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国民党四十三位战犯的最后结局(上下册)
QQ咨询:
有路璐璐:

国民党四十三位战犯的最后结局(上下册)

  • 作者:何明
  •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9787801998910
  •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01日
  • 页数:847
  • 定价:¥7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1998910
    • 作者
    • 页数
      847
    • 出版时间
      2008年03月01日
    • 定价
      ¥79.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集中介绍从1912年到1949年间,在中华民国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四十三位战犯的生平著作。内容包括蒋介石:在台湾悬棺待葬;陈果夫:晚年贫病交困;王云五:当上了博导;程潜:毛泽东亲自为他划船;阎锡山:离土难得机缘;张君劢:晚年著书立说等。 本书主要是选择中华民国历史上的四十三位战犯在中华民国历史上某一
    领域的影响进行编写,主要对这些人物的一生作一简介,**写其晚年的事
    迹,突出*后结局。本书主要介绍的人物有蒋介石、孔祥熙、熊式辉、程潜
    、杜聿明、陶希圣等。
    一 蒋介石:在台湾悬棺待葬
    二 李宗仁:倦鸟回巢,叶落归根
    三 陈诚:遗嘱中不提反共
    四 白崇禧:猝死于P公馆
    五 何应钦:淡出权力**
    六 顾祝同:在台重登显位
    七 陈果夫:晚年贫病交困
    八 陈立夫:期盼两岸统一
    九 孔祥熙:客死异域
    十 宋子文:被鸡骨鲠死
    十一 张群:长跑多笑,活过百年
    十二 翁文灏:返回大陆,重施所长
    十三 孙科:回台任“考试院院长”
    十四 吴铁城:一生反共
    十五 王云五:当上了博导
    十六 戴季陶:油尽灯枯
    十七 吴鼎昌:暴死香港
    十八 熊式辉:成为一介草民
    文章节选
    本书是一部集中介绍从1912年到1949年间,在中华民国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四十三位战犯的生平著作。内容包括蒋介石:在台湾悬棺待葬;陈果夫:晚年贫病交困;王云五:当上了博导;程潜:毛泽东亲自为他划船;阎锡山:离土难得机缘;张君劢:晚年著书立说等。 本书主要是选择中华民国历史上的四十三位战犯在中华民国历史上某一
    领域的影响进行编写,主要对这些人物的一生作一简介,**写其晚年的事
    迹,突出*后结局。本书主要介绍的人物有蒋介石、孔祥熙、熊式辉、程潜
    、杜聿明、陶希圣等。
    一 蒋介石:在台湾悬棺待葬
    二 李宗仁:倦鸟回巢,叶落归根
    三 陈诚:遗嘱中不提反共
    四 白崇禧:猝死于P公馆
    五 何应钦:淡出权力**
    六 顾祝同:在台重登显位
    七 陈果夫:晚年贫病交困
    八 陈立夫:期盼两岸统一
    九 孔祥熙:客死异域
    十 宋子文:被鸡骨鲠死
    十一 张群:长跑多笑,活过百年
    十二 翁文灏:返回大陆,重施所长
    十三 孙科:回台任“考试院院长”
    十四 吴铁城:一生反共
    十五 王云五:当上了博导
    十六 戴季陶:油尽灯枯
    十七 吴鼎昌:暴死香港
    十八 熊式辉:成为一介草民
    十九 张厉生:晚景凄凉
    二十 朱家骅:为人作嫁
    二十一 王世杰:希望墓碑刻上武汉大学校长街
    二十二 顾维钧:任海牙国际法院法官
    二十三 宋关龄:无可奈何花落去
    二十四 吴国桢:与蒋介石隔海对骂
    二十五 刘峙:深居简出不问外事
