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崇文史地文化丛书(全四册)
QQ咨询:
有路璐璐:

崇文史地文化丛书(全四册)

  • 作者:北京市崇文区地方志办公室
  •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社
  • ISBN:9787101057751
  •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8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天坛广记:中国古代祭天文化约有5000~6000年的历史。可上溯至华夏民族的幼年时期,有记载远自三皇五帝时代,就有祭天礼仪了。考古发掘也证实古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柴祀祭天的活动了。它反映古人对大自然、对宇宙的尊崇,也是帝王维护统治的需要。
    我国自黄帝、尧、舜到清末宣统约为4500年,王朝80个,帝王550多个。他们不论是有道明主,还是无道昏君,并无一人自愿放弃祭天的权力。他们提倡敬天法祖,集政权、神权于一身,把自己扮成是“天父、地母”的“天子”。祭天是皇帝地位的强化手段,所以古有“国之大者在祀,祀之大者在郊”。《左传》有“国之大者在祀(祭天)与戎(征战)”。总之祀天地位十分重要,事关江山、王权。发展到后来竟成为皇帝专利,甚至对天的观测和研究工作及历法的制定也被**垄断,他人不得插手。
    几千年来,除少数帝王曾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外,大都采取在国都南郊筑坛祭天。中国历史上约有过数十个郊坛建筑出现,但多已无存。明清北京天坛是*后的一个祭天的郊坛。它承继了历史上众多郊坛的特色和长处,是*大、*壮丽、*完善的一个。祀典礼制也*繁琐完备,是中国上下五千年仅存的祭天郊坛。
    崇文习俗:正阳门大
    文章节选
    天坛广记
    祭天的源起与沿革
    一、古人论天
    中国古人*初对大自然尚不能全面的科学的认知,但有了天和地的区分。“地”,是脚踏实地,��摸得着触得到的东西;而“天”则虚空浩渺、高远莫测而可望不可即。“天’僦所见所感,有着昼去夜来,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的变化,既可能风调雨顺又可能骤雨冰雹,人可能从而得到福和利而获农牧丰收,又可能受到灾害影响并受其制约,甚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活和生存。
    限于科技水平,古人只能是对“天”感到疑惑不解,于是产生了既尊敬又畏惧,同时还想通过探索“天”的脾气变化采取一些办法,从而得到“天”的同情和帮助,以改善自己命运。这种心理,就是对天的崇敬、尊崇。古人心目中“天”究竟是什么呢?
    (一)天是“神”,天是“百神大君”
    古人对凡能运动变化的物体,都以为和人类自身一样,是有精神的,有意志的。于是逐渐形成了万物有灵的认识,认为云、雨、风、雷等自然现象分别是云师、雨师、风伯、雷公等众多神灵自身的不同脾气秉性的表现,或认为这些神灵分别负责掌握这些自然现象。伴随生产和认识的发展,又相继产生星辰神、五星之神、北斗之神……地上也出现山、川、海、渎等自然神,认为万物有灵,万物有神。还认为神也有不同分工、职责、岗位。人们只要设法和他们沟通,取悦他们,取得他们的谅解怜悯与同情,把自己的愿望祈祷于他们,神就可能给人类降福免灾。人们出于趋吉避凶的目的,向神祈祷,以为通过唱歌、舞蹈和美食、美酒的奉献,与神沟通联系,取悦天神,就能实现愿望。
    ……
    目录
    天坛广记
    前言
    祭天的源起与沿革
    一、古人论天
    (一)天是“神”,天是“百神大君”
    (二)天是“物”,天是“自然”
    (三)以天地为师
    二、祭天的源起与沿革
    (一)礼乙与祀礼仪
    (二)五礼
    (三)祭天源起
    (四)祭天的沿革
    三、封禅
    四、明堂
    明清郊坛变迁
    一、洪武坛制变迁
    二、永乐北京建坛
    三、嘉靖改制建圜丘
    四、乾隆改建郊坛
    明清北京天坛形制
    一、天坛定位
    (一)“兆于南郊,就阳位也”
    (二)“距**五或七里”
    (三)“立坛于丙巳之位”
    (四)明清北京天坛定位
    二、天坛坛域
    (一)述要
    (二)天坛的一、三、五、七、九
    (三)古坛林地树木
    明清天坛建筑
    一、圜丘坛建筑群
    (一)具服台
    (二)棂星门
    (三)圜丘
    (四)燔柴炉、燎炉、瘗坎、望灯
    (五)圜丘功用
    (六)圜丘坛寝宫——天库
    (七)圜丘附属建筑
    二、祈谷坛建筑群
    (一)丹陛桥、具服台、走牲道
    (二)南砖门、祈年门
    (三)祈谷坛、祈年殿、东西庑
    (四)天库、琉璃门、皇乾殿
    (五)祈谷坛附属建筑
    (六)七星石
    (七)花甲门、古稀门
    附:祈年殿火灾
    三、斋宫建筑群
    (一)斋戒
    (二)斋戒实施
    (三)斋宫的设计要求
    ……
    天坛祭祀礼仪
    天坛文化
    天坛纪事
    名人与天坛
    天坛新景
    天坛今昔
    附录一:天坛大事年表
    附录二:中国历史年代表
    附录三:明代十六帝简表
    附录四:清代十二帝简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崇文习俗
    崇文街巷
    天桥旧话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