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大师的艺术课:神韵天成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大师的艺术课:神韵天成

  • 作者:学养斋
  • 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973076
  •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01日
  • 页数:209
  • 定价:¥21.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吾所谓艺者,乃尽人力使造物无遁形;吾所谓美者,乃以*敏之感觉支配、增减、创造一自然境界,凭艺传出之。艺可不借美而立(如写风俗、写像之逼真者),美必不可离艺而存。艺仅足供人参考,而美方足令人耽玩也。今有人焉,作一美女浣纱于石畔之写生,使彼浣纱人为一贫女,则当现其数垂败之屋,处距水不远之地,滥槁断瓦委于河边,荆棘丛丛悬以槁叶,起于石隙石上,复置其所携固陋之筐。真景也,荒蔓凋零困美人于草莱,不足寄兴,不足陶情,**为一写真而一无画外之趣存乎?其间,索然乏味也。然艺事已毕。倘有人焉,易作是图,不增减画中人分毫之天然姿态,改其筐为幽雅之式,野花参整,间入其衣;河畔青青,出没以石,复缀苔痕。变荆榛为佳木,屈伸具势;浓荫入地,掩其强半之破墙;水影亭亭,天光上下,若是者尽荆钗裙布,而神韵悠然。人之览是图也,亦觉花齐草馥,而画中人者,造世独立矣。此尽艺而尽美者也。虽百世之下观者,尤将色然喜,不禁而神往也。若夫天寒袖薄,日暮修竹,则间文韵,虽复画声,其趣不同,不在此例。
    故准是理也,则海波弥漫,问以白鸥;林木幽森,缀以黄雀;暮云苍霭,牧童挟牛羊以下来;蒹葭迷离,舟子航一苇而迳过。武人骋骏马之驰,落叶还摧
    文章节选
    **讲 中国绘画(主讲:李叔同)
    一、缘起
    应诸位同学盛情相邀,于此讲谈国画历史与绘画之技巧,朽人只好勉而为之,权当与大家共学吧!
    我国绘画技法堪称“一宝”,与书法并称“双绝”。只是,国画不似西洋画易于保存,多因国画绘制于易碎的纸或绢上。
    两汉时期,我国艺术可称谓“大家风范”,但那时的艺术多为壁画,只可观摩,不易携带,不似西洋画之木板或布等材质易于流传���
    两汉时期的艺术,材质多是石材或陶瓷、砖瓦,艺术水平极高,但多为笨重之材质,故可遇不可求,临摹亦不易得。
    至隋、唐之时,因国富民强、文化兴盛,故艺术成就亦高,我国艺术方至****之**。当时的绘画艺术延续了雕刻之艺术技法,创作作品多以宗教题材、人物肖像画成就*大,亦开“山水画”之先河。
    及至宋、元,则为我国绘画艺术之**期,其中尤以山水画为代表,花鸟绘画成就亦不俗。至明代时,绘画作品则以花鸟为**。清朝一代,则将山水画发挥到**,风格倾向写意,虽寄托自然景观之写实,然而重在体现自我之心境,故而流派纷起、大师并出,大有百花齐放之势。
    以下,朽人就一些名家或名画加以简述与评析,以供同学欣赏,我们先从隋唐开始讲起。
    二、隋唐时期
    展子虔
    展子虔,渤海(今山东阳信)人,是北**年、隋朝初年的大画家。他曾经历北齐、北周,*后在隋朝担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
    展子虔擅长画人物、山水及其他杂画,在绘画技法上几乎无所不能。其对人物的描绘相当细致,喜以色景染面部。他亦善画马,所画之马以神态逼真见长——如画立马更有足势,若画卧马则腹有腾骧起跃之势,与当时的大画家董伯仁齐名;所绘山水,能就远近,有咫尺千里之势。
    他曾在洛阳天女寺、云花寺、长安灵宝寺、崇圣寺等处所绘制佛教壁画,作品有隋朝官本《法华变相图》、《长安车马人物图》、《白麻纸》、《弋猎图》、《南郊图》、《王世充像》、《白描》等六卷,收录入《贞观公私画史》之中;还有《朱买臣覆水图》、《北齐后主幸晋阳图》、《维摩像》等画迹,收录入《历代名画记》中;又有《北极巡海图》、《石勒问道图》等二十余幅,收录入《宣和画谱》中。
