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皮肤病证卷(针灸名师临床笔记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皮肤病证卷(针灸名师临床笔记丛书)

  • 作者:周丽莎 廖飞 丛书 周丽莎 朱书秀
  •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39375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284
  • 定价:¥34.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皮肤病证卷》收集整理了有关皮肤病证的针灸及其综合**方法。对白癜风、斑秃、扁平疣、痤疮、带状疤疹、带状疱疹后遗痛、丹毒、冻疮、黄褐斑、皮肤瘙痒症、荨麻疹、雀斑、神经性皮炎等1 7种病证进行分述,总结各医家的**特点和学术思想,注重其实用性和系统性。
    《皮肤病证卷》可作为临床从业人员的参考书籍,也可供针灸医师、针灸专业教师、科研人员和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参考使用。
    文章节选
    白癜风是一种以皮肤出现局限性白色斑片,逐渐蔓延扩大为主要I临床表现的皮肤病。是一种获得性皮肤色素脱失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多见于面、颈、手背等暴露部。皮损为局部色素脱失斑,呈乳白色,边缘清楚,周围与健康皮肤交界处皮色较浓,形态大小不一,新发生损害周围常见有暂时性炎症晕轮,患处毛发亦常变白。无自觉症状,曝晒后可引起灼痛或瘙痒。
    该病病因尚未十分明了。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黑色素细胞自身破坏、神经介质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复感风邪,搏结于肌肤,以致局部气血失和,血不荣肤发为本病。
    本篇共收录了9位针灸医家的临床治���,有的采用火针点刺,辨证施治;有的采用梅花针叩刺,疏通经络;有的采用皮下埋线为主,配合红外线照射;有的根据临床症状辨证取穴,采用穴位埋线结合梅花针叩打;有的从气血论治,针刺加醋灸;有的针药并用,**祛风、补益肝肾;有的采用综合**,宣肺解表、疏肝解郁等,均取得了一定**。
    一、火针点刺辨证施治
    张喜兰采用火针**白癜风,**较好。
    凡白癜风患者,虚者为多,**时除在患病局部用火针点刺外,同时配合火针点刺督脉诸穴及任脉诸穴以扶正祛邪,强健体质。
    对阳虚体弱者,加用火针点刺夹脊穴;脾胃虚寒者,加用火针点刺背俞穴和腹募穴;对“七情”所伤肝气不疏者,加用毫针针刺内关、公孙、足三里、太冲等穴。
    操作:局部常规消毒,并注射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医者左手拿酒精灯,右手持26号火针,将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后迅速点刺白色皮损区,烧一次点一下,一针接一针,直到整个患部布满针点(但不宜过密)为止。为了防止感染,可用消毒纱布包扎。7一lO天待结痂脱落后,接着进行第二次**,一般lO次为1个疗程,直到白色病区全部消失,皮色恢复正常即可停止**。
    **中,凡是**用火针点刺白色病区时,往往看不到出血点,经过2~3次**后,局部毛细血管出现充盈,色素开始增多。如果边点边有血点出现即是接近痊愈的佳兆。
    白癜风病因虽多,但风寒湿邪是其发病的主要病因。根据中医寒者热之,虚则补之的**原则,使用火针**具有助阳祛寒、祛风化湿、温通肌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之功效。在白色病损区行刺火针时要注意两点,**,密度要适当,通常每平方厘米8-10针为宜;第二,一定要等针区结痂完全脱落后再进行2次**,否则会剥脱表皮,破坏**,损伤皮肤再生能力,形成瘢痕
    …… 针灸是中医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几千年来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保健做出了巨大贡献。从公元6世纪传到朝鲜、日本以后,又传到了东南亚、欧洲等许多**。针灸医学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为世界人民的防病治病做出了**贡献。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原总干事中岛宏博士就指出: “中国传统医学能够**西洋医学束手无策的许多疾病”, “针灸已成为世界通行的一门新的医学科学”。针灸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发明创造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操作技术。我坚信它必将成为世界主流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针灸医学在我国的疾病预防、**和康复中,以简、便、验、廉和**显著而被广泛运用,每年发表的有关针灸基础研究和临床运用的论文有2000篇左右。其中临床报道占了大多数。但不少医家的学术思想、**方法、临床经验未能很好地得到发扬和推广。为此,周丽莎教授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查阅历代医籍、医学刊物和临床专著,在重视科学性、先进性,注重实用性的同时,将散在的各医家宝贵的针灸临床经验精华,编撰成斜灸名师临床笔记丛书》。丛书编写注重于临床,着重总结医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特色、**方法,并附典型病例加以佐证,是广大医务人员临床工作的重要的案头参考书。
    《针灸名师临床笔记丛书》,经过参编专家的艰苦努力,即将付梓问世,这必将能嘉惠医林,启迪后学,造福民众。值该书出版之际,欣然作序、以表祝贺。
    目录
    白癜风
    一、火针点刺 辨证施治
    二、梅花针叩刺 疏通经络
    三、皮下埋线 配红外线照射
    四、穴位埋线结合梅花针叩打
    五、穴位埋线 祛风通络
    六、从气血论治 针刺加醋灸
    七、针药并用 **祛风
    八、综合疗法 内外兼治
    九、局部取穴 梅花针重叩

