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周秦《尚书学》研究(中华文史新刊)
QQ咨询:
有路璐璐:

周秦《尚书学》研究(中华文史新刊)

  • 作者:马士远
  •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社
  • ISBN:9787101062236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40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尚书》学史研究在通论性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断代《尚书》学史研究至今还未全面展开,《周秦《尚书》学研究》 是作者在这一领域进行的深入研探。周秦时期是整部《尚书》学史的源头时期,所存史料零散而且长期以来多存在真伪之辨,作者首先对出土文献、传世文献中涉及《尚书》的史料进行了充分挖掘与比较,并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不囿于成说,不妄下结论,许多见解深刻独到。其次作者从编纂学、诠释学、文艺学等不同视角对《尚书》学在周秦时期的流变进行了系统建构,阐明了《尚书》对周秦社会的深度影响,揭示了《尚书》思想内容与晚周学术之间互为**的内在联系,达到了此问题研究的前沿水平。
    文章节选
    第二章出土文献称说《书》
    及其篇名现象考论
    《郭店战国楚墓竹简》的《性自命出》、《唐虞之道》、《六德》、《语丛一》,《马王堆汉墓帛书》的《易传·要》诸文本均有称说《书》的现象,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的《缁衣》,《郭店战国楚墓竹简》的《缁衣》、《成之闻之》均有称说《书》之篇名的现象。这些出土文献称说《书》及其篇名的现象,为学界研究《书》在周秦时期的流变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和研究视角。马承源、李学勤、裘锡圭、廖名春、吕绍刚、郭沂、周凤五诸学者先后或就《郭店战国楚墓竹简》,或就《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或就《马王堆汉墓帛书》中有关《书》之信息的只言片语进行过多侧面地观照,但由于其研究取向不同,所见多有差异,现将其放在《尚书》学史视域内进行审视,以期能够窥视到出土简帛称说《书》及其篇名各自的学术史价值。现按其称说《书》及篇名两类分别考论之。
    **节出土文献称说《书》考论
    从上章对马王堆帛书《要》与传世文献《墨子·明鬼下》称说“尚书”的比较分析可知:“尚书”二字在先秦时期是指“上古之书”,是普通名词,汉以后所谓的经学意义上的《尚书》在先秦时期只称《书》,对出土文献中的“尚书”一词,廖名春、王葆弦、池田知久诸先生以帛书《要》中的“尚书”为经学意义上的《尚书》之观点是难以让人信服的。孔子、墨子确实称说过作为普通名词而存在的“尚书”,在春秋战国之交,在儒家系统内“尚书”泛指上古之书可能是一种惯例,墨子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儒、墨之间在“尚书”的称说上有可能存在一种授受关系。曾一度被近现代学者普遍接受的高邮王氏改《墨子》中的“尚书”为“尚者”的观点也是值得怀疑的,郭沂以《墨子·明鬼下》中的“尚书”为普通名词,即“上古之书”是基本符合历史事实的,但以此处的“尚书”指《虞书》的观点又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甲申桂月,曲阜马君士远负笈南下,研修先秦两汉文学,既相见,未几,适余所,称述其外舅意旨,欲从余治《尚书》。马君生于圣贤故里,弱冠承外舅家学,沉浸酞郁,含英咀华,趋止中矩,言谈质朴,神情庄重,眉宇间舒展坚定果毅之色,余心许之。
    遥想当年,余师从湘阴周秉钧教授研修文字音韵之学,亦曾怀士远君之愿。先师为章黄传人,执教湖南大学,又随杨遇夫先生出入经史小学。湘人治《书》,学脉悠悠。衡阳王夫之先生有《书经稗疏》与《尚书引义》,长沙王先谦先生撰《尚书孔传参正》三十六卷,皮锡瑞先生著《今文尚书考证》三十卷,湘潭王闯运先生述《尚书笺》三十卷与《尚书大传补注》七卷,踵继前修又有常德杨筠如先生《尚书核诂》、益阳曾运乾先生《尚书正读》、杨树达先生《尚书说》及先师《尚书易解》,诸先生皆海内耆宿,一代通儒。先师临《书》,每每敛袂沐手,神肃容敬,常言治经者必心存敬畏,兢兢业业。《尚书易解》1946年即成,1950年遇夫先生已序而称之:“先儒所称诘诎聱牙号为不易读者”,“庶几乎人人可读矣”。然整整三十八载寒暑易节,先师仍不辍修改,“核之以诂训,衡之以语法,求之以史实,味之以文情”,反复研磨已成之书,1984年方始付梓。先师初闻余愿,沉吟良久,做稍颔首。余自知资质愚钝,惟以勤补拙,故受治《尚书》以来,不敢须臾懈怠,杜门面壁,兀兀穷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觉时光荏苒,二十余载竞似转瞬之间,耳提面命,犹萦耳际,宛若眼前。**马君,昔日余也。然马君才思敏捷,过于余矣!
    《书》经巍巍,宫墙万仞,百官富美。汉唐以降,仰之者日众,钻之者弥坚。近现代研究《尚书》通论类著作已蔚然大观,诸如:陈柱先生《尚书论略》、吴康先生《尚书大纲》、张西堂先生《尚书引论》、陈梦家先生《尚书通论》、蒋善国先生《尚书综述》,然《尚书》学史方面之研究或初始发轫,通史方面得阅者惟马雍先生《尚书史话》和刘起钎先生《尚书学史》,断代史方面得见者惟古国顺先生《清代尚书学》。
    目录

