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文房四宝——墨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文房四宝——墨

  • 作者:文周
  • 出版社:中国华侨
  • ISBN:9787802224940
  •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01日
  • 页数:183
  • 定价:¥2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2224940
    • 作者
    • 页数
      183
    • 出版时间
      2008年03月01日
    • 定价
      ¥25.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中国的墨从制造到收藏到诗赋,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备的墨文化。本书的章节涉及墨的起源与历史、墨的传奇故事、墨的制作与使用、对历代制墨名家的介绍、古墨的鉴赏与收藏、墨盒,以及颂扬墨的诗文等。
    文章节选
    **章 墨的历史
    **节 起源——上古墨样
    在文房四宝当中,笔和墨是出现*早、使用历史*长的,而远在毛笔出现之前,墨已经被我们的祖先用来作为着色的材料了。
    由于历史久远,墨确切的创始时期已经不能为我们所知。凭借有限的而且是间接的出土文物,再与古代文献中的一些记载相互印证,我们才可以对墨的起源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明末麻三衡的《墨志》中,开篇就提到了中国墨的久远历史:“古人灼龟,先以墨画龟,兆顺食墨乃吉。”关于墨的起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采用陶宗仪的观点。陶宗仪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他在《南村辍耕录》中写道:“上古无墨,竹梃点漆而书。中古方以石磨汁,或云是延安石液。至魏晋时,始有墨丸,乃漆烟松煤夹和为之。”
    事实真的如此吗?似乎并不准确。从上古时代的划分来说,通常指夏商周三代,虽然这三代的文字多记载于金石,如何能断言无墨?文中的“竹梃点漆而书”既否定了毛笔,也错误地论断了墨。从考古发现的历代竹简考证,战国时代的竹简都是用毛笔蘸墨写成的,并没有发现用漆来书写的竹简。再交叉印证于其他文献,《仪礼》注解中说:“墨车,漆车也。”“墨车漆之正墨无文饰,大夫所乘也。”由此可见,古人的“漆”和“墨”字是通用的,漆即是墨,而“漆”字又可用动词,如“墨车漆之正墨无文饰”中的“漆”字,因而“漆书”用以区别“刻书”,而不是名词。至于陶氏的“中古方以石磨汁,或云是延安石液”更是自相矛盾,延安石液���是石油,宋代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证明使用石油烧烟制墨,其质甚佳。说明陶宗仪的“以石磨汁”是根本没有弄清楚石液的由来,不足为据。
    那么,墨的真正起源究竟如何呢?追溯墨的起源,可分为天然墨和人工墨两类。
    ……
    目录
    **章 墨的历史
    **节 起源——上古墨样
    第二节 萌芽——隃麋古墨
    第三节 发展——徽墨历程
    第二章 墨的传奇
    **节 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第二节 一日不闻墨香,三天不知食味
    第三节 百年如石,一点如漆
    第四节 唐玄宗遇墨精与墨之别名
    第五节 偷梁换柱东坡墨
    第六节 李廷硅创徽墨
    第七节 “紫玉光”与“三不卖”
    第八节 信手拈来胡开文
    第三章 制墨与用墨
    **节 备料
    第二节 炼墨
    第三节 成型
    第四节 装饰
    第五节 磨墨
    第四章 制墨名家
    **节 汉魏南北朝制墨名家
    第二节 唐代制墨名家
    第三节 南唐制墨名家
    第四节 宋元制墨名家
    第五节 明代制墨名家
    第六节 清代制墨名家
    第五章 古墨的鉴赏与收藏
    第六章 墨盒
    第七章 古诗中的墨
    附录 与墨有关的其他文房用具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