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后形而上学美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后形而上学美学

  • 作者:颜翔林
  •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 ISBN:9787807304821
  •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 页数:490
  • 定价:¥3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7304821
    • 作者
    • 页数
      490
    • 出版时间
      2007年12月01日
    • 定价
      ¥30.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后形而上学美学必须清洗传统形而上学美学、主体论美学、实践论美学的思想尘埃,和以知识论和总体论为基础的美学划清界线,它主张接纳智慧论,借鉴佛学的“般若”的思想机锋,让审美活动恢复存在者的生命直觉和诗性智慧,使美学不再背负着沉重的知识包袱在充满荆棘泥泞的道路上踽踽行走,能够展开鲲鹏一般的翅膀在大地和蓝天之间自由地飞翔。美学也不能简单地回归到“感性学”的狭隘房屋,而是应该漫步在既不是理性统辖也不是本能冲动主宰的一个边缘境地,它必须获得诗意存在的资格,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而生存。海德格尔在阐释荷尔德林诗歌的某一顷刻写道: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后来它一度成为美学领域的流行话语而被无数次地重复。这至少寄寓了三重的象征意义:一是这句话昭示出深刻的美学真理——人对于世界的本能性和必然性的依恋,因为“大地”隐喻着人的生命存在的还乡性和回归母体的深厚情感;其二是,人永远是自然中的一个可能性结构,他在山水之中充分展示自我生命活动中的无限可能性;*后,人不仅仅作为感性主体而存在于世界之上,更应该获取空灵的诗意,上升为诗性主体,从而使生命状态达到美学化的完满。其实,海德格尔的这番高论,在我们极其富有生命智慧和诗意情怀
    文章节选
    **章 美学何为?:
    **节 美学的还乡之路:
    美学在漫长的历史道路上成为被理性放逐的角色,它被遮蔽在知识论阴影下而丧失想像力和诗意精神。而由历史境域所决定的流行的意识形态又使它笼罩上浓重的知性灰尘,屈服于社会革命和历史实践的功利性目标。科学技术的神速脚步,宣布了理性的偶像黄昏的来临租普世性的革命知性的终结。然而,后工业社会和“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历史浪潮,客观上促使了文化与资本的神圣结盟、权力和知识的刻意合谋、技术和消费的无意识匹配,合乎逻辑的结果就是:每一个存在者都不同性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地狂欢于感性化的消费欲望和享乐本能的迷宫。因此,精神主体在理性、知性和感性三个方面都成为一个现代性意义下的心理碎片,他们遗失了回归家园的眼睛,成为一个沉醉于欲望泥土中的“蚯蚓”,这就是现代人的生存“寓言”。
    美学曾经在20世纪不适当地扮演启蒙者和精神教父的社会角色,也充当知识工具和理性权威的象征品,被迫流浪在远离精神家园的异邦土地,迷失了自我的存在意义。所以,历史与现实的两重境遇都由衷滋生出一种呼唤美学回归家园的必然需要,期盼它走上一条还乡之路。美学的还乡之路,表现为思维方式的转换。
    a.美学是“提问”(Question)之学:
    在传统理论意义上,美学倾心于解答或回答问题,热衷于做语言游戏的工具和思想看护者,而丧失了对于现象界和自我存在的提问能力。……
    目录
    前言
    **章 美学何为?
    **节 美学的还乡之路
    第二节 精神姿态
    第三节 词源学的追溯
    第二章 历史和逻辑
    **节 逻辑分类
    第二节 西方美学
    第三节 华夏美学
    第三章 美学方法论
    **节 古典主义方法
    第二节 现代主义方法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方法
    第四章 美之追问
    **节 古壁回音
    第二节 美即虚无
    第三节 自由之隐喻
    第四节 诗意生存
    第五节 智慧生存
    第五章 自然美
    **节 生命形式
    第二节 审美类型
    第三节 悠然心会
    第四节 神话的复活
    第六章 什么是艺术?
    **节 艺术何为?
    第二节 流行的艺术概念
    第三节 艺术本体论
    第四节 艺术批判
    第七章 艺术种类
    **节 历史轨迹
    第二节 具体门类
    第三节 创造的隐秘
    第四节 批评是什么?
    第八章 美之形式
    **节 形式分析
    第二节 象征与隐喻
    第三节 结构性意义
    第九章 审美范畴
    **节 秀美/崇高
    第二节 悲剧/喜剧
    第三节 幽默/荒诞
    第四节 自然/境界
    第十章 审美心理分析
    **节 感性的召唤
    第二节 神游境界
    第三节 生命智慧
    第十一章 审美和文化
    **节 文化何为?
    第二节 美是文化的动因
    第三节 审美标准
    第十二章 美学的当代性关切
    **节 信仰重构
    第二节 审美拯救
    第三节 美学的眼睛
    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人名、术语对照
    作者后记:心底寒梅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