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帝国杀戮——清代皇族政治斗争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帝国杀戮——清代皇族政治斗争史

  • 作者:温相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ISBN:9787506030137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88
  • 定价:¥4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06030137
    • 作者
    • 页数
      388
    • 出版时间
      2008年01月01日
    • 定价
      ¥42.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这本书不是站在胜利者的角度查考历史,也不是一律的歌功颂德。本书从一开始就在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舒尔哈齐之间的内斗中,通过舒尔哈齐、褚英、代善的悲剧收场,让我们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的真实政治肖像。
    清史研究论者素有“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若非雍正整饬,满清恐早衰亡”的论调,然而,当我们通过对康熙一朝的**政治斗争史的细心考量之后,便会发现这位“宽大者”的背后隐藏的是团团杀机。至于乾隆,更难以隐藏他刻薄寡恩、阴毒狠忍的内里;雍正皇帝到底是像以往史料考证出来的那样残忍不堪还是像后来翻案者描绘的这般皓月当空?他是一个屠戮骨肉的能手还是保全善类的冒险者?而所有有关他即立前后的谜团都在该书雍正朝的**斗争历程中予以了详尽的叙述。嘉庆、道光两朝,因为封建大家庭的式微,皇权维护者的目光已经转向外延。但是,咸丰皇帝甫一咽气,分布于朝野各派中的角斗重又走上前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某些研究者认为恭亲王奕内通枢密、外达时务,只有在他的庇护之下才会有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现身……本书在还原历史的同时还原了咸丰的本来面目。
    这部书无意流于翻案,更无意哗众取宠,它只是在陈述历史的平静和波澜,就在
    文章节选
    第二章 南面独尊
    **节 皇太极崭露头角
    1.如此“宠儿”
    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即公元1592年11月28日),是努尔哈赤和叶赫那拉氏孟古的亲生子,按照齿序皇太极排行第八,按照政治排名,他是后金政权的“四贝勒”。关于皇太极的本名有几种说法,一说是叫阿巴海(又作阿渤海),一说是叫黑还勃烈。皇太极的生母孟古与努尔哈赤的婚姻还很有一番来历,孟古的父亲也就是叶赫部首���杨吉砮,生前很看好这位来自建州女真的年轻人,他认为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里,眼前的叫努尔哈赤的年轻人会有不俗的表现。于是,他主动对努尔哈赤说要把小女儿嫁给他,努尔哈赤有点不解地问:“您不是有大女儿也未嫁人吗?何不把她许给我呢?”杨吉砮解释说他的小女儿品貌出众,惟其如此才能配得上你。当时努尔哈赤远没有声名显赫,听到女真大部落叶赫部首领的如此嘉许,自然心花怒放。以后杨吉砮被明辽东统帅李成梁杀掉,叶赫也还遵守前言把孟古嫁给了努尔哈赤。皇太极支系编撰的《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中盛赞叶赫那拉氏孟古的美德、人品,显系溢美,不过,孟古给努尔哈赤也的确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孟古病死以后,努尔哈赤特将四个奴婢给孟古殉葬,还为之素食斋戒了一个多月。因为孟古死前要求见生母一面得不到叶赫部的回应,努尔哈赤还以此为借口在孟古死后不久发兵讨伐叶赫,俘获人畜两千余。皇太极“子以母贵”,当然在努尔哈赤的贵宠之列,“嫡子”的身份给皇太极以后加入到竞争储位的斗争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努尔哈赤诸子中不乏骁勇善战之辈,但读书不多、不通计谋也是他们这些人的短处所在,皇太极不同于他们的地方就是早在青年时代便开始寻求谋略的帮助,特别是通读《三国演义》给他很大的帮助,这一途径并非皇太极**,而是在努尔哈赤时代便开始了,有清一代统治者把这部“三国”看得如此之重要,和他们开国的两位祖宗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大有关系。应该说把“三国”当中的谋略、手段上升到实际的政治斗争这点上,皇太极无疑是一个活学活用的典范。继承努尔哈赤的大位以后,皇太极仍旧保持读史的习惯,《清太宗实录》中记载他读史的地方随处可见,这也是他能够顺利制服统治集团内部的异己势力的原因之一。