    他传世之作有《授经图》、《游春图》。据称,《游春图》乃我国现存*古之卷轴山水画。
    阎立本
    《步辇图》所绘之景为唐太宗召见吐蕃使者。
    画中,太宗威严平和,端坐于宫女所抬的步辇上;红衣虬髯者为宫中执掌礼仪之官员,其后着藏服者即为吐蕃使者。
    此画的作者阎立本是唐代画家,陕西西安人氏。其父阎毗及其兄阎立德都擅长绘画及建筑。而立本则擅长绘画人物、车马和楼阁,后人有称为“丹青神化”、“冠绝古今”之誉言;其传世之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萧翼赚兰亭图》。
    此画特色在于,画家将人物的仪态与身份、气质与心境刻画得至为鲜明,尤其是衣纹展现圆转、流畅至为突出,人物之五官亦勾画精细。其中,人物的发式与服饰颇具初唐时期之特点。
    周昉
    周昉,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代画家,字景玄,又字仲朗;出身显贵家庭,先后官越州、宣州长史。
    此人一生性情直爽、好学不倦,擅长仕女画。初学张萱,后取长而自创;其绘画多为**妇女,所画人物多优游闲佚、容貌丰满、衣褶劲简,且色彩柔和艳丽,为当时宫廷**、士大夫之所重。后来,唐德宗李适闻其名,诏至章明寺绘画,经月余始成,德宗推为“**”。他所绘制的、具有华丽优美的《水月观音像》颇具特色,雕塑者多仿效之,世称“周家样”。
    其传世作品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等。
    《簪花仕女图》以四位贵妇人为表现,分“戏犬”、“漫步”、“看花”、“采花”四个情节;而中间穿插一持扇侍女;侍女形象较小以示其身份,与贵妇人形成身份对比;其中人物发型、眉毛及体态都以丰腴肥硕为主,故能体现唐代之审美风尚;勾线流畅、笔画有力,色彩也很艳丽丰富,突显出肌肤之质感和服饰的轻薄感。
    李思训
    李思训,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氏,是唐朝皇亲宗室,后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封“彭国公”。
    他是唐代杰出的书画家,工书法、绘画,尤擅长绘画山水树石,其笔力道劲、格调细密,喜写“云霞缥缈”之景色,鸟兽草木皆能穷其姿态,亦爱用**故事点缀幽曲、寂静之岩岭。他喜以青绿为质、金泥为纹的山水画,作品多富装饰性。
    他的绘法技巧源于隋代的展子虔,并继承和发展了六朝以来以“色彩为主”的表现形式,玄宗皇帝曾评其画作为“国朝山水**,列神品”;明代大画家董其昌更推他为“北宗”山水画之祖。唐代张彦远总结说“山水之变始于吴(道子),成于二李”(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其子李昭道亦擅山水,人称其父子为“大、小李将军”。其传世的画作有《山居四皓图》、《江山渔乐图》、《群峰茂林图》等,收录入《宣和画谱》。
    《江帆楼阁图》所绘长松秀岭,翠竹掩映,群山层叠,朱廊碧殿,江天阔渺,风帆近流;有着唐朝衣冠者四人;此画融山水树木与人物,既自然又交相辉映,一派春光景象;画中山石用墨线勾勒轮廓,后以绿色渲染,不作皴擦;所画松树以交叉取形,整体则势态葱郁;他用笔工整.山石青绿,着色艳丽,安歧评之为“傅色古艳,笔墨超轶”,表明山水画到这一时代已趋成熟。
    王维
    王维,自幼聪颖,据载他九岁即能作诗写文,后成为唐开元、天宝问的**诗人;其人书法工于草书、隶书,亦熟娴丝竹音律,擅长绘画,乃多才多艺之才子;其青年时便已名享京师,甚得**王公之敬重。唐人薛用弱《集异记》就有记载:“王维右丞,年末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
