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吾城
QQ咨询:
有路璐璐:

吾城

  • 作者:马相武
  • 出版社:中国华侨
  • ISBN:9787802225220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274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2225220
    • 作者
    • 页数
      274
    • 出版时间
      2008年01月01日
    • 定价
      ¥2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无尽无着的乡愁,似乎是在魂牵梦萦中见证或解读或御衡失乡的时代。
    而失乡,又同时意味着生活根基的抽空,精神家园的失落。故而出现的感伤,在敏感的作者和读者那里,自然是难以避免的。
    无边无涯的乡愁,也可以看作是向同一的回归,是面对失乡的自我的认同,是向同一本源点——自我家园的迂回性的回归,也是强化人们的自我同一的需要。
    本书带你去文化名人的家乡看看。
    文章节选
    北平漫笔
    男从之禁地
    很少——简直没有——看见有男人到那种店铺去买东西的,做的是妇女的生意,可是店里的伙计全是男人,小孩的时候,随母亲去的是前门外煤市街的那家,离六必居不远,冲天的招牌,写着大大的“花汉冲”的字样,名是香粉店,卖的除了妇女化妆品以外,还有全部女红所需用品。
    母亲去了,无非是买这些东西:玻璃盖方盒的月中桂香粉,天蓝色瓶子广生行双妹哩的雪花膏(我一直记着这个不明字义的“哩”字,后来才知道它是译英文商标Mark的广东造字),猪胰子(通常是买给宋妈用的)。到了冬天,就会买几个瓯子油(以蛤蜊壳为容器的油膏),分给孩子们每人一个,有着玩具和化妆品两重意义。此外,母亲还要买一些女红用的东西:十字绣线,绒鞋面,钩针……等等,这些东西男人怎么会去买呢?
    母亲不会用两根竹针织毛线,但是她很会用钩针织。她织的*多的是毛线鞋,冬天给我们织墨盒套。绣十字布也是她的拿手,照着那复杂而美丽的十字花样本,数着细小的格子,一针针,一排排的绣下去。有一阵子,家里的枕头套,妈妈的钱袋,妹妹的围嘴儿,全是用十字布绣花的。
    随母亲到香粉店的时期过去了,紧接着是自己也去了。女孩子总是离不开绣花线吧!小学三年级,就有缝纫课了。记得当时男生是在一间工作室里上手工课,耍的不是锯子就是锉子:女生是到后面图书室里上缝纫课,**次用绣线学“拉锁”���红绣线把一块白布拉得抽抽皱皱的,后来我们学做婴儿的蒲包鞋,钉上亮片,滚上细绦子,这些都要到像花汉冲这类的店去买。
    花汉冲在女学生的眼里,是嫌老派了些,我们是到绒线胡同的瑞玉兴去买。瑞玉兴是西南城出名的绒线店,三间门面的楼,它的东西摩登些。
    我一直是女红的喜爱者,这也许和母亲有关系,她那些书本夹了各色丝线。端午节用丝线缠的粽子,毛线钩的各种鞋帽,使得我浸湎于精巧、色彩,种种缝纫之美里,所以养成了家事中偏爱女红甚于其他的习惯。
    在瑞玉兴选择绣线是一种快乐。粗粗的日本绣线*惹人喜爱,不一定要用它,但喜欢买两仔带回去。也喜欢选购一些花样儿,用誊写纸描在白府绸上,满心要绣一对枕头给自己用,但是五屉柜的抽屉里,总有半途而废的未完成的杰作。手工的制品,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从一堆碎布,一卷纠缠不清的绣线里,也可以看出一个女孩子有没有恒心和耐性吧!我就是那种没有恒心和耐性的!每一件女红做出来,总是有缺点,比如毛衣的肩头织肥了,枕头的四角缝斜了,手套一大,十字布的格子数错了行,对不上花,抽纱的手绢只完成了三面等等。
    ……
    目录
    酸梅汤和糖葫芦
    北平漫笔
    北京的春风
    北京的洋车夫
    鼓楼三条街
    货郎
    老北京的端午节
    浪迹街头的艺人
    我所生长的地方
    苏州的茶居
    涌金门外谈旧
    我的家乡
    打橘子
    龙灯
    成都的茶铺
    说扬州
    乌篷船
    难中忆故乡
    小城呼兰河
    记书仓巷
    元宵灯节忆故乡
    兴化·杭州·余姚
    胜利还乡记
    蹲在洋车上
    说书人
    炮火下的家乡
    乡愁
    香市
    紫兰小筑九日记
    此游
    归来
    辛亥游录
    凤凰城的人们
    岁暮还乡记
    玫瑰海
    县城风光
    童年
    编辑推荐语
    在城市化和全球化磅礴而来之际,当面对或置身一个失落的或正在失落的家园之时,人们必然会更加深沉地呼唤一个完整的家园,也定然要更加迫切地拥抱一个永远可以归来的家园。 本书收录了梁实秋、老舍、沈从文、汪曾祺、俞平伯、朱自清、周作人、丰子恺、鲁迅、茅盾、何其芳等近现代文化名人怀念家乡的散文。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