    本来,皇太极的生母在女真集团内部还是很具有一定地位的,但因为她的早死不可能对皇太极的起步有多大的帮助。8岁丧母的皇太极完全凭借着自己对周围事物、人以及他们的活动的观察,一点一滴地积累了必要的经验。仅就此而言,他和努尔哈赤的青年时代有着一定程度的共性,也就是这个共性让皇太极很快就对不择手段地打击乃至消灭对手的一系列戏法融会贯通起来。比起代善、莽古尔泰、阿敏、德格类、阿巴泰这些成年的兄弟们,皇太极显得更有城府,也更为阴险。他以“阴柔”的面貌出现在储位争夺战中,在**次废立褚英时,他积极厕身其中却能够不显露痕迹,并且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帮手那就是莽古尔泰。莽古尔泰的生母富察氏衮代并不很受努尔哈赤的宠爱,莽古尔泰为了固宠反倒和叶赫那拉氏孟古及其生子皇太极走得很近,兄弟二人虽不是一母所生却也关系一度融洽得很,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莽古尔泰并非完全的一勇之夫,偶尔也流露个把心计出来。可是,这点把戏当然瞒不过皇太极的眼睛,他认定这位“五哥”(莽古尔泰行五,在他之前有褚英、代善、阿拜、汤古岱)异日可以成为他为储位奋斗的挡箭牌。皇太极的这一看法后来很快得到验证,在诬陷代善这件事上,莽古尔泰很快扯下遮羞布,率先和努尔哈赤站到了一处,几乎不留痕迹地表露出他在倾轧斗争中的本来态度。而皇太极虽然比莽古尔泰小了4岁,可心思却比乃兄缜密得多,他没有像莽古尔泰那样表现得迫不及待,反而有些惺惺作态,这给努尔哈赤多少有些错觉,似乎眼前的这位四贝勒心地纯然,殊不知从阿巴亥送饭给代善和皇太极的那天起,皇太极已经开始在酝酿有关这起桃色事件的主题了。虽说在打击褚英、代善这件事上,莽古尔泰和皇太极阵线一致,但此二人内心的计议却南辕北辙,在莽古尔泰看来,努尔哈赤有过“使弟越其兄长而执政怎么行呢?”见《重译满文老档·太祖朝》卷三**分册第18页。的明言,一旦褚英、代善垮台,按照齿序,储位就该轮到他莽古尔泰了(阿敏虽属“二贝勒”,但不过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不可能和大位有缘)。而皇太极则早就看出来努尔哈赤心中根本就没有莽古尔泰的位置,这主要是和莽古尔泰本人勇则勇矣却谋略不足,不能承担治国的重任有关。也就是说在皇太极看来,褚英、代善倒掉以后*大的受益者就是他皇太极,而越是如此,他就越要莽古尔泰挡在前面,给努尔哈赤和其他兄弟们造成错觉。
    ……
    目录
    **章 囚弟杀子
    **节 “船将”舒尔哈齐
    1.建州军第二号人物
    2.努尔哈赤诱杀舒尔哈齐
    第二节 褚英的短暂崛起
    1.乌碣岩大战
    2.谋废褚英
    第三节 代善失宠
    1.代善上台
    2.诡谲的“桃色风波”
    3.“硕托外逃事件”内幕
    第二章 南面独尊
    **节 皇太极崭露头角
    1.如此“宠儿”
    2.扑朔迷离的阿敦下狱
    3.皇太极弄巧成拙
    第二节 大妃阿巴亥殉葬
    1.“殉葬”的由来
    2.“殉葬”的侧面
    第三节 “三尊佛”
    1.皇太极即立
    2.代善·阿敏·莽古尔泰
    第四节 全面宰割诸王
    1.从“掺沙子”到“挖墙脚”
    2.皇太极“扔石头”
    3.幽禁阿敏
    4.鲸吞正蓝旗
    5.打压代善父子
    第三章 摄政代天
    **节 多尔衮其人
    第二节 皇太极暴毙前后
    1.议立新皇
    2.多尔衮的“三把火”
    第三节 削除异己
    1.分化两黄旗
    2.构陷豪格
    第四节 太后下嫁
    1.“皇叔父摄政王”与“皇父摄政王”
    2.布木布泰的思
    第五节 阿济格沉冤
    1.多尔衮猝死
    2.顺治的全面反扑
    第四章 阿哥争位
    **节 康熙刻意扶植皇子势力
    1.清初“政治后遗症”的延续
    2.康熙肢解八旗旧有势力
    第二节 太子兴废
    1.一废太子
    2.二废太子
    第三节 雍正即位真相
    1.雍正的政治手腕
    2.雍亲王麾下的“四大金刚”
    3.胤褪悄然崛起
    4.雍正获取皇位探秘
    5.胤褪新皇储地位的合法性以及合理性
    6.隆科多与“畅春园政变”
    第四节 清洗政敌
    1.胤樱集团收拾殆尽
    2.年羹尧、隆科多的下场
    3.斩草除根
    第五节 透视“弘皙谋逆案”
    1.乾隆即位的背后
    2.弘皙为何谋逆
    第五章 垂帘风云
    **节 兄弟反目
    1.奕拧、奕诉争位
    2.“恭亲王”之谜
    3.首轮贬斥奕诉
    第二节 祺祥政变
    1.重用肃顺
    2.咸丰出逃
    3.顾命体制的确立
    4.热河密谋
    5.慈安、慈禧、奕诉三驾马车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 贬黜奕沂
    1.慈禧连杀二臣
    2.奕诉再度出局
    3.“炮打”奕诉与同治之死
    4.慈安死因求证
    5.“甲申易枢”
    第四节 悲情傀儡
    1.“帝党”和“后党”
    2.“戊戌政变”
    3.慈禧末日
    后记
    编辑推荐语
    清王朝二百六十七年**内部残酷斗争全记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