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厚土
QQ咨询:
有路璐璐:

厚土

  • 作者:李锐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9787020062485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226
  • 定价:¥1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套“中国当代作家”系列丛书遴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成就突出、风格鲜明、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全面的梳理、归纳和择取;每位作家的作品为一系列,各系列卷数不等,每卷以其中某篇伤口的标题命名。
    本套丛书一共收入了作者的八部作品。从一九八零年代中期的《厚土》开始,到*近的一些随笔为止,大致选了二十年以内的文字。《厚土》是我的成名作。严格的说,我的文学创作也是从《厚土》开始的。在这之前的十二三年虽然也写了一些作品,但只能算是学习和准备。
    我为自己的写作定下一个标准: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但是,为什么在全球化的时代强调使用方块字?怎么才能算是深刻?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自己?这几个问题一问,就知道这个看似简单的标准,其实很苛刻。用这个标准衡量自己这八本书,我不能说真的做到了,只能说还算是一种自觉的追求。
    本来文学创作是个人的事情。作家和好作家的分野就在于类似和**的不同。但是我相信,无论多么独特、**的写作者,他都无法使自己分身于历史和时代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常常是对历史和时代的反省与反抗,是独自一人对生命深情的抒发和挽留。讽刺的是,历史
    文章节选
    锄禾
    裤裆里真热!
    裤裆不是裤���,是地,窝在东山凹里,涧河在这儿一拐就拐出个裤裆来。现在,全村老少都憋在这儿锄玉茭。没风,没云,只有红楞楞的火盆当头悬着。还有汗,顺着脊梁沟一直流到屁股上。人受罪,可地是好地。老以前,裤裆是邸家的聚宝盆,邸家的祖坟就在山根下安着,有碑,有字;土改的时候,按户头分了十三股;后来又合在一起归了社——裤裆还是裤裆,地还是好地。
    锄玉茭讲究锄到堆儿圆,土堆足了,玉茭的根才能坐住,根深苗壮才有好收成。老以前,锄玉茭邸家给吃压饸铬,山药蛋熬粉条子,管够。现在没有饸铬,也没有粉条子,只有队长豹子样的吼骂。工夫长了,骨头里总还有些没有榨干的汗水要找个去处,男人们退上几步,侧侧身,解开腰带,一股焦黄的水泛着白沫,在两腿之问刷刷地射进土里。听见响声,婆姨们不用回避,只要不抬头。锄板在坚实的土块上碰出些闷重的响声,汗珠落下来,在黄土上洇出个小小的圆印儿,接着,又被锄板翻起来的新土盖住。烈日下的男男女女们错落成一道长长的散兵线,每人一垅,一垅两行,各自管着各自的营生绝不会有错。没人说话,裤裆里只有十几片锄板和土地的碰撞声。好闷热。
    冷丁,黑胡子老汉直起腰来,抹抹嘴角上结成痂的白沫。看见的人知道,老汉是要唱。果然,老树皮一样的脖子上,青筋鼓了起来:
    上朝来王选我贤良方正,
    又封我大理院位列九卿,
    当殿上领旨意王命甚重,
    理民事还要我垂询下情。
    唱到半腰忽就打住,攥住拳心啐了一口,嘴里涩涩的,只有几个唾星挣扎到了手上。有人在背后鼓舞着:
    “好戏文!再唱么!”
    老人并不理会,管自弯下腰去,把众人和裤裆重又抛进闷热与沉寂中。
    “我说,咱毛主席现在是住的金銮殿吧?”
    学生娃抬起头,眉梢上挂着的汗珠滑进了眼眶,左眼被炙得火辣辣的。是黑胡子老汉在问。
    “不住。金銮殿现在是博物馆,谁都能进。”
    “不住金銮殿,打了天下为了甚?”
    “为推翻三座大山。”
    “三座山?……”
    老汉疑惑地环视着眼前连绵的群山,又看看那正揉眼睛的北京城里来的后生,不问了。吩咐道:
    “不用揉,挤住眼窝停一阵儿就不疼了。”
    散兵线上,有人放下锄板向山根的隐蔽处走去,一前一后,是两个女人,前边红布衫,后边蓝布衫;眼看走到地边了,队长吼骂起来:
    “活计苦重了就都耍开奸滑了!咋,没有饴铬吃就他娘不锄地啦?把你脸皮子薄的,把你那屁股值钱的,等着吧,队里给你在裤裆里盖茅房!”
    红布衫摇摇摆摆隐没在山根下了。蓝布衫却捂着脸退了回来。沉闷的玉茭地里漾起一阵开心的笑声来——狗日的,真会骂。
    “我说,你们在北京天天都能见着他吧?”
