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民国政治与民国政治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民国政治与民国政治学

  • 作者:王向民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80881
  •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01日
  • 页数:381
  • 定价:¥3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自身历史的反思。民国政治学作为新中国政治学的前史,因此具有镜鉴之意。
    本书通过对文献与理论的细致梳理和参证,描述了1930年代前后,即南京国民政府推进现代化时期,作为一门外来学科的中国政治学与其赖以存续的政治现实之间交相作用的风雨历程。
    作者通过研究民国政治学的**理论、政府理论、政党理论三个研究领域,归纳出“民治与集权”的两个理论特质,进而分析了民国政治学生成的政治社会原因。作者认为,学术与政治之间应当保持必要的张力,而公民社会则是孕育与支撑这一张力的重要空间。
    文章节选
    第二章 民治与集权的合奏
    二十世纪中西政治发展呈现错位状态。首先,民国政治学家讨论的仍然是“建国”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治国”问题。欧美“建国”理论大致相当于资产**革命前后的政治理论,欧美“治国”理论则大致相当于二十世纪相对稳定的政治秩序下的政治学研究。同时,中西近代政治发展触发点的主动被动之别,也使民国政治学家难以在欧美政治学中找到对应的“建国”理论。其次,民国政治学所处的环境,是世界性民族主义高潮。诚如民国政治学家认识到的,现代民族主义滥觞于对民主宪政的反动,并成为国内整合和国外侵略的政治意识形态。因此,对现实政治的理论分析必须置于民族主义的上述双向维度下展开。
    这两种错位使民国政治学理论具有更深刻的历史蕴涵和更浓郁的地域象征。从某种角度说,民国政治学研究建立在“**一社会”分析框架之上。但是,民国政治学的历史规定性在于它并不接受洛克、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一**”观点,而只是坚持不同的活动领域需要分立与制衡,并企求以法治的形式固定下来。换言之,他们只是部分地接受孟德斯鸠分权制衡的观点。
    以政府内外为界的分权制衡框架中,形成了民治与集权两种政治价值诉求。民众是政治的主体,享有*终的决定治权合法性的政权。
    ……
    目录
    绪论
    **节 民治与集权:对称概念与分析视角
    第二节 作为学科的现代政治学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论文要素
    **章 民国政治学的滥觞
    **节 1930年代:**建设的展开
    第二节 民国政治学的四期发展
    第三节 作为学科学术的政治学之建立
    第二章 民治与集权的合奏
    **节 民治与集权:民国政治学的理论特质
    第二节 民治:政治和思想的中西璧合
    第三节 集权:**统一性阙失的政治发展选择
    第三章 主权与宪政:**的追求
    **节 **理论的内在转向及其困难
    第二节 民族独立与**统一
    第三节 民治与宪政
    小结
    第四章 效能与均权:政府的原则
    **节 对现行政制的批评
    第二节 效能政府
    第三节 均权政制
    小结
    第五章 革命与民治:政党的角色
    **节 军政:政党与革命
    第二节 训政:党治与民治
    第三节 宪政:一党与多党
    小结
    第六章 悖反式多元政治下的政治学生成
    **节 政治革命与社会自由
    第二节 政党构成与学政交流
    第三节 弱势独裁与悖反式多元政治
    结语 政治与学术的张力:**建设的动力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语
    本书以1930年代为**,从政治与政治学关系的角度,系统研究民国政治学的成就与不足。特别是着重研究民国政治学的“三个研究领域”及其“两个价值诉求”,并分析其生成的政治社会原因。 作者通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就民国政治学理论形态而言,体现出民治与集权的“合奏”特征。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