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名联观止(增订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名联观止(增订版)

  • 作者:梁羽生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372713
  •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01日
  • 页数:2
  • 定价:¥9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名联观止》为梁羽生联话精选集,辑录刊于香港《大公报》的九百零二篇联话,由作者亲自增订。梁羽生自幼便喜爱对联文学,后虽从事武侠创作,但自认为,在对联“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方面,则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恐怕还在武侠小说之上”。本书所选皆为古今名联,既谈对联的“内学”,涵括题赠联、抒怀联、集句联、谐谑联、挽联等各类联体,以及无情对、嵌字对、拆字对、回文对等各式对法又论对联的“外学”,涉及历史掌故、世俗民风、官场沉浮、文坛轶闻、名士风雅、人事品评等。梁氏联话,重趣味、重知识、重考证,可视作联话体文史百科。
    文章节选
    ○○一 孙行者 胡适之
    对联是中国文学独有的形式,用其他**文字是**作不出对联的。这里说一件趣事。一九三二年,清华大学举行新生入学考试,国文一科由名史学家陈寅恪出试题,其中有一题就是作对子。出的对头是“孙行者”,结果有一半以上的考生交了白卷。当时正是白话文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矫枉过正,于是就有人在报上攻击清华大学不应该要学生作对子。陈寅恪出来答辩,指出作对子*易测出学生对中文的理解程度,因为寥寥数字已包含对词性的了解,以及平仄虚实的运用。对联在各种文学形式之中字数*少,但却*富于中国文学的特色。他的解释一发表,这个“茶杯里的风波”也就平息了。
    不过,虽然有许多考生对不出来,却也有几个对得很好的。其中*为脍炙人口的一个,说来有趣,正是以提倡白话文运动出名的新人物“胡适之”来作对。
    但这个对子虽然出名,却不是对得*好的。
    ○○二 祖冲之 王引之
    认真说来,用“胡适之”来对“孙行者”,是不算工整的,“行”对“适”,“者”对“之”,可以;“孙”对“胡”就欠工了。它之所以脍炙人口,恐怕还是胡的名气之故。胡适之是当时全国皆知的名人,末代皇帝溥仪在故宫安装电话之后,**个电话打给徐狗子(北京的一个杂耍演员),第二个电话就是打给胡适之,可见其知名度之高。
    对“孙行者”,对得*好的是“祖冲之”。“祖”“孙”相对,天造地设。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大数学家,是全世界**个把圆周率的准确数值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的人。十六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穷毕生之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三十五位,科学界给他立的墓碑就只刻下他算出的这三十五个数字,没其他文字,成为全世界*奇特的墓志铭。但若论实用价值,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已足够了。在这方面的研究,祖冲之要比鲁道夫早了一千多年。
