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读本
QQ咨询:
有路璐璐: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读本

  • 作者:江金权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73149
  •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01日
  • 页数:279
  • 定价:¥1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010073149
    • 作者
    • 页数
      279
    • 出版时间
      2008年10月01日
    • 定价
      ¥19.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读本》,是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内容编写的,并吸收了近年来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研究成果包括《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江金权著,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版)的研究成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读本》,完全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阐述,除了依据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三部分的内容来构建全书框架外,还基本涵盖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其他部分的内容(笔者认为,党的十七大报告全文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要求),涵盖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许多章节是重写的。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和科学内涵,从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三个方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意义和指导地位。
    文章节选
    **章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指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富有理论创新能力的党。在八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是党*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结合新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说到底是要回答何为发展、为何发展、如何发展这个发展的根本问题。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发展什么、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
    (一)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提出采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什么国情?“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任何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科学发展观产生于党的十六大以后,绝不是偶然的。这主要因为,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不仅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阶段性特征,需要我们去正确认识和科学应对。
    进入新世纪,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而且,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更普遍的质疑,产业升级、经济结构升级成为全球性趋势。综合起来看,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但挑战和机遇并存。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抓住机遇,赢得挑战。
    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到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前。我国社会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四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而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消耗大量物质资源和粗放式经营来实现的,与世界先进水平比,我国单位产出的能源和资源消耗水平明显偏高;我国生态环境和资源形势依然严峻,城市和农村污染严重,生态功能持续衰退,人均资源占有量低;虽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差距继续呈扩大的趋势;尽管**相继提出了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等战略,但历史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是短时期能够改变的,目前地区差距还在扩大;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从社会全面进步尤其是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来看,如何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努力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客观地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西方工业化**在二、三百年内,围绕工业化、城市化陆续出现的问题,在我国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集中凸显了,在工业化、城镇化任务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又面临信息化的任务,矛盾更加集中了;同这个进程相联系而又反映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四个多样化”的利益矛盾更为突出了。在这样的一个特定发展阶段,出现上述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其客观必然性。但是,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出现,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体制、机制存在的缺陷有很大的关系,如粗放式经营,过分地以GDP论英雄,不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等。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认真解决上述突出矛盾和问题。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是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到3000美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现期”。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开始跨越1000美元大关,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往往呈现出一些规律性的特征,突出表现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消费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生活更加宽裕的人群明显增加。这一阶段,要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建设更加协调,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更加全面。这就要求我们认识和把握这一阶段的规律性的特征。在总体思路上,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在导向把握上,坚持两手抓、两条腿走路,积极稳妥、全面准确;在具体实践上,坚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更好更快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保持清醒头脑,怀着对**、对民族长远发展的忧患意识,正视我国前进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深刻分析和科学归纳。胡锦涛同志于2005年2月19日在**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和在同年秋季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精辟分析了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所呈现出的一系列重要阶段性特征。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的认识不断深化。到党的十七大,我们党对我国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的认识更加全面了,那就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人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实现文明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科学分析和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的产物,也是为适应这些阶段性特征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同时也可以说,提出和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相应的社会条件。在建国初期甚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发展经济来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环保问题、持续发展问题等等,相对于温饱问题,就显得没有那么紧迫;人们还不可能认识到科学发展的重要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才显得更为紧迫,也才有可能。这就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会产生在十六大之后的客观条件。
    (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演进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的新情况提出来的。2003年4月,在考察广东时,胡锦涛同志针对“非典”肆虐带来的严重损失,提出了“全面的发展观”的概念,要求做到集约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系统发展、可持续发展。他还使用过“正确的发展观”概念。同年8-9月在江西考察时,胡锦涛同志开始使用“科学发展观”的概念,要求“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据一些学者查证,早在1999年3月9日,胡锦涛同志在“两会”期间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就提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次见诸党的全会文献,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上。这个《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但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则见仁见智。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进一步阐发了科学发展观。他指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要务。”在这里,“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表述,既使科学发展观的概念更加完整,也使它的科学内涵更加明确。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显然,四中全会《决定》关于科学发展观概念的表述比三中全会《决定》的表述更加简洁、明确。至此,“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的完整表述。
    党的十七大报告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指出,“科学发展观,**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就使我们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有了*权威的依据。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回答了我国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的根本问题。“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就是要着眼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回答了我国“为谁发展”的问题;“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回答了我国“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的问题;它体现的统筹兼顾的思想,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法问题。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明确的、不断丰富的
    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人们对其内涵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这些探讨中,确有一些人们的主观臆想在其中。其实,党**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有明确概括和表述的。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目录
    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研究部署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