    二十六 程潜:毛泽东亲自为他划船
    二十七 薛岳:主持“国大”八次会议
    二十八 卫立煌:回到北京就**了
    二十九 余汉谋:皈依基督,种菜赌棋
    三十 胡宗南:读报写字消磨时光
    三十一 傅作义:在北平宣布和平起义
    三十二 阎锡山:离土难得机缘
    三十三 周至柔:突发心脏病去世
    三十四 王叔铭:喜爱京剧,爱好广泛
    三十五 桂永清:被蒋介石骂为“败家子”
    三十六 杜聿明:首批获得特赦
    三十七 汤恩伯:病死日本
    三十八 孙立人:卷入政争被幽禁
    三十九 马鸿逵:病死于美国
    四十 马步芳:撤职议处,出逃中东
    四十一 陶希圣:晚年研究经史
    四十二 曾琦:鼓动华侨反共
    四十三 张君劢:晚年著书立说
    后记
    《民国名人的*后结局》是一部集中介绍从1912年到1949年间,在中华 民国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的系列丛书。 一、关于《民国名人的*后结局》丛书的说明:1.选择标准。主要是选 择中华民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2.分册标准。按照人物在中华民国历 史上某一领域的影响进行编写。3.叙述方法。对人物的一生作一简介,** 写其晚年的事迹,突出*后结局。 二、关于《国民政府主席的*后结局》的说明:1.收录范围。收录国民 政府的主席和代主席。2.排列顺序。按时间排列。 三、关于本书的作者:本丛书由多位作者编辑而成。主要有王成俊、崔 晓忠、刘芳、吴伟锋、刘艳宇、戴晨京、马硕、武烈珍、黄莹、朱晓艳、江 涛、班惠英、刘养卉、毛胜、王兵、张长江、晋江艳、贺赞、王红梅、彭艳 丽、陈娟、王湛、冯春龙、何政斌、刘福军、乔晓玲、周清、王晓明、高婉 玉、叶斌等人共同编写而成,何明主编。 编者 2007年12月 1957年10月,台湾国民党八大在台北举行。陈诚当选为国民党 “副总裁”。1958年春,俞鸿钧在接替陈诚“行政院长”职位还不到四 年的时候,为调整公教人员待遇事迁怒“监察院”,遭到弹劾,俞鸿钧 愤而辞职,陈诚又上任“行政院长”。 陈诚重新“组阁”方一月,发生了八二三炮战。福建前线解放军 部队,奉命于8月23日对驻金门岛的国民党军及其驶往金门的运输 舰,进行了警告性的大规模炮击,当天金门岛落弹近20万发。10月6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了《告台湾同 胞书》,提议“和平解决”争端。三天后,陈诚在“行政院”院会上声称: 中共方面“对我们抛出和平谈判,就是要用政治方法,达到他军事所 不能达到的目的”;与中共方面“一切和谈,均属无益而有害”。 1960年5月22日,陈诚在“**届国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再次当选为“副总统”。此后,陈诚复于1963年11月国民党“九全大 会”上,连任“副总裁”,陈诚成为仅次于蒋介石,主宰台湾政局的第 二号人物。陈诚在台湾,以首辅的地位,在稳定人民生活、工农业生 产和经济开发方面,颇多建树: 调整公教人员待遇。陈诚在就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后,举行的第 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即宣布了解决公教人员待遇问题的六项措施: 1.同地同酬,划一**机关与地方机关的待遇;2.文武一致;3.差额 接近,即**少加,低级多加;4.奖励专门技术人才;5.年资加俸;6. 计口配给实物,所配实物,扣回薪俸的70%。 1950年7月,陈诚在就任“行政院长”后,又进一步调整了公教人 员的待遇。他认为“加薪”不是个好办法,过去在大陆已有惨痛的教 训。1951年初,针对改善公教人员生活问题,他又提出了两条办法: 一是加强实物配给制度,设法增加实物的配给种类数量;二是各机 关自行创办生产事业,拿生产所得的收益,补贴工作人员的生活。陈 诚对技术人员的生活待遇很关注。