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冷战后日本的“普通国家化”与中日关系的发展
QQ咨询:
有路璐璐:

冷战后日本的“普通国家化”与中日关系的发展

  • 作者:李建民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50306
  • 出版日期:2005年04月01日
  • 页数:364
  • 定价:¥27.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包括冷战后日本的“普通**化”的背景分析、冷战后日本的“普通**化”与20世纪90年代的中日关系、新世纪初期日本“普通**化”进程的加速、21世纪初中日关系的回顾与前瞻五部分。
    文章节选
    二 “普通**”的内涵
    从冷战结束后日本政治发展的脉络及人们的研究倾向看,将“普通**”等同于“军事**”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例如,日本前副首相后藤田指出,海湾战争后小泽一郎提出的“普通**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利用军事力量为国际社会做贡献。2002年3月,日美两国专家在东京财团的支持下举行的题为“全球恐怖时代与日本防御——旨在建立日美新体制”研讨会上,日本学者志方俊之指出,所谓“普通**”是指日本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为了同盟的共同目的使用现在位居世界第二的常规武器。即使是对日本成为“普通**”怀有疑问的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中国问题专家哈里·哈丁也是从军备的角度分析“普通**”这一概念的。在他看来,普通**有三类:一是像英国那样的小美国,拥有核武器和航空母舰等军事力量的**;二是像拥有核武器的中等**法国或成为没有核武器的中等**德国那样的**;三是如挪威和丹麦那样的轻武装**。中国国内从事日本研究的人多数也持有上述观点。尽管这种分析思路有一定的道理,但毕竟只是揭示了日本“普通**化”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普通**”的概念内涵作一全面的分析与界定。
    (一)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普通**”作用的两个领域
    “普通**���作为阐述日本**战略理念的命题,其内涵不仅仅是日本要在国际事务中做出军事上的贡献这一解释所能涵盖的。小泽一郎一阐述“普通**”的构成要件时,既强调了日本要在**保障即国际政治方面做贡献,又对进行国际经济合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引言
    一 选题原因
    (一)冷战后日本**战略变化的新趋向
    (二)“普通**化”对日本对外政策的影响
    (三)中日关系发展现状提出的新课题
    二 “普通**”的内涵
    (一)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普通**”作用的两个领域
    (二)“自主性”、“平等化”与“大国化”:“普通**”的深层内核
    三 研究时段设定
    (一)“冷战结束”的时间界定
    (二)冷战后日本**战略的历史延续性
    (三)冷战后中日关系发展的制约因素发生了变化
    四 理论视角:基本的研究方法
    (一)国内政治:政治社会学关于社会与**关系的观念
    (二)对外战略: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思路的引入
    (三)相互关系:建构主义分析的文化理念
    五 本书的结论和基本结构
    **章 冷战后日本“普通**化”的背景分析
    **节 战后日本**战略演变的总体回顾
    一 吉田茂路线:曰本“非普通”**状态的形成与评价
    二 中曾根时代:日本“普通**化”的起点
    三 冷战时期日本**战略演变对日本外交的影响
    第二节 日本“普通**化”战略形成的根源分析
    一 冷战结束之际日本关于**观问题的争论
    二 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和维护的必然产物
    三 国际战略格局为日本**战略转型提供了历史机遇
    四 国内政局变动使“普通**”路线成为政党斗争的焦点
    五 日本**战略转型的文化分析
    第二章 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普通**化”
    **节 日本“普通**化”的特点分析
    一 社会思潮:“普通**”的作用机制
    二 内政与外交:同步推进的“普通**化” 战略
    ……
    第三章 日本“普通**化”与20世纪90年代的中日关系
    第四章 新世纪初斯日本“普通**化”进程的加速
    第五章 21世纪初中日关系的回顾与前瞻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