?你一定知道那个人是要骗我的,对不对?为什么你不先跟 我说?为什么要让我上当受骗,让我这么伤心、这么难过?”他 祖父就回答他说:“如果我事先跟你说,你会相信我吗?我觉得 你有权力做你想做的事,在这个过程里学习。” 这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同时我也发现有太多的父母欠缺这 位印第安爷爷的耐心与智慧,他们往往用自己的生命历程、自己 固有的观念来制约孩子,这些观念可能是来自文化或社会的价值 观,甚至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就强 行加诸在孩子身上,然后在对待孩子时紧握着一块免死**,那 就是“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因为我爱你、我关心你”。 由此我们了解到了这个原点,这样一个父母对孩子的操控 性,因为父母和孩子是*大的权力架构,父母在使用这个权力 时的操控性是****的,完完全全具有它的威力,而又加上 重男轻女的观念,所以许多父母亲会把操控性摆在儿子身上, 儿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受到*多来自父母的操控性、父母的爱和 父母的关心。当然,目前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父母对待儿子或女儿的重视程度是相同的。

    进入潜意识里的挫败感

    如果不管你想要做什么事,都会被教导、被训斥或者是被 强制,不管是用温柔的诱导或暴力威吓的方式,这一份对操控 想要反弹的能量都会逐渐高涨。总之,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生 命的自主性受到干扰,他本身自然的需求,被掌握有资源的人 用他的权力来操控,生命里的这些能量,不管是情绪、需求还 是行为都不能流畅如它本来的样子,遇到挫败后,那个反挫回 来的能量就会进入到潜意识的深处。这样的一个叛逆性在幼儿 时期就逐渐在累积,不是到了青少年才会叛逆,只是因为到了 青少年时期,他比较有能力在社会上生存,所以那个时候他才 敢叛逆。 有更多的人选择没有叛逆,他们成为社会上的正常人,顺 利完成学业、长大成人,然后恋爱、结婚。可是这样的一个男 性,这样的一个先生,在他的潜意识深处,充满着被母亲操控 然后想要反弹的经验。于是在婚姻里,许多男性分辨不清楚,是他的太太要操控他,还是他童年的经验让他觉得他的太太要 操控他、要掌握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许多人在男女关系里,也常常用从父 母那边学会的免死**—— —因为我爱你、我关心你,所以我可 以对你做出这种事情;我对你撒谎,是因为我怕你伤心。 一追一逃的现象 在激情、浪漫、蜜月期时,在性能量高涨的时候,许多男 性是很乐意被掌控的,他会顺从对方的意思去讨好她。可是当 权力架构改变,变成男人掌权的时候,如果太太希望先生为她 做些什么,或者希望他做一些改变,如生活上或工作上的调整 以便能抽出多一点时间陪她等,只要太太表达她的需要,而这 个需要又必须要从先生身上才能够得到满足时就会逐渐唤醒他 儿时被操纵、被要求的束缚感,勾起了所有不自由的感觉,就 会开始觉得窒息,而许多男性本身可能分辨不清,其中有多大 的能量是来自于他的童年经验。于是,一追一逃的现象便开始 产生了。 先生渐渐地想要摆脱太太的操控,想要得到自由、想要呼吸,有些外遇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出现的。有一些先生开始减 少在家里的时间,或把时间尽量花在工作上或和朋友在一起娱 乐。当夫妻两个人相处的时候,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不 知道该如何去经营这份夫妻关系。 渐渐地,太太对先生感到失望,觉得他变了,他不再像以 前一样温柔体贴,他不再是理想中的情人。于是有许多女性不 自觉地就把这一份原本期望从先生身上得到的,本来试图去操 控或者去影响他,让他成为自己期望模样的操控力量,因为挫 折、灰心而逐渐转移到儿子身上。正是所谓的三从四德,未嫁 从父,嫁娶从夫,夫死从子。这个先生并没有死亡,可是在她 心目中值得努力、值得寄托、期待的先生在意识上已经不存在 了,所以刚好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夫死从子。 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又一个这样特质的儿子逐渐地诞生了, 将来要成为某位女性的先生。与此同时,一些在心灵深处被整 个社会文化忽略的女性,将来要成为别人的太太,又开始渴望 从她的先生身上得到在原生家庭里面没有办法拥有的重视、爱、 温暖和关心。在文化、社会架构重男轻女的观念下,被忽视的 那个性别的部分,渴望通过婚姻来提升自我价值感,或许刚好碰到一个当时认为深爱着自己的人,那个空缺一刹那之间被补 满了,然后双方踏入恋爱、婚姻。这样的一个女人与这样的一 个男人结合,然后再一次地在浪漫期、性能量的激情期消退、 权力架构开始改变中重复女追男的过程,这个先生对他的母亲 童年期的操控又开始苏醒、反叛,越逃越远。然后一段时间之 后,这个女人对她的先生的心又逐渐地冷了、死了,又再一次 地转移到儿子的身上。 这样的剧本在许许多多的夫妻、亲子之间一幕又一幕地重 复上演。许多男人在潜意识的深处,混淆了他的母亲和妻子的 关系。