    王维对于绘画的贡献有二:一是融诗情于画中,开创了绘画新篇章,延至宋代,形成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风格。二是突破“金碧山水”之局限,初步奠定我国“水墨山水画”之基础,而至元、明、清三代发展为*重要之绘画形式,故他被后人尊为“文人画南宗之祖”。
    此幅《伏生授经图》卷,所绘为汉代的伏生授业的情景,亦是人物肖像画。所绘人物形象逼真、清癯苍老,所用笔法清劲有务。此画无画家之自款,但画上有南宗所题“王维写济南伏生”般字样。秦始皇统**下后,曾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而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手段以统治人心,诸多宝贵之书籍顿遭损毁。
    伏生,济南人,原为秦博士。据说当时焚书时,伏生冒生命之危保存了《尚书》,汉文帝为求能治《尚书》之人而知伏生,其时年已九十余,不便行使,故汉文帝遣晁错前往受教,得文二十八篇。此画上有南宋高宗题的“王维写济南伏生”字样。
    王维崇信佛教,性喜山水,其诗多以山水、田园为内容,所绘物景颇为传神,笔法精深入微;晚年隐居蓝田辋川,过着吟诗作画、谈禅说佛的隐逸生活。此人兼通音乐,工书法,精绘画,擅画平远之景致,喜以“破墨”手法绘制山水松石,北宋苏轼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有“不衣文采”之创作理论对后世文人画影响甚大。
    李昭道
    李昭道,甘肃天水人,字希俊,唐代**画家。曾任太原府仓曹、直集贤院等官职,后官至太子中舍。
    李昭道继承其父李思训之长,亦擅长“青绿山水”的绘画创作,世称“小李将军”。亦擅绘画鸟兽、楼台、人物,并创“海景图”。其画风巧妙精致,虽“豆人寸马”,也画得“须眉毕现”。由于画面繁复,线条纤细,论者亦有“笔力不及思训”之评。主要画作有《海岸图》、《摘瓜图》等作品收录入《宣和画谱》。
    《明皇幸蜀图》描绘了“安史之乱”时唐明皇逃往四川避难的情形。画家有意加强了春天山岭问之诗意,于层峦叠嶂描绘飘浮白云,树木亦秀丽动人。此画之妙处在于,人物虽小却分毫可辨,能使观者轻易分辨人物之身份。
    我国国画之类别和技法,可分人物、山水、花鸟。其中,人物画是历史上*早形成的画科,早于山水与花鸟。大家皆知西洋画注重造型,而国画注重传神,可谓不注意**之造型“由来已久”。我国*早创作的人物画,多重人物之刻画,力求逼真、传神,讲求气韵之灵动,形神要兼备,故古代论画著作中称其为“传神论”(顾恺之)。
    而分门别类中,人物画又分为道释画(宗教画)、仕女画、肖像画、历史故事画等。历代之**代表画家,有东晋的顾恺之;五代的顾闳中;宋代的李唐;明代的仇英、唐寅;清代的费丹旭等大师。
    三、宋元时期
    夏圭
    夏圭,南宋画家,宋宁宗时任画院待诏。初学人物匦,后改绘山水;他将范宽、李唐的斧劈皴进一步发展,创立了“拖泥带水皴”;其创作时除师法李唐而讲求阳刚之风外,更讲究水墨淋漓、清明透逸的效果,与马远同为“北方山水画派”之杰出代表。宁宗时为画院待诏,赐金带。画人物酝酿墨色如敷粉之色,笔法苍老,墨汁淋漓;所画雪景,全学范宽。画院中人凡画山水的,自李唐以下,无出其右者,与当时大画家马远齐名,故称“马夏”。
    他喜以长卷横幅表现情景,而画面变化亦十分复杂,多以线、面或干、湿等手法互用,皴法也十分丰富,故艺术效果极强。其创立的“拖泥带水皴”法,在当时不仅对南宋绘画有所影响,而尤其对后世的“文人画”的表现形式影响更大,且后人在继承其法的基础上,不单用在人物画上,花鸟画中亦被广泛运用。
    夏圭的画法多受佛教禅宗影响,故他主张“脱落实相,参悟自然”,趋向“笔简意远,遗貌取神”的效果。充分表现出了虚实和空气感,用笔清劲,简练概括,简劲苍老而墨气明润,给人浑厚朴实、明朗俊秀的印象。明代王履曾赞日:“粗而不流于俗,细而不流于媚;有清旷超凡之远韵,无猥暗蒙尘之鄙格。”明代大画家董其昌虽对“北宗”山水颇怀偏见,却对夏圭十分折服,说“夏圭师李唐而更加简率,如塑工之所谓减塑者”。
    米芾
