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新语:谁是文化的敌人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新语:谁是文化的敌人

  • 作者:谢国明
  •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802086210
  • 出版日期:2008年02月01日
  • 页数:273
  • 定价:¥3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华夏五千年,亘古至今的文明火种在传递,文化也在传承中得到延续与更新,构成民族凝聚力的精魂。文化的倩影无所不在,连坚固的城墙、芬芳的泥土也被刻上烙印。面对一波又一波经济浪潮的冲洗,国人不断地思考,目前文化的出路在哪里?高雅与通俗的界限是什么?学术的腐败如何防范与制止?教育的公平如何衡量与裁定?日益拥挤的象牙塔究竟是在普及还是贬值?
    这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肩负责任的奋力呐喊与警醒棒喝,一部大胆剖解中国当下流行文化的扛鼎之作,或许能解开您的心结,或许反而会增添您更多的疑惑。“我思,故我在。”(——笛卡尔)那么,不妨翻开本书,在与名家的对话中完成生命的历练。
    文章节选
    现在的文学缺少什么:
    期待的文学巨匠迟迟不露面,而文学原创能力似乎在丧失,畸形的复制能力在增大。现在的文学,缺少求慢、求精、求新的写作,缺少对时代生活的整体把握,缺少对正面精神价值的肯定和弘扬。这不能不让人忧虑。
    关键词:
    逼迫写作 灵魂写作 文学生态 文学精神缺失
    当下的中国文学,尽管有一些口碑不错的作品,但与世界上许多公认的伟大作品相比,总觉缺少了一些什么。一些人曾抱着良好愿望,乐观断言,说这是个应该而且必将出现文学巨匠的时代,可是巨匠似乎迟迟不露面。这不禁让人追问,现在的文学到底缺少什么?
    我想,道德缺少的是求慢、求精、求新的写作。在大众传媒和大众消费文化勃兴的今天,一个作家如果10年。20年才写一部小说,就跟不上商品文化的节奏,会很快被遗忘。这迫使文学进入一个快速批量生产的时代,有位**作家把这叫做“逼迫创作”。于是,逢迎读者和市场的写作现象比较普遍,而真正符合创作规律的生命写作、灵��写作、**性写作较少,这直接影响到文学的成色和品相。
    其次,现在的文学缺少对时代生活的整体把握。这直接导致文学的精神超越性力量不够。作家的根本使命应是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深刻洞察,然而,在商业化、快餐化盛行的复制时代,许多作家陷入欲望之海和现象之林不能自拔,失去了对生活的洞察能力与对自我的超越能力。一些作家的写作不断面临重复却又无可奈何。一般来说,作家一生的创作都会有自我重复的影子,问题不在于“重复”,而在于在重复中,是否有精神探寻的递进性,从而展现出心理与思想历程的复杂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第三,现在的文学缺少对正面精神价值的肯定和弘扬。殊不知,这恰恰是一个民族的文学精神核心。今天的不少作品,并不缺少直面生存的勇气,不缺少面对污秽的胆量,也不缺少揭示负面现实的能力,但却明显地缺乏呼唤爱、引向善、造就人的力量,甚至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而一个**的作家作品,不但能深刻体验现实生活的不**与人类的普遍精神困境,而且更能用审美理想去观照和超越这些不**与困境,抚慰读者,将读者引向艺术升华的精神境界。
    所有的这些缺失,归根结底,还是文学精神的缺失。这既有社会现实原因,也有作家主观原因。而摆在我们面前*现实的问题是,期待的文学大师没出现,而文学原创能力似乎在丧失,畸形的复制能力在增大,文学数量与质量之比严重失衡,威胁着当今文学的整体生杰。这不能不让人忧虑。
    ……
    目录
    **章 悬浮与沉沦——文艺如何自救?
    ·现在的文学缺少什么
    ·当代文学怎么了?
    ·文坛呼唤多元共生
    ·为大众多做些“学术面包”
    ·岂能做“人民币艺术家”
    ·艺术需要“慈悲情怀”
    ·文学应该有能力温暖世界
    ·当代作家要继承鲁迅精神
    ·文艺作品不能随意改编
    ·乡村文学别“悬浮”于城市
    ·军歌,有情有义才动人
    ·军事图书为何受青睐
    ·电影回到杂耍时代?
    ·好导演心忧天下
    ·当导演,先把历史学好
    第二章 颠覆传统——是消解,还是利用?
    ·莫让“争遗”成笑柄
    ·别让遗产保护留下“遗恨”
    ·文化断裂令人忧虑
    ·文化传承的目标是现代化
    ·我们不需要“伪民俗”
    ·民俗是流淌的“活水”
    ·别让节日中的感情被偷换
    ·节日文化应突出中国特色
    ·国学究竟有什么用?
    ·莫将国学当玩偶
    ·国学也需避免快餐化阅读
    ·国学传播要少点浮躁
    ·我们为什么读书?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我们为何读经典
    ·颠覆经典的背后
    ·解读历史名人应有边界
    ·文化普及需要更多的力量
    ·文化振兴需广开“才路”
    第三章 挑战全球化——保护自己的“文化主权”
    第四章 迷失的世界——找寻文化产业的价值方向
    第五章 直面学术腐败——莫让学术成为利益筹码
    第六章 教育“洗心革面”——改革还需过大关
    第七章 走出象牙塔——中国大学的困境突围
    编辑推荐语
    学者在学术大众化过程中担负着桥梁的作用。当一部分人坐在书斋里潜心做他的学术研究,为学术而学术时,也应该有一部分人走出书斋面向大众,作为我们学术界对人民群众、对纳税人、对**、对民族的回报。
    ——易中天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原创,还来自于对**作品的学习和继承。继承是要吸取老的养料来滋补自己,从而创作出新的东西。如果仅仅躺在以往作品的身上,只是做些“拉扯”之事,结果就是对原作的糟蹋。
    ——马以鑫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在我看来,从来不问“我们为什么读书”这个问题的人。不是读书的人。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凡是追问这个问题,并陷入苦恼的人,也许才是真正靠近了读书意义的人。
    ——雷达 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研究员
    当大众对传统文化抱有一致敬意的时候,更重要、更紧迫的任务是知识普及,而不是关于学术纷争的“隋绪”普及。 “心灵鸡汤”似的解读定位不在学术上,而是传播,是励志,承担的是另·种“责任”。
    ——葛兆光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承载城市记忆的既有物质遗产,也有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它们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承,横向地展示着城市宽广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城市*响亮和夺目的“名片”,就是不同的城市所具有的不同的历史人文特征。
    ——冯骥才 中国文联副主席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