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国际经济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国际经济学

  • 作者:赵春明 何璋
  •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093373
  •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01日
  • 页数:405
  • 定价:¥3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工商管理硕士MBA系列教材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之一,全书共分16个章节,主要针对国际经济学中的相关知识点作了介绍,具体包括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动态理论、国际收支与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货币替代和汇率货币替代分析、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文章节选
    第1章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是全部贸易理论的基础,特别是比较优势论,时至**,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依然是围绕比较优势论展开的。因此,深刻领会比较优势论的理论精华,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本章主要通过对古典贸易理论的梳理,在初步分析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国际分工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重商主义、**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和机会成本论。
    1.1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分工理论是密不可分的。所谓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一国内部社会分工的延伸或继续,是一国内部的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换言之,国际分工就是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国际分工属于历史范畴,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分工是人们在进行生产、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是生产力进步的源泉和标志。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社会经济条件,其中包括各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内市场的大小、人口的多寡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等;二是自然条件,其中包括气候、土壤、资源、国土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等。其中,社会经济条件是国际分工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为尽管自然条件是发生国际分工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社会经济条件的作用,自然条件并不能自动地生成国际分工。
    1.1.1 国际分工的发展历程
    国际分工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并处于不断演化的发展过程之中。*初的社会分工是原始氏族内部人们按性别和年龄实行劳动分工,以增进共同劳动的效率。随后的三次社会大分工把生产力水平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导致了**社会和**的产生。近代工业的形成和发展更与分工的演变联系在一起。从历史上看,国际分工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
    目录
    导论
    [专栏]如何学习国际经济学
    [本章思考题]
    [本章荐读书目]
    第1章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1.1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1.1.1 国际分工的发展历程
    1.1.2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2 重商主义与新重商主义
    1.2.1 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2.2 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1.2.3 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
    [专栏1-1]托马斯·孟小传
    1.2.4 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1.2.5 重商主义简评
    [专栏1-2]摆脱重商主义——反思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1.2.6 重商主义的新发展:新重商主义
    1.3 **优势理论
    1.3.1 **优势理论的提出
    [专栏1-3]亚当·斯密简介
    1.3.2 **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1.3.3 **优势理论简评
    [专栏1-4]超**利益学说
    1.4 比较优势理论
    1.4.1 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
    [专栏1-5]大卫·李嘉图简介
    1.4.2 比较优势论的基本内容
    1.4.3 比较优势论的理论前提
    1.4.4 比较优势论的测度方法
    1.4.5 比较优势理论简评
    [专栏1-6]比较利益陷阱
    1.5 机会成本论
    [专栏1-7]经济学家哈伯勒及其贸易思想
    1.5.1 不变的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1.5.2 递增的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本章关键术语]
    [本章思考题]
    [本章荐读书目]
    第2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2.1 赫兄歇尔—俄林模型
    【专栏2—1]俄林小传
    2.1.1 相关概念
    2.1.2 模型的假设条件
    2.1.3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基本内容
    2.1.4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数学证明
    2.1.5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意义
    2.2 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
    2.2.1 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2.2.2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专栏2—2]萨缪尔森小传
    2.2.3 专门要素模型
    2.3 列昂惕夫悖论及解释
    2.3.1 列昂惕夫悖论
    2.3.2 列昂惕夫悖论的解释
    [本章关键术语]
    [本章思考题]
    [本章荐读书目]
    第3章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
    3.1 罗伯津斯基定理
    3.1.1 要素增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移动
    [专栏3—1]资源诅咒
    [专栏3—2]荷兰病
    3.1.2 罗伯津斯基定理
    3.1.3 罗伯津斯基定理与贸易条件
    3.1.4 罗伯津斯基定理与产品相对价格
    3.2 贫困化增长
    3.2.1 关于小国的经济增长与贸易
    3.2.2 关于大国的经济增长与贸易
    3.2.3 贫困化增长的理论分析
    ……
    第4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第5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6章 国际贸易措施
    第7章 经济一体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第8章 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
    第9章 国际收支与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第10章 现代购买力平价理论和长期均衡汇率理论
    第11章 汇率的货币分析
    第12章 货币替代和汇率货币替代分析
    第13章 汇率的资产结构平衡分析
    第14章 有效市场假理性预期分析与汇率新闻模型
    第15章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第16章 斯旺图形、DD-AA模型及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主要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