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清代诠释史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清代诠释史论

  • 作者:柳宏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00525
  •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01日
  • 页数:408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文截取《论语》诠释世界一隅,将其研究范围界定在1640年~1911年清代社会270多年的时间内,集中研究清儒以《论语》或《论语》篇目命名的《论语》诠释著作,主要通过《论语》诠释文本的细读、思索,结合清代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在时空关系域上纵横比较,辨章学术,考证源流,互参比勘,深入析论,从而勾勒清代《论语》研究的历史进程,揭示清代《论语》研究的特点和规律。
    文章节选
    **章 绪论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儒家文化的载体,类型多样,层次各别;儒学文献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但千百年来,儒学的发展、演变,总是以《易》、《书》、《诗》、《礼》、《乐》、《春秋》这六部文献作为十分重要的学术资源。这六部文献,均与孔子有重大关系。《庄子·天运》:“孔子谓老聃日:‘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孔子精通六经,是道家学派也承认的事实。
    孔子不仅研究六经,还对六经作了精心整理。
    司马迁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 《武》《雅》《颂》之音。”①此为孔子删《诗》之说。班固亦承此论。其云:“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②后世学者对孔子“删诗”说疑、信不一,如赞同者有欧阳修、郑樵、王应麟、马端临;而怀疑或反对者有孔颖达、朱熹、朱彝尊、魏源等。但是,对孔子曾从事《诗》的整理这一事实,则很少有人怀疑。
    《尚书》的编订,亦出自孔子。《史记·孔子世家》言:“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更为明朗:“故《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断于尧,下讫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至唐人修《隋书》,又有“删书”之说:“《书》之所兴,盖与文字俱起。孔子观《书》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删其善者,上自虞,下至周,为百篇,编而序之。”①当然,对于孔子编纂或“删书”之说,自宋代以来就有不少人加以否定,但拿不出确凿的证据,因而不能轻易否定《尚书》之成书、定型,并列之于《六经》,含蕴了孔子所付出的编订之功。
    ……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范围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清代以前《论语》诠释概述
    **节 先秦两汉时期:《论语》学的初步发展
    第二节 魏晋时期:《论语》学的新变
    第三节 隋唐时期:从低谷到复苏
    第四节 宋明时期:《论语》学的高峰
    第三章 清初的《论语》诠释:正统与异端的撞击
    **节 理学名家的《论语》诠释
    一 李光地:尊奉程朱弥缝为主
    二 宋在诗:切身实用对举互参
    第二节 异端的诘问
    一 毛奇龄:旁采考订以相诘难
    二 王夫之:从哲学高度清算理学
    三 李塨:崇尚习行微易其辞
    第三节 顾炎武:反对空言开启考据新风
    第四章 乾嘉时期的《论语》诠释:统一与多元之格局
    **节 朴学家之《论语》考证
    一 江永:根诸注疏务求精核
    二 惠栋:尊古崇汉好古嗜博
    三 江声:识字辨义**新解
    四 徐养原:重视训诂考订鲁论
    第二节 汉宋兼采派之《论语》诠释
    一 程廷祚:持论见大探求本指
    二 赵良猷:取参众注《论语注参》
    第三节 朴学家之《论语》义理诠释
    一 阮元:建构孔子仁学体系
    二 焦循:兼采贯通证实运虚
    第四节 清代的《论语》新笺注
    一 梁廷楠:毕取汉唐古说与宋儒相发明
    二 刘宝楠:《论语》研究的集大成者
    第五章 晚清时期的《论语》诠释:新变与衰退之态势
    **节 今文派《论语》诠释之兴起
    一 刘逢禄:视域独特**新风
    二 宋翔凤:《论语说义》正谊明道
    三 戴望:推刘宋所未备析《论语》之义理
    四 康有为:张孔学大道绘改制蓝图
    第二节 考据派《论语》诠释之余波
    一 桂文灿:证其所长考其所短
    二 冯登府:考证异文翔实深广
    第三节 《论语》传注和辑佚之作
    一 俞樾:择古注之善正朱注之误
    二 王闿运:采集诸注间下己意
    第六章 总论
    **节 清代《论语》诠释的反思路径
    一 清算宋学
    二 崇尚实学
    三 排斥佛老
    第二节 清代《论语》诠释的繁荣和发展
    一 信古崇汉
    二 实事求是
    三 发扬光大
    第三节 清代《论语》诠释的转型与超越
    一 倡导公羊学
    二 发展今文学
    三 援西学入儒
    参考文献
    后 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