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传媒的幻象
QQ咨询:
有路璐璐:

传媒的幻象

  • 作者:雷启立
  • 出版社:上海世界出版集团
  • ISBN:9787806788073
  • 出版日期:2008年02月01日
  • 页数:197
  • 定价:¥23.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从时尚报刊、广告等文化现象入手,用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考察了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变化,及其在新闻报刊、广告等传媒领域的表现。作者以敏锐的眼光,从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变化、知识界论争的阅读视角出发,阐述了自己对当代中国社会变化的理解,指出消费意识形态已经取代传统的意识形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构成主导力量;同时又将时尚报刊、各种广告、媒体事件的文本阅读作为个案,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传媒是怎样介入到当下生活,以及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如何重要的作用。
    文章节选
    **章 重审1990年代
    一、启蒙主义姿态的失效
    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堪称巨大。这种变化牵涉到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影响所及渗透到人们日常的生活之中。对这些变化的关注和思考在当代中国已经成为显学。单在思想文化领域,问题已经至少在三个不同的层面展开。
    其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一方面,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推行使得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和综合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在弱肉强食且势利的国际关系中,地位得到提升。政治改革随着经济改革的成果而有了谈论的可能。似乎说明这十多年来的中国总算走上了正道,这些变化正是“好得很”的明证,应该更大步地往前走。而另一方面,是与上述“好得很”的美好状况和“愿景”相伴而生的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愈演愈烈。环境恶化、贫富差距扩大,传统的道德和社会伦理、工作伦理不断受到挑战,原有的社会结构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破坏。十多年来的社会变化埋藏着巨大的隐忧。对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相互对立却又互相纠缠,互相砥砺却又暧昧地相互支撑。2002年1月《当代中国社会**研究报告》的出版书写了个中尴尬。该书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对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72个市、县、区三年多的广泛调查,按照对组织(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把当代中国人划分为从“**与社会管理**”到“城乡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等十大**,区别于1980年代以前中国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两级半的社会结构。这项研究并没有全部完成,已发表的结果也谈不上有什么特别的发现,以社会学的方式书面化了人们普遍感觉中的某些社会变化现象。报告的发表显示,该研究项目是在当时主管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工作领导的指示和支持下提出和开展的,显示当代中国的社会**变化已经为主管**意识形态的*高层面所关注,而传统的一成不变的中国社会构成的言说已经完全不能解释中国社会。因此,对于学术研究而言,新的分析和言说可以在这样的基础(开放度)上进行。
    ……
    目录
    序言
    上编 传媒的幻象
    **章 重审1990年代
    一、启蒙主义姿态的失效
    二、文化论争的困境
    第二章 在“小报”的字里行间
    一、“欲望”的塑造与市场观念的确立
    二、消费革命中的利益博弈
    三、“小报”背后的隐秘书写
    第三章 《酷男 切·格瓦拉》出场
    一、时尚报刊:白领的消费教科书
    二、“情挑”制造
    三、“酷”:从革命到消费革命
    第四章 脏字裤子上的政治
    一、在崇高与堕落之间
    二、民族想象与广告形象认同
    三、国际资本与消费观念的建构
    第五章 身份、市场及其他
    一、市场意义的释放:从住房到房地产
    二、诗意修辞中的身份建构
    三、悖反的自由市场
    第六章 SARS阴影下的媒体作为及其他
    一、传媒有所谓“独立性”吗?
    二、媒体的文化经济学
    第七章 新闻,何以是一种幻象?
    一、新闻不能承受之“轻”
    二、眼见不一定为实
    三、议程设置与新闻偏向
    下编 想象生活的方法
    第八章 异化的城市规划与小世界范式
    一、“异化”的日常生活
    二、被缚规划的困局
    三、小世界的范式
    第九章 坚持一种可能
    一、解构措辞迷思
    二、重建另类生活想象
    第十章 想象生活的方法
    一、泰国集体农庄的启示
    二、回归知识的真义
    附录一 我们在广告时代的生活
    附录二 多重焦虑下的阐释
    一、“后学”话语的出场
    二、夹缠中的论争
    三、被消解掉的与被“喜剧化”的
    四、批判理论如何为“在地”的问题提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