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财政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财政学

  • 作者:郭庆旺 赵志耘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039824
  • 出版日期:2002年07月01日
  • 页数:692
  • 定价:¥4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历经三载,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部《财政学》的写作。尽管我们早有写作一部财政学教科书的计划,十几年来我们也在不断地思考和积累相关的内容,但动手付诸实施时,仍深感写好一部教材,实属不易。尽管我们在写作本教材的过程中,感触颇多,但并不想长篇大论地作序,只是就本书的篇章结构和主要特点作些交代。
    20世纪的一个主要经济现象就是政府部门的迅速扩张:在经济发达**,政府部门成为*强有力的经济主体;在发展中**,政府部门所动员的经济资源的份额正日益扩大。关于政府部门职能的 经济理论分析,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考察政府部门规模不断增长的趋势及其控制;(2)分析政府融资的方式、方法对社会福利产生的影响;(3)探讨政府收支活动对私人部门经济活动以及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4)研究政府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财政货币政策。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理论分析,就构成了财政学的主要内容。
    本书由四篇组成。**篇(**章和第二章)主要澄清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核心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第二篇(第三章至第七章)提供了分析财政支出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效率、经济影响等。第三篇(第
    目录
    **篇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章 政府的经济活动 
    **节 政府经济活动的界限 
    一、什么是政府 
    二、政府经济活动的界限 
    第二节 政府经济活动的目标 
    一、*大多数人的*大利益标准 
    二、功利主义标准 
    三、帕累托标准 
    四、潜在补偿标准 
    五、社会福利函数标准 
    第三节 **的经济作用学说 
    一、共用品**观 
    二、宏观经济稳定**观 
    三、社会权利**观 
    四、发展**观 
    五、社会主义**观 
    六、市场重构**观 
    第四节 政府的规模 
    一、政府规模衡量指标的选择 
    二、财政支出比率 
    第五节 现代财政学的分析方法 
    复习思考题 
    第二章 政府的经济作用:财政职能
    **节 市场体系及其经济效率 
    一、市场体系 
    二、市场机制的经济效率条件 
    三、市场机制有效的环境 
    第二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
    一、资源配置领域的市场失灵 
    二、经济稳定领域的市场失灵 
    三、收入分配领域的市场失灵 
    第三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 
    一、政府介入 
    二、财政职能 
    三、财政职能的理论演变 
    第四节 政府失灵 
    一、政府干预的缺陷 
    二、公共选择理论 
    三、非市场失灵理论 
    复习思考题 
    第二篇 财政支出分析
    第三章 财政支出的*优规模:规范分析
    **节 共用品理论的基本问题 
    一、共用品的基本特征 
    二、共用品的分类 
    三、免费搭车者问题 
    四、共用品的需求与效率产量 
    第二节 边际效用理论 
    第三节 自愿交换理论 
    一、林达尔的分析 
    二、约翰森的重新阐述 
    三、鲍温的分析 
    第四节 萨缪尔森模型 
    第五节 *大社会收益理论 
    一、*大社会收益原则的基本要求 
    二、财政支出*优规模 
    第六节 公共选择理论 
    复习思考题 
    第四章 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实证分析 
    **节 财政支出增长的宏观经济模型 
    一、政府活动扩张论 
    二、梯度渐进增长论 
    第二节 财政支出增长的微观经济模型 
    一、微观经济模型的基本框架 
    二、各种决定因素的阐释 
    三、财政支出增长的综合模型 
    第三节 财政支出增长的政治制度模型 
    一、官员行为增长论 
    二、多数投票规则增长论 
    三、选举权扩大增长论 
    第四节 财政支出增长的经验分析 
    一、经验分析结果的回顾 
    二、简单回归模型 
    第五节 中国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 
    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支出增长趋势 
    二、财政支出比率下降趋势的原因 
    三、财政支出增长的潜在压力 
    复习思考题 
    第五章 财政支出结构 
    **节 财政支出分类与财政支出结构 
    一、按支出用途分类 
    二、按费用类别分类 
    三、按经济性质分类 
    四、国际分类方法 
    第二节 财政支出结构的决定因素 
    一、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 
    二、经济发展阶段与财政支出结构 
    复习思考题 
    第六章 财政支出项目 
    **节 维持性支出 
    一、行政管理支出 
    二、国防支出 
    第二节 经济性支出 
    一、财政投资支出的现状与变化 
    二、财政投资决策的标准 
    三、财政投资的主要领域 
    四、财政投资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 
    五、财政投融资制度 
    第三节 社会性支出 
    一、社会保障支出 
    二、公共教育支出 
    复习思考题 
    第七章 财政支出效率
    **节 财政支出的预算效率 
    一、分项预算 
    二、计划-方案-预算 
    三、零基预算 
    四、中国预算方法的改革 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决策效率 
    一、确定政府项目的目标 
    二、列举成本和收益 
    三、测算成本和收益 
    四、贴现成本和收益 
    五、选择决策标准 
    六、选定项目 
    第三节 财政支出的制度效率 
    一、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 
    二、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内容 
    三、政府采购合同的类型 
    四、中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 
    复习思考题 
    第三篇 税收分析
    第八章 税收引论
    **节 税收的基本概念 
    一、税收的特性 
    二、税收术语 
    三、税收分类 
    第二节 税收收入的规模 
    一、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
    二、税收是政府筹措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 
    三、税收收入规模的比较分析 
    四、税收能力、税收努力与税收比率 
    复习思考题 
    第九章 课税原则
    **节 课税原则的历史回顾 
    一、课税原则的提出 
    二、斯密的课税原则 
    三、瓦格纳的课税原则 
    第二节 课税原则的现代观点 
