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现代化视野中的早期市民社会
QQ咨询:
有路璐璐:

现代化视野中的早期市民社会

  • 作者:郑芸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00341
  •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 页数:383
  • 定价:¥2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现代化转型成功的一个关键标志是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历史表明,先天具有扩张本能的**只有在与市民社会的均衡关系结构中才能得到有效制衡。因此,市民社会的建设便成为有着高度集权传统的东方发展中**通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国早期市民社会是在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起步的,本书以苏州市民公社作为个案,力图通过对这只麻雀的解剖,再现中国早期现代化和市民社会发育的曲折历程,以便从前人建构市民社会的努力以及所遭遇到的失败中汲取某些有益的教训。这为建构、探索新时代的中国市民社会提供了一面历史的镜子:只有建立在畋府需求与社会需求结合点之上的中国市民社会才具有现实可能性。
    文章节选
    **章 导论
    **节 市民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
    研究视角——现代化与市民社会
    (一)市民社会是检视现代化的重要窗口
    现代化作为一种客观事实,指的是人类社会从文艺复兴以来所经历的持续性、革命性的变化过程。现代化是**张力的社会运动,在时间长度上,从16世纪肇始一直延续至今还未结束;在影响力的广度上,则超越了**、地区而扩展至世界范围。现代化的影响力还体现在深度上的拓进,即历史上形成的制度、观念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全方位的、急速的功能变迁。现代化的影响在现实层面具有集束性、发散性特征,而各个学科在研究现代化现象时,由于受到特定观察视角和研究路径的限制,诸多关于现代化的研究结论往往各有侧**,以至于“什么是现代化”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变得模糊难辨。
    要深刻理解现代化问题,必须借助现代性这一核心概念。现代性是人们在现���化进程中的理想和目标,它的形成既有先验的成分,亦有对现代化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对现代性的界定,社会学的解释虽然在深刻程度上有所欠缺,却能以较直观的方式帮助人们确立有关现代化的较全面的印象。社会学通过罗列的方法规定了现代社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①民主化;②法制化;③工业化;④都市化;⑤均富化;⑥福利化;⑦社会**流动化;⑧宗教世俗化;⑨教育普及化;⑩知识科学化;⑩信息传播化;⑥人口控制化①。在罗列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概括现代性,在此我们可以借用舍勒的观点,他认为现代性是对深层次“价值秩序”的位移和重构,因此对现代性的理解不能仅从经济结构方面来把握,也必须通过人的体验结构来把握②。因此,现代性包括社会制度(**形态、法律制度、经济结构)和精神气质(体验结构)的结构转变③。社会制度方面的现代性可以扼要地表述为经济上以市场为基础的工业化特征和以法治为基础的政治民主化特征;精神层面的现代性主要是指(个体或群体的)人的精神气质的变化,具体可理解为人因为身份和等级差别、人群对立、政治歧视而形成的无主体性、不自由、不平等的状态以及消极、盲从权威的依附型人格向其相反端点的转换④。超越了时间、时代、地域限制的现代性以理性主义精神为核心特征,并以人文主义精神对现代化实现着价值关怀。
    ……
    目录
    **章 导论
    **节 市民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
    第二节 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基本方法
    第二章 市民社会及其在西方的发展路径
    **节 西方市民社会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西方市民社会发育的条件分析
    第三节 西方对市民社会实践的思考
    第四节 市民社会与现代化
    第三章 市民社会在传统中国的发育困境
    **节 同质社会难以生成市民社会发育的内在需求
    第二节 封建城市的早熟与功能缺失
    第三节 传统政治文化资源中市民社会基因的阙如
    第四章 社会转型与苏州早期市民社会发育的契机
    **节 苏州在社会转型期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 政治格局大变动与市民社会发育的空间
    第三节 工商业发展奠定了市民社会发育的现实基础
    第四节 废除科举制度造就了市民社会的领导**
    第五章 苏州早期市民社会发展状况分析
    **节 苏州市民公社的政治生态学考察
    第二节 苏州市民公社的治理能力
    第三节 苏州市民公社的生命轨迹
    第六章 中国早期市民社会发展对构建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历史启示
    **节 早期市民社会与现代化的命运联系
    第二节 市民社会发轫之要件
    第三节 构建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基本思路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