    童年的压抑与愤怒

    有很多的夫妻在碰到争执的情况时,很难分辨清楚情绪的 源头,甚至没有感觉、没有警觉到内在小小的不满,有很多是 来自童年��压抑,逐渐累积出猛爆性的情绪,使两人的关系受 到波及而逐渐疏离,甚至演变成巨大的冲突而导致分离。 我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开车,我的前妻坐在我的旁边,她对我说:“开慢一点。”那个时候我对自己内在的感觉非常敏感, 也很重视内在所升起的感觉,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突然感 受到那种被操纵的感觉,我觉察到我的情绪是愤怒的,对她是 愤怒的。我就把车子停下来,开始面对这个问题。我跟她说: “你刚才讲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你在操纵我,我觉得很生气。” 很多夫妻在日常生活中,当内在某种感觉升起时,也会向对方 表露,而后双方就陷入对对方不满的情绪中互相攻击。 当时我因为有更深的觉察,于是我用较完整的表达方式让 我的前妻知道我的需要,我对她说:“当然我知道这个感觉和我 小时候母亲操纵我有很大的关系。可是我要让你了解,因为我 小时候曾经被操纵,所以我现在对这样一个操纵的感觉,我很 敏感,也会很生气。但这不是针对你,因为其中有大量是来自 于我与母亲童年的未完成事件。我觉得这是我们两人要增进亲 密关系很重要的一个关卡,我很担心我提出这个感觉会让你很 生气,我需要你跟我一起努力去觉察,是否在你的关心中也带 有操控你的意图。”然后,我的前妻告诉我:“其实我完全没有 想操控你的意图,我只是因为你开得很快,我觉得害怕。我希 望你开慢一点,我才不会那么害怕,我并没有想要控制你的念头,只是因为我很害怕,于是我很自然地讲出这句话。”通过这 样的沟通,我才能够分辨出,原来我一直以为她在操控我,其 实她并没有操控我的意图,而是来自于我意识深层的一些童年 经验的影响。 沟通与表达虽然有技巧,但要先能觉察,觉察得够深,表 达才能完整;而表达得完整,误解产生的概率就会减少。所以 培养个人的觉察能力,了解自己内在意念与情绪的发生是很重 要的。 一般而言,男人在EQ方面,对自己内在的情感世界较不敏 锐,而女性则是反应太快,一有初步察觉就反映出来,欠缺的是深 度的察觉与全盘的了解。所以两性对内在觉知能力的培养都是必要 的,先有觉知能力再来谈表达的技巧,在表达时运用“我信息”, 以真实一致的表达个人的感受与经验为主,而不以评价对方攻击、 对方弱点为诉求**。“我信息”又细分为:表白性我信息(表达 我的观点、想法、态度或价值观),肯定性我信息(表达对方行为 对我产生的正面影响),预防性我信息(描述我未来的希望、需要 及欲望等),面质性我信息(1.不责备地描述其具体行为,2.对自 己具体而真实的影响,3.该行为引起的我的感受)。
    这些方面的沟通表达能力,在我们的沟通效能训练的课程中可以进行提高。除了表达之外,还要有聆听及同理对方的能力。在积极聆 听对方时,仍与自己内在的感觉保持接触,在表达自己的感觉 时,仍然留意对方的反应、对方的感受,这些都是要通过不断 练习才能增进的沟通能力。而通过觉知后的沟通,相信原生家 庭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会在你的两性、夫妻关系中降至*低程度。

