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在约伯的天平上——舍斯托夫文集:第2集
QQ咨询:
有路璐璐:

在约伯的天平上——舍斯托夫文集:第2集

  • 作者:[俄]舍斯托夫 董友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50051
  • 出版日期:2004年09月01日
  • 页数:335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在约伯的天平上》(灵魂中漫游)是舍斯托夫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是他对俄罗斯**思想家、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两位大师的评述。舍斯托夫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具有双重视力,即“天然视力”和天使赋予他的“超天然视力”。天然视力看到的是必然存在,是自明,而超天然视力则看到了自由自在,是要让人战胜自明。因则当人把生当作生,死当作死来看时,并不排除另一种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的看法。舍斯托夫认为,托尔斯泰在面对*后审判时刻时,不得不抛弃自己伟大过去的一切,因为他已领悟到,死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行尸走肉地活着。
    第二部分是舍斯托夫关于敢想敢为和俯首听命的片段集。其中论述到启示、哲学标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后审判、存在的假象、存在的秘密、什么是美、认识你自己、哲学的当前任务、形而上学真理、通向真理之路、死的讽刺等问题,每节都主题鲜明、语言精炼、寓意深刻。
    第三部分是舍斯托夫评述斯宾诺莎、帕斯卡尔、普罗提诺等**哲学家的文集。舍斯托夫认为,正是斯宾诺莎继承了笛卡尔的“怀疑一切”与“我思故我在”的思想,以为只有实体、数学方法是惟一的探索方法,其实质就是否定圣经,也就杀
    文章节选
    或许谁都知道:生就是死,而死就是生。
    ——欧里庇得斯
    欧里庇得斯说:“或许谁都知道:��就是死,而死就是生”。柏拉图在一篇对话里,迫使*聪明、又刚刚创造了理念论,并把判断之清晰性看作判断之真理性的苏格拉底重复这句话。柏拉图认为,苏格拉底在讲死的问题时,几乎总是讲欧里庇得斯说过的或者差不多相似的话:谁人不知,生不就是死,死不就是生吗。远古时代*聪明的人们就生活在这种神秘莫测的无知中。只有后来人们才深知:什么是生,什么是死……
    *聪明的人反而在普通人认为没有困难的地方无影无踪了,怎么会是这样呢?折磨人的、难以忍受的困难为什么落在天赋*高的人的头上?有什么能比不知道是活着还是死了更可怕的呢!“公正”要求这种知与不知同等地成为一切人的命运。公正是怎么回事!它的逻辑本身的要求是无理性和荒谬的,为的是使一些人具有,而使另一些人不具有区分生与死的能力。因为能区分者和不能区分者完全是不同的事物,我们没有权利把两者联合成为一个概念——人。谁深知什么是生什么是死,谁就是人。谁不知道这一点,哪怕有时瞬间忘掉区分生与死的界限,谁就不再成其为人,而变成……他变成了什么?注定猜中这个谜中之谜、洞察这个伟大秘密的奥狄浦斯何在?
    但是需要加以补充:“按本性来说”,所有的人都能区分生与死,而且轻而易举,毫无差错。所以,不能区分——对于命该如此的人来说——只是逐渐地,如果不是错觉的话,总是突然地、出其不意地,不知来自何处而发生的。因此再补充一点:这个“不能区分”决非永远为被给予者所固有。它只是暂时的,也像它的产生一样突然地、出其意外地消失。欧里庇得斯、苏格拉底和一切负起*后不知的神圣重担的人,一般来说也和其他人一样,知道什么是生什么是死。但是,在特殊时刻他们又觉得,他们通常的知,由于是使他们同其余跟他们相似的人接近,因而把他们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知,所以和他们分了家。大家知道的和承认的东西,他们自己也刚刚知道和承认的东西,都有佐证和*后证词,所以他们不能把这叫做自己的知。他们有的是另外的知,未被承认的、没有证词也不能成为证词的知。同样地,难道可以指望欧里庇得斯的论断有朝一日得到普遍承认吗?难道任何人还不明确:生就是生,死就是死,把生与死和把死与生混淆不是在发疯,就是别有用心地总想把一切明确的东西推翻、给良智造成紊乱和纷争?……
    欧里庇得斯怎么敢讲这样的话,柏拉图又怎么敢面向世界重复这种挑衅性的话?彻底根除一切无用东西的历史,为什么给我们留下这句话?有人说,这纯属偶然:鱼骨和小小贝壳有时保存几千年。问题实质在于:尽管这句话保存了下来,但它在人类精神发展史中不起任何作用。历史把它变成说明过去的化石,但是死者对于未来也要因此而遭到历史的坚决谴责。这是自然得出的结论,事实上,并没有因诗人和哲学家的一个或几个谚语而破坏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乃至人们思维的基本原则!……
