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压力下的生活:1700~1900年欧洲与亚洲的死亡率和生活水平
QQ咨询:
有路璐璐:

压力下的生活:1700~1900年欧洲与亚洲的死亡率和生活水平

  • 作者:(瑞典)本特森 李霞 李恭忠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802304635
  •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 页数:636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具有高度原创性的论文集,书中**系统地分析了18~19世纪欧洲和亚洲的人口行为与经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作者运用事件历史分析法,考察了当时的比利时、意大利、瑞典、中国和日本100多个乡村社区中10万余个生活史实,分析其在经济和社会压力下的人口反应。从而挑战了以欧洲为**的马尔萨斯人口观,证明了人口行为具有空间差异,而且取决于人类的意志,尤其是社会结构和文化实践,这就把历史人口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对我国人口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章节选
    **章 一种新马尔萨斯主义视角
    随着1798年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1thus,1766~1834)人口论》及其1803年增订第二版的面世,学术界和大众开始关注人类大多数历史上的贫困现象的比较以及不同人口过程在决定人口规模和生活水平时的重要性。马尔萨斯区分了两种理想的人口过程模型:一种主要取决于死亡率,他称之为“积极**” (positivecheck);另一种主要取决于结婚率和出生率,他称之为“预防性**”(preventive check)。“积极**”的人口伴随着持续贫困,“预防性**”的人口则走向繁荣。马尔萨斯概括了当时所能获得的数据,证明**种过程是人类多数历史上,包括当时的非西方社会的普遍现象;第二种过程则仅仅是“现代”欧洲,特别是英格兰的特有现象。*后,尽管当时缺乏类似的可靠历史数据,他还是提出了一种有关人类生存状况的“令人满意的”历史观念,至少是关于“一个民族在一段时期内”的历史图像(Malthus,1826/1986,18),他认为人类生存历史会因以下因素而有所差异:年龄、**、性别、人口的相对变化、生活水平以及与积极**和预防性**的长、短周期摆动相关的其他社会行为。
    我们对西方的、集体的、长期的人口过程知之较多,相比之下,对东方的、微观层面的、短期的人口过程了解较少。因而,尽管马尔萨斯和此后的其他许多人在人口研究方面取得很多进展,但我们对比较历史人口动力学的了解依然很不充分。尽管我们已经详细重建了“一个民族在一段时期内”,即西方世界,特别是18世纪以来的经济人口过程,①我们对非西方世界相应过程的了解才刚刚开始。我们重建了少数几个**的人口行为指数,但还有必要从地域、社区、**、性别和族群角度对这些比率作进一步的区分。类似地,尽管我们对过去两百余年里世界范围内人口行为的长期变迁知之较多,但除了关于集体波动的计量经济学研究以外,我们对于短期摆动,尤其是它们在上述方面的不同影响依然知之甚少。
    ……
    目录
    原版序言
    致 谢
    作者简介
    **篇 绪 论
    马尔萨斯的观点
    **章 一种新马尔萨斯主义视角
    李中清、康文林、托米·本特森
    **节 方法
    第二节 数据
    第三节 设计
    第四节 组织
    第二篇 比较地理
    第二章 生活水平与经济压力
    托米·本特森
    **节 东西方生活水平的差异
    第二节 生活水平的概念
    第三节 关于死亡率与短期经济压力的研究
    第四节 营养、灾害与死亡率
    第五节 粮价及其对不同社会经济群体的影响
    第六节 个体和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消费和生产
    第七节 结语
    第三章 经济压力与死亡率
    康文林、李中清、托米·本特森
    **节 理论
    第二节 水准
    第三节 反应
    第四节 结语
    第四章 家庭与社区
    李中清、托米·本特森、康文林
    **节 社区组织
    第二节 家庭群体组织
    第三节 结语
    第五章 社会与死亡率
    李中清、康文林、王丰
    **节 社会理论
    第二节 方法
    第三节 水准
    第四节 反应
    第五节 结语
    第三篇 地 方 史