他在1953年规定:在公营事业中, 凡技术人员一律加给50%至80%薪俸;如果有特殊情形再提高一点 也可以,但一定要是专门技术人员。陈诚采取的上述措施,提高了人 们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各方面的矛盾,稳定了人心。 土地改革。改革土地制度的**步,是实行“三七五减租”。陈诚 认为,实施“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必须从减租工作着手。1949 年春,陈诚以“行政院”的名义颁发了《耕地三七五减租条例》,规定 耕地租额,不得超过主要作物全年收获量的375‰,不及者,不得增 加。《条例》公布后,陈诚通过请吃饭、恳谈和走访等办法,向地主说 明:“三七五减租,一方面固然为佃农解除痛苦,减轻负担,实际上实 为保护地主,帮助地主。”为了全面推开这项工作,陈诚还着重抓了 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机构的建立,共培训工作人员4000多人,相继建 立了县市“三七五减租推行委员会”和区乡镇减租分会。1952年年 底,陈诚还制订了《实施耕者有其田条例草案》,决定征收地主土地, 交给农民承领,完成“土地改革”。陈诚强调在工作中必须坚持三条 原则:政府不能负担太重;地主不能负担太重;不能养成国民不劳而 获与不费而获的心理。陈诚宣称,台湾当局改革土地制度之举,是 “解决土地问题,改善农民生活,增加生产,使农村经济繁荣,社会基 础安定的必要措施”。 实施币制改革。改革币制,是陈诚整顿台湾经济所采取的一项 *重要的财经措施。原来,台币币制比国民政府的法币为高,后因金 圆券急剧贬值,台币受到影响,在汇兑上遭受重大亏损,使台湾金融 大起波动,物价狂涨。加上国民党政府在台湾军公费用及各公营事 业的资金,多由台湾垫借,为数很大,成为台湾财政上*重的负担。 为解决面临的财经危机,陈诚先后颁布了《台湾省币制改革方案》、 《新台币发行办法》、《新台币发行准备监理委员会组织规程》。币制 改革的要点为:以台湾银行钞票为主币,以美金为计算单位,以台湾 省区为限。并采取各种措施逐步实行,把金融活动纳入了正轨。陈诚 的币制改革获得了成效。 展开经济建设。1953年,陈诚连续实行“四年经济建设计划”。 1958年7月再任“行政院长”后,复继续主持四年计划的执行。1959年 12月,在台湾当局刚刚渡过金门炮战和“八七”水灾的危机之后,陈 诚立即又制订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决心倍增投资,加快经济建设的 速度。1960年1月,陈诚制订了《加速经济发展十九点计划》,实行经 济发展、预算、金融、外汇与贸易等方面的改革措施,还制订了长期 经济建设纲领。 台湾经济的发展成效显著。1962年农业生产总量比日本占领时 代的*高年产量增长了50%;1961年工业生产总量比1949年增长了 3倍。 陈诚还主持兴建了对于防洪和农业生产有重大意义的石门水 库,并多次主持救灾重建工作。陈诚在台17年,对于台湾的经济发展 做出了贡献,在台湾人民中间,有着广泛良好的威望。 1961年七八月间,陈诚先后主持召开了两次阳明山座谈会,以 财经问题为**,邀请经济、文化界之**人士,共商“反共复国” 大计。 7月1日,阳明山**次会谈在台北阳明山庄举行。陈诚指出这 次会谈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商讨反共复国大计”,特别强调了经济 力量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他说:“历史告诉我们,经济是决定战争 成败的主要因素,也是保障军事胜利成果的主要条件,从**次世 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情形可以说明。我们**次会谈以经济 财政为主,原因亦在此。”他宣布会谈的三点主要内容:一是“加速复 兴基地经济发展”;二是“配合反共复国的需要”;三是“拯救大陆同 胞,重建自由康乐的**”。陈诚在报告的*后,专门谈了“复国大 计”的问题。他谴责了“现在国际间酝酿的‘两个中国’的阴谋”,表示 决不会接受这类解决办法,并要求大家发扬“在艰弥劲,遇阻不回” 的精神。P72-74