    第5章 男人和女人的四类互动关系

    每个人对感情都有特别的需求,男与女的组合,相处细节 千变万化,每一段感情都有特殊之处。但从我带领工作坊及从 事心理咨询的角度来看,在两性关系里常常可以看到四种关系, 共生、寄生、各自独立和相互依存。从这四种男女相处类型中, 可以检视个人的两性关系是否健康健全。

    共生关系—— —琼瑶笔下的病态互依

    共生关系:两个圆一样大,重叠在一起。共生的双方都视 与对方合而为一为*高境界。 为了体验共生关系,在我的亲密爱人工作坊里,我会让夫 第5章 男人和女人的四类互动关系妻或情侣两个人手心相抵,掌心贴着掌心,然后双脚尽量往后 退,退到他们所能退的尽头,靠彼此的重量来撑住对方的重量,
    互相依赖对方的重量让两个人的身体成一个拱桥形。接下来用 这样的姿势,他们像螃蟹一样开始走路,两个人往同一个方向 一起前进。结果,他们往往走不到三五分钟就大感吃不消,走 不下去了。 事实上,有许多两性关系或婚姻的维持,是处在这样的一 个共生关系中的。我的恋爱与婚姻也几乎都是从共生关系开始。 我少年时受到琼瑶小说的影响,看了不少秦汉、秦祥林、林青 霞、林凤娇“二秦二林”演的爱情电影,感动于梁山伯与祝英 台的殉情故事,心中觉得两个人相爱,就是要那样地缠绵悱恻、 同生共死、如胶似漆,似乎才叫做爱情。 我曾经认为相爱的两个人在生活的步调、思想、对事物的 看法、观念上都要一致,才叫做亲密的关系;两人对家庭的生 活水准、物质的需要、未来的蓝图规划也都要求一致。当两人 看法不同或者有冲突时,就会觉得关系受到威胁,为了维持心 目中的亲密关系,往往刻意委曲求全以避免冲突。 牛肉汉堡各有所好 例如在我的婚姻生活当中,出去吃饭的时候,也许我想吃 日本料理,而太太却想吃川菜,或者我想吃牛肉面,她却想吃 汉堡—— —结局不是我委屈自己陪她去吃汉堡,就是她委屈陪我 吃牛肉面。在那个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分开行动的观念,甚至 于完全不懂得我们可以各自去享用各自喜欢的食物,然后约好 一个地方再相会,总是觉得要陪伴对方,对方要陪伴我。我要 参与她所有朋友的聚会,她也要参与我所有朋友的聚会。看起 来要像**眷侣,鲽情深,长相厮守,永不分离。在关系中两个人的世界变成了一个,这样的关系就是共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若具有共生的关系与想法的夫妻,会要 求彼此在教养上有一致的态度,认为“即使你的意见与做法和 我不同,也不可以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你可以事后再跟我谈, 这样才能让孩子信服与尊重父母的权威”,相信不少夫妻都持有 这种看法。但现在我并不认为这样的教育观念是对的,我会让 我的孩子了解妈妈可以有她的意见,爸爸也可以有他的意见, 这件事情妈妈反对但是爸爸赞成,你们可以照自己的想法去尝 试,但必须努力让妈妈接受。 很多夫妻在教养态度上有示范共生的想法,所以将来孩子 也会受到影响,认为两性之间就是要这样共生。 在这样的共生关系里,其中不可能没有委屈、没有压抑、 没有迎合、没有讨好,但身在其中的人甚至自己都察觉不到潜 藏的不满和牺牲。或许这样合二为一体的关系让人羡慕,但请 试想,两个在不同文化背景、环境、不同父母教养下长大,两 个原本有不同生命历程和价值观的人,有无数个不同的特点和 经验,怎么可能完全融合成一个共同体呢?因此,在这样的共 生关系里,为了要共同经营这种一体的感觉,有无数次自我在不自觉中被牺牲掉,彼此都会有牺牲的感觉。 渐渐地,要维系这样的一份关系会越来越沉重,越来越辛 苦。内在的自我一再被压抑,自我想要得到自由与解放的声音 会逐渐茁壮。直到有**,会有一方开始冒险,想要脱离这个 关系,想要呼吸新鲜空气,不想被窒息,这个人在关系里就被 称为变心或者背叛者,会受到各方的责难。 所以在工作坊里,我让夫妻或情侣用那样的方式走路,某 些人就突然感受到身体猛然觉醒,感受到彼此的辛苦,更进一 步带来关系的觉醒—— —只要有一方脱离,另外一方就倒下;倒 下的受伤了,被称为牺牲者、受害者,伤心、愤怒,而先脱离 的人也充满自责与悔恨。 这种共生的关系,严重地说是一种病态,但却也是许多情 侣夫妻一直在追求、努力经营的关系。一直到有**,其中一 方感到窒息,想要追求自由,也就是关系面临挑战与破灭的危 急时刻。若能尽早检视自己的两性关系,适时调整沟通,给予 自己与对方更多的空间与成长,感情才能持久。

