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影像时代中国电影简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影像时代中国电影简史

  • 作者:丁亚平
  •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ISBN:9787504355072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41
  • 定价:¥4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国电影从诞生之初到新世纪的发展历史,始终伴随一些*基本的东两。其一是作为理想空间的全球性背景,其二是作为现实空间的时代政治经济力量,其三是作为真实空间的社会文化精神及其多元性的个性呈现。
    假使说前者可以视作电影的全球化语境与视野,指的是电影的源始天性和基本特征的话,那么,后二者则涉指电影运动与社会空间的内涵,包括电影在现实的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所有潜力与趋向,随着时间和经验而逐渐形成。中国电影走过独特的、引人入胜的道路,在每一个阶段与成长的过程中,都出现这三重意义上的多维空间的循环作用与影响。中国电影视觉再现与存在的历史,也是全球性背景(理想空间)、时代政治经济力量(现实空间)以及社会文化精神(真实空间)消长变化及发展的历史。
    文章节选
    **章 早期电影轨迹(1905—1932)
    **节 大众电影梦寻
    一、电影放映活动之滥觞
    电影被普遍视为20世纪*重要的艺术形式。在电影诞生日——1895年12月28日之后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开始了自己的银色旅途。
    1896年6月,上海徐园开始的所谓电影放映活动,一直被认为富有*为重要的历史意义。过去,人们沿用旧说一般是认为在这一年的夏天的一个早晨,一艘从法国来的邮轮停靠在上海黄浦江码头,一个名叫加仑白的西班牙人,扛着一套电影放映机,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而在徐园的**次电影放映,系中国人自己所为。徐园在上海苏州河北的两唐家弄(今闸北区天潼路814弄35支弄),是浙江富商徐棣山宅院之后花园。徐氏父子徐棣山、徐贯云、徐凌云都是昆曲爱好者,“又一村”是其唱昆曲的地方。1896年6���29日、30日上海《申报》以及6月30日的上海《新闻报》刊登一则“徐园告白”的广告文字,说明“又一村”自即日起,“内设文虎清曲、童串戏法、西洋影戏,以供游人随意赏玩”。8月10日至14日,他们在《申报》副刊的广告栏中再次刊登广告,说“初三夜”(即阳历8月11日)起,放映“两洋影戏”。广告称:“两洋影戏客串戏法”,“定造新样奇巧电光焰火”。由此,徐园内的“又一村”开始放映起了“两洋影戏”。票价大洋二角。有学者认为这时候徐园放映的或许仍是连动的幻灯,而中国电影放映的**次,则可初步推断为1897年5月间,首映地点在上海礼查饭店,继而又在张氏味莼园的安垲地大洋房放映过。
    礼查饭店(ASTOR HOUSE HOTEL)始建于1846年,由英商礼查出资兴建,即今浦江饭店的前身。它是当时上海的**流饭店,据说日本人矢谷彦七因为憧憬礼查饭店,1926年借其名字在东京银座开了一家ASTOR中餐馆,很受欢迎,现在在东京各地开了近四十家分号。在当年的礼查饭店放映来自“两洋”的影戏,很自然地会被注入一种时尚的力量,这应该可以视作*初电影放映活动的一个证明。
    张园原为英商和记洋行经理格龙于1872年至1878年所辟的花园住宅,1882年8月由上海富商张叔和购得,并将其命名为“张氏味莼园”,简称“张园”。安垲地大洋房则系1893年10月在园内建成的一座上下二层、可容纳千人的大型建筑。
    ……
    目录
    绪论
    **章 早期电影轨迹(1905—1932)
    **节 大众电影梦寻
    第二节 叙述的起步:触摸胶片影像
    第三节 电影之像与意识纷呈
    第四节 娱乐论与声画叙事
    第二章 民族、革命与民间性(1932—1937)
    **节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坚持
    第二节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责任体
    第三节 重叠的印记
    第四节 想象性介入
    第三章 艺术念度与民族主义:从“孤岛”到大后方(1937—1945)
    **节 直接时代感
    第二节 抒发个人胸臆与亚洲主义的偏执
    第三节 戏外戏中
    第四章 电影的政治学与美学(1945—1949)
    **节 电影与良知的辩证法
    第二节 追求电影的精神共享性
    第三节 品质的深化与提升
    第四节 主体与世界之间的对位和变奏
    第五章 新的出发:曲折发展(1949—1976)
    **节 电影,作为一个新世界的完整话语
    第二节 主客体互渗的存在
    第三节 清晰而明确的主题
    第四节 电影:活着还是死去
    第六章 位移·叙事(1976—1989)
    **节 强有力的时代转折
    第二节 以影载道
    第三节 创新激情
    第四节 第五代,电影的异数
    第七章 镜头与市场共舞(1990—1999)
    **节 分裂而又交织的电影意识的转捩点
    第二节 寻找市场对话的可能
    第三节 相互交换位置的运动
    第四节 追寻电影之美、智慧与自由的发展
    第八章 归根想象:银幕、政治与个体性(2000—2007)
    **节 根之守望与想象
    第二节 现实,或形式及其历史意识
    第三节 电影造就的对话
    第四节 大片及其他:电影多维主义与产业化
    征引文献
    结语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