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方言与文化/华中语学论库(华中语学论库)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方言与文化/华中语学论库(华中语学论库)

  • 作者:朱建颂 邢福义
  •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237518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185
  • 定价:¥1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方言几乎是人人都使用的,可是每个人对它的认识并不一样。比如,有人认为方言无文化可言,其理由有三:(一)方言是一个地方的全民语,使用者包括文化水平很低的人乃至文盲,其文化蕴涵高得起来吗?(二)方言有很大的局限性,只在局部地区流行,反映的事物、概念有限,其文化水平会很高吗?(三)方言的一般内容是粗浅的、疏陋的,即使有什么文化内涵也只能是俗文化而已,这能算文化吗?
    这种看法,也反映在一些讨论文化的著作中绝口不提方言乃至语言;在一些文章中,使用方言随心所欲,一个词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懂不懂由你;在某些“戏说”方言土语的文章中,将方言糟蹋得不像样子,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信不信由你。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文化”的涵义。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而语言(包括方言)是其载体,是从两个方面承载的:一是口头方面,一是书面(文字)方面。
    文章节选
    《集韵·模韵》:踣,“蹲也”,空胡切(溪母今读如群母),可以看作本字。而有的地方写作“互”,这是自造的方言字。
    方言字并不是本字。
    (五)方言字和别字(同音字)
    方言跟普通话的差别,首先在于语音。有些音的差异是成对应的,仅从汉字本身看不出什么差别,因为汉字是超方音的。(参见《汉语方音字汇》第二版1989)
    然而,有许多非���应的差异,用汉字转写显示不了方言的特点。如武汉和湖北其他一些县市的“没有”(未)通常写“冒”,这是别字(方言同音字),比写“没”字更显示特点,而且有别于广州、阳江的“有”!mou(方言字)。合肥瞪眼叫xuJ∞(~你一眼),跟“侯”同音,《汉语方言词汇》写作“猴”;《集韵·侯韵》“喉,半盲也,一日深目’’,“怅,~懊,怒貌”,都不合。理睬,长沙叫ts‘141,别写作“此”;武汉叫w42,别写作“耳”;温州叫dzie“,别写作“。朝”。都不是本字,也不是方言字。
    须注意的是,前人著作中使用的别字,如冯梦龙《挂枝儿·小官人》中“也会妖也会者也会肉麻”的者(撒娇)、《西游记》第85回中“但恐孙行者那主子刮毒”的刮毒(凶狠)等,今天可以援用;而《醒世姻缘传》第32回中“晁无晏雌了一头子灰”的雌(碰)、叶燮《汉口竹枝词》第130首中“粑粑油饺(油条)一齐吞”的饺(绞)等,则不必援用。
    (六)方言简化字和通用简化字
    两者主要差别在于流通的范围不同。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语言学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展示出强大的活力和能量。中国语言学是世界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对中国语言学事业有所推动,我们组织撰写“华中语学论库”。作为专用名称,这里的“语学”主要指汉语语言学,近期的15年时间里以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研究为**。“语学论库”,这是汉语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系统工程,如果将来主客观条件具备,在研究范围上可以不断扩大,在研究时间上可以无限延展,在研究队伍上可以辈辈交接,代代传承。“华中”一词,既跟研究队伍的华中群体相关,又跟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名称相关。
    汉语语言学源远流长。千百年来,特别是《马氏文通》出版以来,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由于一代代学者的不懈努力,汉语语言学沿着“创业--拓新--发展”的轨道不断推进。目前,汉语语言学所统括的汉语语法学、汉语语音学、汉语方言学、汉语词汇学、汉语语用学等等学科,都已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喜人局面。
    但是,初步繁荣并不意味着已经成熟。对于语言学这样一门社会科学来说,成熟与不成熟的突出标志,应该是学派或流派是否已经形成。
    目录
    序邢福义
    方言和文化
    前言
    方言和语言
    方言和文字
    方言和辞书
    方言和文献
    方言和文学
    方言和艺术
    方言和科学
    方言和民俗
    方言和经济
    方言和政治
    方言文字概说
    前言
    一、总论
    (一)文字文字
    (二)方言字和方言文字
    (三)方言字和转注
    (四)方言字和本字
    (五)方言字和别字(同音字)
    (六)方言简化字和通用简化字
    二、分论
    (一)春秋战国的东西土文字
    (二)湘南妇女字
    (三)闽南白话字
    (四)各地兼用的方言字
    方言本字考证
    考本字商榷
    新干方言本字考(《方言》1983年第3期)
    无锡方言本字考(《方言》1984:年第3期)
    嘉兴方言本字考(《方言》1988年第4期)
    无锡方言本字续考(《方言》1989年第1期)
    浏阳南乡方言本字考(《方言》1989年第2期)
    汤溪方言本字考(《方言))2001年第3期)
    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吸收港台用语的思考
    撰方言志弘扬本地文化
    方言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方言不是江湖隐语
    汉腔--武汉文化瑰宝
    《元曲选·音释》所见武汉字音
    《本草纲目》所见武汉(湖北)词语
    《西游记》所见武汉(湖北)方言语法现象
    一组**文化价值的武汉民谣
    方言析疑
    后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