    寄生关系—— —你是我的一切

    寄生关系:一个大圆,一个小圆,小圆依附在大圆之内。 这样的关系,对寄生的人而言,寄主是他的全部,而对寄主而言,寄生的人只是他的一小部分。 在我的亲密爱人工作坊里,我往往会让男女双方彼此交替 背着对方,要被背的人紧紧抓住、牢牢地缠住背自己的人,把 自己当成只要一掉下来就会摔死一样。也要求背人的一方要好 好地背着背上的人,要当成只要一让对方滑到地上就会摔死。 就这样子背着散步,一直到两个人都受不了为止。同样地,有 些处在这种关系里的夫妻或情侣在经过这样的体验之后,猛然 觉醒他们关系里的问题。 传统的妇女、传统的婚姻比较多这样的寄生关系。对女性 而言,家庭、孩子就是她的一切,而先生就是满足这一切的* 重要资源。所以在她跟先生的关系里,先生是她的一切,她必 须紧紧地抓住。先生变心了,爱上其他女人,对她而言,就好 像寄生虫突然失去了寄主,不知道应该怎样活下去,没有信心 自己可以独力承担经济与教养的责任。 对先生而言,家庭只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事业、理想、社 交活动、嗜好、兴趣等除了家庭以外的这些领域,都可以满足 他心理上的需要、丰富他生命的色彩。对寄主而言,失去寄生 者,对他的生存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威胁,因此他不会花费 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去照顾与满足寄生者。然而道德观念、宗教 信仰、社会舆论的束缚,或是基于保护孩子的心态,或来自于 家族、法律制裁的力量,仍然使这些寄主感到必须背负他的寄 生者。 在这样的关系里,就如同我会在工作坊里要求他们彼此交 替背负,紧紧缠住对方,处于这样的状态下,寄生者与寄主双 方都是痛苦的,也都是辛苦的。 当然,也有一些角色互调的状况,有些内在心灵、心理力 量比较强的女性会碰到情绪、心理上比较脆弱、依赖需求比较 强烈的男性,形成特殊的寄生关系。个人的心理、人格若不健 全,也特别容易产生寄生关系。双方对彼此的需求特别多,情 绪起伏特别大,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互相伤害。社会上常见到 一些情杀的暴力、血腥事件,多半是寄生者因人格、心理不健 全而过度依附感情,寄生关系遭到威胁或破灭时,一时无法承 受或一时失去理智所致。因此,寄生的两性关系是不健康或者 可以说是病态的。

