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民俗与社会现代化中国乡村研究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民俗与社会现代化中国乡村研究丛书

  • 作者:段友文
  •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社
  • ISBN:9787101057959
  • 出版日期:2007年10月01日
  • 页数:628
  • 定价:¥4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这部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探讨了黄河中下游家族群体和社会所处的特定地域生态环境,以及它们所拥有的民俗文化的内涵和演变的历史;二是**着眼于二十世纪家族群体和村落社会的民俗传承与农村现代化的内在关联;三是从探索基层政权主导地位与民间传统权威的互动关系,深入检测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社会结构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咨询。这些研究成果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填补了当代黄河文化研究的空白,而且为当代民俗学对家族群体和村落社会的民俗研究做出了新的开拓。该课题十分注重黄河中下游的区域民俗特征,用大量原真性的实证材料进行微观的比对、比照和解析,从而清晰地展现了论题的焦点“家族村落”的鲜活特征,显然在方法上也有所创新和突破。
    文章节选
    上编 家族研究
    **章 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形成的地域环境
    二 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民俗的形成
    1.黄河流域的分段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气势磅礴、豪迈壮美的诗句表达了他对黄河这一条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寻踪追问,也反映了中国大陆西高东低而且相差悬殊的地貌特征。在这条大河上下,孕育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和文明,伴随它奔腾不息的洪流,中华民族走过了悠长的历史岁月。
    摊开中国地图,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黄河恰似一条长带,蜿蜒东去,曲折萦回,中间像个“几”字形,由西向东贯穿于中国北部。
    根据地势高低,地理学家把中国划作三大阶梯。*高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5000米。第二阶梯由青藏高原向东至太行山、崤山、熊耳山一线,海拔在3000米以下。第三阶梯是黄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多为广阔的平原或低矮的丘陵,即使有陡峭的山岳,其高度也大约在1000多米,极少超过2000米的。
    黄河的源头是卡日曲,它从青藏高原流出后,沿着阶梯形地势顺流而下,经过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后在山东省的东营市注入渤海,总流长5464公单,流域面积达75.2万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河流。
    依照黄河水文特征,黄河干流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大的河段,它像一条长龙滚动在中华大地,在它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特性,呈现着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黄河的上游段,从黄河源头到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河长3472公里,是全河*长的河段。黄河上游又可以划分为几个次级的河段,不同的河段风貌各异。青海湖东南的龙羊峡以上河段,流经青藏高原之上,天寒地冻,水分蒸发渗漏损耗较少。由龙羊峡到青铜峡河段,峡深川广,河道忽而展宽,忽而收束,变化明显,峡谷和川地呈串珠状相间分布,是黄河干道上峡谷*密集的河段,依次排列着龙羊峡、松巴峡、积石峡、刘家峡、桑园峡、红山峡、黑山峡、青铜峡等17个峡谷,这些峡谷两侧岸壁陡立,险峻高深,站在陡岸向下望去,黄河好似嵌入地下的一股细流,令人头晕目眩,这一段河流称为大峡谷区,湍急澎湃的水流和巨大的落差使这一段河流蕴藏着巨大的水力资源。众多的大峡谷为建造高坝水库和取水发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成为开发大西北的可靠保证。
