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

  • 作者:吾淳
  •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社
  • ISBN:9787101059670
  • 出版日期:1900年01月01日
  • 页数:352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101059670
    • 作者
    • 页数
      352
    • 出版时间
      1900年01月01日
    • 定价
      ¥2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在中国哲学史和伦理史研究中,儒家伦理的社会实现一直被认为是不证自明的,在人们的认识中似乎理论思想即等于社会实践。本书作者历经多年,对儒家伦理究竟如何可能的问题做了专门和深入的研究,这包括儒家伦理作为一种思想究竟是如何向社会传播的;*初作为精英的理论究竟如何能够转变为大众的实践;伦理思想在社会层面的落实究竟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儒家伦理思想从发生、成熟到*终在社会层面的落实究竟经历了哪些阶段或什么样的过程等等。本书正是主要针对上述问题所做的思考。本书对中国社会伦理生活作了鸟瞰式描述,依次考察了先秦、汉唐、宋以后中国社会伦理的基本状况,着重指出宋以前中国社会的伦理是比较薄弱的,这可以在社会史和教育史研究中得到证明。本书也对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伦理的一般状况做了比较考察,指出了普遍伦理得以可能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再有孔子孟子与荀子有关伦理问题的认识、先秦与宋明有关伦理问题的认识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荀子与黑格尔的伦理思想则多有共同之处,这些在本书中都得到较深入论证。另本书还附带考察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宗教伦理状况和当代中国社会的基层伦理状况。本书虽是一部论文集,但全部论文共形成八个既独立又
    文章节选
    儒家伦理何以可能
    本文不是一般地研究儒家伦理的合理性或即普世性问题,而是研究儒家伦理的可能性或即可行性问题。
    儒家伦理有十分确定的适用性,它的主体定位是古代社会中“士”以上**,即所谓“君子”。这是一种精英定位,是关于如何培养与实现理想人格的,因此它具有明显的非强制特征和非大众倾向。就伦理展开的外部条件而言,在早期中国社会,缺���像犹太教那样的得以使伦理实现的基石或平台。因此,从总体上说,早期儒家伦理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是有限的。
    一、伦理界说
    这里必须先要对两个概念作出区分,即伦理与伦理学或伦理思想。
    伦理,一般被定义为:指一定社会的基本人际关系规范及其相应的道德原则。英语ethic即伦理一词源于希腊语ethos,而eth0。本意为品格、气质,并且包含有风俗、习惯的意思。在古代中国,通常名之为人伦,如孟子说:“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伦理首先是社会的或社会层面的。伦理生活展开于社会的底层或基本层面。ethos所含的品格、气质、风俗、习惯等内容主要是就社会而言的;孟子所说的人伦规范的五个条目也无一不立足于社会。伦理因此是实践的或实践层面的。亚里士多德将伦理称之为实践之知,康德将伦理称之为实践理性。故伦理学也被称之为实践哲学。梯利说:“它之所以被称为实践的,因为它研究实践或行为。”总之,伦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之为社会伦理生活。伦理学,一般被定义为:对人类道德生活进行系统思考和研究的学科。梯利认为:“(伦理学)可以被大致地定义为有关善恶、义务的科学,道德原则、道德评价和道德行为的科学。”可见,伦理学是一种科学或学科,它是一种系统的思想或学说。由此推理,那些虽对人类道德生活给予思考和研究但又不系统或尚不具备科学或学科特征的学说,我们可将其视之为或称之为伦理思想。伦理学与伦理思想的这种差异并不影响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即它们都是理论或思想层面的,或者说是哲学层面的。
    由此可见,伦理与伦理学或伦理思想的区别是明显的。前者是社会实践的,后者则是思想理论的。因此,后者不等于前者,或者说,伦理学或伦理思想不同于伦理。
    ……
    目录
    绪论
    **篇 问题的提出与基本概念
    儒家伦理何以可能
    一、伦理界说
    二、作为参照:犹太教伦理何以可能
    三、早期儒家伦理的精英定位
    四、非强制特征
    五、非大众倾向
    六、早期儒家伦理得以展开或实现的基石或平台问题
    关于儒家伦理讨论中的几个概念问题
    一、伦理与德性
    二、实践与思想
    三、应当与可能
    四、大众与精英
    五、他律于自律
    六、早期儒家与后期儒家
    第二篇 古代中国伦理阶段之鸟瞰
    先秦时期伦理道德生活的走向
    一、周代:周公以王族为主体的道德指向
    二、春秋末年至战国中期:孔子与孟子道德思想的精英定位
    三、战国晚期:荀子伦理学说的大众关怀
    汉唐时期与宋以后社会基层伦理大略
    一、汉唐时期中国社会基层伦理大略
    二、宋以后中国社会基层伦理大略
    三、善恶二元人性理论对于社会基层伦理的深刻影响
    第三篇 先秦时期中国社会的伦理状况
    商周时期的“德”观念与儒家伦理的思想准备
    一、家族伦理
    二、政治伦理
    三、个人德行
    四、敬德与保民
    五、敬德与受命
    六、和谐观念
    七、内圣外王思想的原初模型
    儒家伦理的精英定位
    一、儒家伦理的精英定位
    二、儒家伦理的道义原则
    三、儒家伦理的思想原则
    四、儒家伦理的至善原则
    五、儒家伦理的自律原则
    ……
    第四篇 汉唐时期中国社会的伦理状况
    第五篇 宋以后中国社会的伦理状况
    第六篇 问题的回答
    第七篇 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伦理状况
    第八篇 中国当代社会的基层伦理状况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