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资治通鉴故事(上下册)
QQ咨询:
有路璐璐:

资治通鉴故事(上下册)

  • 作者:司马光 原撰 臧瀚之
  •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 ISBN:9787806007129
  •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01日
  • 页数:1185
  • 定价:¥6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资治通鉴》,历代学者文人及明君圣主推崇备至的经典之作,毛泽东生前曾通读达十七遍之多,曾国藩生前多次阅读此书,并称:“窃以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温公《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网罗宏富,体大精深,为前古所未有。”在中国古代文学和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对于这么一部历史巨著,要想直接阅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书以故事为线索,从原著巨大的篇幅及零散的叙述中,抽取完整的故事,加以整理、组织、并运用准确、流畅的白话文进行叙述,让您与它“亲密接触”,在轻松阅读中,源源不尽的汲取古人的睿见卓识,在丰富深广的历史经验中,让自己的人生阅历获得深化和拓展。《资治通鉴故事》这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以故事为线索,从原著巨大的篇幅及零散的叙述中,抽取完整的故事,加以整理、组织,并运用准确、流畅的白话文进行叙述,使读者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既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又得到趣味和快乐。
    文章节选
    资治通鉴故事:上
    **章 周纪
    周朝时,**的基础建立在分封和禅让制度之上。但是到了东周,就出现了孔子所谓的“札崩乐坏”:由于诸侯势力日益强大,天子的权威便不再被重视;而在各个诸侯国内部,也常常出现臣子冒犯国君的情况。
    春秋后期,晋国大夫智宣子专政,他想把儿子智瑶立为家族的继承人。族人智果反对说:“智瑶不如你的另一个儿子智宵。虽然智瑶有五个优点,那就是:**,他仪表堂堂,身材高大;第二,他精通射箭,擅长驾车;第三,他技艺出众,才华超人;第四,他能言善辩,文词优美;第五,他坚强果断,刚毅勇敢。“但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他不讲仁义,刚愎自用,为人傲慢。靠着自己有五个优点,就盛气凌人,不讲仁义,谁能受得了昵?如果真的让智瑶做智家的继承人,智家一定会灭亡的。”
    然而智宣子没有听取智果的意见。为了躲避智家的祸乱,聪明的智果就通过太史证明,把自己��从整个智氏家族里分出来,另外立了辅氏家族。
    大夫赵简子的儿子里,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赵简子想立继承人,却不知道立谁好。于是他把训诫的话分别写在两块竹简上,交给两个儿子,让他们认真记住上面的话。
    过了三年,赵简子叫来两个儿子,问他们竹简上的内容。伯鲁吱吱唔唔说不上来,让他拿竹简出来,竹简已不知道弄到哪里去了。再问无恤,无恤背得滚瓜烂熟,问他要竹简,他就从袖子里拿出来交给赵简子。于是赵简子就认为无恤能干,把他立为赵家的继承人。
    赵简子派尹铎治理晋阳,临走时尹铎请示说:“我这次去是要搜刮民脂民膏还是要让百姓幸福安康?”赵简子说:“当然是要让百姓幸福安康。”于是尹铎到了那儿,减免赋税,让百姓生活富足。
    赵简子知道了,就对无恤说:“一旦晋国发生祸乱,你不要嫌尹铎地位不高,也不要怕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去那儿投靠他。”
    智宣子去世后,智瑶继承他的位置,就是智襄子。智襄子专擅晋国大政,暴虐无道。他和大夫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喝酒,宴席上戏弄韩康子,还侮辱他的家臣段规。智襄子的家臣劝说主公,让他别对人没有礼貌,以免招来灾祸,智襄子不理睬。
    智襄子还平白向韩、魏两家索要土地。韩康子和魏桓子因为实力不够,只好暂时忍让,给智襄子土地,但心里都窝着一团火,打算将来找机会报仇。
    这时赵简子也已去世,无恤继承家业,就是赵襄子。智襄子又向赵襄子索要蔡和皋狼两处土地,赵襄子不给。智襄子勃然大怒,带着韩、魏两家的军队攻打赵家。
    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退守到了晋阳。
    智襄子统率三家联军包围住晋阳,并挖开汾水,引水淹没城墙。城墙被水浸没,露出水面的只剩六尺了,炉灶都沉在水底,到处爬满青蛙,然而城里的百姓却丝毫没有背叛的想法。
    智襄子乘坐战车巡察水势,魏桓子驾车,韩康子在旁边保护。智襄子得意地说:“我现在才知道,原来水也可以让别人的**灭亡。”
    魏桓子听了,用胳膊肘偷偷捅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轻轻踩了一下魏桓子的脚。两人同时会意:这么说来,智襄子也可以用汾水淹魏的安邑城,用绛水淹韩的平阳城了。
    智襄子的谋士缔疵提醒他说:“韩、魏两家一定会谋反,您要小心啊。”
    智襄子问:“你根据什么判断的?”