    还有一个考生对以“王引之”,也比对以“胡适之”好。王引之是清代乾嘉年间的**学者,高邮人。继承其父王念孙的音韵训诂之!学,世称“高邮王氏父子”。他在学术上的贡献是绝不下于胡适之的。
    ○○三 “胡”“孙”一对的幽默
    读者陈毓雷君来函说,他对我所论的“孙行者;胡适之”一对有不同看法;“先生以为‘胡’对‘孙’欠工,但其中似应另有奥妙。孙行者为猴王,猴在岭南多称‘马骝’,但在外省,往往呼之为‘猢狲’(《西游记》中孙行者即以此而得姓),所以,以‘胡’对‘孙’,是在开胡博士的玩笑,把他与孙猴子相提并论,此对在当时能够传诵一时,除了胡的名气之外,或者还因为有那么一点儿小幽默。”
    孙行者;
    胡适之。
    孙行者能七十二变,胡适之也是以善变著称的(例如他以“新文学家”的身份,而肯“应召入宫”,并呼溥仪为“皇上”,即为时人所讥),故此联将“孙”“胡”并提,是可能“含有那么一点儿小幽默”。不过,评联是应依“正路”的,用来和“孙”字相对的那个字必须是名词才合,而“猢狲,’似乎是不能简称为“胡”的。“胡”在这里是用作“限制”动词“适”字的副词。
    ○○四 “胡”“孙”一联作者来函
    日前接到南京读者刘子钦先生的来信,给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手资料,原来这位刘先生不是别人,正是以“孙行者”对“胡适之”一联的作者。这副对联在社会**传已超过半个世纪,但相信很多人还未知道作者是谁。刘先生函中谈及构思此联的经过,也很有意思,因将此函节录刊出:
    “将‘胡适之’对‘孙行者’的不是别人,正是我自己,真是没有想到,此事多年传为佳话。记得陈寅恪先生的侄儿,也曾在《人民日报》写过此类短文。不知你是否曾参加过那次考试,可以说是够‘**’的了。所有科目都更被考试一番之外,稀奇古怪的题目,真使人瞠目不知所答。记得国文考试,有一题要解释‘公孙敖之妻之母之丧’三个‘之’字。还有英文题有一则更将李清照的词一首译为英文。现在回想起来,没有三头六臂,休想过关。现在我们年岁大了,才知道祖冲之这个人,但在那时,根本不知道。因为小时曾阅过《水浒》《三国演义》等一类小说,在那个紧张的气氛中,忽然灵机一动,想起了胡适之‘适’对‘行’、‘之’对‘者’还差不多,就是‘胡’与‘孙’不相对,*后没有办法,与胡适之开了一个玩笑,‘胡孙’就是猴子的别称,作为对偶,勉强应付。据上次陈寅恪先生的侄儿所云,竟得了满分。此事在考试后几天即在北京某报中,曾经报道。于此还有一点补充,那就是说一个小小学生,敢于向胡适博士开玩笑也有其原因的。一方面那时曾读过博士的《中国哲学史》,对其人深感佩服。另外也对他向宣统皇帝叩头,表示不满。当时社会**行着‘我的朋友胡适之’一句话。也是对博士开玩笑(意思是好多人捧胡适的场面),这样胡适之这个人就无疑成为孙悟空一类人物了,这是我当时思想深处的东西。我本人主要时间在教书,现已年老离休。”
    刘子钦
    按:胡适对溥仪叩头一事恐系误传。据溥仪著的《我的前半生》一书所说,胡适接到他的电话后,“连忙向庄士敦打听进宫的规矩,明白了我并不叫他磕头,我这皇上脾气也好,他就来了”。胡适死后,他的秘书编了一部《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在台湾出版,书中也谈及此事。胡适认为,他称溥仪为“皇上”只是一种“礼貌”,民国政府定的《优待清室条件》,是准许“逊帝”保存“尊号”,并待以外国君主之礼的。不过,有没有叩头,并非关键问题,关键在于,胡适以新文学家的身份,入故宫谒见溥仪,且称之为“皇上”,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总是产生很坏影响。因此,我对胡适此举,亦是持否定态度的。
    ○○五 是祖冲之还是胡适之
