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法治的生态环境
QQ咨询:
有路璐璐:

法治的生态环境

  • 作者:姚建宗
  •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9031479
  •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01日
  • 页数:357
  • 定价:¥2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为“法理文库”丛书之一,主要论述了法治的生活立场,法治的生存土壤,法治的制度基调,法治的人文情怀,法治的时空场域,法治意义的现实载体,法治的法律环境等内容,包括作者对“法治”在内的各种法律与法学主题的独立的理论思考。
    文章节选
    **章 法治的生活立场
    我坚信,法治的精神意蕴在于信仰,在于社会成员对法的宗教般虔诚的信仰。而欲求人们对法具有宗教般虔诚的信仰,法本身就必须表明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仅没有脱节而且还息息相关。因为,作为人的客观的精神生活的信仰,它不可能完全是人的虚幻、错觉,或者冥想,它自有其根基和产床;作为人的存在的基本维度与生活方式的法,也不可能完全是人的主观设计、理性构想和人为制造,它自有其坚实的源头和丰厚肥沃的土壤。
    当我们沿着思想的历史轨迹,追溯思想大师们的谆谆真言的大义时,我首先想到了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在其《人性论》一书中提到的基本见解,即,法律起源于基于人性的生活经验的社会常例;其次,我忆起了法国法学家莱昂·狄骥在其《**、客观法和实在法》一书中阐发的核心思想,即,作为一切人类社会的基本事实的社会连带关系,是所有人类行为规则和社会规范的真正基础,在其之上,客观而必然地产生了经济规则、道德规则和法律规则,但法律规则本身只是在一定条件下从经济规则和道德规则中上升或者提升为法律规则的;与此同时,法国思想大师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的至理名言又在我的耳畔轰然鸣响:“法律应该和**的自然状态有关系;和寒、热、温的气候有关系;和土地的质量、形势与面积有关系;和农、猎、牧各种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系。法律应该和���制所能容忍的自由程度有关系;和居民的宗教、性癖、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适应。*后,法律和法律之间也有关系,法律和它们的渊源,和立法者的目的,以及和作为法律建立的基础的事物的秩序也有关系。应该从所有这些观点去考察法律。”①
    无数次地得到这些先贤的精神训导,不断地受惠于这些哲人的思想启迪,我更加坚定地认为,作为法治之精神意蕴的人们对法的信仰的真实根基与天然产床,这法的源头与丰厚土壤,便是现实的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因此,立足于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关注人的生活现实的具体场景,乃是法治的真实路径与基本向度。
    ……
    目录
    自 序 一个法律“边缘人”对法治的思考
    导 言:“复杂”的法治及其生态环境
    一、“复杂”地看“复杂”的法治
    二、“复杂”地看待“复杂”的法治的“生态环境”
    **章 法治的生活立场
    一、法治与现实的人及其生活
    二、我国法治的生活立场检讨
    三、法治与现实的人的具体的生活场景
    四、法治的基本向度
    第二章 法治的生存土壤
    一、自治的社会生活
    二、自由的经济生活
    三、民主的政治生活
    四、多元的文化生活
    五、宪政的制度安排
    第三章 法治的制度基调
    一、法治的人性立场
    二、法治的人生态度
    第四章 法治的人文情怀
    一、法治的伦理前提
    二、法治的审美旨趣
    三、法治的人文关怀
    第五章 法治的时空场域
    一、时间、空间与人及其生活
    二、法治的时间维度
    三、法治的空间维度
    四、法治的时空场域
    第六章 法治意义的现实载体
    一、法治的符号与仪式
    二、法治的公共话语语境
    第七章 法治的法律环境
    一、普遍守法与追寻良法
    二、程序优先理念与制度
    三、法律自治与司法独立
    结束语 我们与法治共同成长
    附 录 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蕴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