    目录
    本书是一部集中介绍从1912年到1949年间,在中华民国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四十三位战犯的生平著作。内容包括蒋介石:在台湾悬棺待葬;陈果夫:晚年贫病交困;王云五:当上了博导;程潜:毛泽东亲自为他划船;阎锡山:离土难得机缘;张君劢:晚年著书立说等。 本书主要是选择中华民国历史上的四十三位战犯在中华民国历史上某一
    领域的影响进行编写,主要对这些人物的一生作一简介,**写其晚年的事
    迹,突出*后结局。本书主要介绍的人物有蒋介石、孔祥熙、熊式辉、程潜
    、杜聿明、陶希圣等。
    一 蒋介石:在台湾悬棺待葬
    二 李宗仁:倦鸟回巢,叶落归根
    三 陈诚:遗嘱中不提反共
    四 白崇禧:猝死于P公馆
    五 何应钦:淡出权力**
    六 顾祝同:在台重登显位
    七 陈果夫:晚年贫病交困
    八 陈立夫:期盼两岸统一
    九 孔祥熙:客死异域
    十 宋子文:被鸡骨鲠死
    十一 张群:长跑多笑,活过百年
    十二 翁文灏:返回大陆,重施所长
    十三 孙科:回台任“考试院院长”
    十四 吴铁城:一生反共
    十五 王云五:当上了博导
    十六 戴季陶:油尽灯枯
    十七 吴鼎昌:暴死香港
    十八 熊式辉:成为一介草民
    十九 张厉生:晚景凄凉
    二十 朱家骅:为人作嫁
    二十一 王世杰:希望墓碑刻上武汉大学校长街
    二十二 顾维钧:任海牙国际法院法官
    二十三 宋关龄:无可奈何花落去
    二十四 吴国桢:与蒋介石隔海对骂
    二十五 刘峙:深居简出不问外事
    二十六 程潜:毛泽东亲自为他划船
    二十七 薛岳:主持“国大”八次会议
    二十八 卫立煌:回到北京就**了
    二十九 余汉谋:皈依基督,种菜赌棋
    三十 胡宗南:读报写字消磨时光
    三十一 傅作义:在北平宣布和平起义
    三十二 阎锡山:离土难得机缘
    三十三 周至柔:突发心脏病去世
    三十四 王叔铭:喜爱京剧,爱好广泛
    三十五 桂永清:被蒋介石骂为“败家子”
    三十六 杜聿明:首批获得特赦
    三十七 汤恩伯:病死日本
    三十八 孙立人:卷入政争被幽禁
    三十九 马鸿逵:病死于美国
    四十 马步芳:撤职议处,出逃中东
    四十一 陶希圣:晚年研究经史
    四十二 曾琦:鼓动华侨反共
    四十三 张君劢:晚年著书立说
    后记
    《民国名人的*后结局》是一部集中介绍从1912年到1949年间,在中华 民国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的系列丛书。 一、关于《民国名人的*后结局》丛书的说明:1.选择标准。主要是选 择中华民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2.分册标准。按照人物在中华民国历 史上某一领域的影响进行编写。3.叙述方法。对人物的一生作一简介,** 写其晚年的事迹,突出*后结局。 二、关于《国民政府主席的*后结局》的说明:1.收录范围。收录国民 政府的主席和代主席。2.排列顺序。按时间排列。 三、关于本书的作者:本丛书由多位作者编辑而成。主要有王成俊、崔 晓忠、刘芳、吴伟锋、刘艳宇、戴晨京、马硕、武烈珍、黄莹、朱晓艳、江 涛、班惠英、刘养卉、毛胜、王兵、张长江、晋江艳、贺赞、王红梅、彭艳 丽、陈娟、王湛、冯春龙、何政斌、刘福军、乔晓玲、周清、王晓明、高婉 玉、叶斌等人共同编写而成,何明主编。 编者 2007年12月 1957年10月,台湾国民党八大在台北举行。陈诚当选为国民党 “副总裁”。1958年春,俞鸿钧在接替陈诚“行政院长”职位还不到四 年的时候,为调整公教人员待遇事迁怒“监察院”,遭到弹劾,俞鸿钧 愤而辞职,陈诚又上任“行政院长”。 