    刘子钦先生在谈到他构思“胡”“孙”一联时说:“‘适’对‘行’、‘之’对‘者’还差不多,就是‘胡’与‘孙’不相对,*后没有办法,与胡适之开了一个玩笑,‘胡孙’就是猴子的别称,作为对偶,勉强应付。”看来原作者的意见倒是和我相同(我认为“孙”对“胡”,“欠工”,程度上还不及“不相对”)。不过,评联是见仁见智的,不同的意见,可以何宝星先生的《是祖冲之还是胡适之》一文作为代表(刊于一九八五年七月二日《郑州晚报》,副题是“读梁羽生一文有感”)。文章结尾说:“不知梁羽生以为如何?”我觉得讨论一下也很有意思(我一向是主张在学术上应提倡百家争鸣的),因此虽无高见,也就遵命在报上作答吧。由于我这个专栏篇幅有限,所以对何先生的大文稍加删节,但其主要内容则是完全保留的。
    我说“用‘胡适之’来对‘孙行者’,是不算工整的……对得*好的是‘祖冲之’。‘祖’‘孙’相对,天造地设”。何先生引用了我的话之后说:“……梁羽生先生对当年陈寅恪先生拟定国文科试题的经过情况恐未尽了然,其实,陈先生以‘孙行者’为对子之题,目的就是要应试者对以‘胡适之’。”
    何先生的文章大部分是谈陈寅恪先生当年出题的经过和命题的用意,与谈对联本身的比例大概是八比二。他说:
    “这是一九三二年清华大学新生入学考试的事情。当时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朱自清休假出国,由刘叔雅先生代理系主任。刘请陈寅恪代拟试题。恰陈先生已定于次日赴北戴河休养,遂匆匆草就普通作文题《梦游清华园记》,另出对子题《孙行者》。”
    “为什么要出这个对子呢?据陈寅恪先生后来解释,是受了苏东坡诗‘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一联的启示。‘韩卢’为犬名(出处略),‘行’与‘退’皆步履进退之动词,‘者’与‘之’俱为虚字。陈先生说:‘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寅恪所以以“孙行者”为对子之题者,实欲应试者以“胡适之”对“孙行者”。盖猢狲乃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此不过一时故作狡狯耳。又正反合之说,当时唯冯友兰君一人能通解者。”’
    套用“红学”的术语说,出题的经过和命题的用意,等等,都是属于“外学”范围,虽有助于对这副对联的了解,但评论一副对联的是否工整,则必须看对联本身。何况陈寅恪先生这段话可能还有“隐喻”呢。我在介绍何先生的大文之后,再试试提出我的看法。
    我认为对“孙行者”,对得*好的是“祖冲之”。“祖”“孙”相对,天造地设。何宝星先生则认为以“胡适之”对“孙行者”,才是天造地设的佳对。下面是他的《是祖冲之还是胡适之》一文的*后三段文字:
    “至于梁羽生先生所说‘孙’对‘胡’欠工整,大概是因为梁先生不知陈寅恪原意在‘猢狲’,正如‘卢’对‘韩’原意在‘韩卢’也。
    若论平仄,有道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清’,若以‘祖冲之’对‘孙行者’,则第二字均为平声,不合韵律,而‘胡适之’的‘适’字恰为仄声,何‘不工’之有?
    因此,笔者以为,‘孙行者’对以‘胡适之’,实为天造地设的佳对,其所以至今脍炙人口,并不仅因为胡适之是当时全国皆知的名人。无论是‘祖冲之’或者‘王引之’从意义音韵上讲都不及也,不知梁羽生先生以为如何?”
    在这三段文字中,真正“评联”的部分只是第二段的七十多个字。而且也只仅是谈“韵律”方面。至于**段所谈的陈寅恪“原意”,则是不能作为依据评论“工”与“不工”的。这是属于意义方面,“工”与“不工”则主要是属于“技术性”的。而在韵律方面,我也不能同意何先生的见解。下面我将答复何先生的问题,并尽我可能,提出对“胡”“孙”一联比较全面的看法。
    ○○六 “胡”“孙”一联何处不工
    何宝星先生问:以“孙行者”对“胡适之”,“何‘不工’之有”?我答案是:有,而且不只一处。