    序言 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章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指导地位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提出来的
    (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演进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明确的、不断丰富的
    (二)科学发展观包含了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三)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关于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意义和指导地位
    (一)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
    (三)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继承了社会主义社会是协调发展社会的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协调观
    (二)列宁的社会协调观
    (三)我们党三代**领导核心的社会协调观
    二、科学发展观继承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社会的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二)列宁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三)我们党三代**领导核心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继承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论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列宁论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我们党三代**领导核心论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一)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本质问题上运用和丰富了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
    (二)科学发展观在发展途径问题上运用和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三)科学发展观在方法论上运用和丰富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理论
    (一)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变主题
    (二)科学发展就是又好又快发展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在发展中的地位
    (一)经济发展是发展的基础
    (二)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
    三、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七)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八)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在发展问题上的运用和发展
    (二)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
    (三)以人为本是对历史上人本思想的扬弃
    (四)提出以人为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要以人为目的,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千方百计抓好就业再就业
    (二)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三)要维护好群众的各项权益
    (四)更加注重分配公平
    三、发展要以人为依靠,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发展的积极性
    (一)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二)建立和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机制
    (三)形成鼓励人们创造的社会氛围
    四、发展要既见物又见人,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保障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为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的实现
    (三)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机会
    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发展的发展观
    一、全面发展目标的形成及其科学内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形成的探索过程
    (二)坚持“四位一体”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一)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二)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四)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五)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六)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三、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四、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五)建立基本**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是协调发展的发展观
    一、正确理解协调发展的内涵
    (一)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五个统筹”
    (二)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四个建设”同向、同步推进
    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二)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战略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五)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六)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七)加快城镇化进程
    三、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一)统筹区域发展势在必行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
    (三)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四)加快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
    (五)促进“中部崛起”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一、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代际关系原则
    (一)人类社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经历的曲折历程
    (二)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衍进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新的发展理念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大有可为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
    四、努力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总结世界经济发展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的**选择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条件
    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是主张和平发展的发展观
    一、和平发展是我国的基本方针
    (一)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和平发展是人类共同利益所在
    二、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一)开拓国内市场,实现内需为主
    (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三)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一)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时代背景
    (二)我国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基本主张
    (三)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作贡献
    四、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一)按照“一国两制”方针支持香港、澳门发展
    (二)推进两岸和平统一、和平发展事业
    五、为和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军队要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二)大力推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第九章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项要求
    (一)始终坚持“一个**、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二、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一)进一步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三)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
    三、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宏观管理体制
    (一)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开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三)推进财政税收体制、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四)进一步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四、建议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
    (一)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二)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五、建立健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一)充分认识建立健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重大意义
    (二)建立健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基本要求
    (三)建立健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四)严格运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第十章 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保证
    一、牢牢把握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一)牢牢把握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个主题
    (二)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
    (三)牢牢把握党的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二、扎实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一)着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三)在解放思想中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
    三、以提高执政本领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要以提高执政本领为**
    (二)健全各级领导班子的运行机制
    (三)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四)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
    (五)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四、大力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一)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三)按照扩大党内民主原则,进一步完善各级党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
    (四)完善党内监督制度
    五、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二)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党管人才方法
    (三)构建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
    六、切实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一)要积极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二)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三)注重解决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等问题
    七、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