陈诚重新“组阁”方一月,发生了八二三炮战。福建前线解放军 部队,奉命于8月23日对驻金门岛的国民党军及其驶往金门的运输 舰,进行了警告性的大规模炮击,当天金门岛落弹近20万发。10月6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了《告台湾同 胞书》,提议“和平解决”争端。三天后,陈诚在“行政院”院会上声称: 中共方面“对我们抛出和平谈判,就是要用政治方法,达到他军事所 不能达到的目的”;与中共方面“一切和谈,均属无益而有害”。 1960年5月22日,陈诚在“**届国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再次当选为“副总统”。此后,陈诚复于1963年11月国民党“九全大 会”上,连任“副总裁”,陈诚成为仅次于蒋介石,主宰台湾政局的第 二号人物。陈诚在台湾,以首辅的地位,在稳定人民生活、工农业生 产和经济开发方面,颇多建树: 调整公教人员待遇。陈诚在就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后,举行的第 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即宣布了解决公教人员待遇问题的六项措施: 1.同地同酬,划一**机关与地方机关的待遇;2.文武一致;3.差额 接近,即**少加,低级多加;4.奖励专门技术人才;5.年资加俸;6. 计口配给实物,所配实物,扣回薪俸的70%。 1950年7月,陈诚在就任“行政院长”后,又进一步调整了公教人 员的待遇。他认为“加薪”不是个好办法,过去在大陆已有惨痛的教 训。1951年初,针对改善公教人员生活问题,他又提出了两条办法: 一是加强实物配给制度,设法增加实物的配给种类数量;二是各机 关自行创办生产事业,拿生产所得的收益,补贴工作人员的生活。陈 诚对技术人员的生活待遇很关注。他在1953年规定:在公营事业中, 凡技术人员一律加给50%至80%薪俸;如果有特殊情形再提高一点 也可以,但一定要是专门技术人员。陈诚采取的上述措施,提高了人 们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各方面的矛盾,稳定了人心。 土地改革。改革土地制度的**步,是实行“三七五减租”。陈诚 认为,实施“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必须从减租工作着手。1949 年春,陈诚以“行政院”的名义颁发了《耕地三七五减租条例》,规定 耕地租额,不得超过主要作物全年收获量的375‰,不及者,不得增 加。《条例》公布后,陈诚通过请吃饭、恳谈和走访等办法,向地主说 明:“三七���减租,一方面固然为佃农解除痛苦,减轻负担,实际上实 为保护地主,帮助地主。”为了全面推开这项工作,陈诚还着重抓了 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机构的建立,共培训工作人员4000多人,相继建 立了县市“三七五减租推行委员会”和区乡镇减租分会。1952年年 底,陈诚还制订了《实施耕者有其田条例草案》,决定征收地主土地, 交给农民承领,完成“土地改革”。陈诚强调在工作中必须坚持三条 原则:政府不能负担太重;地主不能负担太重;不能养成国民不劳而 获与不费而获的心理。陈诚宣称,台湾当局改革土地制度之举,是 “解决土地问题,改善农民生活,增加生产,使农村经济繁荣,社会基 础安定的必要措施”。 实施币制改革。改革币制,是陈诚整顿台湾经济所采取的一项 *重要的财经措施。原来,台币币制比国民政府的法币为高,后因金 圆券急剧贬值,台币受到影响,在汇兑上遭受重大亏损,使台湾金融 大起波动,物价狂涨。加上国民党政府在台湾军公费用及各公营事 业的资金,多由台湾垫借,为数很大,成为台湾财政上*重的负担。 为解决面临的财经危机,陈诚先后颁布了《台湾省币制改革方案》、 《新台币发行办法》、《新台币发行准备监理委员会组织规程》。币制 改革的要点为:以台湾银行钞票为主币,以美金为计算单位,以台湾 省区为限。并采取各种措施逐步实行,把金融活动纳入了正轨。