    绪论周秦《尚书》学研究论纲
    一断代《尚书》学研究*好从源头起步
    二文献考辨是开展周秦《尚书》学研究的起点
    三《尚书》编纂资料来源问题研究
    四编纂学视域中的周秦《尚书》流变
    五周秦《尚书》学流变研究
    六诠释学视域中的周秦《尚书》学研究
    七文学史视域中的周秦《尚书》学研究
    八周秦儒家《书》教文艺思想研究

    **编出土文献视域中的周秦《尚书》学研究
    **章周秦文献中的“尚书”意旨新探
    **节《尚书》始称问题简述
    第二节《墨子-明鬼下》称说“尚书”考辨
    第三节帛书《易传·要》称说“尚书”考辨
    第四节马融、郑玄《尚书》始称之说略探
    第二章出土文献称说《书》及其篇名现象考论
    **节出土文献称说《书》考论
    第二节出土文献称说《书》之篇名现象考论
    一简本《缁衣》称说《书》篇名现象考论
    二《成之闻之》称说《书》篇名现象考论
    第三章出土文献引《书》考辨
    **节出土文献引《书》概说
    第二节简本《缁衣》引《书》考述
    第三节郭店简《成之闻之》引《书》考述

    第二编传世文献与周秦《尚书》文本研究
    第四章传世文献引《书》与春秋《尚书》文本研究
    **节《左传》引《书》考辨
    一孔子之前引《书》考辨
    二孔子时代引《书》考辨
    三其它引《书》情况考辨
    四《左传》与《书序》相关文献略述
    第二节《左传》引《书》概说
    第三节《国语》引《书》考辨
    一《周语》引《书》考辨
    二《晋语》引《书》考辨
    三《郑语》引《书》考辨
    四《楚语》引《书》考辨
    第四节《国语》引《书》概说
    第五章孔子及其门弟子引《书》文本研究
    **节孔子及其门弟子引《书》考辨
    一见于后世三种版本篇目者
    二仅见于郑注古文、梅本古文篇目者
    三仅见于梅本古文篇目者
    四不见于后世版本篇目者
    第二节孔子及其门弟子引《书》概说
    一《左传》所载孔子及其门弟子引《书》概说
    二《论语》所载孔子及其门弟子引《书》概说
    三《礼记》所载孔子及其门弟子引《书》概说
    四《孔丛子》所载孔子及其门弟子引《书》概说
    五《尚书大传》所载孔子及其门弟子引《书》概说
    六《孔子家语》所载孑L子及其门弟子引《书》概说
    第六章《墨子》引《书》与战国初期《尚书》文本研究
    **节《墨子》引《书》考辨
    第二节《墨子》引《书》概说
    第七章传世文献引《书》与战国中晚期《尚书》文本研究
    **节《孟子》引《书》考辨
    一见于三种版本篇目者
    二仅见于郑注古文、梅本古文篇目者
    三仅见于梅本古文篇目者
    四不见于后世版本篇目者
    五《孟子》文本与《书序》
    第二节《荀子》引《书》考辨
    一见于三种版本篇目者
    二仅见于郑注古文、梅本古文篇目者
    三仅见于梅本古文篇目者
    四不见于后世版本篇目者
    第三节《孟子》、《荀子》引《书》概说
    一《孟子》引《书》概说
    二《荀子》引《书》概说
    三《孟子》、《荀子》引《书》比较