    一、税收的效率标准 
    二、税收的公平标准 
    复习思考题 
    第十章 税收转嫁与归宿
    **节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概念及其形式 
    一、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定义 
    二、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分类 
    三、税收转嫁的形式 
    第二节 税收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
    一、税收归宿与供求弹性的关系 
    二、完全竞争市场下的税负转嫁与归宿 
    三、垄断市场下的税收转嫁与归宿 
    四、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性 
    第三节 税收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 
    一、税收归宿的竞争性一般均衡模型分析 
    二、税收归宿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 
    复习思考题 
    第十一章 税收的经济影响 
    **节 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
    一、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一般含义 
    二、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
    第二节 税收对个人储蓄的影响 
    一、储蓄的生命周期模型 
    二、个人所得税的储蓄效应 
    三、利息所得税的储蓄效应 
    四、税收对个人储蓄影响的简要评价 
    第三节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
    一、比例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
    二、一次总付税、累进税与比例税的效应比较 
    三、个人收入由多种收入构成情况下的所得税效应 
    四、工资率因课税而变动情况下的所得税效应 
    五、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情况下的所得税效应 
    六、税收对劳动供给影响的简要评价 
    第四节 税收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
    一、税收影响企业投融资决策的途径 
    二、企业所得税对融资决策的影响 
    三、税收对投资水平的影响 
    四、税收对投资类型的影响 
    五、税收对承担风险的影响 
    第五节 税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
    一、基本概念 
    二、税收制度与公平收入分配 
    三、负所得税概念 
    第六节 税收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
    一、污染税的治污效果 
    二、课征污染税与其他治污措施的比较 
    复习思考题 
    第十二章 税制结构
    **节 税收制度、税制类型和税制结构 
    一、税收制度 
    二、税制类型 
    三、税制结构 
    第二节 税种设置理论与实践 
    一、税种设置理论 
    二、税种设置现状 
    第三节 各税系概况 
    一、所得税制 
    二、商品税制 
    三、财产税制 
    第四节 税制结构的比较分析 
    一、我国税制结构的历史演变 
    二、税制结构的国际比较 
    复习思考题 
    第十三章 税制改革
    **节 税制改革的基本问题 
    一、税制改革的含义 
    二、改革税制的主要原因 
    三、税制改革解决的主要问题 
    四、成功税制改革的评价标准与条件 
    第二节 税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
    一、公平课税论 
    二、*适课税论 
    三、财政交换论 
    四、三种理论对税制改革和税制设计的含义 
    五、三种规范课税论的评价 
    第三节 世界性税制改革的现实思路和做法 
    一、三大战略 
    二、三大方案 
    三、三大做法 
    第四节 中国税制改革的评价与展望 
    一、中国税制改革的历程 
    二、中国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 
    三、中国近期税制展望 
    复习思考题 
    第四篇 财政不平衡与财政政策分析
    第十四章 财政不平衡与财政赤字
    **节 财政的不平衡性 
    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 
    二、财政不平衡的原因 
    第二节 财政赤字的基本问题 
    一、财政赤字的概念 
    二、财政赤字的类型 
    三、财政赤字的基本用途 
    第三节 财政赤字的规模 
    一、财政赤字规模的衡量指标 
    二、财政赤字规模的国际比较 
    三、财政赤字规模的决定因素 
    第四节 财政赤字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一、我国的财政赤字已成为一种发展手段 
    二、我国的财政赤字没有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 
    复习思考题 
    第十五章 公债
    **节 公债的基本问题 
    一、公债的基本特点 
    二、公债的种类 
    三、公债负担 
    四、公债的作用 
    第二节 公债规模 
    一、国内债务发行规模简史 
    二、公债余额占GDP的比率 
    三、当年公债发行额占居民储蓄余额的比率 
    四、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 
    五、当年公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 
    第三节 公债效应 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分析 
    二、公债的资产效应 
    三、公债错觉 
    四、公债的总需求效应 
    第四节 公债管理政策 
    一、公债管理与公债管理政策 
    二、公债管理政策的目标 
    三、长期公债与短期公债的*适构成 
    复习思考题 
    第十六章 财政政策 
    **节 财政政策的基本问题 
    一、财政政策的定义 
    二、财政政策的基本特征 
    三、财政政策的基本功能 
    四、财政政策的类型 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目标 
    一、财政政策目标体系 
    二、财政政策目标间的互扰性 
    第三节 财政政策乘数 
    一、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模型 
    二、财政支出乘数 
    三、税收乘数 
    四、平衡预算乘数 
    第四节 财政政策的经济稳定效应 
    一、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紧缩缺口 
    二、消除通货膨胀缺口的财政政策 
    三、消除通货紧缩缺口的财政政策 
    四、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评价 
    第五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
    一、封闭性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配合 
    二、开放性经济体系下的财政货币政策配合 
    三、财政货币政策的时滞 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方式 
    复习思考题 
    附录 一些重要统计资料 
    主要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