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向记忆道歉
QQ咨询:
有路璐璐:

向记忆道歉

  • 作者:柳叶刀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ISBN:9787802253698
  •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 页数:286
  • 定价:¥27.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2253698
    • 作者
    • 页数
      286
    • 出版时间
      2007年12月01日
    • 定价
      ¥27.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选录了柳叶刀50余篇作品。共分为七个部分:**部分,美人如玉命如烟;第二部分,艰难的时世;第三部分,勇敢的心;第四部分,革命时期的爱情;第五部分,卑微的困厄;第六部分,尘埃里的花朵;第七部分,病房恩仇录。每个部分都将围绕同一个主题讲述那个年代的死亡故事。比如,“美人如玉命如烟”的部分,讲述的是在过去20年间一些漂亮女性的悲惨经历,而被归入“勇敢的心”的故事主人公,身上都具有某种突出的品质,比如勇敢面对病痛、面对生活的磨难。
    文章节选
    晓晓的选择
    晓晓走路的时候,两只胳膊放在胯上,很轻很轻地走。就是怕踩死蚂蚁的样子。我不能跟在她后头走路,队列训练除外,跟在她后头,腰酸、肩疼。华说晓晓走的是“一字步”,脚跟和脚尖在一条纵轴上。华很羡慕晓晓。她说:“简直是跳舞呢。”华吸一口气。华很胖,糯糯的,走路摇着身子走。梦想就是有朝一日瘦得像仙女一样。
    都是军装,穿在晓晓身上,肩是平的,腰是收口的,裤腿是直的。晓晓队列训练的时候,教官、院务处的张助理就会说:“晓晓的立姿*好,不像你们。”他挨个指着我们:“全是罗圈腿。”张助理走到华跟前,把手里的尺子塞进华的两条小腿中间:“你看,并不拢。五公分的间距。”华就绝望地看自己的粗腿,早上的阳光从她的小腿肚中间穿过,在地上画了一个橢圆。再看晓晓,裤腿笔直,阳光掸了一下,就掉地上去了。
    我说:“华太胖,并不拢。”
    大家就笑。张助理就气,这班女兵,惹不起。
    晓晓只是眯了眯眼。嘴角弯起来。盯着张助理的腿:“你也是罗圈,小罗圈。”全体大笑。
    张助理喝一声:“解散。”
    我们“刷”地一个立正,四下散去。石头打飞的雀子一样。
    张助理就站在太阳下,气恨恨地:“惹不得哟。”四川话。唱歌一样。
    男兵们都不敢惹晓晓。
    *经典的事件是:全院干部大会。男兵们扎在一起嗡嗡地说话,苍蝇一样。晓晓过来了,嗡嗡声干干净净地没了,水冲过一样。政委坐在台上备讲稿。下头没了声,他往下看,摇头,哼了一声:“见鬼了。”没想到话筒开着,礼堂里,政委的声音排山倒海地响起来:“见鬼了。”
    晓晓是宣传队的。唱歌、跳舞、说山东快书、朗诵,什么都行。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宣传队的女兵们很多,个个都被男干部缠着,就是没见晓晓的什么动静。大家都说,晓晓肯定早就有男朋友了。
    晓晓被军区文工团借走了。军区排练现代京剧《龙江颂》,少一个弹钢琴的。晓晓从小就练琴,人家妈妈是钢琴独奏演员。晓晓就被抽去弹琴了。女主角江水英书记一上场,就靠钢琴来点英雄气氛。
    晓晓原本就是台后头当无名英雄。哪想到另一个剧组《杜鹃山》里的主角柯湘,急性阑尾炎犯了,上了手术台。军区正开师以上干部会议。首长点名看《杜鹃山》。团里急了,有人问晓晓:“你会唱吗?”
