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

  • 作者:亚历山大.温特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75474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97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利用哲学和社会理论,《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发展了一套将国际体系视为社会建构的理论。亚历山大·温特阐明了建构主义方法的**主张,提出了结构的和理念的世界观,与构成多数国际关系主流理论基础的个体主义和物质主义截然对立。他建立了国际政治的文化理论,将**视彼此为敌人、对手还是朋友作为基本的决定因素。这三种角色是由无政府文化塑造的,分别被描述为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无政府文化是**持有的共享观念,影响了**权力的意义和**利益的内容,并由此产生了国际体系的行为趋势。本书描述了从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发生结构变迁的四种驱动因素——相互依存、共同命运、同质性和自我约束——并将这四种因素同资本主义和民主在西方康德文化出现中的作用联系在一起。
    文章节选
    第二章 科学实在论与社会类别
    怎样才能够既采取理念主义和整体主义本体论,同时又坚持科学精神或者说广义上的实证主义精神?这一章建构了一条“中间道路”,它构成了我的现代性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
    **和**体系是实在的体系,它的本质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探索接近的。接受这个假定包含了“科学实在论”(在本章里简称为“实在论”)的内容。科学实在论是一种科学哲学,认为客观世界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成熟的科学理论势必指涉客观世界,并且即便是科学研究的客体是不可观察的事物,科学仍然坚持指涉客观世界的原则。理论反映现实,而不是现实反映理论。实在论者常说他们要把“本体论置于认识论之上”就表达了这个意思。
    大部分国际关系学理论,无论是主流理论还是批判理论,似乎都以这些假定为前提,所以,大部分国际关系��者至少是含蓄意义上的实在论者。但是,当他们明确表示自己的哲学观的时候,则往往采取反对实在论的立场。1985年**国际关系理论学者就科学哲学展开的一场辩论说明国际关系学界对经验主义有一种普遍认同的观点,即:理论要具有科学性,*终必须在形式上是演绎的。这种观点是典型的反实在论形式。经验主义科学哲学在国际关系领域的主导地位如今又受到另一种反实在论思潮的挑战,这就是“后实证主义”,这次辩论在国际关系学界被称为第三次辩论。这场辩论自始至终绝少提到实在论科学哲学,戴维•德斯勒David Dessler)的著作可以说是一个明显的例外。一个对这次辩论持批评态度的人曾这样说到实在论的地位:“实在论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当今科学哲学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本体论观点了。考虑到实在论的这种地位,第三次辩论对它的忽略实在令人感到吃惊。
    ……
    目录
    译者前言
    中文版前言
    致谢
    **章 国际政治的四种社会理论
    **体系研究工程
    ****论
    体系理论
    新现实主义及其批评者
    结构理论的分类图谱
    四种社会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的归类定位
    三个方面的解释
    认识论和中间道路
    本书的内容结构
    **部分 社会理论
    第二章 科学实在论与社会类别
    科学实在论与指涉理论
    独立存在的世界
    成熟理论指涉客观世界
    理论提供有关不可观察事物的知识
    科学实在论的**论断
    社会类别问题
    因果关系和建构关系
    因果理论研究
    建构理论研究
    建立**理论问题的社会学
    结论
    第三章 “观念无所不在?”:论权力与利益的建构
    利益建构权力
    华尔兹的明晰模式:无政府状态与
    权力分配
    华尔兹的含蓄模式:利益分配
    建立一种弱式物质主义(I)
    观念建构利益
    人的理性模式
    超越理性主义模式
    建立一种弱式物质主义(II)
    结论
    第四章 结构、施动性和文化
    结构的两个层次
    微观结构
    宏观结构
    作为共同知识和集体知识的文化
    结构的两种作用
    因果作用
    建构作用
    建立一种合成观点
    文化作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结论
    第二部分 国际政治
    第五章 **与团体施动性问题
    本质**
    **作为指涉客体
    **的定义
    “**也是人”
    论**的本体地位
    **施动结构
    为什么使**人格化仍然是有问题的
    身份与利益
    **利益
    **具有“现实主义特征”吗?——关于自我利益的注释
    结论
    第六章 三种无政府文化
    无政府状态下的结构和角色
    霍布斯文化
    敌意
    霍布斯无政府状态的逻辑
    内化的三种等级
    洛克文化
    竞争
    洛克无政府状态的逻辑
    内化与福柯效应
    康德文化
    友谊
    康德无政府状态的逻辑
    内化
    逾越无政府难题?
    结论
    第七章 进程与结构变化
    身份形成的两种逻辑
    自然选择
    文化选择
    小结
    集体身份和结构变化
    主变量
    相互依存
    共同命运
    同质性
    自我约束
    讨论
    结论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