    各自独立关系—— —双方平行而没有交集
    各自独立关系:两个圆一般大,或差 不多大小,各自独立而无交集。在这样的 关系里,常因彼此距离拿捏不当而渐行 渐远。 在某些夫妻关系或两性关系里,会不 成熟地模仿欧美文化里的独立自主。“你是你,我是我;我不是为了迎合你的期待而来到这个人间。”
    “你无须满足我的期待,你有你的世界,我有我的世界,你可以 过你想要的生活,我也可以过我想要的生活,你可以有你的社 交圈,我也有我的社交圈,我们彼此不干涉、不过问对方的行 为。”这样的态度与精神必须在全然尊重对方,也清楚自己人生 使命的前提下达成共识,非轻易地允诺或个人率性而为。在摸 索感情相处的模式上,有可能受到独立需求的误导而形成各自 分开、无交集的状态。 在工作坊里,我会让夫妻或情侣相隔约三步远,站右边的 人请她看右边的风景,在左边的人请他看左边的风景,然后一 起散步。我会规定他们的目光不要有任何的交集,让伴侣各自 去感受这种各自独立的关系,在心灵的深层到底有什么感觉。 人类是心灵高度发展的动物,也是群居的生物。人除了有 独立自主的需求以外,还有亲密跟联结的需求。有些人为了要 追求自己的独立自主权,甚至因为害怕失去独立自主而宁可舍 弃两性关系。像这样的情况,有可能是因为童年成长过程中被 父母操控、干涉,造成一些创痛性的经验,而导致不愿意被干 涉、被控制的心态,由此而形成各自独立的关系。这种看似自 第5章 男人和女人的四类互动关系
    由没有牵绊的关系,相对地也会失去亲密联结,无法得到心灵 的滋润与心理更深层次的满足,这样的关系也是不健康的。

