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实用医学实验动物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实用医学实验动物学

  • 作者:郑振辉 周淑佩 彭双清 郑振辉 周淑佩 彭双清
  •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65623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437
  • 定价:¥7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实用医学实验动物学》一书以学生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生物医学研究为出发点,系统介绍了实验动物基础知识、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实验动物的微生物与寄生虫控制、实验动物饲料与营养、实验动物环境控制与管理、常用实验动物、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基因工程小鼠、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动物实验的准备、毒理学动物实验方法、动物实验的生物**、实验动物信息与检索等内容。《实用医学实验动物学》注重理论讲授、实验操作和技术训练三结合。
    文章节选
    **节 实验动物科学基本概念及实验动物科学主要研究内容
    一、基本概念
    (一)实验动物( laboratory animal)
    是指经人工培育, 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实验动物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包含了以下四个要点:
    1.实验动物必须是经人工培育的动物
    实验动物是在达到一定标准的环境中,根据科学研究的需要,按照特定的方式、方法经人工培育而成的动物。
    2.实验动物必须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
    实际上,就是要求有严格的遗传学控制,以适应不同的实验需要,*大限度地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遗传特点的不同,实验动物主要分为近交系(inbred strain)、封闭群(closed colony)和杂交群(hybrid colony)。
    3.实验动物必须要有严格的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
    为确保相关人员和实验动物自身健康以及尽可能地排除微生物和寄生虫对动物实验的干扰,在实验动物繁育和使用过程中,必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进行控制。
    4.实验动物必须是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前言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实验动物作为人类的替难者,已成为生命科学不可缺少的支撑保障条件。随着生命科学的进步和现代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验动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新兴边缘学科,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已作为衡量一个**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越来越受到科学界和各国政府的重视。
    本书力求形成如下特点:①系统性:本书将从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人员对实验动物学相关知识的需求出发,合理编排相关专业知识,力求构建《实用医学实验动物学》合理内容框架。②实用性:力求汇集各位编者长期实验动物标准化管理、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经验,增加部分技术方法学有关内容,突出实用性。③先进性:力求关注实验动物学的学科发展趋势,对免疫缺陷动物、基因工程小鼠等实验动物前沿领域进行阐述。④实验动物伦理与“3R”原则体现人与实验动物和谐相处。通过介绍国内外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实验操作规范,使人们在此方面提高认识,以期达到实现科学、合理、人道地善待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实验动物的目的。⑤我国丰富的实验动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是我们实验动物学科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研究一直与实验动物学科同步发展,并为实验动物品种、品系增加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我们利用现有资源培育出具有医学研究价值和中国独有的品种品系实验动物是我们实验工作者的追求目标。⑥针对科研人员非常关心的如何获得所需的实验动物,实验动物信息与检索这章向读者系统介绍实验动物资源。包括国内、外实验动物品种、品系资源的获得办法及国内外有关实验动物期刊、著作和网站。此外,针对科研人员关心的问题,我们精编出实验动物常见问题答疑。其对提高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动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动物实验研究工作,分属于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不同学科,很多从业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实验动物学培训,而且目前针对此类人员的实用、精练、系统的培训教材又极少,因此由北京大学校领导策划,并在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和**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K02A02)的资助下,在北京大学、北京实验动物研究**、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和广大教师的努力下,我们对我校研究生教材的标准化进行了研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教材。
    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陈慰峰院士、刘国庆教授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在此谨表深切谢意。同时,衷心感谢吕晓凤老师所做的大量编务工作。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读者和专家们批评指正,以便修正。
    编者
    目录
    **章 绪论
    **节 实验动物科学基本概念及实验动物科学主要研究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二、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实验动物主要分类法
    一、动物学分类位置
    二、按遗传学控制原理分类
    三、按微生物和寄生虫学控制程度分级
    第三节 实验动物在各科学领域的应用
    一、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实验动物在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
    三、实验动物在农业科学方面的应用
    四、实验动物在新药研发、生产和药品检定方面的应用
    五、实验动物在轻工、化工方面的应用
    六、实验动物商品检定方面的应用
    第四节 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概况
    一、国外实验动物发展概况
    二、我国实验动物发展概况
    第五节 影响实验动物科学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
    一、基因修饰技术在实验动物科学领域的运用
    二、胚胎冷冻技术在实验动物学领域的运用
    三、实验动物的企业化供应及SPF动物的广泛应用
    四、动物实验伦理和“3R”原则
    第二章 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
    **节 实验动物遣传学分类
    第二节 近交系动物
    第三节 远交封闭群动物
    第四节 杂交群动物
    第五节 实验动物遣传质量监测
    第三章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与寄生虫控制
    **节 按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程度分级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及寄生虫监测
    第三节 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的危害性
    第四节 实验动和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第五节 实验动物传染性疾病
    第四章 实验动物饲料与营养
    **节饲料的营养成分、主要作用及缺乏症
    一、水及其营养功能
    二、蛋白质的来源、营养功能和缺乏症
    三、脂肪的来源、营养功能及缺乏症
    四、糖类的来源和营养功能及缺乏症
    五、维生素的来源、营养功能及缺乏症
    六、矿物质的来源、营养功能及缺乏症
    七、纤维素的来源、营养功能及缺乏症
    八、各种营养素间的关系
    第二节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一、实验动物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营养需要
    二、各种常用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特点和营养需要量
    第三节影响实验动物营养需求的主要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生理状况
    三、环境因素
    四、生物因素
    五、研究条件
    第四节实验动物配合饲料的分类与设计
    一、配合饲料的种类
    二、饲料配方的设计
    第五节实验动物饲料的加工及质量控制
    一、实验动物饲料的加工
    二、饲料的消毒
    三、饲料质量管理的内容
    四、饲料的质量检测
    第五章 实验动物环境控制与管理
    **节实验动物环境的概念与分类
    一、实验动物环境的概念
    二、实验动物环境分类
    三、实验动物设施的概念及分类
    四、实验动物饲养的辅助设施
    第二节影响实验动物质量的环境因素及其控制
    一、环境因素分类
    二、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第三节实验动物环境设施的监测及维护
    一、环境监测项目
    二、实验动物设施的维护
    第六章 常用实验动物
    第七章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第八章 基因工程小鼠
    第九章 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动物实验的准备
    第十章 毒理学动物实验方法
    第十一章 动物实验的生物**
    第十二章 实验动物信息与检索
    第十三章 拾遗
    附录
    参考文献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