陈诚 的币制改革获得了成效。 展开经济建设。1953年,陈诚连续实行“四年经济建设计划”。 1958年7月再任“行政院长”后,复继续主持四年计划的执行。1959年 12月,在台湾当局刚刚渡过金门炮战和“八七”水灾的危机之后,陈 诚立即又制订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决心倍增投资,加快经济建设的 速度。1960年1月,陈诚制订了《加速经济发展十九点计划》,实行经 济发展、预算、金融、外汇与贸易等方面的改革措施,还制订了长期 经济建设纲领。 台湾经济的发展成效显著。1962年农业生产总量比日本占领时 代的*高年产量增长了50%;1961年工业生产总量比1949年增长了 3倍。 陈诚还主持兴建了对于防洪和农业生产有重大意义的石门水 库,并多次主持救灾重建工作。陈诚在台17年,对于台湾的经济发展 做出了贡献,在台湾人民中间,有着广泛良好的威望。 1961年七八月间,陈诚先后主持召开了两次阳明山座谈会,以 财经问题为**,邀请经济、文化界之**人士,共商“反共复国” 大计。 7月1日,阳明山**次会谈在台北阳明山庄举行。陈诚指出这 次会谈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商讨反共复国大计”,特别强调了经济 力量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他说:“历史告诉我们,经济是决定战争 成败的主要因素,也是保障军事胜利成果的主要条件,从**次世 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情形可以说明。我们**次会谈以经济 财政为主,原因亦在此。”他宣布会谈的三点主要内容:一是“加速复 兴基地经济发展”;二是“配合反共复国的需要”;三是“拯救大陆同 胞,重建自由康乐的**”。陈诚在报告的*后,专门谈了“复国大 计”的问题。他谴责了“现在国际间酝酿的‘两个中国’的阴谋”,表示 决不会接受这类解决办法,并要求大家发扬“在艰弥劲,遇阻不回” 的精神。P72-74
    编辑推荐语
    本书是一部集中介绍从1912年到1949年间,在中华民国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四十三位战犯的生平著作。内容包括蒋介石:在台湾悬棺待葬;陈果夫:晚年贫病交困;王云五:当上了博导;程潜:毛泽东亲自为他划船;阎锡山:离土难得机缘;张君劢:晚年著书立说等。 本书主要是选择中华民国历史上的四十三位战犯在中华民国历史上某一
    领域的影响进行编写,主要对这些人物的一生作一简介,**写其晚年的事
    迹,突出*后结局。本书主要介绍的人物有蒋介石、孔祥熙、熊式辉、程潜
    、杜聿明、陶希圣等。
    一 蒋介石:在台湾悬棺待葬
    二 李宗仁:倦鸟回巢,叶落归根
    三 陈诚:遗嘱中不提反共
    四 白崇禧:猝死于P公馆
    五 何应钦:淡出权力**
    六 顾祝同:在台重登显位
    七 陈果夫:晚年贫病交困
    八 陈立夫:期盼两岸统一
    九 孔祥熙:客死异域
    十 宋子文:被鸡骨鲠死
    十一 张群:长跑多笑,活过百年
    十二 翁文灏:返回大陆,重施所长
    十三 孙科:回台任“考试院院长”
    十四 吴铁城:一生反共
    十五 王云五:当上了博导
    十六 戴季陶:油尽灯枯
    十七 吴鼎昌:暴死香港
    十八 熊式辉:成为一介草民
    十九 张厉生:晚景凄凉
    二十 朱家骅:为人作嫁
    二十一 王世杰:希望墓碑刻上武汉大学校长街
    二十二 顾维钧:任海牙国际法院法官
    二十三 宋关龄:无可奈何花落去
    二十四 吴国桢:与蒋介石隔海对骂
    二十五 刘峙:深居简出不问外事
    二十六 程潜:毛泽东亲自为他划船
    二十七 薛岳:主持“国大”八次会议
    二十八 卫立煌:回到北京就**了
    二十九 余汉谋:皈依基督,种菜赌棋
    三十 胡宗南:读报写字消磨时光
    三十一 傅作义:在北平宣布和平起义