    相互依存关系 —— —亲密中有独立的健康形态
    相互依存关系:两个圆一般大,有交集也有各个独立的部 分。在这样的关系里,有亲密的交流,尊重对方独立自主的 一面。在男女相处的四种关系里,这是*健康的关系形态。一个 健康的两性关系,是彼此有交会的时候,同时也有独立的时候。 有联结、亲密,也有自主独立;有共同的生活**,也有各自 的社交圈子。在工作坊里,我会让两个人一起散步,偶尔回头看看伴侣,当他们发现另一半也在注意他的时候,互相深深地 注视彼此,然后牵着手走一段路再松开手。通常参加工作坊的 夫妻、伴侣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对这四种关系的活动设计,这 个部分令他们感到*轻松、*愉快,也*喜欢。 因此,一个健康的关系,双方必须尝试了解,两个来自不 同成长环境的人,彼此的心灵刻画着不同的人生经验。在坦诚 的互动过程中,自然地产生某些交集。在心灵交会的时刻,也同时去尊重、了解、接纳还没有办法交集的部分,给予对方更 多的时间、包容与沟通。 了解了这四种关系之后,接下来探索在我们的成长过程里, 在潜意识的深处,什么样的一些经历会创造出这些不同的关系, 甚至会让人沉溺、执著在某一种关系里。童年时期的接触品质 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是完全处于依赖的状态。 除了呼吸与哭泣以外,完全没有操纵环境来满足自己生存需求 的能力,一切的需要完全要通过父母或者是其他大人供给,这点在前面权力架构的部分也稍微有所提及。 有些人在处于依赖的婴儿阶段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譬如 说,父母太忙,当婴儿尿布湿了、肚子饿了,没有能够即时来 满足他的需要。在那段时间里,婴儿的心智还未发展,完全处 在生理需求的状态,没有足够的理性和心智可以去了解尿布湿 了或肚子饿了是会被解决的。他只感觉到存在的本体受到威胁, 而他**的表达能力是用哭声来呼唤照顾他的成人,来帮他解 决这威胁性的情境。在这威胁性的情境未被解决之前,他是处 在一种依赖的需求受到创伤的状态,也就是能够满足他依赖的 人,没有适时提供协助。这样的一些经验,会深深地刻画在身 体、意识与灵魂深处。或者有些父母认为要训练孩子独立,在 婴儿几个月大还处在依赖需求的时候,就让他单独睡在婴儿床, 很少去抱孩子,其实这个时候孩子有非常多渴望被拥抱、被触 摸的需求。 渐渐地,当婴儿从十个月至一岁开始,逐渐发展脱离母亲 的独立能力。如���你观察过婴儿刚开始在学爬,或者走路、坐 学步车时,你会发现刚开始时他每移动几步,就会回头看看大 人在不在身边,或者有没有人在注意他。如果这个时候父母适时给予他注意,他就会很安心地往更 远的地方去探险。如果发现大人已经不在了,或者没有人在注 意他,他会停下来,或者会朝向大人的方向移动,或者会害怕、 会哭。这段独立的发展期大约到一岁半,这段时期所感受到的 **感越强,这个孩子就具备越强的冒险探索心;越是欠缺安 全感的孩子,就越容易失去他的活动力、冒险探索的好奇心。 到了两三岁,孩子不再与父母形影不离,会离开房间到客厅、 阳台,甚至跟邻居的孩子接触,开始学习自己独处、自己玩 玩具。 在这段追求独立需求的发展时期,有一些人受到了创伤, 譬如说没有得到充分的支持、陪伴、充分的**感,或者想要 进行冒险与探索时,从父母那边得到了太多的干涉、限制,日 后会对身心灵产生一些影响。 一个人在幼儿时期,如果在依赖期和独立期都能够健康地 发展,他就会很自然地大约在三至六岁迈入更成熟的相互依存 期。他将学习到一个人可以独处做自己想做的事,玩自己想玩 的玩具,然后也可以有需要依赖、需要联结、需要被陪伴的时 刻。从出生到婴儿期、再到幼儿期,如果在依赖期、独立期、相互依存期都能够健全、成熟地发展,那在他长大成人后,很 自然地就可以拥有相互依存、健康的两性关系。
    前三种共生、寄生、各自独立的关系,看起来好像是因为 性格的不同所造成的。但其实这个性格是第二天性,并不是原 来的本性,而是在前述的三个时期发展得不够健全、完整、成 熟,从而刻画在我们的意识深层,继而影响到长大成人以后的 两性关系。

    执著来自匮乏

    依赖期的伤害来自于需求未得到满足,基本上分为三类。 其一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高品质的拥抱和肢体接触;其二是内发性生理需求,如饿了、渴了、尿布湿了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和 抚慰;其三是外来威胁性情境,如被蚊子叮咬,襁褓期的孩子 没有足够的心智去辨识危机大小,需要大人协助他解除外来 威胁。 孩子需要大量的接触与抚慰,而被接触时的品质是非常重 要的,有的父母接触孩子时非常温柔、细腻,疼惜的意念会传递给幼儿,每一次高品质、温柔舒适的对待,都会增加幼儿 “我是值得被爱的”、“我是有价值的”的感受。这些自我价值感的根基其实在一岁以前就已经奠定了,如果在需要时没有被满 足,父母长时间都无法陪伴孩子,孩子就会形成恐惧被遗弃的 心理状态。