    学生娃又抬起头来,眉梢上的汗珠又滑进了眼眶,这一次是右眼。他记着刚才的吩咐,没有揉,闭起眼睛,白炽的阳光消失了,眼前一片混沌的暗红色。
    “谁?”
    “毛主席呗。”
    火辣辣的疼痛还没有过去,学生娃依旧闭着眼:
    “根本见不着。”
    “鬼说吧,他就能不上供销社买盒烟抽啦?这娃……”
    待到睁开眼,黑胡子老汉已经调转过身子,扔过一个怒冲冲的背影。学生娃有些为难,他确实搞不清楚毛主席抽烟的来路。
    山根底下,红布衫悠悠地晃了出来,看看走得近了,队长骂道:
    “你个日的还知道出来?我还说扎个轿子抬你去哩,你那屁股底下绑上尿盔子多省事,老邸家少奶奶也不能比你会享福!”
    一面骂着,锄杆一摆,把红布衫垅里的玉茭带上了一行。锃亮的锄板在黄土里鱼儿戏水般地翻飞着,草根在锋利的锄刃下咯咯地斩断开来,没说的,果然是锄到堆儿圆——队长如今是全村的人尖儿。
    听到吼骂红布衫不恼,拢拢头发笑起来,笑又不出声,只把嘴角抿着,待走到人多处,昂脸回敬道:
    “早晚叫你驴下的烂了嘴!”
    众人又笑起来。队长为人凶悍,外号叫豹子。如今在全村能这么解气地骂队长的人只有她。不过队长骂惯了,听的人也听惯了,若隔了三五日听不见反倒闷气。听到回敬,队长不动气,锄板反倒挥舞得更快了、盯着红布衫入了垅,他便竖起锄杆来,等着红布衫挪到近处,队长朝她侧过身子解开了腰带,叉定双腿响响地干咳一声。红布衫不知有诈,猛抬头,冷丁地看见黑乎乎的一团在眼前一闪,忙不迭地低下头去,口中千祖宗万祖宗地咒起来。队长不发话,只管涎着脸嘿嘿地笑。
    一只红嘴鸦飞进炎热中来,漆黑的翅膀一闪一闪,失魂落魄地“呀”出一声。
    “我说,听过《封神演义》的书没?”
    鉴于刚才的经验,学生娃不敢回答是,也不敢回答不是,口中只“唔唔”了几下。
    “那里头有个妲己,女人当朝坏天下。咋毛主席也叫他婆姨当了朝呢?忙得顾不上?”
    学生娃有些慌乱:“您不能这么说,这可是政治问题。”
    “毬!千年的朝政一个理,他咋就叫婆姨当了朝?没听过《封神演义》?”
    学生娃把嘴和眼都朝着黄土低下去。
    那只刚刚飞过的红嘴鸦忽然丧失了信心,复又折返来,几经盘旋,愤然朝那当头的火盆撞去,接着,又绝望地“呀”出一声。
    骂着,笑着,锄着,锄一行的女人赶上了锄三行的男人——就等的是这一会儿。男人头也不回,面朝黄土朝身后甩过一句话:
    “假门三道的,你看的回数还少。”
    即刻,又招来一阵活驴野狗的咒骂,骂得男人心里熨熨帖帖的。骂够了,也笑够了,队长停下锄头正色道:
    “哎,刚才下地来,我在河滩里看了你家的洋白菜苗,蔫蔫的,怕是不行了。”
    “真个?”
    “不信拉倒。”
    红布衫摔下锄把咒道:“那死鬼,**就知道在窑上挣那两个卖命钱,家里的事啥也是帮不上手!”
    “淡话。那票子叫他白挣?”
    红布衫不待多言,车身便走。队长在后边招呼:
    “哎哎哎,慌的要咋?”
    “哎你娘的脚!到秋后吃不上菜,队里给一斤给一两?”
    看着红布衫隐没在地塄下边,队长又一阵笑,随即转回身把手一抡:
    “抽一袋!”
    接着又吩咐道:“年轻些儿的,都给我上东山根给马号薅青草去,不计多少,去就给一分工。老汉们就政治学习吧,半分工。学生娃,你还是给咱们‘天天读’。”
    说着从衣兜里抽出个皱皱巴巴的报纸卷来,在掌心里拍了拍:“旧的,将就着用吧。前日邮差送来的新的叫屋里的给剪了鞋样子啦,女人家毡也不懂!正合适,这张旧的上边有毛主席专给你们学生娃开的那条语录,呐,好好念,一分工!我给咱到河滩地看看山药该锄了么。”
    学生娃从队长手里接过那个旧纸筒筒,弄不大明白为什么新报纸总是被剪了鞋样子或是糊了墙;也弄不大明白,既是专门“开”给学生娃的语录,为什么总要由他这学生娃念给众人听。可是有那一分工管着,他还是要念: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算毬了吧,你也歇歇嘴。”
    看见队长走下地塄了,黑胡子老汉终止了地头上的“天天读”,把那只粗大的黄铜烟嘴杵进干瘪的嘴唇里,又呜呜噜噜地骂着:
    “狗日的,拿圣旨管人哩!”