    三十二 阎锡山:离土难得机缘
    三十三 周至柔:突发心脏病去世
    三十四 王叔铭:喜爱京剧,爱好广泛
    三十五 桂永清:被蒋介石骂为“败家子”
    三十六 杜聿明:首批获得特赦
    三十七 汤恩伯:病死日本
    三十八 孙立人:卷入政争被幽禁
    三十九 马鸿逵:病死于美国
    四十 马步芳:撤职议处,出逃中东
    四十一 陶希圣:晚年研究经史
    四十二 曾琦:鼓动华侨反共
    四十三 张君劢:晚年著书立说
    后记
    《民国名人的*后结局》是一部集中介绍从1912年到1949年间,在中华 民国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的系列丛书。 一、关于《民国名人的*后结局》丛书的说明:1.选择标准。主要是选 择中华民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2.分册标准。按照人物在中华民国历 史上某一领域的影响进行编写。3.叙述方法。对人物的一生作一简介,** 写其晚年的事迹,突出*后结局。 二、关于《国民政府主席的*后结局》的说明:1.收录范围。收录国民 政府的主席和代主席。2.排列顺序。按时间排列。 三、关于本书的作者:本丛书由多位作者编辑而成。主要有王成俊、崔 晓忠、刘芳、吴伟锋、刘艳宇、戴晨京、马硕、武烈珍、黄莹、朱晓艳、江 涛、班惠英、刘养卉、毛胜、王兵、张长江、晋江艳、贺赞、王红梅、彭艳 丽、陈娟、王湛、冯春龙、何政斌、刘福军、乔晓玲、周清、王晓明、高婉 玉、叶斌等人共同编写而成,何明主编。 编者 2007年12月 1957年10月,台湾国民党八大在台北举行。陈诚当选为国民党 “副总裁”。1958年春,俞鸿钧在接替陈诚“行政院长”职位还不到四 年的时候,为调整公教人员待遇事迁怒“监察院”,遭到弹劾,俞鸿钧 愤而辞职,陈诚又上任“行政院长”。 陈诚重新“组阁”方一月,发生了八二三炮战。福建前线解放军 部队,奉命于8月23日对驻金门岛的国民党军及其驶往金门的运输 舰,进行了警告性的大规模炮击,当天金门岛落弹近20万发。10月6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了《告台湾同 胞书》,提议“和平解决”争端。三天后,陈诚在“行政院”院会上声称: 中共方面“对我们抛出和平谈判,就是要用政治方法,达到他军事所 不能达到的目的”;与中共方面“一切和谈,均属无益而有害”。 1960年5月22日,陈诚在“**届国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再次当选为“副总统”。此后,陈诚复于1963年11月国民党“九全大 会”上,连任“副总裁”,陈诚成为仅次于蒋介石,主宰台湾政局的第 二号人物。陈诚在台湾,以首辅的地位,在稳定人民生活、工农业生 产和经济开发方面,颇多建树: 调整公教人员待遇。陈诚在就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后,举行的第 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即宣布了解决公教人员待遇问题的六项措施: 1.同地同酬,划一**机关与地方机关的待遇;2.文武一致;3.差额 接近,即**少加,低级多加;4.奖励专门技术人才;5.年资加俸;6. 计口配给实物,所配实物,扣回薪俸的70%。 1950年7月,陈诚在就任“行政院长”后,又进一步调整了公教人 员的待遇。他认为“加薪”不是个好办法,过去在大陆已有惨痛的教 训。1951年初,针对改善公教人员生活问题,他又提出了两条办法: 一是加强实物配给制度,设法增加实物的配给种类数量;二是各机 关自行创办生产事业,拿生产所得的收益,补贴工作人员的生活。陈 诚对技术人员的生活待遇很关注。他在1953年规定:在公营事业中, 凡技术人员一律加给50%至80%薪俸;如果有特殊情形再提高一点 也可以,但一定要是专门技术人员。陈诚采取的上述措施,提高了人 们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各方面的矛盾,稳定了人心。 