    缔疵说:“根据发生的事情就可以判断。我们统率韩、魏两家的军队攻打赵家,赵家灭亡后,灾祸一定会波及韩、魏。本来互相约好打败赵家以后,三家平分赵家的土地。现在城墙快要被水淹没,城里的粮食也吃得差不多了,靠人肉马肉苦苦支撑。赵家快要灭亡了,韩康子和魏桓子眼看就能分到土地,却一点也没有显露高兴的样子,反而愁眉苦脸的,这不是要反叛是什么呢?”
    第二天,智襄子把缔疵的话转告给韩康子和魏桓子,他们赶紧解释说:“缔疵这人专讲别人坏话,其实他才真的是想帮姓赵的说话,好让您怀疑我们的忠诚,来动摇您攻打赵家的决心。您想,我们怎么会不愿意马上分到赵家的土地,反而要去做些会带来危险,而且不可能成功的事呢?”
    两人告辞离去以后,缔疵走进来说:“主人为什么把臣子的话告诉他们两个?”
    智襄子说:“你怎么知道的?”
    絺疵回答:“我看到他们出去时,对我仔细端详,而且步履匆忙,就知道他们的心意了。”
    智襄子*终还是不听劝告。缔疵为了避祸,就向智襄子请求出使齐国。
    赵襄子派手下张孟谈偷偷出城,去见韩康子和魏桓子。张孟谈说:“我听说唇亡齿寒。现在智襄子带着韩、魏的军队攻打赵家。赵家如果灭亡了,那韩、魏跟着也迟早会灭亡的。”
    韩康子、魏桓子说:“我们也知道,打算背叛他。但是担心事情还没成功,计划就已泄露,那我们就要大祸临头了。”
    张孟谈说:“计划从你们两位的嘴里说出来,只有我的耳朵听见,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于是韩康子、魏桓子就暗中与张孟谈约好了行动的时间,然后把张孟谈送出去。
    到了约定的时间,赵襄子派人在夜里杀死守护堤坝的官吏,决开堤坝放水冲智襄子的军队。智襄子的军队忙于救水,乱作一团,韩、魏两家乘机从侧翼进攻,赵襄子也率领士兵冲击智襄子的前军,一起打败了智襄子的军队。
    于是他们杀死智襄子,并把智氏家族全部诛灭,只有智果因为已经分家,另外立了辅氏而得以保全。
    从此韩、赵、魏三家共同把持晋国国政。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周王下令给予三家诸侯称号,韩、赵、魏三国独立,晋国灭亡。
    秦孝公执政以后,励精图治,想要富兵强国,他任用商鞍并用政治手段支持新法,使秦国很快繁荣昌盛起来。
    商鞅,原名公孙鞅,是卫国庶出的国君后裔,因为后来被封在商地,所以又称商鞅。
    秦献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即位,是为秦孝公。当时在黄河、崤山以东有六个强国,淮河、泗水之间小国还有十几个,所有的**都把秦国当夷狄看待,排斥秦国,不让它参加中原诸侯的会盟。于是秦孝公发愤图强,治理**,整顿政治,想让秦国从此强大起来。
    周显王八年(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在全国下令,先追怀祖先建立秦国并使之强大的功绩,然后说:“门客和群臣只要想得出奇谋妙计,能够让秦国强大的,我就让他做大官,还封给他土地。”
    公孙鞅听到秦孝公下的这道命令,就向西进入秦国。
    公孙鞅喜好法家刑名的学问。他曾在魏国国相公叔痤府上做门客,公叔痤看出他是个了不起的人才,想把他**给魏王。但还没来得及**,公叔痤自己就先病倒了。
    魏惠王来探病的时候,问公叔痤:“万一您的病有个三长两短,**大事应当托付给谁呢?”
    公叔痤回答说:“我的门客卫国的公孙鞅,虽然很年轻,却是一位奇才。希望主公把**大事都交付给他!”