    “会啊。我还会演呢。”
    文工团政委说:“先扮上。死马当活马骑了。”
    扮上了,走台。“无产者等闲看,惊涛骇浪……”柯湘在边幕开唱,台下先惊了一下。
    晓晓踏着鼓点在台边的地主老宅门前亮相。白衣短发,杏眼圆睁,声遏行云啊。那叫一个美,简直就是拿枪的杨贵妃、剪短发的穆桂英。政委“好”一声,站起来鼓掌:“他妈的,部队就是藏龙卧虎啊。伙计啊,咱有救了。”
    晓晓说:“我也就是游击队员。”她把人家正规部队的比下趴下去了。
    首演大获成功。医院的人都知道军区首长说:“这个女同志不简单,可以调到文工团里工作了。”
    张助理说:“等着办调动吧,她回不来了。”男兵都松了一口气。晓晓让他们心事重重,找个差的,咽不下这口气。找个好的,比不过晓晓。真他妈的不是男人过的日子。晓晓如果走了,天下不是太平啦?
    晓晓回来了,剪短发,人称“柯湘头”。
    华正忙着去结婚。她同晓晓一间宿舍,整着结婚的东西:一对枕套、两床被面、一束塑料花。华问晓晓:“你的男朋友在哪里啊。”
    “我没有男朋友。”晓晓说。
    “真的啊?”华笑起来:“骗人吧。你还没有男朋友?我都有了呀。”华一直认为自己是女兵中*后一个嫁出去的人。她老是说自己:“我太胖啦。”
    “你有了干嘛就得我有?”
    “我这样的条件哪能跟你比啊,我的形象不好啊。”
    “五官端正,哪不好了?”晓晓扳着华的肩膀左右看:“就是脸胖了一点。”啪啪地拍华的脸。
    只有我相信晓晓没有男朋友。晓晓小学的时候就是我的同学了。
    我问晓晓:“你还真的谁都看不上啊?”
    “谁说的?我也奇怪,怎么没有人找我呢?”晓晓在屋子里转:“他们都瞎眼啦?我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就没人要?”晓晓盯着我:“是不是因为我漂亮?”
    “肯定。”我说:“你就是太漂亮了,分点给我好了。”
    “啃你的腚。”晓晓还在转:“我就像那种磨面粉的驴,成天转。转不出这个磨盘。”她指着墙壁上的一张画:“你看到了吗”
    一张竹子。我扫一眼:“哪买的?”
    “狗眼啊,我画的。郑板桥的竹子。”
    我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噎死。
    晓晓拿着一张信纸。信纸下角印着一幅竹子:“我看着这个画的,纸是从文工团拿回来的宣纸,他们的美工很会画,我学了两手。”
    完了,晓晓。我说:“你没出路了,谁让你是美女加才女啊。你要嫁出去了,咱们这些人还不是都跳河了?谁要我们啊。”
    晓晓宣布自己要出嫁了。男朋友是军区一个首长的儿子,比晓晓大三岁。首长请文工团长做的媒人。
    张助理说:“人家是什么人?当然是首长的人。”全院男兵都振奋起来,晓晓出嫁了,喜讯啊。从此没有人可以让男兵们自卑了,扬眉吐气的日子真的是幸福啊,跟喜儿出山洞一样。
    晓晓回到医院的时候。范医生问晓晓:“蜜月过得怎么样啊?”
    晓晓嘴一弯:“我就知道你要问。你说呢?”迈着一字步走了。
    范医生看着晓晓轻轻地走远,叹一声:“那个混蛋真的快活啊。”
    晓晓跟我说:“我老头这个人有点与众不同。”
    “首长的儿子么。”我说。
    “不是的,他好像要求特别高,我不肯就掐我。”晓晓拉起毛衣给我看她的胳膊,上面有瘀血:“有的时候还咬我。”
    “你是不是碰上虐待狂啦。”这种人我见过。我们科里的一个女病人让老公打得要死,她死活不肯要肚里的孩子,现在还住在医院里。
    “可是他平常挺疼我的啊。”晓晓说:“什么事情都不让我干。”晓晓说:“他看到这些瘀血心疼得掉眼泪,可到时候又会那样。”
    话说过了,日子照样过,晓晓怀孕了。还是走着一字步,别人都说,那么轻的身子一定是个男孩子。我在科里的黑板上写:晓晓,50%男婴,50%女婴。她已经临产了。
    晓晓生了,顺产。进产房的时候,她问我:“我会大叫吗?”