    评联可以见仁见智,但“工”与“不工”,则是有一定标准的。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对联就是要讲究对仗。主要两点:在音韵方面说,要平仄相对;在词性方面说,要同一类词才能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合乎标准,就是“工”;不合标准,就是“欠工”。
    依何先生所提的次序,先谈“韵律”。
    以“胡适之”对“孙行者”,**个字“胡”“孙”都是平声。何先生说:“若论平仄,有道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清’,若以‘祖冲之,对‘孙行者’,则第二字均为平声,不合韵律,而胡适之的‘适’字恰为仄声。"一般来说,“一三五”是可以“不论”的,但亦非**正确,在后文我将再谈,现在先讨论第二个字的读音。
    “行者”的“行”字,似乎不是读平声的。考“行者”,佛家语,指修佛行道的人(《释氏要览》经中多呼修行人为“行者”)。“行者”即修行者也。这个“行”字和“修行”“德行”的“行”字一样,是“核孟”切,敬韵,音“幸”,仄声。凡动词“行为”之“行”,用作名词,都是读仄声的。这在一般辞书中都有说明,无须引录专书的。
    “行者”的“行”字,如果读平声(“何彭”切,庚韵,音“衡”,今读如“形”)的话,那就是正在行走着的人,“行者”变成“行人”了。“行者”是可以当作“行人”解的,但显然“孙行者”的“行者”,不是作这个解释的。
    为了便于对照,我把有关联语并列,将它们的平仄声注明:
    孙行者(平仄仄)
    胡适之(平仄平)
    祖冲之(仄平平)
    从上表可见,以“胡适之”对“孙行者”,有两个字不合平仄,以“祖冲之”对“孙行者”,则每一个字都合平仄。这是“胡”“孙”一联的欠工之处。
    其次说到词性问题,“孙行者”的“孙”字是名词,与之相对的必须是名词才算合格。“胡”字若当作“胡人”解释或一种礼器(按:胡簋,古礼器名,夏日胡)解释,则属名词,但“胡适之”的“胡”是不能作这个解释的。“胡适之”用白话文来解释,即“你往哪里去”,主词“你”省略。所以“胡适之”的“胡”,不能当作名词。
    或云:“胡孙”即“猢狲”,猴子之别称也,“猢狲”当然是名词。但即使如此解释,“胡”“孙”相对,也还是欠工的。
    以“胡孙”谐音“猢狲”,在对联艺术上称为谐音借对。不过,谐音借对,其谐音文字亦须对得工整,方为上乘。以下面一副**的谐音联为例:
    两艇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此联作者是明朝洪武年问的陈洽,他八岁时和父亲在河边散步,父出句,洽对。清代褚人获著的《坚瓠集》收录此联。流传民间数百年。在这副**的谐音联中,“橹速”、“帆快”、“笛清”、“箫和”谐音“鲁肃”、“樊哙”、“狄青”、“萧何”。技法是部分的两边各自成对格。“橹”“帆”、“笛”“箫”是同类名词;“速”“快”、“清”“和”是同类形容词。但作为“猢狲”谐音的“胡孙”,则不是同类词。而“工对”的条件之一,就是在词性方面必须是同类词(请参看王力著的《诗词格律》谈“对仗”那一节)。
    又,“猢狲”是个复合词,即必须“猢狲”合称才是猴子,单独一个“猢”字,单独一个“狲”字,都是无意义的。所以即使以“猢”对“狲”,严格来说,亦是不合对联格律。因“猢狲”拆开,则无词性可言。
    顺便一提,“一三五不论”亦非**正确,如“孤平”的犯忌就是。详见王力的《诗词格律》一书,这里不赘述了。一般而言,长联的平仄对仗可以稍为放宽,因有“拗救”余地,短联就要严谨一些。
    ……
    目录
    增订版序
    二○○年版原序
    ○○一 孙行者胡适之
    ○○二 祖冲**引之
    ○○三 “胡”“孙”一对的幽默
    ○○四 “胡”“孙”一联作者来函
    ○○五 是祖冲之还是胡适之
