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中间地带
文化批评方面的写作已经使得批评文章变得简单而又缺乏论争。各种文化的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产生了无穷的影响和证明,而且文化、社会和个体作为一个单位结合在一起。文化意识大多是以自爱和对他人的爱的形式展示自身。由于各种历史变化拒绝了社会变迁,因此提出了需要屈从当代现实的观念。
文化批评写作中*近的变化使得批评文章变得日益平淡,少了对论点的步步论述支撑。一旦“耸人听闻的引文”把文本弄得花里胡哨,就像印度式婚礼上的花环那样随处可见,那就意味着存在一种对符号的和后结构主义的颂扬的冷静态度。种种“主义”和“特性”——这些词尾摆动着批评信念的教条尾巴——不再提出新的范式或问题。作者之死或意图之停息就像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帕莱莫城郊出现殡葬车_二样不再是值得大惊小怪的事件。批评实践寻求把社会现实非总体化,即展示权力的显微学、话语的多种言说空间和能指的贬值过程,因而被突然解除了批评的武器。
我们放松警惕之后,也许是希望我们力图支持的知识模式已经进人了普通的批评话语,但现在却出现了出乎我们意料的情况。没有了步步论述的技艺,我们被迫面对“文化”观念的整个正面现实,而我们想当然地认为我们已经把文化这一概念的控制力消解在意指实践和社会形成的语言之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