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学底蕴
QQ咨询:
有路璐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学底蕴

  • 作者:李超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42701
  • 出版日期:2004年06月01日
  • 页数:344
  • 定价:¥2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010042701
    • 作者
    • 页数
      344
    • 出版时间
      2004年06月01日
    • 定价
      ¥22.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内涵,比较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三个大问题:首先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观——能力、能力本位和创新问题;接着对当前中国改革开放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如利益、公正、诚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后对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生存方式进行了前瞻式的探讨,即对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全书由导言——当代世界人学研究的兴起,以及人学思想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进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塑造、能力——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核心价值、创新——人的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突出表现形式、利益——人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觉醒、公正——人的道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理性展现、诚信——人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通行证、学习——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基本生存方式等10章组成。共计26万字。
    目录
    序言
    导言 当代世界人学研究的兴起
    一 什么是人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人学?
    二 当代世界人学研究兴起的原因
    三 中国人学研究的历程和发展趋势
    **章 人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一 中国人思想的历史发展
    二 西方人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时代背景
    二 马克思学生时代对人性的认识
    三 马克思在“两个转变”时期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四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人的本质思想的发展
    五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对人学理论的发展
    六 恩格斯、列宁对人学的发展
    七 马克斯主义人学的逻辑构架、基本内容和重要地位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进程
    一 毛泽东的人学思想
    二 邓小平的人学思想
    三 江泽民的人学思想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塑造
    一 市场经济推动着人的发展
    二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自觉地进行思维方式的变革
    三 强化主体意识,塑造跨世纪的创新型人格
    第五章 能力——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核心价值
    一 能力与“能力本位”
    二 中国需要建立能力社会
    三 中国正在走向能力社会
    四 西部大开发与人的能力建设
    第六章 创新——人的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突出表现形式
    一 创新能力:人的核心本质
    二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三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四 创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灵魂
    第七章 利益——人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觉醒
    一 人性及其构成
    二 市场经济是人性完善和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三 利益——人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觉醒
    四 利已与利他——“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
    第八章 公正——人的道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理性展现
    一 公正的涵义
    二 公正与社会市场经济
    三 效率与公正
    第九章 诚信——人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通行证
    一 诚信的涵义
    二 诚信的意义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四 “诚信缺失”的表现
    五 “诚信缺失”的危害
    六 “诚信缺失”的原因
    七 确立诚信人格,建设信用社会
    第十章 学习——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基本生存方式
    一 对人类生存方式递进和学习方式发展阶段的探讨
    二 学习:21世纪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
    三 “学习型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四 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五 创建学习型学校
    后记
    参考书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