    第三编周秦《尚书》学流变研究
    第八章先孔时期的《书》学流变研究
    **节《尚书》编纂资料来源考述
    第二节《书》以类存及其编纂资料称谓考论
    一《书》以类存考论
    二《书》编纂资料称谓考论
    第三节引《书》以赞治与顺《书》以造士
    --早期《书》学致用性的两个取向
    一引《书》以赞治传统的形成
    二顺《书》以造士辩说
    第九章孔子及其门弟子的《尚书》学研究
    **节孔子论《书》、释《书》考述
    第二节孔子《书》学考论
    一孑L子传《书》之学再考辨
    二孔子《书》学观的前后变化
    第三节孑L门弟子与儒家《书》学的早期传播
    一漆雕氏之儒与儒家《书》学的早期传播
    二子张之儒与儒家《书》学的早期传播
    三子夏之儒与儒家《书》学的早期传播
    四子思之儒与儒家《书》学的早期传播
    五鲁籍弟子与儒家《书》学的早期传播
    第十章墨子、孟子、荀子的《尚书》学研究
    **节墨子《书》学考论
    一墨子传《书》之学考述
    二墨子《书》学观考论
    第二节孟子《书》学考论
    一孟子传《书》之学考述
    二孟子《书》学观考论
    第三节荀子《书》学考论
    一荀子传《书》之学考述
    二荀子《书》学观考论
    第十一章秦代《尚书》学研究
    **节以《书》干政与焚《书》以愚黔首
    --兼谈秦汉之际诸子《书》学对峙局面的新变
    一以《书》干政与秦专制体制之间的矛盾
    二焚《书》以愚黔首与禁《书》教以压制舆论话语
    第二节存《书》以自用与藏《书》以自救
    --兼谈汉代今、古文《书》经及《书》学的渊源
    一存《书》以自用与官方《尚书》学的新变
    二民间藏《书》以自救与齐、鲁《书》学传统的各自承传

    第四编诠释视域中的周秦《尚书》学研究
    第十二章周秦《尚书》诠释学研究
    **节周秦《尚书》诠释现象考辨
    一出土文献诠释《尚书》现象考辨
    二《左传》、《国语》诠释《尚书》现象考辨
    三孔子及其门弟子诠释《尚书》现象考辨
    四孟子、荀子诠释《尚书》现象考辨
    五其它诸子诠释《尚书》现象考辨
    第二节周秦《尚书》诠释现象概说
    一周秦《尚书》诠释向度论
    ……
    编辑推荐语
    周秦时期是《尚书》学的源头时期,所存相关《书》学史料及一些《书》学问题长期以来多存有真伪之辩、先后之争。作者对出土文献、传世文献中涉及此一时期的《书》学史料进行了“竭泽而渔”式的挖掘,并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不囿于成说,从编纂学、诠释学、文学史学、文艺学等不同视角对《尚书》学在周秦时期的流变进行了系统审视,阐明了《尚书》对周秦社会、文化、学术的深度影响,揭示了《尚书》内容与晚周学术之间相互**的内在联系,不少见解深刻独到,具有一定的正本溯源意义和学术创新价值。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