    第六章 斯卡尼亚四个教区的死亡率与社会**,1766~1865年
    托米·本特森
    **节 贫困救济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
    第三节 模型和数据
    第四节 结果
    第五节 结语
    第七章 莎特及其周边地区的死亡率与现代化,1812~1900年
    乔治·奥尔特、穆里尔·内文、米歇尔·奥里斯
    **节 数据
    第二节 从旧的危机到新的危机:经济发展的人口成本
    第三节 关于死亡的经济学:价格、工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交互影响
    第四节 家庭中的死亡
    第五节 住房、拥挤和家庭内部的死亡率差异
    第六节 结语
    第八章 埃米利亚、托斯卡纳和威尼斯三个社区的死亡率与环境,1800~1883年
    马可·布雷斯奇、伦佐·德罗萨斯、马泰奥·曼弗雷迪尼
    **节 背景
    第二节 意大利北部
    第三节 数据
    第四节 模型
    第五节 结果
    第六节 结语
    第九章 奥州两个村庄人口的死亡率与家庭,1716~1870年
    津谷典子、黑须里美
    **节 背景
    第二节 社区和数据来源
    第三节 死亡率水准和模式:生命表分析的结果
    第四节 多变量分析中的变量
    第五节 离散时间事件史分析的结果
    第六节 结语和讨论
    第十章 辽东七个人口群体中的死亡率与家庭,1749~1909年
    康文林、李中清
    **节 清代中国的生活水平
    第二节 数据
    第三节 模型
    第四节 结果
    第五节 结语
    第四篇 比较人口学
    第十一章 死亡率的性别差异
    乔治·奥尔特、马泰奥-曼弗雷迪尼、保罗·奈斯泰特
    **节 关于性别差异的各种解释
    第二节 性别差异的年龄模式
    第三节 结语
    第十二章 婴幼儿死亡率
    米歇尔·奥里斯、伦佐·德罗萨斯、马可·布雷斯奇
    **节 婴幼儿死亡率:估算、水准和趋势
    第二节 婴幼儿死亡率的模型
    第三节 人之初:婴儿与家庭
    第四节 生物的还是社会的?数据的挑战
    第五节 因果关系转变:当儿童在经济条件面前变得更脆弱时
    第六节 相同的模式,不同的水准:从文化到生态
    第七节 结语
    第十三章 老年死亡率
    津谷典子、保罗·奈斯泰特
    **节 理论背景
    第二节 数据和指标
    第三节 死亡率水准
    第四节 死亡率的决定因素
    第五节 结语和讨论
    第十四章 行为与人口学:压力下的生活之欧亚比较
    李中清、康文林、托米·本特森
    第五篇 附 录
    第十五章 资料来源和指标
    康文林
    **节 需要
    第二节 资料来源的比较
    第三节 可获得的数据
    第四节 模型
    第五节 结语
    图表目录索引
    一 地图索引
    二 图题索引
    三 表题索引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语
    书中的各位作者搜集了大量有效的数据,在家庭和社区的语境中清楚地说明的有关人口行为的问题,从而使得跨欧洲和哑洲的比较分析成为可能。多年以后,这本书仍将是人口史中*有价值、*重要的作品。
    ——罗纳德·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口和经济学教授
    关于比较史的讨论很多,但比较史的系统研究却很少。本书的各位作者为我们奉献了一部在概念和技巧上都非常出色的作品,也为后来者树立了一个榜样。
    ——理查德·伊斯特林南加州大学校聘经济学教授
    在这部出色的作品中,本特森、康文林、李中清及其合作者比较了工业化前夕几个世纪中欧洲和亚洲的人口动态。他们利用随机模型和地方史研究,展示了家庭结构、文化价值观和家庭决策如何产生了年龄、性别和收入水平等影响死产率的变量。这些研究把独特的地理广度和对地方细节的准确关注结合起来,对于我们理解前工业社会的基本生活模式至关重要。
    ——杰克·古德斯顿乔治·梅森大学哈泽尔公共政策讲座教授
    该书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1700年以来人们如何逃脱饥饿和天折的威胁。它超越了此前对于书中所搜集的财富数据的比较研究,也超越了以往的分析性洞见,它是关注微观和宏观层面上长期趋势的历史学家、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的一·部必读著作。
    ——罗伯特·w.福格尔
    芝加哥大学人口经济学研究**主任, 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