    地头上只有这一棵红果树,树老了,叶子稀稀的,身下的阴凉也是稀稀的。一只黄铜嘴烟袋在三个老汉嘴里转了三圈。小肚子胀鼓鼓的,那些没榨干的汗水聚起来在找出路,学生娃眯着眼睛站起来,走到下风处拍拍屁股,荡起一阵黄尘,朝地塄下边走过去。
    “我说,你别去。”
    学生娃没听见,眨眼在地塄边儿失了踪影。有只蝉在红果树上聒噪,头顶的火盆更旺实了。树底下蜷缩的老汉们活像是卧地的羊群。
    学生娃在地塄下边回过头,不行,东山根上薅草的人历历在目,男女可辨,索性掉转头朝河滩的茅柳丛走过去。走到近前才要方便,猛听见有人声,且那声音有些个异样:
    “你个牲口,家里不够还跑到野天荒地来……招呼叫人看见。”
    “看见也是白搭,他谁敢掐我的花儿?”
    “活祖宗……”
    “活着哩……”
    又是一阵叫人心跳的响动,密丛丛的茅柳晃动起来……没风,没云,只有红楞楞的火盆当头悬着;还有汗,顺着脊梁沟一直流到屁股上。学生娃直发傻,耳边如雷一般轰鸣着蝉声。
    柳丛的那一侧大约是有了缓解:
    “你个日的不要光图了个人痛快!”
    “放毬心吧,既当家就管事。今冬天队里的救济粮、救济款要闹不回来,我再不登你的门!”
    太阳穴在一下一下地跳,小肚子也在一下一下地跳,越聚越多的水们依旧在拼命找出路。学生娃匆匆逃了回来。红果树稀疏的阴影下,“羊群”们依旧倦倦地卧着。学生娃慌乱得难以措辞:
    “大爷!大爷!我……”
    黑胡子老汉猛一侧身,又甩过一个怒冲冲的背影,老树皮一样的脖子上骤然又暴起了青筋:
    我公爹今晨寿诞期,
    文武百官俱临莅。
    数不清香车宝马到府第,
    听不尽笙箫笛管闹晨曦……
    “好戏文!”
    身旁又有人鼓舞。
    红楞楞的火盆下晃着一个人和一个疑惑的黑影,肚子里的水们愤怒地冲向出路,学生娃慌不择路地朝东山根跑过去。薅草的人们正纷纷返回来。不知怎的,就跑到了老邸家的祖坟跟前,半人高的石碑掩在茅草里,阴森森的。
    猛地,背后传来队长豹子一样的吼骂声:
    “狗日的们,一分工的便宜就占不完啦?动弹喽,快动弹!”
    学生娃慌张地解开扣子,仄身在石碑前,一边又扭头朝背后慌慌地打量着,热辣辣的水喷涌而出,被焦黄的液体打湿了的墓碑上显出一行字迹来:
    大清乾隆陆拾岁次己卯柒月吉日立
    阳光下深深的刻痕,仿佛是刚刚凿出来的。
    没风,没云,红楞楞的火盆一眨眼就把字迹烤没了。
    古老峪
    他睡不着。一连三天了都睡不着。
    从酸菜缸里溢出来的那股刺鼻的酸臭味儿,一缕一缕地朝鼻孔里钻。头顶前,离炕沿三尺远,横担着一根被鸡屎染花了的树棍,树棍上鸡们照着祖先的模样在睡觉,蜷缩着身子,羽毛蓬松起来,尖尖的嘴插在羽翼中,也许是有悠远古老的梦闯了进来,它们时不时呻吟似的叽叽咕咕地发着梦呓。灶炕边那只小猪睡得太深沉,常常就舒服得哼出声来。窗户纸上有个小洞,冷气一阵阵地拂过鼻尖和额头。身边的汉子浑重地打着呼噜,炕皮儿有点微微地颤。凭着直感,他知道,隔着汉子,在炕的那一端,她也没有睡,不知是怕,还是在等。他还知道,再过一会儿,汉子就会爬起来,拎过炕头上那个其大无比的砂盔,响响地尿上一阵。然后就摸索着套上衣服,披上羊皮袄,提着马灯去给牲口们添草。随着窑门咣当一声响,漆黑的土窑洞里,烤人的土炕上,就只留下他和她。而且,他知道本地的习俗,按照这习俗,土炕的那一端,污黑的被子里裹着的是一个一丝不挂的身子。一想到这儿,他就羞愧难容,可是,一连三天了,他总是想到这儿……
    三天前,工作队长分派任务的时候拍拍他的肩膀:
    “小李,古老峪除了土改的时候去过工作队,这二十多年没人去,你去。给他们念念文件就回来,三天。对啦,临走前选个先进个人报上来。”