    米芾所处的时代,正是画院写实派山水画大行其道之时,而他却只想表达心中的“意气”,以天真、癫狂手笔来表现山石的面貌,故能在画面上自由发挥,因他这类举止类同“癫狂”,故人称“米癫”。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行书、草书得力于王献之,用笔俊迈,世人评为“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他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米芾画山水,出自董源,天真发露,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自谓“信笔作之,多以烟云掩映树石,意似便已”。其子米友仁亦是画家,师承其画法,自称“墨戏”,画史上称“米家山”、“米氏云山”,因其传承而有“米派”之称。
    他亦画梅、松、兰、菊等花卉画,晚年兼画人物,自称“取顾(恺之)高古,不入吴生(道子)一笔”。米芾好模仿名迹,能以假乱真;并以行、草书*著,博取前人所长,用笔俊迈豪放。《宣和书谱》论其书“大抵初效羲之”,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八面”。
    他传世作品甚多,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为**。《蜀素帖》为米芾书法精品,为他38岁时所作,其书法苍老凝练、行笔涩劲、沉稳爽利、清雅绝俗,可谓“超神入妙”。其书体为“二王”及唐、五代书风之延续,但与前人书法无一相似之处,是米芾自家风格之明证。明画家董其昌题跋曰:“米元章此卷,如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米友仁
    米友仁是米芾长子,故人称“小米”,早年即以擅长书画而知名,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应选人掌书学。南渡后官提举两浙西路茶盐公事、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世称“米敷文”。
    其为继承家学,少即以书画知名,擅画云山,略变其父之风格成一家之法。所绘画作,多以云烟变灭为法度,而风格看似草成,实则法度森严,自称“墨戏”;且性格耿直、不附时风、自重为珍。善书法,“酷似乃风,亦精鉴赏”,但自有自家风格。
    《潇湘奇观》为米友仁所绘山水画之代表作。图绘江边雪山、云雾变幻的奇境;只见浓云翻卷,远山坡脚隐约可见,随云气之游动变化,山形可隐可显。群山重叠起伏,远处峰峦终于出现于白云中;中段主峰耸起,宛如尖峰起伏;林木疏密,远近、层次清晰,显露真实;但末段一转山色,隐入淡远之间,体现自然界之造化神奇。
    此画作者以“没骨法”取代隋唐北宋以来之“双勾法”,给人以自然美之印象,改变了山水画的形象和表现手法。作品主要运用泼墨法和破墨法,依仗水墨的晕染来塑造形象,很少用线勾勒,浓淡、虚实的墨色,使景致时隐时显,忽明忽晦,朦胧又富变化,故时人谓他“善画无根树,能描朦胧云”(汤垢《画鉴》),笔与墨之巧妙结合,使得米氏之云山兼具“滋润”与“沉郁”之特色。
    赵孟頫
    山水画,是指以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为主体的绘画,其*早只是作为人物画之背景而创作,后独立成一支*能代表国画艺术成就之画种。山水画注重整体构图效果,尤其以位置之摆放、神韵之表达,以及笔墨之浓淡为要点。
    就风格之不同,又分水墨山水、青绿山水等小类。历代代表之人物有:唐之李思训;宋之李成、范宽、董源;元之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明、清二代之董其昌、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石涛、八大山人等名家。