    被遗弃的恐惧

    很多人长大后在两性关系中有害怕被遗弃的恐惧感,这种心态可能在幼儿时期就被种下了。或许是父母的个性较急切, 接触的品质比较粗糙,每次这种粗糙的对待都会削弱孩子的自 我价值感,让孩子认为“我是不好的”、“我是不被疼惜的”。在 一岁以前,我们自我价值感的高低,就已在潜意识的层面扎下 了根基。 自我价值感的高低是自尊与生活的根基。在两性关系的相 处中,自我价值感较高的人,比较少恐惧或被遗弃的担心、害 怕或嫉妒、自卑。当另一半有外遇时,其实*大的伤害不是来 自于他爱上了另外一个人,而是来自于自我的贬损,当事人往往会自我怀疑,究竟我哪一点不好,让他不想和我在一起。但许多先生外遇的对象条件往往不如原配,当妻子在责备先生变心时,其实内心有个更深的声音在伤害自己:我连那样的女子 都不如。但若是自我价值感较高的人,就不会在比较关系中有所怀疑或自我伤害。如果在依赖期没有得到满足,除了内在自我价值感低落,让人产生“我是不值得被爱”的信念外,还会对外在周围的人、 事、物产生不信任的感觉。古时有一则故事: 一位郑国人丢了一把斧头,他的一位邻居与他平日就处得 很不好,他一向对邻居的人品有所质疑,这时候他更认定这把 斧头是这位邻居偷去的,于是暗中观察这位邻居一个月:邻居 闪烁的眼神,鬼鬼祟祟、偷偷摸摸的行为举止,更让他确定邻 居是小偷。但有**,他忽然在柴房中发现了那把丢失的斧头,原来是被柴火掩盖住了。之后他再看那邻居时,怎么看也不像是小偷了。婚姻中类似这种疑心病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疑云密布
    这种内在深层对人、事、物的不信任,我们往往会把它模糊地认为是命运的捉弄,而不知其实是源自个人内在深刻的心理伤痕,而让我们想去抓住一些感觉。有一个笑话:有一个女 人怀疑她先生有外遇,于是常常从外出回来的先生身上去寻找 另一个女人的蛛丝马迹。有一次她发现一根长头发,便又哭又 闹,不断质询。如果发现一根比她短的头发,她也一样哭闹追 问头发是哪一个女人的,结果有**搜寻了整晚都毫无所获, 却仍然哭闹不已,先生询问她究竟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她说: “我实在想不通你竟然连秃头的女人都要。” 如果我们对内在失去了自我价值感,对外在世界又缺乏信 任感时,那么在两性关系中就容易陷入这样的情境,会用自己 主观的意念去解释整个情境。如男女朋友交往,男方有九十五 次对女方很好,只有五次因情绪不佳而没有那么细心体贴,担 心害怕的女方就可能被那五次紧紧抓住而深感不满。而对男方 来说,他百分之九十五的时间都很在乎女方,可是从未得到肯 定,而百分之五的疏失就被牢记不忘,于是渐渐感到灰心、挫 折。这些灰心、挫折的情绪若未被处理、抒发,就如明珠蒙尘 般,逐渐造成心理上的距离,这是一种无形的疏离感。有的人会害怕这些不满的情绪会伤害到两性关系而压抑、隐忍着不发作,表面上维持着和谐的关系,之后也会逐渐化为冷漠、疏离, 继而丧失了热情。
    例如,很多夫妻*早时相拥而眠、鸳鸯交颈,隔了一阵子 成为平躺,再过一阵子背对背各睡各的,再后来就分床、分屋, 甚至分房子。这些身体的距离其实是来自于心理的距离。 不管是依赖期还是独立期,若是需求被剥夺而受伤害时, 在未来的两性关系中都很可能产生**的现象。不是过度依赖, 强化共生、寄生的关系,就是变得过度独立,不敢去依赖、相 信异性。只有当*初的两个阶段都得到成熟的对待,依赖期得 到充分的抚慰,独立期探索的需要被满足,才能健康、稳健地 进入相互依存期,才能培养出日后健康、成熟的两性关系。

