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论中国经济转型模式(On Chines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model)
QQ咨询:
有路璐璐:

论中国经济转型模式(On Chines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model)

  • 作者:张建君
  •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9787503539824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200
  • 定价:¥2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集中探讨了中国经济平稳转型的实践模式及其内在理论逻辑,对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实践历程和发展趋势具有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文章节选
    2.2核心理论与分析框架:框架梳理
    三大理论范式对市场经济分析的主要框架和思想分别源自马克思、凯恩斯和哈耶克,他们的思想成为三大范式*基本的理论研究框架,事实上也成为影响社会主义**经济转型*为重要的理论源泉;因此,分析框架的不同也主要可以通过马克思、凯恩斯和哈耶克对市场经济体系的理解差异来比较。
    2.2.1 “马克思一列宁范式”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
    **,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基本前提假设是完全自由竞争。其理论分析的框架是:(1)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价格决定于价值,供求机制与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的关系,市场价格决定于市场价值;(3)国民收入等于消费加投资,或者国民收入等于工资加剩余价值;社会再生产的总量平衡决定于产业的结构和比例平衡;(4)价值规律决定优胜劣汰,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导致相对人口过剩,社会总供求失衡产生社会的两极分化和经济危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价值规律及其发挥作用的形式。第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及影响因素。基本前提假设:两火**工人和资本家,工人有消费但不储蓄,资本家拥有全部的剩余价值,是**的投资主体。(1)货币资本(即投资)是发动整个经济过程的**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投资决定于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率;(2)消费决定于���资和剩余价值,有效需求决定于工资水平;(3)商品和货币在价值和价格上的一致是经济稳定的基础,市场经济容易形成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的金融危机现象。第三,经济运行机制分析的主要方法是:(1)市场经济综合平衡的总供给一总需求均衡分析方法;(2)国民经济在生产、消费及不同部类合理结构和比例上的经济结构分析方法。第四,市场经济的体制安排。基本前提假设,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趋势。(1)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客观要求内生于市场经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和私有制的矛盾,决定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被取代的必然性;(2)解决危机的出路只有废除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也就是只有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革命。马克思的后继者列宁根据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的现实,提出了与生产资料大规模社会化或者集团占有相联系的垄断和**垄断资本主义范式,使资本主义垄断竞争和垄断理论范式成为马克思市场经济理论框架的重要发展。 中国30年的改革实践,开辟了一条独特的经济转型道路,创造了经济转型的中国奇迹;形成了世界瞩目的中国模式。在中国转型经济发展问题上,国外中国经济崩溃论和国内中国经济崛起论的观点长期尖锐对立,中国转型经济的实践并没有按照西方的理论逻辑发生危机或者崩溃,而是长期保持了较快较好的经济增长;说明转型问题包含着现有经济学所不能完全解释的新内容和新规律。因此,从理论上总结和概括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践模式,阐释和说明中国经济平稳转型的内在逻辑,是中国模式实现和平崛起的迫切理论需要。这对转型深化期的中国经济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平稳发展,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实践价值,是当前中国经济学界理论研究*为重要的前沿课题之一。
    张建君博士的《论中国经济转型模式》一书,就是研究中国转型经济上述前沿课题的一部力作。本书集中探讨了中国经济平稳转型的实践模式及其内在理论逻辑,对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实践历程和发展趋势具有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这本专著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作为作者的博士生导师,我知道,作者的博士论文曾得到了论文评审专家和答辩委员们的一致好评,称其为具有“**性见解”、“新的分析视角”、“是一篇比较**的博士论文”等。值得肯定的是,张建君博士提出的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观点和“双主题阶段转换式”的中国经济转型模式概括,都是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据此进行的理论研究,有自己独特的理论视角、分析框架和内在理论逻辑。可以说,为中国转型经济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正确方向发展,提供了新见解、新观点以及颇具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
    首先,在如何认识中国经济体制模式平稳转型的内在理论依据和转型逻辑路径问题上,作者提出了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的新的理论观点,认为市场经济存在层次性制度安排,不但构成了中国经济平稳转型的内在逻辑依据,而且为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提供了一个实践和理论通道。
    目录
    中英文摘要一
    第1章导论
    1.1选题的意义及概念界定
    1.2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国外经济转型问题研究的“两条主线”
    1.2.2国外经济转型研究的“三派观点”
    1.2.3简要的小结
    1.3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3.1体制模式与改革方案设计的改革探索期
    1.3.2体制转轨与改革**突破的转轨明确期
    1.3.3体制初步确立与改革攻坚的转型深化期
    1.4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1.4.1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小结
    1.4.2国内外文献研究的优势及不足
    1.4.3选题研究的理论**和难点
    1.5选题研究的基本思路、理论创新及方法
    1.5.1基本思路
    1.5.2理论创新
    1.5.3研究方法