    我说:“叫,不叫做不到。”
    “你看好了。”晓晓握了我一把,疼得我差点叫起来。
    “准备战斗。”晓晓在待产室里走来走去,挺着肚子扶着腰。疼了就抵在床沿上。旁边的一个孕妇依着丈夫一把鼻涕一把泪,嘴里喂鸡一样“啧啧”个不停。“啧---啧啧啧啧”很押韵。
    晓晓斜眼看着,一声不吭。
    晓晓上了产床。她说:“你给我一点支持。”
    我说:“我的手腾不过来。”
    “你就说,你不要叫,叫了就是孬种,就行了。”
    我手上忙,嘴里忙:“晓晓你不要叫,你叫你就是孬种,晓晓,我们现在已经看到头发了,晓晓你深呼吸,晓晓,就要出来了,再用一点力气,好样的,晓晓,你不是孬种。”就把孩子生出来了。一个大胖小子。七斤四两。
    晓晓没哭没叫,一身汗。看过儿子,她说:“我以为我会是一个孬种。”眼泪一下子就冒出来了,笑得嘴弯弯的。
    晓晓出月子了,晓晓的丈夫来队了,天天绷着脸。
    晓晓对我说:“真受不了,孩子那么小,他老是想干那事。”
    “你跟他说道理啊,又不是没文化。”
    “没用,我不同意,他就拉二胡。孩子睡不着就哭。”
    晓晓的丈夫拉了一个晚上的二胡,起床号响的时候。他出门了。
    我们找了他三天,三天以后,上海警备区一个电话打到了晓晓的公公那里。军区派人把晓晓的丈夫带回来了。
    晓晓的丈夫是一个抑郁型精神病患者,从小就是,没人告诉晓晓。
    晓晓离婚了,她说:“你们把我害了不要紧,你们难道不知道精神病会遗传吗?如果我的儿子将来也是这样呢?”
    好多年后,晓晓到杭州看我。她告诉我她在谈恋爱,同一个中国有名的医学专家。那时晓晓已经五十出头了,还漂亮得不行。
    “我很爱他。”晓晓说。面对湖西的茅家埠,晓晓说:“我觉得很幸福。”
    我说:“你能够接受一个老男人的生活习惯吗?”
    “他心态很年轻啊。”
    没多久,晓晓给我电话:“我同他分手了。”
    我不吭声。
    “你好像不吃惊啊?”
    “我早就不会一惊一乍的了。告诉我什么原因,别跟我说生活习惯不同啊。”
    晓晓说:“还让你说对了,我不习惯他早上刷牙的时候干呕,惊天动地的,真的。吓人。吃饭的时候老叭嗒嘴。”
    “就这?”我笑起来。
    “对啊,这还不够啊。我以前那位从来没这个恶习。”
    我们一下子都不说话了。
    “我儿子可活泼了,你听到了吗?他很像我们家的人。”晓晓说。
    我一直相信每一个人的灵魂都是会飞舞的。只是有的人笨一点,有的人灵活一点。但是,有的人是精灵。她是天空的女儿,所以,她一旦飞舞起来的时候,天空会弯下腰向她致敬的。这个时候,彩虹就出来了。现在,我们看到彩虹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红菱艳
    认识英的时候,她正在排练厅里休息。是南把我介绍给她的。南在宣传队干过,唱样板戏《海港》,跳《白毛女》的红头绳舞,还有就是说快板,表扬好人好事。我们都很佩服南。但是南对我说:“文工团有一个女的,那才叫厉害的呐。”
    现在我看到了“厉害的呐”的英。她看到我们,走过来。我没想到,舞蹈演员走路这么难看,“八字脚,像鹅。”我很小声的对南说。
    南翻我一眼:“土死了。人家练功都是这样。这叫份儿。”
    才知道一般的人想这么走路还学不会呢。人家是专业舞蹈演员。
    英,一把头发结结实实地系在后脑。盘着。眼睛就有点吊起来。看人的时候,很迷离的样子。浑身湿透了。她一手扶着把杆(我才知道这叫把杆,不是扶手。)顺带着就把腿架到了上面。腰向左右扭着:“什么事?”
    “我就是想看看舞蹈演员怎么排练。”本来我想说几句好听的,可是还是直直地说出来,好像江湖上点戏的坏蛋。
    “看什么?”
