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日汉琉汉对音与明清官话音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日汉琉汉对音与明清官话音研究

  • 作者:丁锋
  •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社
  • ISBN:9787101058581
  •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01日
  • 页数:482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101058581
    • 作者
    • 页数
      482
    • 出版时间
      2008年08月01日
    • 定价
      ¥6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对南宋以来大量的日语、琉球语与汉语的对照性语音记录文献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对汉语官话音系、日语语音史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同时又为中日关系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本书是关于研究“日汉琉汉对音与明清官话音”的专著,书中对南宋以来大量的日语、琉球语与汉语的对照性语音记录文献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对汉语官话音系、日语语音史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同时又为中日关系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文章节选
    **章 汉语对音学与日汉、琉汉对音资料研究
    1.1 汉语对音学与日汉、琉汉对音
    汉语音韵学具有悠久的文献历史和深远的学术传统。为了传达和记录汉语语音,汉民族的祖先们在先秦时代就重视语音的描述,并开创了直音法,以汉字直接标示另一个汉字的未知语音。直音法来源于日常生活,虽然朴素简单,但它开创了中国古代数千年来以汉字记录汉字音的先河,给汉语音韵学带来**缕曙光。
    汉代以降是汉语音韵史上自我更新、接受启蒙,继而酝酿形成的时代。佛教东传给长久以来自生自为的汉语带来了****的契机,在佛典的翻译钻研及浸染膜拜中,中土的生民际遇了一种新的人生哲学,也际遇了一种新的语言类型,获得语际对比和语言分析方法的启迪。从两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的近千年中,反切以及以反切群为中核的韵书相继诞生,进而以韵书的小韵代表字群为核心纵横排列的韵图也走上历史舞台。至此,以反切为字音基础、以韵书韵图为音系基础、以声韵调为分析对象的汉语音韵学构架得以完成,为后来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北音学、对音学的兴起和学系形成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对音学主要通过研究一种语言与其它语言的对照性语音记录来探讨两种语言的语音状况,汉语对音学则主要研究汉语与外语的语音对照材料,从语音对应中探究语料所属时代区域的汉语语音实际和音系状况,以丰富汉语音韵学、汉语语音学的研究成果。
    ……
    目录
    **章 汉语对音学与日汉、琉汉对音资料研究
    1.1 汉语对音学与曰汉、琉汉对音
    1.2 日汉对音资料和琉汉对音资料
    1.21 日汉对音资料
    1.22 琉汉对音资料
    1.3 日汉、琉汉对音资料的研究价值及对音研究方法
    1.31 日汉、琉汉对音资料的研究价值和对音汉语的方言分布
    1.32 日汉、琉汉对音资料的汉语音韵研究基础
    1.33 日汉对音资料汉语音韵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1.4 日琉中近代音概述
    1.41 日语语音史与方言
    1.42 琉球语语音文献与首里地区语音
    1.43 汉语明清官话语音
    第二章 明会同馆编《日本馆译语》的汉语对音
    2.1 明会同馆与丙种本《华夷译语》中的《日本馆译语》
    2.11 会同馆与所属日本馆、琉球馆