    他打好背包,收拾了洗漱用具,而后翻遍大队部的土窑,只找到一本掉了书皮的《新华字典》,空荡荡的心里不由得一阵怅然,呆呆地立了一刻,也只好把《新华字典》装进怅然中一起带上路。
    黑暗中,炕的那一端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声,她在翻身,这响声是那赤裸的身子和粗劣的布们磨擦出来的。他也翻了一下身,把脸和身子正对着窗户,把后背朝着黑暗中的那一端。冷风迎面吹拂到脸上。他抗拒着羞愧,抗拒着引起羞愧的强烈的想象。他是工作队员,他到这里来的任务是宣读文件,鼓励农民“改天换地”、“大干快上”的,可现在在胸膛里倒海翻江一般奔涌着的,都是些与此极不相称的东西。远处,响起拖拖沓沓的脚步声,这下好了,借助于外力,他终于从迷乱中挣扎出来,仿佛解脱了似的一阵轻松。接着,门又一响,涌进一股逼人的寒气。接着,汉子又摸索到炕上来,熄了马灯,只一会儿,炕皮儿就又微微地在打颤。再过一会儿,三尺开外横担的树棍上,那只白羽红冠的雄鸡便勾举着脖颈洪亮地唱起来。唱一遍;然后,再唱一遍;再然后,还唱一遍。窗纸上就蒙上一层灰白的光影。熬到这个时辰,他才昏昏沉沉地睡去。等到睁开眼时天已大亮。炕上空荡荡的,主人们的被子已叠好靠在炕脚。
    一连兰天,天天如此。
    热水就在灶火上温着,是她烧的。灶口上一枝尚未烧尽的柴兀自支撑着,还在冒出些断断续续的火苗来。掀开锅盖,等白腾腾的水汽飘过后,结了一点水碱的锅底上露出四个又大又白的鸡蛋来。这是她特意煮的。他有点惊讶,前两天是两个可今天却翻了一倍。舀出水洗了脸,漱了口,再把鸡蛋取出来仔细地剥去皮,玉石般晶莹的蛋白颤巍巍的,咬一口,很香。每天这特殊的待遇叫他很惶恐。可是又必须得吃,不吃就会招致许多的埋怨和推让,那埋怨和推让就更叫他惶恐。他有点舍不得一下子就把它们吃完,一小口、一小口地咬,似乎是在品味着一个什么故事。今天就该走了,可他却隐隐地觉出来她不大愿意,她好像有些个不舍,要不,为什么又多煮了两个鸡蛋呢?三天来他还隐隐觉得这土窑里的父女俩之间一直有种紧绷绷的气氛,似乎有件什么事情因为他的到来而暂时中止了。这事情显然是主人不愿叫外人知晓的。
    洗了脸,吃了鸡蛋,他靠在自己的被垛上,随手又打开了那本没有书皮的《新华字典》,一行一行地看下去:涟,水面被风吹起的波纹。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子大而圆叫荷叶,花有粉红、白色两种……鲢,鲢鱼,头小鳞细,腹部色白,体侧扁,肉可以吃。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妆奁,嫁妆,陪嫁,陪送,旧时女子出嫁从母家带去的衣服用具等……
    窗外不远处,传来连枷打在豆秧上的闷响。来到古老峪的**个早上,他到场院上去过,因为记着“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纪律,手中的连枷挥打得分外卖力。可只干了一会,身子刚刚发热,当队长的汉子就派下来另外的活。
    “老李,你跟上咱女子把这边打完的豆秧抱一捆送到马号去,再带上些回去生火吧,招呼炕凉。”
    目录
    总序
    自序
    再版序
    锄禾
    古老峪
    选贼
    眼石
    看山
    合坟
    假婚
    秋语
    送葬
    同行
    送家亲
    驮炭
    “喝水——!”
    篝火
    好汉
    青石涧
    二龙戏珠
    天上有块云
    生命的报偿
    一种自觉
    李锐作品年表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