    “排练。”我都差点想鞠躬了。
    英走回大镜子跟前,打开一只小抽屉,拿出一样东西。
    舞鞋。芭蕾舞鞋。
    这是我**次看到真正的芭蕾舞鞋。脏、有点破。
    我只看过三次芭蕾舞。
    一次是《列宁在十月》。莫斯科大剧院里,王子和天鹅。突然克里姆林宫卫队长就上了台,把正在挣扎的天鹅推到一边:“同志们,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宣布枪毙前沙皇,尼古拉二世!乌拉。”就这一段,短短的三分钟。
    第二次是在操场上,电影《白毛女》。喜儿在山洞里看到大春。记得那演员叫石钟琴,漂亮得不行。
    第三次也是在操场,电影《红色娘子军》。常青指路。简直就是王子。记住了一个名词:倒踢紫金冠。
    现在英在我的面前系鞋子。她弯着腰,黑色的练功服贴着身子,人柔得像一匹缎子。
    她立起来了。一下子比我高出了好多。她开始旋转,一下两下,风一样。
    排练厅里只听到她的鞋发出的嗒嗒嗒的声音。
    她停下来,拼命喘气:“想看倒踢紫金冠吧?”
    没等我们说话。她飞了起来。腿贴着后脑勺。人像月芽。
    我就像农民一样鼓掌。劈里叭啦。英笑起来。在我面前做了一个拉裙子的动作,半蹲下来,低下头。
    教化啊。她让我知道,自己瞎起劲地鼓掌真是太丢人了。
    有人进来了。英的脸一下子就放平了。
    “上午政治学习。你一个人又跑到这里来干什么?”一个男军人。说完就走。
    英不说话。
    下午在学校自修。南对我说,英是上海舞蹈学校学芭蕾舞的。分到军区歌舞团跳舞。大群众,配角都不是。演职表上就:群众甲。
    看着解剖图谱,我想着英。她的腿真长啊,肌肉那么均匀。她的脖子真长啊。真是一只天鹅呢。
    我不相信她就是一个大群众。
    南告诉我,就是大群众。能跳大群众就不错了。
    我坚持认为她跳得很好。因为她轻得就像影子。
    南说:“她爸爸是国军。”
    我问:“国军怎么拉?她不是共军吗?”
    南说:“你这个人就是个浆糊。”
    英到我们学校来了。她来借几本书。是南的。内部出版。《九三年》、《安娜卡列宁娜》、《你到底要什么》。还有一本是南从家里弄来的《笑面人》。这些书我都看了。躲在被子里看,一个晚上看得鼻青脸肿,手电筒也没电了。那时买电池都要托人到首长供应点去弄。
    英把书扎紧放在自行车的书包架上。男式车。她朝我们笑笑:“一个星期后还你们。”
    腿往后一抬。飞得高高的,笔直地从书堆上跨过去。骑走了。
    南告诉我,歌舞团要排《沂蒙颂》了。这时我已经看过《沂蒙颂》的电影了。那里面有一个英嫂。我知道,这是从山东沂蒙山的红嫂的故事改编的。这个大嫂用自己乳汁救了解放军的伤员。
    那段为伤员熬鸡汤的独舞跳得太美了。还有那首沂蒙小调。
    我激动死了。一定会选英的。
    晚上,我们跑到歌舞团找英。我们说她一定会跳英嫂。
    英很紧张地看着我们:“会是我吗?”
    “怎么不会呢?肯定。”
    “肯定。啃谁的腚啊?”英笑起来。她说:“我跳给你们看。”
    我们跑到了排练厅。门锁着。我们又跑回宿舍。英把东西能移的都移开了。鞋穿上了。她盯着床头柜:“好比这就是那只熬鸡汤的炉子。好不好?”