    赵孟頫,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官道人”,中年曾作孟府,浙江湖州人氏,宋宗室之后裔。宋亡后,隐归乡里闲居。元世祖忽必烈搜访宋朝“遗逸”,经程钜夫荐举,始任兵部郎中,又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
    赵孟頫精通音乐,善鉴定古物玉器,其中以书法、绘画成就尤高。山水画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亦工墨竹、花鸟等画,所画风格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自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遥追五代、北宋法度。有评论谓“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犷”,遂开元代之新画风。
    赵亦善诗文,其诗之风格以和婉为色;兼工篆刻,尤以“圆朱文”著称。传世画作有《鹊华秋色图》、《红衣罗汉图》、《幼舆丘壑图》、《秋郊饮马图》、《江村渔乐图》等。
    《红衣罗汉图》所绘,身着红色袈裟的罗汉盘腿坐于树下青石之上,左手前伸,神态安详,正在讲授佛法的情景。图中罗汉颇似西竺僧人,据悉他常与西域僧人往来,故能对西域人之神态特征刻画入微;其人物造型取法于唐之阎立本,即以铁线描勾勒,且用笔凝重,苍劲有力,人物形象逼真。
    ……
    目录
    前言
    **讲 中国绘画(主讲:李叔同)
    一、缘起
    二、隋唐时期
    三、宋元时期
    四、明代时期
    五、清代时期
    六、图画修得法
    第二讲 中国书法(主讲:李叔同)
    一、缘起
    二、五大书体及其流派
    三、历代书法家及其作品
    四、写字的方法
    第三讲 中国篆刻(主讲:李叔同)
    一、缘起
    二、明代篆刻
    三、清代篆刻
    第四讲 西洋画法(主讲:李叔同)
    一、序言
    二、总论
    三、木炭画
    四、水彩画
    五、油画
    六、色粉条画
    七、墨水笔画
    第五讲 水彩画法说略(主讲:李叔同)
    一、水彩画材料
    二、水彩画之临本
    第六讲 石膏模型用法(主讲:李叔同)
    一、石膏模型为学图画者*良之范本
    二、收藏法
    三、教室之选定及室内之设备
    四、图画之材料
    第七讲 艺术谈(主讲:李叔同)
    一、理论
    二、手工艺术
    三、绘画艺术
    第八讲 音乐谈(主讲:李叔同)
    一、西洋器乐种类概说
    二、唱歌法大意
    第九讲 大师谈艺录
    一、齐白石谈艺录
    二、黄宾虹谈艺录
    三、徐悲鸿谈艺录
    附录:
    古画品录序/谢赫(南朝齐)撰
    论画六法/张彦远(唐)撰
    山水论/王维(唐)撰
    二十四画品/黄钺(清)撰
    书谱/孙过庭(唐)撰
    海岳名言/米芾(宋)撰
    画禅室随笔/董其昌(明)撰
    书概/刘熙载(清)撰
    艺舟双楫/包世臣(清)撰
    广艺舟双楫/康有为(清)撰
    印章要论/朱简(明)撰
    篆学指南/赵宦光(明)撰
    印章集说/甘旸(明)撰
    印说/陈炼(清)撰
    敦好堂论印(节选)/吴先声(清)撰
    印学管见/冯承辉(清)撰
    篆刻十三略/袁三俊(清)撰
    编辑推荐语
    我国绘画技法堪称一宝,与书法幷称双绝。
    三书云书画同,而实际亦如此……自秦汉以来,不少书法名家多为书画大家,甚而融了之法入画,或融画之势入字……
    ——李叔同
    画分三品:气韵生动,谓之神品;运墨超纯,傅染得宜,意趣有余者,谓这能品……至于妙品,非画人力之所能为也,若非才识清高,挥毫自逸,纯任自然,不假形似,岂非天乎?
    ——黄宾虹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