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热点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热点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 作者:朱炳元
  •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802117372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258
  • 定价:¥3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热点问题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结合“中国特色”,深刻分析了中国特殊的国情、特殊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习惯、特殊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特殊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对中国经济建设过程中有关发展阶段、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农业发展等若干理论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文章节选
    他认为这三种周期尽管划分方法不一样,但并不矛盾。每个长周期中套有中周期,每个中周期中套有短周期。每个长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3个短周期。经济增长正是经由经济周期的变动实现的。
    第六,体制释放周期。又称之为社会转型周期,此周期约为30年。战后日本经济于1950年代后期开始发力,以年平均GDP增长6.5%的速度大步前进,至1990年代初达到**,人均GDP已相当于美国的90%。此过程历时约30年,*终使日本成功转型为一个举世瞩目的经济大国。亚洲“四小龙”从传统资本主义**(地区)发展为新兴工业化**(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社会形态转型为辅,称得上是准转型。这一过程从1965年开始,历时30年,随即也步人衰退。中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仍能一枝独秀,靠的主要是社会转型中体制释放的动力。
    第二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为基本方式的经济,其基本要素和运行规律有相通的一面,但因为它的具体运作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民族**内展开的,必���受其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的影响,从而呈现出差异性和多样性,不同**具有不同的运行方式和外在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市场经济模式。
    关于市场经济模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市场经济发展历史这一纵向角度看,大体可以分为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模式、资本垄断市场经济模式和**垄断市场经济模式;从不同**之间横向比较,实行市场经济的**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都可以看成一定的模式。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将市场经济模式分为以下六种: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如日本;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如法国;社会市场经济如德国;竞争性市场经济如美国、英国。
    一、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
    二战结束时,日本整个国民经济处于瘫痪状态。国民财富的42%毁于战火之中,城市建筑的40%遭到破坏,工业生产设备能力有一半被损毁,农业生产基本中断,人民生活**困难。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纵向看,是包含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从横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通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各个学科领域,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科技、教育、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为基础,以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为任务,以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为目的,对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建设实践进行理论概括的具有中国传统、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今天,我们对我国几十年的经济建设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和理论概括,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具有必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经阶段,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特定阶段。具有特定的生产关系和特殊的经济规律。
    目录
    序言
    **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节劳动价值论中的社会主义思想
    一、劳动价值论论证了社会主义到来的必然性
    二、劳动价值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三、劳动价值论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对资本的肯定理解和否定理解
    二、资本一般和资本特殊
    三、公有资本和私有资本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和把握
    二、从解放劳动者到以人为本
    三、从平衡理论到全面协调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可持续发展
    五、分配理论与和谐社会

    第二章社会主义理论及其现代形态
    **节什么是社会主义?
    一、马克思说的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二、列宁与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一致性
    三、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观
    第二节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
    一、马克思的直接过渡理论
    二、列宁的迂回过渡理论
    三、落后**向共产主义**阶段过渡的长期性和阶段性
    第三节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地位和现实意义
    一、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地位
    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现实意义
    第四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一、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另一种解释
    三、深化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第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
    **节市场经济一般
    一、市场经济概念
    二、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一、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
    二、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三、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四:竞争性市场经济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经典作家的论述
    二、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探索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第四章构建符合和谐社会理念的收入分配制度
    **节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制度
    二、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历史轨迹
    第二节我国收人分配的现状与成因
    一、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
    二、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成因
    第三节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
    二、按劳分配理论的中国化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
    四、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客观必然性
    五、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途经与方法
    第四节构建符合和谐社会理念的收入分配制度
    一、马克思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基本观点
    二、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和谐社会分配制度的重要特征
    三、我国初次分配领域的公平缺失及其纠正
    四、加强收入再分配领域的政府调节
    五、发挥慈善事业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第五章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研究
    **节时代变迁与宏观调控
    一、社会转型与宏观调控
    二、体制转轨与宏观调控
    三、经济全球化与宏观调控
    第二节中国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市场失灵”理论
    二、西方经济学关于市场失灵的理论
    第三节改革开放以来宏观调控的实践
    一、20世纪80年代:经济分权背景下的宏观调控
    二、1991-1996年:双重体制下的双轨调控
    三、1997-2002年:转轨前期的宏观调控
    四、2003年以来:转型中后期的宏观调控
    第四节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
    一、宏观调控的主体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
    三、宏观调控的内容
    四、宏观调控的手段

    第六章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
    “三农:’问题的基本观点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基础地位的观点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现代化思想
    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农业合作思想
    四、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农民改造思想
    五、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城乡一体的思想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核心关于“三农”问题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
    一、毛泽东论“三农”问题
    二、邓小平论“三农”问题
    三、江泽民论“三农”问题
    四、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创新
    第三节我国“三农”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一、“三农”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二、中国城镇化建设与“三农”战略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主要参考书目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