    检视自己的两性关系
    有的人在共生或寄生关系中,把感情视为生命的全部、人生**的意义,若失去了感情仿佛天地变色,这是过度依赖的现象。有些人在年轻时的恋爱是以这样的面貌出现的,其实是 小时候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导致的,因匮乏而产生强烈的执著,可是经过一次次的恋爱经验、两性互动,个人获得了一些 成长、启发与智慧,看清楚生命的一些真相后,逐渐成熟、疗 愈了伤口,感情才进入比较健康的发展状态与正常的关系之中。 在你的两性关系中,你必须先去检视,你是否有过度依赖 或是过于独立的倾向,抑或是在两者之中摆荡。至于你是否能 清楚分辨自己是在依赖期还是独立期受到不完整的对待,并不 是**必要的,只要你有意愿去学习和成长,自然能解开这个症结,找到更好、更适合的感情相处模式。
    目录
    灵欲情色爱——破译真爱的“五大密码”
    前言
    第1章 半生情缘自剖
    波折重重的初恋
    提出私奔的要求
    痛彻心扉的婚姻历程
    情不自禁的外遇
    难忘的北京姑娘
    真正的婚姻出轨
    真爱的迷思
    追寻真爱的冒险行动
    第2章 两性性爱观的差异
    阴阳能量的展现
    两性之间先天和后天的心理需求
    束缚女性的无形贞操带
    性的压抑
    女性的觉醒
    男性和女性被赋予的不同责任
    男性也要觉醒
    两性权力的变化——男人需要性 女人需要爱
    雄性狩猎本能
    第3章 原生家庭的影响
    两性关系中期许和模仿的对象
    缺席的父亲
    父权文化下的轮回
    教育过程中的操控
    小树故事的启示
    进入潜意识里的挫败感
    一追一逃的现象
    童年的压抑与愤怒
    第4章 男女需求大不同
    协调阴柔和阳刚两种特质
    文化深层对性别的制约
    男人要竞争女人要分享
    鼓声下的释放
    男人想征服女人想汇流
    人性与自然的反扑
    男人需要被尊敬女人需要被爱
    男人以目标为导向 女人以过程为导向
    第5章 男人和女人的四类互动关系
    共生关系——琼瑶笔下的病态互依
    寄生关系——你是我的一切
    各自独立关系——双方平行而没有交集
    相互依存关系——亲密中有独立的健康形态
    童年时期的接触品质
    执著来自匮乏
    被遗弃的恐惧
    疑云密布
    检视自己的两性关系
    第6章 现代婚姻的挑战
    神权的破灭
    道德感缺失
    快餐文化的影响
    家庭功能衰退
    婚姻的承诺本质
    第7章 感情深化的过程
    从激情到深情
    转化性能量
    探索童年创伤
    高品质的爱抚
    从深情到友情
    从友情到无情
    第8章 走出爱情的黑洞
    伊甸园的启示
    心智启蒙与发展
    是非心与分别心
    对自身存有羞愧
    征服大自然的心态
    “不要当自己”的影响
    接纳孩子的情绪
    迎合外在的期望
    电影中的男女主角相遇了
    放下对**的期待
    与真实内在联结
    梦中情人
    接纳对方真实面貌
    克服致命的心魔
    白雪公主和绅士的痛苦
    亲密的人伤你*深
    第9章 身心灵全面互动
    大爱与灵性的境界
    女性渴望言语的滋润
    学习中庸平衡的爱
    特别的你和特别的爱
    增加敏锐度
    在细微之处用心
    附1:胡因梦和许宜铭谈两性关系
    编辑推荐语
    亲密是允许别人进入你,像你了解自己一样地去了解你,邀请别人进入你*深处的;在自己的婚姻里,同性父母是我们模仿的对象,异性父母的期许则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人在生理上有男女之分,而在灵魂和心灵上并没有性别之分。
    详细解读两性关系中*重要的五大领域:灵、欲、情、色、爱。
    你*近可曾认真地注视过你的爱人?
    爱情,从结婚才刚刚开始。
    世界上不存在**关系,只有彼此接纳双方的不**,才能创造出**关系。
    许宜铭是少数几个可以和我平等对谈的男人,
    许宜铭先生有着丰富的人生历练、坦诚的勇气和非凡的智慧。他用充沛的热情、精力和慈悲心,以及对心灵的敏锐觉察来协助学员开发潜能、自我成长,释放生命中的种种能量。
    ——胡因梦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