    她吸了一口气。眼睛眯了起来。
    “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红心似朝阳。炉中火闪红光,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
    她一边舞一边唱。声音轻轻的。
    *记得的,她把手伸向床头柜的时候,一条腿轻轻地向后抬伸。好像那就是一锅为解放军养伤的鸡汤。神情温柔得让我头皮发麻。还有就是,她轻轻地摆着胳膊,肩膀微微抖着。她说:“这个动作是沂蒙山的民间舞蹈动作,”她说:“编舞的人太了不起了。”
    她站着。一直喘。泪水就那么流下来。
    “跳舞真好啊。这么好的动作。”她又抖了一下肩膀。
    《沂蒙颂》的演员名单下来了。英是英嫂的B角。
    那个跳A角的是学民族舞的。
    英问领导。为什么。
    领导说:“你的体型胖了一点。还有你长得洋气。不像劳动人民。”
    说这话的,就是那天让英去政治学习的人。他是政治处主任。
    晚上,在宿舍。英只穿着胸罩和短裤。她看着自己,问我们:“你们是学医的。我这样的身材胖了吗?”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你好像是胖了一点。”我说。
    南差一点要掐死我了:“你别听她,她什么都不懂。她不知道舞蹈艺术,她是一个先天愚型患者。”
    英笑起来了。她又问:“我长得洋气吗?”
    “不洋的。”我想补救刚才的蠢话。
    “她放屁。”南又说:“你是长得洋气。不行吗?”
    “是的。你的鼻子比较高。眼睛深了一点。”我只好说实话了。
    英站在那里,好长时间不说话。
    英开始疯狂的**。
    ……
    目录
    **部分:美人如玉命如烟
    晓晓的选择
    红菱艳
    做母亲的代价
    枫月
    海的女儿阿梅
    抗美:我没法死心塌地
    抗美的第二个故事:听天由命
    山村美女
    寻找有尊严的死
    第二部分:艰难的时世
    记忆中的格格奶奶
    刻水仙花的鞋匠
    剃头师傅菜头
    她终于放平了身子
    红的弱智妹妹
    老帅的日子
    第三部分:勇敢的心
    这样死*痛快
    老兵,我怕你
    与狗为伴的小胡
    排雷手的*后心愿
    血的抽象画
    老董的门槛
    豆子,你还有啥不敢吃?
    第四部分:革命时期的爱情
    大夫在黎明前告别
    爱是刀光剑影
    病案室里的尘埃
    老王的第二个故事
    栀子花开了
    你就是那个三月雪吗?
    第五部分:卑微的困厄
    针麻的悲哀
    她没有别的选择
    林医生和他的女人
    猫头鹰的访问
    山里的亡灵
    兔子想浪漫一下
    开酒戒的小袁
    第六部分:尘埃里的花朵
    小海鹰,你好吗?
    卫星想上天
    沙四龙的二胡屠杀
    白色是有声音的
    驴子是戏癫子
    迎春花是黄色的
    第七部分:病房恩仇录(一——十一)
    后记 你需要什么样的结局?
    编辑人语 要快乐活着,更要勇敢陈垦
    编辑推荐语
    **作家毕淑敏评论:
    柳叶刀的文章,风格在我们熟悉的范围之外。文中描述的小人物,将残酷和温情、苦难和快乐、理想和荒谬、忠诚和愚蠢……紧紧地纠缠在一起,压榨人的神经,撕扯人的脏腑。这些篇章不是狭义的散文,也不是小说。不是笔记,也不是纯粹的回忆录。那些如老照片一样渐淡渐远的轮廓,那些对人生百态的素描和晕染,那些陌生而又潜藏人性奥秘的故事,都被刀尖一点招魂而来,柳叶刀用简练传神的叙述和劈头盖脸而来的动感画面使之复活。
    柳叶刀曾说:“我用(柳叶刀)这名字为自己开博,想用一把刀子解剖我看到的生命,只是没想到也解剖了我所处的那个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讲,柳叶刀的这些文字也是那个时代的“立此存照”,就有了“史”的品格。
    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必然要经历的苍茫路口,丑化它的结果是自己遭殃。你害怕,你沮丧,你愤怒,你悲哀,可你难逃一死。怎么办呢?这人生的困境,诞育了哲学,并繁衍出文学和艺术的不竭主题。柳叶刀的笔,巧妙地注解了这个疑问,答案亲切真实,平和淡定。你恍然大悟地发现原来死亡不过是人生的*后发展阶段,穿过之后,依然可以美丽和安详,依然可以让人从容和达观。 活着和死亡,爱与恨,光荣和卑微。这是一个时代普通人的群像,一个漫长的行列,通向了今天的记忆。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