    ○○六 “胡”“孙”一联何处不工
    ○○七 不工亦可胜工
    ○○八 正格与变格
    ○○九 卢行者是谁
    ○—○ 怪联不怪
    ○一一 开胡适之的玩笑
    ○一二 明暗双重古典
    ○一三 前生恐是卢行者
    ○一四 后学过呼韩退之
    ○一五 六祖法偈半通不通
    ○一六 胡适与卢行者的联想
    ○一七 正反合之说
    ○一八 对胡适应有全面评价
    ○一九 见机而作 入土为安
    ○二○ 陈瘦竹谢冰心
    ○二一 观塘艺术节征联
    ○二二 宋城征联闲话
    ○二三 读者论宋城征联
    ○二四 状元红征联忆述
    ○二五 台湾郑成功祠联
    ○二六 郑成功的家庭悲剧
    ○二七 郑成功的军师
    ○二八 黄杰题金门郑祠联
    ○二九 联圣赠张大干联
    ○三○ 张大干常写的对联
    ○三一 挽张大干联
    ○三二 蒋家文胆之联
    ○三三 台静农等人挽联
    ○三四 把张大干写成徐霞客
    ○三五 梅葆玖写的挽联
    ○三六 饶宗颐挽张大干联
    ○三七 心丧空仰庐山高
    ○三八 萧一华挽溥心畲联
    ○三九 方地山赠妓联
    ○四○ 曾国藩赠妓联
    ○四一 袁世凯赠妓联
    ○四二 缩脚嵌名联
    ○四三 康有为自寿联
    ○四四 梁启超挽康有为联
    ○四五 挽梁启超的名联
    ○四六 吴昌硕题西泠印社联
    ○四七 吴昌硕赠弟子联
    ○四八 面面有情 心心相印
    ○四九 西泠印社新联
    ○五○ 水紧一声齐走鬼
    ○五一 何淡如其人
    ○五二 一拳打出眼火
    ○五三 一肚���格外大声
    ○五四 联语而有诗词韵味
    ○五五 豆沙冰月 兰州水烟
    ○五六 何淡如嫁女联
    ○五七 丛桂有坊六榕无寺
    ○五八 六榕无树记东坡
    ○五九 三间大屋间间间
    ○六○ 羊角对
    ○六一 讽李鸿章联
    ○六二 张之洞 陶然亭
    ○六三 花心动杞足征
    ○六四 纪晓岚嘲庸医联
    ○六五 纪晓岚的幽默
    ○六六 拍皇帝马屁联
    ○六七 大观楼长联
    ○六八 点金成铁的例子
    ○六九 局部整体有招无招
    ○七○ 梁章钜何故抑髯翁
    ○七一 黄鹤楼名联
    ○七二 张之洞二联
    ○七三 胡林翼李鸿章之联
    ○七四 端方的集句联
    ○七五 讽端方之嵌名联
    ○七六 黄鹤重来 白云尚在
    ○七七 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七八 以笔喻楼具巧思
    ○七九 黄鹤楼上发牢骚
    ○八○ 点银成金的例子
    ○八一 太白亭睡仙亭联
    ○八二 自下故深能容乃大
    ○八三 定惊远岫凤凰飞
    ○八四 晴川阁名联
    ○八五 古琴台联
    ○八六 岭南一寸楼联
    ○八七 独持偏见一意孤行
    ○八八 补谈徐悲鸿的名联
    ○八九 编到公园真大嚼
    ○九○ 张幼仪挽徐志摩联
    ○九一 陆小曼挽徐志摩联
    ○九二 郁达夫挽徐志摩联
    ○九三 梅兰芳挽徐志摩联
    ○九四 徐父挽子联
    ○九五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九六 烟锁池塘柳
    ○九七 燕衔泥垒巢
    ○九八 茶烹凿壁泉
    ○九九 港铺灯塔标
    一○○ 烽销漠塞榆
    一○一 读者谈联
    一○二 “烟锁池塘柳”寻根
    一○三 灯深村寺钟
    一○四 港城铁板烧
    一○五 桃螵锦浪堤
    一○六 五色五行风月联
    一○七 妙人儿倪家少女
    一○八 回文三对