    斑秃
    一、斑秃酊外擦梅花针弹刺
    二、局部叩刺 配合体针
    三、电针配穴注 调和气血
    四、中药配皮肤针 随症加减
    五、局部叩刺 内服四物
    六、叩刺穴注 通经活络
    七、梅花针叩刺 依病位施术
    八、阿是穴为主 七星针加灸
    九、穴注配中药 辨证施治
    十、综合** 疏风通络
    十一、针药并用 内外同治
    十二、综合**行气**
    十三、电梅花针**斑秃
    十四、综合疗法治重型斑秃
    十五、刺激神经诸法相伍

    扁平疣
    一、辨证施穴 耳压配穴注
    二、耳穴埋针左右交替
    三、耳针疗法 随症加减
    四、火针** 疏通气血
    五、梅花针叩刺
    六、辨证分型 围刺合体针
    七、穴取三个 针药并用
    八、循经叩刺 中药敷面
    九、许瑞征治疣五验法
    十、穴位疣体埋藏疗法
    十一、药线点灸 中药外洗

    痤疮
    一、刺血配穴注 清热泻火
    二、身柱透灵台 粗针刺
    三、独取涌泉 中药外敷
    四、电针耳压 标本同治
    五、耳穴刺血埋针贴压
    六、辨证取穴耳穴刺血埋针
    七、耳穴放血为主配合背俞拔罐
    八、耳穴穴注 清热凉血
    九、耳穴埋针 疏通经络
    十、辨证分型耳压配叩刺
    十一、耳针加中药 内外合治
    十二、锋勾针配火罐清热散结
    十三、火针点刺 泻热散结
    十四、穴位埋线 清利胃热
    十五、美容针围刺 配合耳压
    十六、面部挂针为主 内外兼治
    十七、小针刀加拔罐 泻火**
    十八、穴位埋线 配割耳穴压
    十九、穴注耳针 清热**
    二十、板蓝板穴注 清利湿热
    二十一、耳针配中药 清热**
    二十二、耳压配背俞穴点刺
    二十三、耳穴揿针贴压
    二十四、耳针配消痤胶囊调整肺肝脾
    二十五、分步** 辨证用药
    二十六、辨证配穴 梅花针叩刺
    二十七、穴位埋线 配合中药
    二十八、针罐三步疗法 平衡阴阳
    二十九、中药配合穴位挑刺

    带状疱疹
    一、点刺放血艾条施灸
    二、艾炷灸背俞穴 火郁发之
    三、刺络拔罐并贴棉灸
    四、刺络拔罐为主 辨证取穴针刺
    五、夹脊针刺 局部刺络
    六、刺拇指节穴 配局部围针
    七、打刺为主 外敷中药
    八、病分四期 综合**
    九、灯草灸为主 综合**
    十、点刺拔罐为主 中药内外并用
    十一、电针火罐 行气**
    十二、多头火针 以火制火
    十三、耳穴贴压 **穴注
    十四、放血拔罐为主 从泻着手
    十五、治分四步 综合**
    十六、火针加拔罐 行气**
    十七、以痛为输燔针焯刺
    十八、“龙眼”穴为主 配合截法
    十九、证分两期 治用三法
    二十、三针一罐 火郁发之
    二十一、围刺配经穴泻刺 清热**
    二十二、取经络起止穴 双手同时进针
    二十三、辨证分型针罐药同用

    带状疱疹后遗痛
    一、长留针为主 配刺络拔罐
    二、夹脊穴穴注 局部围刺
    三、电针夹脊 至阳刺血
    四、辨病辨证结合远近取穴并举
    五、腹针配局部围刺灸
    六、穴位埋线 **注入
    七、电针配艾灸 清热祛湿
    八、火针拔罐并用 补泻兼施
    九、刺血拔罐 **止痛
    十、以痛为输 围针刺
    十一、针药并用 补气通络
    十二、穴注配叩刺 通则不痛
    十三、耳压合穴注 安神止痛

    丹毒
    一、“三通四联”疗法注重针刺深度
    二、刺络拔罐 中药内服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