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历史和伦理——解释学的中西对话
QQ咨询:
有路璐璐:

历史和伦理——解释学的中西对话

  • 作者:李幼蒸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088808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81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从中学和西学、古典和现代、理论和实践三大维面,处理新世纪*前沿的跨学科,跨文化的历史学和伦理学的互动关系问题。本书所收论文和讲演,多为作者十多年来在国内外主流学术领域的创新之作,观念新颖,体现了作者三十年来根据解释学和符号学认识论,在中外人文科学领域所做的长期探索。
    按照作者的“跨文化解释学理论”,伦理学应该和传统道德哲学分离,历史理论应该成为人文科学整合发展的运作场所,其基本价值学基础应该与基本伦理学密切相关。作者主张,古代仁学包含了人类普适的基本伦理学原则,并将作为新时代中外人文科学现代化整合的指导方向。
    文章节选
    一 中国儒学思想史的认识问题
    人类的伦理学实践涉及社会、文化、心理和行为等不同层面。
    因此,关于伦理情境和伦理实践的研究,可能相关于思想、学术和风俗习惯等不同方面。如果人是一种能够进行良好行为选择的“理性动物”,那么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人是“政治动物”,也可解释为在。伦理情境中进行合理行为选择者。伦理决定,明显地或潜在地,充斥于公私世界。当文明发展之后,伦理现象和其他社会、政治、法律现象等的联系方式日益复杂。因此,伦理学的性质和功能也日益混杂于综合性的历史社会现象之中。与此同时,人类基本伦理情境的结构并未改变,甚至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系统中,它仍然潜在地继续成为我们进行伦理选择的实际框架。的确,人性的原始冲动和动机始终未变。伦理情境中的善恶判断标准古今亦大致类同,尽管伦理行为的社会目标和方法古今迥��。随着政治的、法律的机制不断发展,社会生活中伦理实践的作用反而日渐萎缩。现代以来,研究伦理情境和伦理实践的伦理学,则已仅仅成为学术界内的活动,失去了其社会实践方面的功用和影响力。
    如果如此多大知识分子,包括博学的哲学家、政治理论家、神学家和道德学家,在对20世纪若干重大政治现象进行的道德性判断,都会错得如此严重,我们如何能够信赖那些从学院派伦理学系统中推导出来的道德原则呢?因此我们又何以有理由期待广大群众对于如此复杂的社会与政治道德问题能够有更明智的判断呢?尽管社会科技不断进步,人类有关伦理情境和伦理实践的知识还远远不够**。和古代相比,现代伦理学知识表现出一个明显的弱点:它已全面脱离了人类现实情境。与社会现实的脱离,导致伦理学学者削弱了他们对基本伦理实践难题和挑战的直接体验,而古代道德思想家则反而是对此有着更直接的经验。这一结果当然也因为现代社会各个领域已经越来越制度化,因此人们主要关心与社会物质性和精神性机构中运作规范和规则有关的法律性和技术性的问题。但是,由于伦理学本身的困境持续存在,改善和纠正我们对道德实践问题的理解就更加必要。因为伦理学和道德学问题以及政治法律问题,虽然在实践的层面上密切相关,但彼此的存在和运作的机理并不相同。而现存的学院派伦理学的现状,又远远未能对此提供恰当的解决之道。
    随着现代社会人文科学各领域中与伦理学相关的研究迅速发展,现在到了可以并应该对于伦理学问题进行更全面、更综合、更确当、更深入地认识的时候了。对历史中伦理实践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的考察和分析,也许是有益的**步。作为一种典型的中国道德实用主义,儒教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史例来探讨基本伦理学关系的机制。本文的主题在于呈现中西比较的伦理学和政治伦理学研究中所面对的某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问题。
    ……
    目录
    **部分 中国史学研究中的认识论问题
    一 中国儒学思想史的认识论问题
    二 现代历史理论和中国传统史学
    三 顾颉刚史学与历史符号学
    四 儒教礼仪系统内非语言记号的意指和施行
    五 西方汉学弧中国人文科学
    六 简述历史哲学和历史理论的区别
    第二部分 仁学和学术伦理学
    一 原始仁学的意义:《论语》文本的符号学解释学解读
    二 《论语》作为“**书”
    三 《论语》现代读解之认识论前提
    四 《论语》读解的“价值论”和“实践论”
    五 阳明学的现代读解法:智仁勇的心学实践
    六 请用“仁学”代替“儒学”
    七 仁学弧儒学:论孔孟区分于五经宋明的必要
    八 仁学心术学和现代学术方向的关联
    九 新儒家哲学身份辨析
    第三部分 伦理学和理性主义认识论
    一 符号学全球化和中国人文学术
    二 市场化时代和人文理论的危机
    三 伦理学的新实证论方向
    四 语言介质和意义构成
    第四部分 法国人文理论思想新析
    一 悼念保罗·利科
    二 保罗·利科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一面镜子
    三 列维斯特劳斯的时代意义
    四 从罗兰·巴尔特理论名词的翻译谈起
    五 罗兰·巴尔特是当代西方文学思想的一面镜子
    六 从“法国解释学”到“中国解释学”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