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慈禧统治下的大清帝国
QQ咨询:
有路璐璐:

慈禧统治下的大清帝国

  • 作者:(英国)濮兰德 (英国)贝克豪斯 者 牛秋实 杨中领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1054391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23
  • 定价:¥3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慈禧统治下的大清帝国》是利用丰富的故事写成的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经典作品,是大清帝国*后危机阶段的有文学价值和权威的历史记录。正如雷登的杜夫达克教授对这《慈禧统治下的大清帝国》的评价:“对过去的那些年代的掌故非常熟悉”。而且该书也被一些专业的学者如莫斯教授、里基拿德·约翰斯通先生及麦克奈尔教授看重。自**次出版之后,书中关于景善阁下的日记等部分章节显得格外重要。
    文章节选
    现举一例:其中一个传言听起来**真实,出自道光皇帝第五子醇亲王之口。醇亲王自动放弃皇位继承权,但1857年欲立其子为皇帝,未被慈禧太后应允。因而,对慈禧怀有怨恨。传言说慈禧太后的父亲死于宁波县职守,留下寡妻和一大群孩子(其中包括中国的未来统治者)。他们生活极为贫困,没有盘缠回京城。若不是幸遇意外之喜,早就沦为乞丐了。原来,一大笔赠与另一位征人的钱误送至慈禧一家所在的船上。此人目睹她们的贫苦,顿生怜悯之心,坚持把钱送给她们。二十五年后,慈禧垂帘听政,该官进京朝见。慈禧忆起当年所受恩惠,将其扶起,称谢。醇��王的此番言论比起他所编造的其他传说更“有鼻子有眼”:一位满族官员在省里任职时死去,死时**贫穷。但很不幸,该传说并不真实。确凿无误的是,慈禧的父亲去世时,其妻及家人均未在眼前。他们已经先期赴京,等他早点去就任正白旗的一个新的官职。
    在此,先略述一下叶赫那拉家族及其与皇长子一支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自从载垣阴谋失败,慈禧执掌政权后,**与这个强大的家族之间一直互相猜忌,摩擦不断。1898年戊戌政变后,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尽管慑于慈禧的“圣威”,他们不敢公然与之分裂,但紫禁城内已祸乱潜伏。近些日子,北京发生的事情,尤其是端方因在慈禧的葬礼上傲慢无礼而被罢免直隶总督一事,更显示出满洲人之间存在的分歧及政府在失去慈禧的强权统治后所处的险境。外国人很难弄清皇宫中的实际情况及派系纷争。他们对族系、通婚、立嗣,及古代的世仇等复杂问题感到迷惑不解。但是能够解释清楚的是:**(爱新觉罗氏)分为镶黄旗和镶红旗两系,分别为努尔哈赤本人及其祖先的后裔,但都自认为是满洲王朝的**。叶赫那拉家族虽非**血统(因皇上与某家族中的女子结婚,该家族至多享有“尊贵”之号),但其势力强大,不仅仰仗人口众多,还因为他们已出了三位皇后,尤其是慈禧享有巨大威望,并深得人心。 《慈禧统治下的大清帝国》是英国人约翰·濮兰德和埃德蒙德·贝克豪斯合写的一部慈禧的传记。这是**部全面记述慈禧的传记。濮兰德是当时的《泰晤士报》记者,贝克豪斯出生于英国一个金融世家,1898年初他只身来到中国。在北京期间,濮兰德和贝克豪斯都结识了不少中国要人,搜集了大量有关慈禧及其清朝政治、社会状况的资料,这为他们写作该书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该书1910年在英国出版后,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多次再版。这次我们推出《慈禧统治下的大清帝国》的中译本,旨在使中国读者了解作为西方文化的“他者”是如何认识当时的中国社会的,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慈禧太后以及晚清的社会和政治。
    此书的中译本经过编辑与译者的反复修改,终于能够呈现给读者,其间虽然辛苦,但现在看来还是值得的。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本书的两位原著者毕竟是当时的西方人,对中国的社会有一定的隔膜,加之他们是在西方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的背景下来中国的,有着“强势文明”的优越感,这就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到了西方殖民者的立场上,这就使本书的某些观点和措辞有失偏颇甚至是错误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慈禧太后的评价多有不恰当之处,且有一些赞扬称颂之词。如称赞慈禧太后英明睿智,坚决果敢,是具有极强统治能力的君主,堪与拿破仑这样的欧洲君主相媲美。并且,多处歪曲了广大人民对慈禧太后的看法与态度,一方面将慈禧太后的诸多行为称为“善举”、“善行”;另一方面极力鼓吹广大人民对慈禧太后的“敬仰与拥护”。慈禧太后作为晚清数十年政局的实际统御者,虽然有其受当时时代、历史、社会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行为客观必然性,但是其作为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对中国当时社会诸般苦难,如主权的丧失、领土的割让,仁人志士的被冤杀等,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我们在认识和评价慈禧太后时必须认真对待,并始终秉持的观念基点。
    第二,对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持否定态度。如分别称捻军和义和团运动为“捻匪”、“拳匪”等,虽然这些都是引自中国的历史文献,但仍是我们无法接受的。
    第三,为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粉饰、歌颂。如认为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只是为了打通与中国的贸易渠道,同时也是帮助清朝政府镇压国内的“叛乱”,而并非赤裸裸的侵略。
    尽管我们对书中的行文作了必要的删改,但上述种种错误观点,仍无法悉数摒除。因而,还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本书,看清作者的根本立场。
    目录
    译者序
    英文版序
    **章 叶赫那拉之家世及慈禧之幼年
    第二章 逃亡热河
    第三章 载垣的阴谋
    第四章 **垂帘
    第五章 曾国藩与太平天国的灭亡
    第六章 慈禧和太监
    第七章 礼节问题
    第八章 同治帝亲政及其驾崩
    第九章 吴可读的抗议和自杀
    第十章 慈禧成为**的摄政者
    第十一章 退休的慈禧
    第十二章 1898年的维新运动
    第十三章 百日维新
    第十四章 1898年的政变
    第十五章 慈禧重新摄政
    第十六章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第十七章 景善日记
    第十八章 纪念二勇士
    第十九章 慈禧外交文牍拾零
    第二十章 两宫之西逃
    第二十一章 义和团首领之死
    第二十二章 慈禧悔过
    第二十三章 朝廷回京
    第二十四章 慈禧之新政
    第二十五章 荣禄遗折
    第二十六章 慈禧太后临终的日子
    第二十七章 慈禧之死及安葬
    第二十八章 结论
    附录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