土地改革。改革土地制度的**步,是实行“三七五减租”。陈诚 认为,实施“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必须从减租工作着手。1949 年春,陈诚以“行政院”的名义颁发了《耕地三七五减租条例》,规定 耕地租额,不得超过主要作物全年收获量的375‰,不及者,不得增 加。《条例》公布后,陈诚通过请吃饭、恳谈和走访等办法,向地主说 明:“三七五减租,一方面固然为佃农解除痛苦,减轻负担,实际上实 为保护地主,帮助地主。”为了全面推开这项工作,陈诚还着重抓了 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机构的建立,共培训工作人员4000多人,相继建 立了县市“三七五减租推行委员会”和区乡镇减租分会。1952年年 底,陈诚还制订了《实施耕者有其田条例草案》,决定征收地主土地, 交给农民承领,完成“土地改革”。陈诚强调在工作中必须坚持三条 原则:政府不能负担太重;地主不能负担太重;不能养成国民不劳而 获与不费而获的心理。陈诚宣称,台湾当局改革土地制度之举,是 “解决土地问题,改善农民生活,增加生产,使农村经济繁荣,社会基 础安定的必要措施”。 实施币制改革。改革币制,是陈诚整顿台湾经济所采取的一项 *重要的财经措施。原来,台币币制比国民政府的法币为高,后因金 圆券急剧贬值,台币受到影响,在汇兑上遭受重大亏损,使台湾金融 大起波动,物价狂涨。加上国民党政府在台湾军公费用及各公营事 业的资金,多由台湾垫借,为数很大,成为台湾财政上*重的负担。 为解决面临的财经危机,陈诚先后颁布了《台湾省币制改革方案》、 《新台币发行办法》、《新台币发行准备监理委员会组织规程》。币制 改革的要点为:以台湾银行钞票为主币,以美金为计算单位,以台湾 省区为限。并采取各种措施逐步实行,把金融活动纳入了正轨。陈诚 的币制改革获得了成效。 展开经济建设。1953年,陈诚连续实行“四年经济建设计划”。 1958年7月再任“行政院长”后,复继续主持四年计划的执行。1959年 12月,在台湾当局刚刚渡过金门炮战和“八七”水灾的危机之后,陈 诚立即又制订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决心倍增投资,加快经济建设的 速度。1960年1月,陈诚制订了《加速经济发展十九点计划》,实行经 济发展、预算、金融、外汇与贸易等方面的改革措施,还制订了长期 经济建设纲领。 台湾经济的发展成效显著。1962年农业生产总量比日本占领时 代的*高年产量增长了50%;1961年工业生产总量比1949年增长了 3倍。 陈诚还主持兴建了对于防洪和农业生产有重大意义的石门水 库,并多次主持救灾重建工作。陈诚在台17年,对于台湾的经济发展 做出了贡献,在台湾人民中间,有着广泛良好的威望。 1961年七八月间,陈诚先后主持召开了两次阳明山座谈会,以 财经问题为**,邀请经济、文化界之**人士,共商“反共复国” 大计。 7月1日,阳明山**次会谈在台北阳明山庄举行。陈诚指出这 次会谈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商讨反共复国大计”,特别强调了经济 力量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他说:“历史告诉我们,经济是决定战争 成败的主要因素,也是保障军事胜利成果的主要条件,从**次世 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情形可以说明。我们**次会谈以经济 财政为主,原因亦在此。”他宣布会谈的三点主要内容:一是“加速复 兴基地经济发展”;二是“配合反共复国的需要”;三是“拯救大陆同 胞,重建自由康乐的**”。陈诚在报告的*后,专门谈了“复国大 计”的问题。他谴责了“现在国际间酝酿的‘两个中国’的阴谋”,表示 决不会接受这类解决办法,并要求大家发扬“在艰弥劲,遇阻不回” 的精神。P72-74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