    第2章市场经济范式与转型研究的理论框架
    2.1思想基础与主流脉络:范式提出
    2.1.1“凯恩斯一萨缪尔森范式”和“哈耶克一萨克斯范式”的提出
    2.1.2“马克思一列宁范式”的提出
    2.2核心理论与分析框架:框架梳理
    2.2.1“马克思一列宁范式”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
    2.2.2“凯恩斯一萨缪尔森范式”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
    2.2.3“哈耶克萨克斯范式”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
    2.3理论层次与制度假设:范式比较
    2.3.1市场运行机制的基本前提假设和**认识不同
    2.3.2对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职能关系的认识不同
    2.3.3经济运行机制主要分析方法的理论层次不同
    2.3.4市场经济基本社会制度假设的不同
    2.3.5理论范式的硬核不同
    2.3.6所有制及社会秩序观念认识的不同
    2.4同一主题与不同道路:范式联系
    2.4.1对经济运行机制的共同认识
    2.4.2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及影响因素认识的异中之同
    2.4.3共同的福利社会思想
    2.4.4生产社会化发展趋势的共同认识
    2.4.5三大范式研究中必须提到的人物
    2.5理论范式与社会实践:模式改良
    2.5.1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改良道路
    2.5.2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综合改良
    2.5.3市场经济改良道路的中国启示
    2.6中国经济转型分析的基本框架
    2.6.1转型目标明确
    2.6.2制度约束刚性
    2.6.3改革形式灵活
    2.6.4阶段性推进

    第3章制度层次性、双重转型难题与中国道路
    3.1市场经济制度的层次性
    3.1.1微观制度安排的三层次分析
    3.1.2中观制度安排的三层次分析
    3.1.3宏观制度安排的三层次分析
    3.2经济转型的次序性问题
    3.2.1经济转型次序性问题的理论探讨
    3.2.2制度层次性决定改革的次序性
    3.3经济转型的速度问题
    3.3.1转型速度问题的不同主张及背景
    3.3.2速度不能保证经济转型的顺利推进
    3.4经济转型“局部改革的陷阱”
    3.4.1“局部改革的陷阱”的提出
    3.4.2“局部改革的陷阱”的层次性分析
    3.4.3“局部改革的陷阱”的理论拓展
    3.5一个简要的总结
    3.5.1目标模式决定转型的具体方式
    3.5.2政治架构决定转型过程的具体特征
    3.5.3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是解决转型难题的理论基础
    3.6经济转型的中国道路
    3.6.1中国经济改革试验探索阶段的过程考察
    3.6.2中国经济系统改革阶段的过程考察
    3.6.3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构阶段的过程考察
    3.6.4中国经济转型深化阶段的过程描述
    3.6.5中国经济转型道路考察的主要结论

    第4章经济转型的不同模式、绩效比较及实证分析
    4.1俄、中不同的经济转型模式
    4.1.1建立在不同理论基础上的转型模式设计
    4.1.2“休克疗法”与中国经济转型方式的显著差别
    4.1.3作为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价格机制形成路径不同
    4.1.4所有制问题上快速全面私有化和阶段性调整的差异
    4.1.5企业组织形式的转换及生产力体系的完善
    4.1.6宏观层次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
    4.2俄、中不同经济转型模式的绩效比较
    4.2.1转轨之前的绩效比较
    4.2.2转轨期间的绩效比较
    4.3基于效率、稳定、公平和制度的绩效评价
    4.3.1对俄罗斯转轨基于效率的评价
    4.3.2对俄罗斯转轨基于稳定和公平的评价
    4.3.3对俄罗斯转轨基于制度的评价
    4.3.4俄罗斯人民对经济转轨的评价
    4.4俄、中不同转型道路的发展趋势
    4.5俄、中经济转型比较的主要结论
    4.5.1转型要破除新自由主义教条和模式崇拜
    4.5.2转型要注重改革的阶段性推进和调整
    4.5.3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制度变迁过程
    4.5.4转型不是主题单一的经济体制转轨
    4.5.5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与经济转型合拍
    4.6结束语

    第5章转型深化期的实践难题及改革抉择
    5.1慎重选择转型深化期的改革方式
    5.1.1激进方式和渐进方式的局限
    5.1.2对转型方式问题的进一步反思
    5.1.3转型深化期中国转型策略的抉择
    5.2规范所有制调整中的产权改革
    5.2.1产权改革并不能激发激活企业效率
    5.2.2区分要素市场的发育和要素私有化
    5.2.3所有制改革要符合产权社会化趋势
    5.3通过自主创新解决经济增长难题
    5.3.1转型深化期经济的阶段性特点
    5.3.2增长方式转变的结构分析思路
    5.3.3经济结构调整要加强自主创新
    5.4确立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三维体系
    5.4.1恰当界定市场机制和政府职能的横向关系
    5.4.2构建市场运行机制层次性的纵向制度保证
    5.4.3重视政治、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的混合影响
    5.5完善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体制
    5.5.1生产社会化基础上的公有制为主体
    5.5.2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基础
    5.5.3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体制特征
    5.6稳步建设以人为本的现代市民社会
    5.6.1影响社会转型的非正式制度安排
    5.6.2社会转型是宏观层次制度完善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
    5.6.3建设以人为本的现代市民社会
    5.7立足合法性改革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第6章中国经济转型的模式特征与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外文人名及术语索引
    后记
    ……
    编辑推荐语
    该书系统阐述了中国经济转型模式的实质及发展趋势,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市场经济内在结构和层次性的分析、以及进一步改革方向的论述具有创新价值。
    该书有自身的创新,对转轨和改革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有自身**性见解。尤其是对中国未来转型的有关问题的分析,较为全面,而且有自己独有的见解。在基本观点及具体问题上保持了一致性,逻辑始终贯彻到底。
    该书提出和论证的“双主题阶段转换式”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模式特征,这种对中国经济转型模式的概括是作者的主要创新之处。文中关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探讨,包含了作者自己的**的视角和理论分析。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