    2.12 丙种本《华夷译语》与《日本馆译语》《琉球馆译语》的成书时代
    2.2 《日本馆译语》的版本和先行研究
    2.21 《日本馆译语》的版本
    2.22 先行研究
    2.3 《日本馆译语》的音义释读
    2.31 寄语的音义释读
    2.32 各对校本之特点
    2.33 寄语反映的日语语音特点和记音反映的寄语调查情景
    2.4 《日本馆译语》的对音所反映的汉语语音
    2.41 对音表
    2.42 声母
    2.43 韵母
    2.44 汉语对音音系及其特点
    第三章 明会同馆编《琉球馆译语》的汉语对音
    3.1 琉球王国重用通事的对明外交与《琉球馆译语》的成书过程
    3.11 朝贡·册封的琉明关系与琉球重用通事的国策
    3.12 《琉球馆译语》的成书及与《日本馆译语》的关系
    3.2 《琉球馆译语》的版本和先行研究
    3.3 《琉球馆译语》的音义释读
    3.31 寄语的音义释读
    3.32 对校本之特点和寄语反映的琉球语语音特点
    3.4 《琉球馆译语》的对音所反映的汉语语音
    3.41 对音表
    3.42 声母
    3.43 韵母
    3.44 汉语对音音系及其特点
    第四章 明代四种《使琉球录·夷语》的汉语对音
    4.1 陈侃、高澄《使琉球录》的成书及其寄语
    4.2 《陈录·夷语》与《琉球馆译语》的关系及“夷语”的音义释读
    4.21 《陈录·夷语》删减《琉球馆译语》并改订其对音字
    4.22 《陈录·夷语》的音义释读及版本与经改订对音字的特点
    4.3 《陈录·夷语》的对音所反映的汉语语音
    4.4 郭汝霖、李际春《重编使琉球录》的成书及其寄语
    4.41 《重编使琉球录》及其作者和版本
    4.42 《郭录·夷语》与《萧录·夷语》《夏录·夷语》及刘孔当《海篇心镜》等明代通俗字书所附“夷语”
    4.5 《郭录·夷语》与《陈录·夷语》的关系及《郭录·夷语》的音蓑释读
    4.51 《郭录·夷语》改订《陈录·夷语》的成书过程
    4.52 《郭录·夷语》的音义释读及其琉球语特点
    4.6 《郭录·夷语》的对音所反映的汉语语音
    4.61 对音表
    4.62 声母
    4.63 韵母
    4.64 汉语对音音系及其特点
    4.7 明代四种《使琉球录》所记叙的琉球语言使用现状和通事活动
    第五章 清潘相《琉球入学见闻录)所收“土音”“字母”“诵声”的汉语对音
    5.1 潘相《琉球人学见闻录》的成书及其寄语
    5.11 《琉球入学见闻录》及其作者
    5.12 《琉球入学见闻录》的琉汉寄语与《中山传信录》的“字母”“琉球语”
    5.2 《琉球入学见闻录》所收“土音”“字母”“诵声”的音义释读
    5.21 “星土”地名寄语释读
    5.22 “字母”对音的释读
    5.23 “土音”寄语的释读
    5.24 “书籍”对音的释读
    5.25 “诵声”对音的释读
    5.26 《琉球入学见闻录》的琉球语特点
    5.3 《琉球入学见闻录》的对音所反映的汉语语音
    5.31 对音表
    5.32 声母
    5.33 韵母
    5.34 汉语对音音系及其特点
    第六章 清李鼎元《琉球译}所收寄语的汉语对音
    6.1 李鼎元《琉球译》的成书及其寄语
    6.11 琉汉对音字书《琉球译》与《球雅》之谜
    6.12 李鼎元及《琉球译》的版本
    6.2 《琉球译》所收寄语的音义释读
    6.21 音义释读
    6.22 《琉球译》的琉球语特点
    6.3 《琉球译》的对音所反映的汉语语音
    6.31 对音表
    6.32 声母
    6.33 韵母
    6.34 汉语对音音系及其特点
    第七章 清傅云龙《游历日本图经》所收寄语的汉语对音
    7.1 傅云龙《游历日本图经》的成书及其寄语
    7.11 傅云龙其人及《游历日本图经》的版本
    7.12 《游历日本图经》的日汉对音寄语
    7.2 《游历日本图经》所收寄语的音义释读
    7.21 音义释读
    7.211 “方言”的寄语释读
    7.212 “日本文表”和“五声十五韵新谱”的假名对音释读
    7.213 “日本异字”下日本自制汉字的对音释读
    7.22 《游历日本图经》里的日语江户音特点
    7.3 《游历日本图经》的对音所反映的汉语语音
    7.31 对音表
    7.32 声母
    7.33 韵母
    7.34 汉语对音音系及其特点
    结语(代跋)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