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两翼制度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两翼制度研究

  • 作者:肖爱民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67414
  •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 页数:325
  • 定价:¥2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010067414
    • 作者
    • 页数
      325
    • 出版时间
      2007年12月01日
    • 定价
      ¥29.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在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紧紧围绕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两翼制度这一主题,以历史上**个在大漠草原上建立政权的匈奴为起点,按照建立政权的时间先后为顺序,从纵向上揭示此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基本脉络、相互传承关系以及在北方草原上长期沿用之谜,分析此制度在实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态、特点、*高统治者的继承、两翼长官的选授以及运行机制等,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辨析,为进一步研究“行国体制”打下基础。
    文章节选
    **章 匈奴的两翼制
    匈奴兴起于战国时期,极盛于西汉。公元前3世纪初在北方大漠草原上**建立了与西汉对峙的强大游牧政权。这个政权实行的是以后各游牧政权所一致奉行的领户分封制。这种领户分封制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权组织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中国的古籍中,如前所述,被泛称为“行国”。至东汉初年,匈奴开始因内讧分裂为南北匈奴而衰微。南匈奴附汉以后,北匈奴在东汉的不断打击下,逐渐迁往西方,北方大漠草原上,鲜卑代之成为主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迁的匈奴发生了很大变化,已不再是一个整体,除南匈奴外,又出现了许多部分,有屠各胡、卢水胡、铁弗匈奴以及东、西曹等,各部分互不相属。屠各胡刘渊率先建立了汉,刘耀继之建立了前赵;卢水胡沮渠蒙逊建立了北凉;铁弗匈奴赫连勃勃建立了大夏。至南北朝后期匈奴之名逐渐消失,匈奴融入汉、鲜卑等之中。尽管如此,匈奴人的影响却极其深远。在西方,其远播中亚和欧洲,引起了4、5世纪欧洲的“蛮族大迁徙”,在惊涛骇浪般的“蛮族”入侵过程中,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历史因此掀开新的一页,告别奴隶制社会,进入“中世纪”。在东方,其所创立的“行国体制”为后世兴起于草原上的各游牧民族所沿用,作为地方军事、行政管理制度的两翼制就是其中之一。
    ……
    目录
    《河北大学历史学丛书》出版缘起

    绪言
    **章 匈奴的两翼制
    **节 两汉时期匈奴的两翼制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两翼制的发展和变异
    第三节 西迁匈奴的两翼制探讨
    第四节 匈奴两翼制的特点
    第五节 匈奴两翼制建立和实行的原因
    第二章 鲜卑的两翼制
    **节 檀石槐鲜卑部落大联盟的两翼制
    第二节 拓跋鲜卑的两翼制
    第三节 鲜卑两翼制的运行机制和特点
    第三章 柔然的两翼制
    **节 柔然的两翼制
    第二节 可汗的继承和三部的范围
    第三节 柔然两翼制的运行机制、特点及传承
    第四章 突厥的两翼制
    **节 突厥汗国的分封制述略
    第二节 突厥汗国时期(公元552-599年)两翼制的建立和发展
    第三节 东突厥汗国(公元599-630年)的两翼制
    第四节 西突厥汗国(公元603-659年)两翼制的建立和发展
    第五节 后突厥汗国(公元682-745年)两翼制的建立和发展
    第六节 突厥汗国两翼制的运行机制
    第七节 突厥两翼制的特点和传承关系
    第八节 突厥两翼制建立的原因
    第五章 回纥的两翼制
    **节 建国前部落联盟时期的两翼制
    第二节 回纥汗国时期的两翼制
    第三节 回纥两翼制的特点及传承
    第六章 契丹的两翼制
    **节 契丹建国前两翼制的探索
    第二节 辽朝的两翼制
    第三节 “分三耶律为七,二审密为五”辨析
    第四节 契丹两翼制的运行、特点及实施的原因
    第七章 蒙古的两翼制
    **节 早期蒙古诸部两翼制钩沉
    第二节 蒙古汗国时期的两翼制
    第三节 北元中后期的两翼制
    第四节 蒙古两翼制的特点
    第五节 蒙古两翼制建立和实行的原因
    第八章 北方游牧民族两翼制的传承、区别、特点、运行机制和长期沿用的原因
    主要引用和参考书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