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普通地质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普通地质学

  • 作者:陶晓风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188823
  • 出版日期:2007年05月01日
  • 页数:282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地质学的发展简史和研究现状,着重叙述了有关地球和地壳的基本知识,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地球内部和地表各种动力地质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产物,概述了地球和岩石圈演变的历史,系统地介绍了地球科学与人类的关系。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与工程地质有关的内容——重力地质作用,阐述了重力引起的斜坡变形及重力灾害的工程**措施。
    全书文字简洁,插图简练,便于初学者阅读。本书是地质学专业的入门教材,也是相关专业和地球科学爱好者**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章 绪论
    **节 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第二节 地质学的特征及研究方法
    第三节 何谓普通地质学
    第二章 地球
    **节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第二节 地球的物理性质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球内部的重力、密度和压力
    三、地球内部的地震波速变化
    四、地球的磁性和电性
    五、地球内部的温度
    第三节 地球的外圈层特征
    一、大气圈
    二、水圈
    三、生物圈
    第四节 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二、地球内部圈层的物质组成和物态
    第五节 地球的表面形态特征
    一、陆地地形
    二、海底地形
    第三章 地壳的物质��成
    **节 元素
    一、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和克拉克值
    二、元素在地壳中的迁移和富集
    第二节 矿物
    一、矿物的概念
    二、矿物的分类
    三、常见矿物及造岩矿物
    四、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
    第三节 岩石
    一、岩石的分类
    二、岩石肉眼鉴定的主要特征
    三、各类岩石的划分及命名原则
    第四节 矿物和岩石的利用——矿床的概念
    一、矿床
    二、矿床的主要分类
    第四章 生命起源与地质年代学
    **节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一、前寒武纪时期
    二、古生代时期
    三、中生代时期
    四、新生代时期
    第二节 地质年代学
    一、确定地质年代的方法
    二、地质年代单位和地质年代表
    第五章 构造运动
    **节 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一、构造运动的方向性
    二、构造运动的速度和幅度
    三、构造运动的周期性和阶段性
    第二节 构造运动的直接产物——地质构造
    一、水平构造
    二、倾斜构造
    三、褶皱构造
    四、断裂构造
    第三节 构造运动的其他证据
    一、地貌标志
    二、地质证据
    第四节 板块构造
    一、板块构造的由来
    二、岩石圈板块的划分和分界线的类型
    三、板块的运动
    第五节 构造运动的空间分布特征
    一、地壳的活动带
    二、地壳的稳定区
    三、板块构造对构造运动空间分布的认识
    第六节 构造运动的原因
    第六章 地震作用
    **节 地震的基本特征和概念
    第二节 地震分类
    一、成因分类
    二、震源深度分类
    三、地震震级分类
    四、震中距分类
    五、发生时代分类
    第三节 地震的成因
    一、断层说
    二、相变说
    第四节 地震地质作用
    一、孕震阶段
    二、临震阶段
    三、发震阶段
    四、余震阶段
    第五节 地震活动规律
    一、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二、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规律
    第六节 地震预报和预防
    一、地震预报
    二、地震预防
    三、地震控制和利用
    第七章 岩浆作用
    **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的概念
    第二节 火山作用
    一、火山喷发现象
    二、火山机构
    三、火山喷出物
    四、火山喷发方式
    五、火山岩(喷出岩)的特征
    六、火山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发展规律
    第三节 岩浆侵入作用
    一、岩浆侵入方式及其产物
