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世界史探研:北京社科名家文库-齐世荣自选集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世界史探研:北京社科名家文库-齐世荣自选集

  • 作者:齐世荣
  •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92070
  •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01日
  • 页数:536
  • 定价:¥71.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西会通,才能成为**学者,上述我的诸位老师都是这样的史学家。再说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中国人研究外国史,首先要为中国读者服务,不懂中国史怎么能行呢?第三,要刻苦钻研,功夫到了,自然有成。我读大学时,老师们告诫说:“你们毕业后,一年能写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就不错了,不要贪多。”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批评当时的一种不良学风,就是“速于成书,躁于求名”,我们今天仍应引以为戒。第四,学问是毕生事业,一息尚存,就要研究下去。已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白寿彝先生在90岁的时候出齐了他主编的《中国通史》(12卷,22本),但他开始这项工作时已经70岁了,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毅力,何等的献身科学的精神!我在80年代初协助他搞北京史学会工作,故对这件事了解得非常清楚,深受教育。以上几点,不过老生常谈。迟暮之年,也提不出什么高明见解,姑且写出,以供中青年学者参考罢了。
    本书所收录的学术文章主要是针对现代国际关系史,特别是绥靖政策问题的研究较多,如《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重整军备与绥靖外交》、《论“不干涉”政策的***及其动机》等。此外,还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和苏联史的研究,如《中国抗日战争与国际关系(193
    文章节选
    意埃战争与英国的“双重政策”
    英国在意埃战争期间推行了一种“双重政策”,即“同意大利协商和忠于国联”的政策。本文指出:“同意大利协商”才是“双重政策”的真正目标,而“忠于国联”则是迫不得已采取��策略。西方学者关于英国绥靖政策的研究一向以英德关系为**,而对英意关系的研究则相当薄弱,专门涉及“双重政策”者更为罕见。本文根据大量**手史料,透彻分析了“双重政策”的实质及其危害,做到了有理有据。下文《1936年7月至1938年11月英国对意大利的外交政策》,可视为本文的续篇。
    1935~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以及英、法对意大利的纵容,是继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之后对集体**体系的又一次严重打击。它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成为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因素。埃塞俄比亚危机期间,法国处处袒护意大利,劣迹十分明显;而英国由于推行了一种“双重政策”,它的真正企图却一时不易分辨清楚。1935年10月战争爆发以前的10个月,是*为关键的一个阶段。英、法如果真想制止战争,在此期间是完全可以办到的。错过了这个机会,就再无弭兵的可能了。因此,本文拟以意埃战争前夕英国的“双重政策”为重苣。兼及以后的两个阶段,分析一下这种政策的实施经过、原因和后果,借以看出英国资产**外交是如何狡猾,以及素以老谋深算著称的英国资产**政治家,在总的方向上犯了错误时,又是如何自食恶果的。至于法国的态度则仅附带提到。
    1935年12月5日,英国外交大臣霍尔在下院辩论外交政策时说,英国“一贯坚定地遵循国联与下院屡次批准的双重方针”,即“一方面我们充分参加盟约所规定的集体行动,另一方面我们继续致力于和平解决”。他在回忆录中又把这种“双重方针”称之为“双重政策”,概括为“同意大利协商和忠于国联”。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政策呢?从1934年12月5日瓦尔瓦尔事件爆发到1935年10月3日意军侵入埃塞俄比亚,战前这一阶段共长达10个月。我们试把这一阶段的事态演变择要予以分析,就可看出“同意大利协商”才是“双重政策”的真正目标,而“忠于国联”则是迫不得已采取的策略。
    ……
    目录
    我和世界现代史与世界通史研究
    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重整军备与绥靖外交
    意埃战争与英国的“双重政策”
    1936年7月至1938年11月英国对意大利的外交政策
    论“不干涉”政策的***及其动机
    慕尼黑危机的真相不容歪曲——评西方资产**史学著作中的几个流行论点
    论1939年3月英国对波兰保证的原因及其破产
    现代国际关系史的一个“热门”——评介西方学者关于绥靖政策形成原因的研究
    1917年底至1918年初真假和平的斗争
    论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与国际关系(1931~1945)
    列宁论无产**专政的实质
    论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几个问题
    苏联兴亡的历史经验教训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伟大意义
    学习世界史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世界史和世界现代史——古老的历史学中两个年轻的分支学科
    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前景
    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发展历程
    试论强国兴衰的一般原因
    《强国兴衰史丛书》序
    创新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历史考察
    从中外历史看抓住机遇的重要性
    “合之则两美,离之则两伤”——试论当代人写当代史与后代人写前代史
    杨妃人道之年考读后——兼论考据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
    德意志**论是比较文化形态学的比较结果——评斯宾格勒著:《西方的没落》
    齐世荣著译目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