    ……
    目录

    绪论
    一 家族村落:透视中国社会的一个视角
    二 学术史的简单回顾
    三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其研究方法
    上编 家族研究
    **章 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形成的地域环境
    一 生态学视野中的地域民俗文化
    二 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民俗的形成
    第二章 黄河中下游乡村的婚姻习俗
    一 黄河中下游乡村婚姻的缔结程序
    二 黄河中下游乡村婚俗的区域差异
    三 黄河中下游乡村婚俗的符号学阐释
    第三章 黄河中下游乡村的家庭习俗
    一 黄河中下游乡村的家庭结构
    二 山陕乡村的家庭关系
    三 山、陕、豫乡村家庭中的妇女生活
    四 山、陕“商人妇”的日常生活
    第四章 黄河中下游家族制度的形成演变
    一 黄河中下游家族制度形成演变的历史轨迹
    二 黄河中下游家族的主要类型
    三 黄河中下游乡村家族的生长历程——以山西襄汾古城邓氏家族为例
    四 南北方家族民俗之比较
    第五章 二十世纪黄河中下游乡村的家族活动
    一 山陕豫蒙各省区家谱修纂保存的状况
    二 家族的象征符号与家族仪式
    三 日常生活中的家族与事件中的家族
    四 社会现代化视野下的农村家族重建
    中编 村落研究
    第六章 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的时空特征与民众观念
    一 关乎风水、法乎自然——神秘而科学的空间
    二 尊宗敬祖、崇尚伦理——礼制的空间
    三 人神同处、互利互惠——信仰的空间
    四 建寨筑堡、**防御——封闭的空间
    五 诗意环境、理想居处——美意的空间
    第七章 黄河中下游村落类型与设施
    一 黄河中下游的村落类型
    二 村落防御设施:寨与堡
    三 村落生活设施:老井与涝池
    第八章 北方移民活动对村落构建的影响
    一 明代大槐树移民对北方村落重构的影响
    二 山陕“走西口”习俗对蒙汉交汇区村落文化建构的影响
    三 山西移民村落的民俗文化变迁
    第九章 山陕村落的民俗传承方式
    一 山陕村落的民俗传承媒介
    二 光绪旱灾的群体记忆——以山陕碑刻、刻印本的分析为例
    三 农商文化语境下的晋中村落——清代手抄本《谷恋村志》解读
    四 民俗控制视野下的村规民约
    第十章 乡村信仰民俗与庙会文化
    一 山陕豫乡村信仰民俗之特征
    二 山陕豫乡村信仰民俗之体系
    三 传统宗教文化的民俗化
    四 山陕豫乡村信仰民俗的区域差异
    五 庙会的嬗变轨迹及其文化品位
    第十一章 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家族村落建设
    一 关于社会现代化
    二 传统村落的现代化走向
    三 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村落重建
    下编 个案研究
    第十二章 晋南农耕文化区的家族习俗——新绛丁村高氏家族制度的个案研究
    一 高氏家族的渊源、发展及其生计手段
    二 高氏家谱的组织系统
    三 祠堂、祭祀、族田
    四 家谱和家规
    五 结语:几点有益的启示
    第十三章 晋西北家族村落现代化的繁难进程——以河曲范庄为例
    一 历史与传承:范庄的地理环境和家族文化背景
    二 荡涤与**:范庄人浓厚的家族心理意识
    三 传统与现代:范庄人的两难选择
    四 结论与思考:晋西北家族村落现代化的困境和出路
    第十四章 晋东南潞城迎神赛社习俗考述
    一 赛社祭祀的场所
    二 潞城西街城隍庙的官赛
    三 南贾村碧霞宫的乡赛
    四 南舍村玉皇庙的村赛
    第十五章 避不过的旱象——山西祁县求雨习俗调查
    一 北谷丰村十三善人赴麓台山求雨
    二 贾令镇四善人赴狐神庙求雨
    三 南团柏村的抬龙王求雨
    四 其他求雨方式
    五 结语
    第十六章 抹不掉的集体记忆——山西祁县昌源河洪涝灾害与民俗调查
    一 地理环境及其灾害特点
    二 昌源河流域的险段灾情
    三 村落渠规水法与纠纷械斗
    四 沿岸村落的水神信仰
    五 小结
    第十七章 山西临汾平水神祠碑刻及其水利习俗考述
    一 平水神祠庙貌与碑刻保存
    二 水神崇拜与求雨习俗
    三 水资源管理俗制与祭祀仪式
    四 水利械斗与水规水法
    五 结语
    第十八章 乡村权力文化网络中的“社”组织——以晋南万荣通化村、荣河村和河津西王村为例
    一 晋南“社”组织的三种民俗类型与文化生态环境
    二 “社”的空间建构与民俗生活
    三 文化权力网络中的“社”
    四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