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华语电影的跋涉者--李行导演电影作品研讨论文集
QQ咨询:
有路璐璐:

华语电影的跋涉者--李行导演电影作品研讨论文集

  • 作者: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国电影家协会
  •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 ISBN:9787106029692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202
  • 定价:¥37.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李行先生的电影作品,其**性在于他与中国现实主义电影传统有着牵扯不断的血肉关联。他始终恪守并弘扬中华文化的传统,坚持以人伦理想作为美学精神的核心,在题材选择、叙事表现和形象塑造上不断探求,从而表达出一种深深的思考。
    文章节选
    李行影片的“中原情结”除在故事空间中给予直接表现外,更多的是表现在精神上对中原文化即传统伦理道德上的回溯及体现。李行电影对此的把握历来得到众多电影理论家的认可。如《养鸭人家》中养父与养女之爱,《秋决》基于人性和教化之上的伦理风格,《汪洋中的一条船》中的纯洁爱情和身残志坚的精神,《小城故事》中的师徒情意等等。这点在探析李行电影的多篇论文中已有论述,此处不赘。
    说到底,李行的“中原情结”是自身人生经验的文化使命意识的体现,也是他那一代人对时代与和社会的责任感使然。而与李行不同,侯孝贤不满半岁时就跟随父母从广东梅县迁到台湾,属于内地人在台湾的第二代中的一员。虽然祖辈和父辈都给他留下了许多关于故乡的回忆,但对他们来说,台湾就是自己的家园,台湾经验就是他们主要的成长经验。即使有时难以避免自己的身份来源,但不论是从情感上,还是文化根源上,他们都将自己看作是台湾人,对台湾有着更多的个人体验和本土想象。因此,侯孝贤对自我和家国的想象便落实在台湾本士经验之上。
    以侯孝贤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影人对本土意识的觉醒,是台湾新浪潮电影运动对20世纪80年代台湾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映。整个80年代是台湾社会、政治变化剧烈的时代。国民党在台湾统治了三十年后,权力终于发生动摇,“戒严法”被解除,而随着70年代中国和美国建交以来一连串的“外交”挫折,也使台湾社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意识,激起了台湾人进行本土反思。同时,台湾近几十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政治的相对稳定,为肯定和认同本土现实的意识形态提供了现实基础。在这样的历史状况下,台湾人民的政治自觉意识得到极大的启蒙,对于自我身份的确认和本土历史的认可成为全社会的焦虑。
    在电影界,相应于这场思想革命的新浪潮电影运动,开始贴近于现实,对现实生活进行无言的批判和反思。“他们对历史的执著感受和忠实记述,使电影落实到个人人生与台湾杜会的共同经验。全然不同于过去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文艺或乌托邦的武打武侠;也不同于被传统道德漂白的健康写实。”⑤就如导演杨德昌这样认为新浪潮运动的开山之作《光阴的故事》:“这部电影或许是台湾电影史上,**部有意识地去发掘台湾过去的电影,也就是**部电影,我们开始问自己一些问题,问有关于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祖先,我们的政治情况,我们与大陆的关系等问题”⑥“本土意识”的出现意味着几十年来存在于台湾社会和电影中的“中原情结”的化解,它已经从旧的经
    …… 吴贻弓
    李行先生是战后台湾本土电影复兴和重建的中坚人物,也是华语电影一位出色的跋涉者,因此,第1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港台影展举办他个人作品专题展,同时召开学术研讨会,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能享受这份荣耀,他是当之无愧的。今天,在李行先生电影作品研讨论文集出版之际,我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
    作为电影艺术家,李行先生是高产的。自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他拍片50余部,且题材风格多样,屡获台湾金马奖和有关国际影展奖,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
    初执导筒,李行先生以“外省人”身份,主动融入台湾这片饱经忧患的土地,为台湾挣脱日本殖民文化的影响,为开拓具有独立民族风骨的台语片辛勤耕耘,掀起了台语喜剧电影的高潮。这以后,李行先生对台湾的现实生活深入观察,以关注社会底层民众的情怀,成为“健康写实主义”电影的领军人物,拍出了一批深得观众喜爱的经典之作。再后来,台湾文学界发生颇具变革意义的“乡土文学论战”,唤起了文学创作对民族形式和内容的追求,并因此影响到电影界。顺应时代潮流,李行先生拓展视野,围绕台湾与大陆地缘、血缘和文化相承不可分割的关系,贡献出一批晚期力作。此外,他还开创了琼瑶电影的先河,在台湾创下了**的票房纪录,并征服了香港和东南亚市场,取得了商业上的极大成功。
    纵观李行先生的电影作品,其**性在于他与中国现实主义电影传统有着牵扯不断的血肉关联。他始终恪守并弘扬中华文化的传统,坚持以人伦理想作为美学精神的核心,在题材选择、叙事表现和形象塑造上不断探求,从而表达出一种深深的思考。正因为如此,他的《蚵女》、《街头巷尾》、《养鸭人家》、《吾土吾民》、《汪洋中的一条船》、《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和《原乡人》等影片,不仅在台湾广受欢迎与好评,而且在大陆也深获青睐与赞誉。
    目录
    李行电影的中华文化精神和台湾本土特色
    穿越历史与政治的文化与美学
    ——李行电影及其比较研究
    论李行作品的人文情怀及其社会写实风格的开拓
    中国伦理的立体影像与恒久光芒
    ——台湾的“外省人电影”初探
    论李行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形态及其价值
    李行电影观念简析
    论李行电影的文化内涵
    归家的念想与道统的坚守
    ——《街头巷尾》的文化阐释
    李行“大中国电影”史观与《中国电影图史》编撰始末
    “仁者爱人”:李行的人道主义理念及其文化传承意识
    ——理解李行电影的文化纬度
    李行电影两读
    李行和健康写实主义的断想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游走
    ——《养鸭人家》等影片观后断想
    李行的中国心
    ——李行作品评析
    李行电影音乐的风格特色与承继意义
    李行:大中国民族电影的不懈建设者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论李行导演影片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品性
    李行:为海峡两岸电影交流搭桥铺路
    附录(原载《当代电影》2005年第1期)
    众说李行
    台湾电影教父
    ——李行导演访谈录
    见证台湾电影崛起和没落的关键人物——李行
    李行的“永不服输的精神”
    ——《汪洋中的一条船》的幕后幕前
    李行电影作品年表与获奖记录
    后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