    二、侵入岩特征
    三、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四、侵入岩的空间分布规律和侵入作用的历史发展规律
    第四节 岩浆的演化
    一、岩浆的形成
    二、岩浆的分异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
    第五节 岩浆作用的研究意义
    第八章 变质作用
    **节 变质作用方式
    一、重结晶作用
    二、变质结晶作用
    三、交代作用
    四、变质分异作用
    五、构造变形作用
    第二节 变质作用原理
    一、温度
    二、压力
    三、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
    第三节 变质作用类型
    一、区域变质作用
    二、接触变质作用
    三、动力变质作用
    四、气一液变质作用
    五、混合岩化作用
    第四节 变质岩特征
    第五节 变质作用的基本规律
    一、变质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
    二、变质作用的历史发展规律
    三、控制变质作用空间分布和强度的原因
    第九章 风化作用
    **节 风化作用的类型
    第二节 风化作用的方式
    一、物理风化作用方式
    二、化学风化作用方式
    三、生物风化作用方式
    第三节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一、气候
    二、植被
    三、地形
    四、岩石特征
    五、构造运动
    第四节 风化作用的产物
    一、物理风化作用的产物
    二、化学风化作用的产物
    三、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
    四、风化壳
    第十章 地面流水地质作用
    **节 暂时性流水地质作用
    一、雨蚀作用
    二、片流地质作用
    三、洪流地质作用
    第二节 河流地质作用
    一、河流的侵蚀作用
    二、河流的搬运作用
    三、河流的沉积作用
    第三节 构造运动对河流地质作用的影响
    一、河流阶地
    二、准平原、深切河曲和夷平面
    第十—章 地下水地质作用
    **节 地下水的运动特征
    一、地下水的运动条件
    二、地下水的来源
    三、地下水的赋存类型及运动
    第二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一、地下水的机械地质作用
    二、地下水的化学地质作用
    第十二章 冰川地质作用
    **节 冰川的形成和运动
    一、冰川形成的条件
    二、冰川的类型
    三、冰川的运动
    第二节 冰川地质作用
    一、冰川的剥蚀作用
    二、冰川的搬运作用
    三、冰川的沉积作用
    第三节 冰水地质作用
    一、冰水的来源与分布
    二、冰水的沉积物与沉积地貌
    第四节 地质历史时期的冰期
    第五节 冰期发生的假说
    一、强调地球外部因素的假说
    二、强调地球内部因素的假说
    第十三章 海洋地质作用
    **节 海洋环境特征
    一、海水的化学性质
    二、海水的物理性质
    三、海洋的生物
    四、海水的运动形式
    五、海洋环境的分带
    第二节 海水的剥蚀和搬运作用
    一、海水的剥蚀作用
    二、海水的搬运作用
    三、海水的沉积作用
    第十四章 湖泊和沼泽地质作用
    **节 湖泊的成因和湖水状况
    一、湖盆的成因
    二、湖水状况
    三、湖泊的动力
    第二节 湖泊的地质作用
    一、湖水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
    二、湖水机械沉积作用
    三、湖水化学沉积作用
    四、湖泊生物沉积作用
    第三节 沼泽及其地质作用
    一、沼泽的概念及类型
    二、沼泽的生物堆积作用
    第十五章 风的地质作用
    **节 风的剥蚀与搬运作用
    一、风的剥蚀作用
    二、风的搬运作用
    三、风蚀地貌
    第二节 风的沉积作用与风积地貌
    一、风成砂沉积
    二、黄土的堆积
    三、风积地貌
    第三节 荒漠化
    一、荒漠化的特征及类型
    二、土地荒漠化过程
    三、荒漠化的**
    第十六章 重力地质作用
    **节 重力地质作用特点
    第二节 斜坡变形作用
    一、潜移(蠕滑)
    二、弯折倾倒
    三、崩落
    四、滑动作用
    第三节 流动作用
    一、概述
    二、泥石流的发育条件
    三、流动作用的剥蚀与搬运
    四、泥石流的堆积物
    第四节 地面沉降与塌陷
    一、地面沉降和塌陷的表现及成因
    二、地面沉降和塌陷的危害
    第五节 重力作用的灾害及**
    第十七章 地球科学与人类活动
    **节 地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二节 地球环境变化的影响
    一、地球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一、人与自然的“危机”关系
    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四节 地质学发展的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