    或许有人提出另一个“异议”。有人提到,古代贤哲的一本书中曾说:谁想知道过去有什么,将来有什么,地上有什么,天上有什么,那还不如说他根本没有降生。然而我回答说,在同一本书中也曾说过,死亡天使降临于人,为的是把人的灵魂和肉体分开,而使他全身长满眼睛。为什么这样,天使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眼睛,他在天上什么都能看得见,而在地上什么也看不清吗?所以我认为,他有这么多眼睛不是为了自己。事情往往是这样,死亡天使由于随着灵魂出现,所以自信他的到来要比人尚未到谢世期限早得多。它不能触动人的灵魂,甚至也不和灵魂见面,而是在离开之前,悄悄地把自己无数眼睛中的一双眼睛留给了人。于是,人突然开始从高处看到所有人看到的东西,而他自己还是用旧眼睛看到一种新东西。用新眼睛看到新东西的并不是人们,而是“另外世界”的有生命东西,它不是“必然”存在,而是“自由”存在,即同时存在突然又不存在,它无影无踪时出现,出现时又无影无踪。从前,“大家一样”的天然眼睛证明这种“新东西”和天使留给的眼睛所看到的东西是直接对立的。因为其余的知觉器官,甚至我们理性本身,都和通常的视力是一致的,人的(个人的和集体的)全部经验和通常的视力也是一致的,所以,新的视力是不合乎规律的、荒唐的、幻想的幽灵或混乱想像力的错觉。似乎又有一些丧失理智的行为出现:不是富有诗意的具有鼓动力的丧失理智行为(美学和哲学教科书对这种行为作过解释,有的人在需要时,也以情俗、嗜好和神魂颠倒的名义作过描写和辩护),而是那种关进精神病院的丧失理智行国。于是,天然的视力和非天然的视力之间开始了斗争,斗争的结局似乎也像它们的开端一样,是可疑的和神秘的……
    目录
    科学和自由研究(代序)
    **部分 死的启示
    1.战胜自明(Φ.M.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一百周年纪念)
    2.*后审判时刻(л.H.托尔斯泰的后期作品)
    第二部分 敢想敢为和俯首听命
    1.死者的(Morituri)
    2.启示
    3.界限
    4.哲学标准
    5.科学和哲学
    6.*后审判
    7.存在的假象
    8.窃听
    9.窃听的注释
    10.今天和明天
    11.观念的和物质的
    12.温顺的学派
    13.存在的秘密
    14.死和梦
    15.解释和现实性
    16.问题从何产生?
    17.道德和悲观主义
    18.恍惚和幻想(Quasi una fantasia)
    19.两则逻辑
    20.上帝怎么是人?(Cur Deus homo?)
    21.结论
    22.无法解开的结
    23.老年人和过来人
    24.思想的生活
    25.爱磨人的儿童(Enfant terrible)
    26.机械降神(Deus es machina)
    27.什么是美
    28.自由、裁决、无差别(Liberum arbitrium indiffeentiae)
    29.问题和答案
    30.认识你自己吧
    31.无意识
    32.词的起源
    33.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奥古斯丁主教
    34.历史前景
    35.贪心
    36.重新评价
    37.回忆
    38.哲学的当前任务
    39.金毛羊
    40.真和善
    41.生死簿摘抄
    42.形而上学真理
    43.存在的“非理性残余”
    44.混沌的观念
    45.认识的来源
    46.问题
    47.表面性和深度
    48.通向真理之路
    49.只通过信仰(Sola fide)
    50.死的讽刺
    51.“崇高”的来源
    52.敢想敢为和俯首听命
    第三部分 关于历史哲学
    1.时代之子和继子(斯宾诺莎的历史命运)
    2.帕斯卡尔的哲学
    3.发狂的演说(关于普罗提诺的神魂颠倒)
    4.什么是真理?(关于伦理学和本体论)
    俄汉人名对照表
    译后记
    编辑推荐语
    《在约伯的天平上》(灵魂中漫游)一书,通过对西方古今思想家、文学家的思想的独特考察,展示了西方文化精神的两大核心要素--理论与宗教(亦即理性真理与启示真理)之间的冲突和不可调和的斗争,从而展示了西方文化精神的两大来源--希腊哲学和圣经哲学的关系。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