    魏王认为公孙鞅年轻,又没有名声,所以沉默不语。
    公叔痤又说:“主公如果不听我的建议,不任用公孙鞅的话,那就一定要把他杀了,不要让他走出我国的国境,为别国效力。”魏王答应后回去了。
    公叔痤把公孙鞅叫来,告诉他刚才的事,然后对他说:“我以君主为先,以臣下为后,所以先替君主考虑,然后才告诉你。你赶快逃走,要不然就来不及了。”
    公孙鞅说:“魏王不能听从您的建议任用我,又怎么会听从您的建议杀我呢?”结果不走。
    魏王回去后,对身边的人说:“公叔先生病得太厉害了,真不幸啊!他让我把**大事都交给公孙鞅,后来又劝我把他杀了,这不是自相矛盾,病得糊涂了吗?”
    公孙鞅到秦国后,通过秦国的宠臣景监求见孝公,向孝公讲述富国强兵的办法。秦孝公听了高兴万分,留公孙鞅一起商议**大事。
    公孙鞅想实行变法,但秦国的**都不赞同。经过激烈的争论,秦孝公*终同意了变法的主张,于是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实行变法。
    于是下令:百姓按五家一伍、十家一什组织起来,互相监督,有事揭发,一家犯法,几家连坐;告发奸谋的人与斩敌人首级得到的赏赐一样,隐匿不告发与投降敌人受到的处罚一样;立下军功的人,各按标准受上等爵赏;私下械斗的人,各视情节处以相应的惩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辛勤耕织而使粮食布匹增产的,可免除徭役;经商以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全家收为奴婢;就算是宗室出身,若没有立下值得称道的军功,也不能够录入族谱;为了使不同爵位的差别更为明显,不同等级的人,用不同的名号称呼他们的田宅、臣妾和服饰;有功劳的人显达光荣,没有功劳的人再富有也没有光彩。
    在法令已经制定但还没有公布的时候,公孙鞅怕百姓不信任,就在国都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桩,悬赏十斤黄金,征求能将它搬到北门的人。
    大家都觉得奇怪,没有人敢上去搬。
    公孙鞅又下令:“能搬的人赏黄金五十斤。”
    有一个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就走上去把木桩搬到北门,结果真的赏给他五十斤黄金。公孙鞅就用这个方式,来向人民表示赏罚必行。然后才正式发布变法的法令。
    变法令施行了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上访抱怨,说新法不好的有几千人。这时候太子也触犯了法令,公孙鞅说:“法令不能推行,正是因为上层有人触犯。”就要处罚太子。因为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对他施加刑罚,于是就处罚太子傅公子虔,又在太子师公孙贾的脸上刻了字。这样一来,第二天,秦国就没有人敢不遵从新法了。
    新法施行十年后,秦国道不拾遗,山林之中也没有强盗,百姓为**战斗时表现得很勇敢,但却不敢在私下里斗殴,乡村城市都安定繁荣。
    秦国百姓当初抱怨说新法不好的,又重新来国都夸奖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都是扰乱法治的奸民!”就把他们全部流放到边疆去。从此以后,百姓再没有人敢议论新法。
    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军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我们是早点救好,还是晚点救好?”成侯说:“不如不救。”田忌说:“如果不救,韩国打不过魏国,就会被魏国吞并。不如早点去救。”
    孙膑则认为:“如果在韩、魏的军队还没有疲惫的时候就去援救,等于是我们替韩国承受了魏国的进攻。而且,这还相当于是听命于韩国才这么做的。
    “魏国有吞灭韩国的野心,一定会尽力进攻;韩国眼看要被灭亡,一定会东来向我们诉苦。我们应该等这个时候再出兵,既可以与韩国建立深厚的友谊,还可以趁魏军疲惫捡个大便宜。这样,既有双重的好处,还能获得好名声。”
    齐威王听了以后连声叫好。于是私下里答应韩国使者出兵,然后送他回国。韩国仗着齐国许下诺言出兵,就大胆出击,与魏军交战。结果连续五次都打了败仗,只好往东依附齐国。
    齐国抓住时机出兵,派田忌、田婴、田盼带领军队,孙膑为军师,直接袭击魏国的都城,来解救韩国的危机。
    庞涓听说后,赶紧率军离开韩国返回。魏国国内也发动全国兵力,任命太子申为将军,以抵御齐国军队。
    孙膑对田忌说:“韩、赵、魏三国的军队向来骁勇善战,看不起齐军,认为齐军胆怯。会打仗的人应该因势利导,《孙子兵法》上不是说了,从一百里外奔袭,会损失上将军;从五十里外奔袭,只有一半士兵能到达。
    于是命令齐军进入魏国境内以后,**天筑十万口灶,第二天筑五万口,第三天只筑二万口。庞涓跟在后头走了三天,越来越高兴,说:“我就知道齐军胆怯,才进入我国境内三天,士兵逃走的就超过一半了。”于是把步兵留下,只带领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赶齐军。
    孙膑推算庞涓的行程,估计傍晚能到达马陵。马陵道路狭窄,而且两边地势险要,便于埋伏。于是让士兵砍去一棵大树的树皮,在上面写“庞涓死此树下”六个大字,然后派齐军里擅长射箭的人,带一万张弓弩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天黑以后看见火光就一齐射箭。
    当天夜里,庞涓果然到达马陵。经过那棵大树时,庞涓看到白树皮上写着字,就点起火把去照。六个字还没读完,四周万弩齐发,魏军顿时大乱,争相逃命,一下子就溃散了。
    庞涓知道无法挽回,这仗已经失败,于是自刎而死,还说:“竟成就了那小子的名声!”