    一○九 回文佳对
    一一○ 回文词 回文对
    一一一 梁元帝的回文诗联
    一一二 诗妓薛涛的回文诗
    一一三 诗妓显灵文人戏拟
    一一四 苏东坡的回文诗联
    一一五 亦词亦诗的回文
    一一六 埃德蒙顿珠城酒楼联
    一一七 车通地下铁
    一一八 盘文蔚海外题联
    一一九 海外会馆的对联
    一二○ 悉尼唐人街牌坊联
    一二一 悉尼太源酒楼联
    一二二 康有为的名联
    一二三 一半与虎视
    一二四 补谈寿吴佩孚联
    一二五 巫峡啼猿数行泪
    一二六 吴佩孚诗 张学良联
    一二七 蒋介石挽吴佩孚联
    一二八 讽慈禧太后联
    一二九 垂帘廿余年年年割地
    一三○ 非母也不谅人只
    一三一 肾囊潘复林白水
    一三二 袁寒云挽林白水联
    一三三 林步随挽林白水联
    一三四 宋湘巧对
    一三五 因联惧祸不当官
    一三六 千秋怀抱三杯酒
    一三七 江南名士尽低头
    一三八 王壬秋的两副名联
    一三九 拟周妈挽王壬秋联
    一四○ 只怕周公来问礼
    一四一 后死微嫌迟五年
    一四二 章士钊 王世昭
    一四三 姓左不左名左不左
    一四四 人名巧对
    一四五 战犯人名联
    一四六 请教高明
    一四七 大包花生 草果
    一四八 高明 中正 无忌
    一四九 食包衣壮懵佬
    一五○ 田汉高明及其他
    一五一 张謇赠沈寿联
    一五二 佛云不可说不可说
    一五三 张謇挽沈寿联
    一五四 状元果然适然
    一五五 蔡元培挽张謇联
    一五六 改寿联讽袁世凯
    一五七 杨度挽袁世凯联
    一五八 讽骂袁世凯的挽联
    一五九 送命二陈汤
    一六○ 轻舟两岸不啼猿
    一六一 挽宋教仁联
    一六二 贵阳甲秀楼长联
    一六三 谢侠逊的棋联
    一六四 谢侠逊挽周焕文联
    一六五 萧状元的挽妓联
    一六六 翁文灏挽卢工程师联
    一六七 讽刺鸦片烟客联
    一六八 烟雨楼长联
    一六九 鸳鸯何处 云水当年
    一七○ 李白型名士的抒怀
    一七一 皇二子青帮头子
    一七二 朱奇挽袁寒云联
    一七三 昔梦已非新欢又坠
    一七四 传闻又弄小桃红
    一七五 方地山嫁女联
    一七六 谈何容易做刘表
    一七七 故意“不对”的对联
    一七八 刘师亮的谐联
    一七九 续民国总统联
    一八○ 续谈刘师亮的谐联
    一八一 拥护那个舅子
    一八二 刘存厚厚面犹存
    一八三 草管人命马革襄尸
    一八四 讽孙传芳联
    一八五 孙传芳佛堂被刺
    一八六 骂韩国钧的寿联
    一八七 讽洪承畴联
    一八八 续联语讽贪官
    一八九 “三不要”的续句
    一九○ 赵藩题武侯祠联
    一九一 一生谨慎万古清高
    一九二 卧龙岗武侯祠联
    一九三 庞统祠及周瑜祠联
    一九四 杜甫祠联
    一九五 望江楼上望江流
    一九六 望江楼长联
    一九七 望江楼名联
    一九八 望河楼名联
    一九九 一樽譔天上黄流
    二○○ 再到江南看杏花
    二○一 题联欲压左宗棠
    二○二 大明湖名联
    二○三 舟行着色屏风里
    二○四 豪气纵横倾北海
    二○五 西湖刘庄联
    二○六 西湖康庄联
    二○七 红栎山庄联
    二○八 岳坟新联
    二○九 董其昌题岳庙联
    ……
    编辑推荐语
    散木樗材,笑看云霄飘一羽,人闲境异,曾经沧海慨平生。
    ——梁羽生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