    齐军乘胜大败魏军,俘虏了太子申。
    齐愍王灭掉宋国以后,非常骄傲,经常攻打其他诸侯,并且图谋天子之位。乐毅带领诸侯联合军队讨伐齐国,很快攻下了许多城池。
    齐泪王灭掉宋国。以后,非常骄横,四处攻打其他诸侯,甚至想吞并二周,立自己为天子。燕昭王召来乐毅,与他商议攻打齐国的事。乐毅说:“齐国凭借桓公称霸时打下的基础,土地广大,人民众多,不是单凭我们的力量能够打下的。不如联合赵国、魏国和楚国三个**。”于是燕王派乐毅出使联合赵国,又派使者联合楚、魏,还通过赵国旁敲侧击,以攻打齐国可获得利益来诱导秦国。各诸侯国都受齐?昏王欺凌,争着与燕国联合去攻打齐国。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王动员全国所有的军队,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秦太尉斯离也率领军队和韩、赵、魏的军队会合,赵王还把乐毅任命为他们的相国,于是秦、韩、赵、魏的军队由乐毅统一率领。齐滑王也动员了全国所有的军队,与联军在济西会战,齐军大败。乐毅让秦、韩两国军队先行回国,派魏国军队攻占原属宋国的土地,安排赵军收复河间。然后亲自率领燕国的军队,长驱直人追逐败逃的齐军。剧辛进言说:“齐国强大而燕国弱小,我们依赖各国的协助才能大败齐军。现在应该及时攻占边境城镇,扩大我们燕国的疆域,这样才是为长远打算。您现在经过边境这些城镇,却不去攻占,反而打着旗号要深入**。这样做,对齐国其实造不成什么损伤,对燕国也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与齐国结下深仇大恨,以后一定会后悔的。”乐毅说:“齐王骄横暴虐,任用阿谀谄媚之人,而不相信忠良贤臣,在国内横征暴敛,百姓早就对他不满了。现在齐军打了败仗,如果我们乘胜追击,深入**,齐国百姓一定会背叛齐国,归附我们,这样齐国国内就会大乱,我们征服齐国也就指日可待了。如果我们现在不乘胜进军,一旦齐王悔悟,改正以前的错误,体恤下属,爱惜民众,那我们再要图谋齐国就不容易了。”于是继续率军深入。齐国民众果然大乱,齐湣王仓皇出逃,后来在鼓里被楚国将军淖齿杀死。乐毅率军进入齐国的都城临淄,把齐国的金银珠宝以及贵重器皿都运回燕国。燕昭王非常高兴,亲自前往济上犒赏将士,封乐毅为“昌国君”,并让他留下来招降还未投降的城邑。乐毅听说昼邑的王蝎是位贤人,就命令军队环绕昼邑,在三十里外停留。然后派人去请王蠋,王蠋辞谢不去。燕国的使者威胁说:“你不去的话,我们就要屠杀昼邑。”王蠋说:“忠臣不侍奉两位君主,烈女不嫁给第二个丈夫。齐王不肯听从我的劝告,所以我隐退到乡下耕田。**残破,君主流亡,我没有办法挽救,而你们现在又想用武力逼迫我,我与其不忠不义地活着,还不如死!”于是把绳子挂在树上,套住自己的脖子,然后跳下来拉断颈骨而死。
    乐毅整顿军队,禁止抢掠,礼遇民间的贤人,减轻赋税,废除严苛的法令,改善过去的政治,齐国人民欢天喜地。燕军长驱进军,如入无人之境。六个月之内,乐毅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邑,都更设为郡县,妥善治理。
    ……
    目录
    资治通鉴故事:上
    **章 周纪
    灭智氏三家分晋
    秦商鞅变法
    孙膑减灶杀庞涓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乐毅伐齐工
    完壁归赵
    负荆请罪
    田单火牛阵破敌
    触龙说赵太后
    长平之战
    毛遂自荐
    信陵君窃符救赵
    吕不韦奇货可居
    第二章 秦纪
    李牧大破匈奴
    李斯上谏议逐客
    韩非客死秦国
    荆轲刺秦王
    焚书坑儒
    胡亥篡位
    陈胜吴广起义
    刘邦起兵沛县
    赵高专权杀李斯
    巨鹿之战
    赵高弑秦二世
    第三章 汉纪
    刘邦人咸阳
    鸿门宴
    萧何追韩信
    陈平辅佐刘邦
    韩信背水布阵
    郦食其冤死
    项羽兵败垓下
    冒顿单于兴匈奴
    叔孙通制礼仪
    白登山之围
    刘邦与匈奴和亲
    韩信谋反被杀
    黥布谋反被杀
    吕后害如意母子工
    萧规曹随
    吕后分封诸吕
    诸吕作乱受诛
    张释之执法公正
    周亚夫治军严明
    社稷之臣汲黯
    飞将军李广
    淮南王刘安谋反
    张骞出使西域门
    苏武牧羊
    霍光废帝门
    呼韩邪单于归附
    赵飞燕姐妹受宠
    王莽专权
    王莽篡汉称帝
    刘秀兄弟起兵
    刘玄称帝
    糟糠之妻不下堂
    家奴杀害彭宠
    耿弁大破张步
    楚王谋反兴冤狱
    班超出使西域
    张纲检举外戚
    党锢之祸
    寞武陈蕃谋诛宦官
    东汉黄巾起义
    盖勋大公无私
    董卓入京为乱
    袁绍豪夺冀州
    王允计除董卓
    刘备始领徐州牧
    孙策起兵震江东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
    白门楼斩吕布
    孙权继承孙策
    官渡之战
    袁氏兄弟相争
    刘备三顾茅庐
    刘备逃离荆州
    周瑜火烧赤壁
    曹操平定关中
    刘璋迎刘备入蜀
    刘备平定蜀中
    吕蒙计夺零陵
    关羽大意失荆州
    魏纪
    曹丕速登王位
    陆逊火烧连营
    刘备托孤诸葛亮
    七擒孟获平定南中
    诸葛亮上出师表
    马谡失街亭
    诸葛亮命殒五丈原
    司马氏政变诛曹爽
    司马氏废弑二帝
    孙缣废明主孙亮
    竹林七贤的故事
    刘禅乐不思蜀
    晋纪
    孙皓暴虐无道
    陆抗虎父无犬子
    马隆自荐却敌
    除三害的周处
    王衍清谈误国
    贾南风毒计除太子
    司马伦肇乱
    陆机兄弟冤死
    嵇绍血染帝衣
    刘渊称王建汉
    司马睿经营江东
    刘聪杀兄夺位
    西晋永嘉之乱
    石勒收服段氏
    石勒假降杀王浚
    司马睿迁都建东晋
    刘粲诡计除太弟
    靳准弑君谋反
    伯仁由我而死
    王敦阴谋篡位
    庾亮逼反苏峻
    石虎父子相残
    李寿废成建汉
    石虎征发无度
    殷浩的咄咄怪事
    前秦暴君苻生
    苻坚重用王猛
    刘肃弱冠除张邕
    苻坚平五公
    桓温擅行废立
    前秦宰相王猛
    谢安王坦之稳晋
    苻坚灭前凉
    秦晋淝水之战
    慕容农起兵败石越
    吕光平定凉州
    后秦屡战胜前秦
    慕容盛平乱存后燕
    孙恩海上起兵
    殷仲堪犹疑遭败亡
    罗企生舍生取义
    吕纂政变夺位
    桓玄受禅让即位
    桓玄兵败被杀
    慕容熙宠妻失国
    刘裕伐灭南燕
    王镇恶奇袭刘毅
    王镇恶攻灭后秦
    资治通鉴故事:下
    宋纪
    刘裕篡位建宋
    拓跋焘攻打统万
    冯弘投奔高丽
    孔熙先范晔谋反
    王玄谟滑台惨败
    沈璞臧质守盱眙
    刘劭弑父自立
    刘子勋称帝失败
    慕容白曜攻宋
    孝文帝受禅让
    萧道成守新亭
    后废帝刘昱
    齐纪
    萧道成建南齐
    北魏孝文帝迁都
    萧鸾诛杀藩王
    王敬则谋反
    江柘谋废被杀
    萧衍讨伐东昏侯
    梁纪
    萧衍篡位建梁
    萧宝寅逃奔北魏
    高欢有远见
    源子雍平叛
    元叉弄权被杀
    尔朱荣立新帝
    魏帝诛杀尔朱荣
    高欢起兵伐叛
    北魏分裂东西
    字文泰重用苏绰
    高澄弄权跋扈
    高洋继承家业
    王僧辩守巴陵
    西魏破梁杀萧绎
    陈霸先袭杀王僧辩
    陈纪
    高演犯颜谏兄长
    祖瑛狡诈弄权
    陈项独揽大权
    高俨诛杀和士开
    祖瑛害死斛律光
    北周灭北齐
    杨坚执政掌大权
    宇文招谋除杨坚
    隋灭陈统**下
    陈叔宝全无心肝
    杨广即位为帝
    隋炀帝三征高丽
    杨玄感谋反
    瓦岗寨起义
    李密退敌称公
    李世民劝父起兵
    李渊起兵太原
    唐纪
    隋炀帝被杀
    李密降唐反唐
    李世民平薛仁杲
    李世民攻洛阳
    刘黑闼造反
    辅公柘叛乱
    李世民退突厥
    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李世民
    谏臣魏征
    文成公主入藏
    李承乾谋反
    太宗慎立太子
    唐太宗征高丽
    武则天当皇后
    长孙无忌获罪
    武则天弄权
    裴行俭平突厥
    武则天称帝
    徐敬业造反
    李姓诸王起兵
    兴告密任酷吏
    宰相狄仁杰
    吉项降职尽忠言
    张柬之复兴李唐
    李重俊杀武三思
    李隆基诛韦氏
    太平公主受诛
    吐蕃重新归附
    杨贵妃受宠
    安禄山反叛
    哥舒翰失潼关
    马嵬坡兵变
    肃宗即位灵武
    张巡死守睢阳
    李俶收复二京
    史思明降而复叛
    史思明杀安庆绪
    史朝义杀父夺权
    鱼朝恩受诛
    杨炎行两税法
    颜真卿宁死不屈
    泾原兵变
    李泌孤身入陕
    宪宗削藩诛刘辟
    李师道谋杀宰相
    李师道受诛
    张韶升殿坐龙床
    宋申锡诛宦官
    郑注行医得宠
    裘甫作乱渐东
    王仙芝黄巢起义
    张承范守潼关
    黄巢入京称帝
    高仁厚平叛
    黄巢兵败
    董昌闭门称帝
    宦官废昭宗
    朱全忠杀昭宗
    朱全忠诛清流
    五代纪
    朱全忠篡唐
    晋王叔侄争位
    刘守光称帝
    梁太祖叹无葬身地
    朱友硅弑父篡位
    王处直养子为患
    李存勖破契丹
    李存勖称帝灭后梁
    李存勖好优伶
    王都反叛遭败亡
    李从荣夺位过急
    石敬瑭甘当儿皇帝
    章德安奉立新君
    石重贵继位孙皇帝
    将计就计败契丹
    杜威受骗降契丹
    赵延寿语赦降兵
    刘知远伺机称帝
    李守贞自取灭亡
    马希萼举兵夺位
    节度使周行逢
    冲允章一语累二子
    编辑推荐语
    用诸朝万世的兴废更替,铸就一面历史铜鉴。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资治通鉴》,一部可以媲美《史记》的史学鸿著。千百年来,多少帝王贤臣、鸿儒大家都频频为其作注,足见其在史学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历史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岁月给我们留下了教训,如何才能去芜存菁?司马光历时十九载,著就《资治通鉴》,为后人准备了一份一劳永逸的厚礼。
    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共一国者也。
    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邓实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