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怀我好音--诗词体裁与唐宋名篇鉴赏
QQ咨询:
有路璐璐:

怀我好音--诗词体裁与唐宋名篇鉴赏

  • 作者:蔡义江 蔡国黄
  •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3925840
  •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01日
  • 页数:328
  • 定价:¥4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应重视诗词体裁研究
    (代 序)
    尽管对中国的韵文学的研究对象、范围、目的、方法应该是什么,大家的看法不尽一致,但韵文学是文学的一部分而且是就文学形式的体裁特点而言的,这大概不成问题吧。由此想到对古典诗词的研究,体裁特点也是不应忽略的一个方面。
    以往对诗词的研究,多从一般文学发展史的角度进行,有人称之为纵向研究;现在,又有人提出还应进行横向研究,研究文学在这一时代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然后把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结合起来。这自然是能使研究工作深入的很有卓见的建议。但我觉得这还不够,还应该把文学的内容研究与形式研究结合起来。
    诗歌形式的研究(包括研究它与内容的关系),我以为不能不注意诗歌的体裁。以往的研究,多半总是只注意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还有用什么表现手法,诸如比喻、象征、想象、夸张,或者语言精炼含蓄,自然流畅、有节奏感,用典或白描,以及艺术风格如何等等,却很少结合体裁特点加以论述,即使谈到体裁,也只限于诗律学的范围。似乎一首近体诗与一首古风的差别,就在于一则有字句限制、格律规定,一则没有;律诗与绝句的差别,似乎只是律诗八句,绝句四句,“绝乃律之半”。这样,就很难说明律、
    文章节选
    正文摘选

    登 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②。
    无边落木萧萧下③,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④。
    艰难苦恨繁霜鬓⑤,潦倒新停浊酒杯⑥。
    【注解】
    ①登高:大约大历二年(767)秋作于夔州。 ②渚:水中小洲。 ③落木:落叶。 ④百年:谓一生。 ⑤“艰难”句:生活艰难,甚恨白发增多。 ⑥“潦倒”句:穷愁潦倒,*近连酒也停喝了。当时杜甫因病戒酒。
    【探胜】
    这也是杜甫在夔州的作品之一。当时他生着肺病。
    全首诗都用对仗,在七言律诗中并不太多;要写得好,当然就更难。但杜诗中独多此体。此诗前四句写景,为后四句抒情作衬托。首联分别由六个词组组成一个意境,耳闻目见,俯仰之间,犹如亲临其地。颔联一气浑成,笔法变化,“落木萧萧”已为下联写出“悲秋”兴象;“长江滚滚”,自然也就引起了“百年”身世的感慨。颈联再变颔联之混统境界为多层含意。如果将它分拆开来,大概有:一、异乡为“客”;二、经“常”如此;三、离家“万里”;四、孑然孤“独”;五、“登台”生枨触;六、逢“秋”而兴“悲”;七、一生“多病”;八、况已“百年”过半。诗句容量极大。末联放言直抒平生“艰难”“潦倒”,如今连暂借酒杯以浇愁怀的机会,也因肺病止酒而被剥夺了。读来令人对诗人的不幸,十分同情。这一联虽用对仗而不觉是对句,亦如通常用散句而不觉气促。音节上,此诗多双声叠韵,如“落木”“长江”“艰难”“潦倒”“新停”等等,但也是自然而出,并无琢刻求工的痕迹。明代胡应麟认为这是古今七律中的**首,这样说,虽不免偏重艺术形式而有所溢美,但也可以看出,此诗是受到后人特别称颂的。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①,衡阳雁去无留意②。四面边声连角起③,千嶂里④,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⑤。羌管悠悠霜满地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出生于江苏吴边县。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主张政治革新,曾在陕西守卫边塞多年,对巩固边防很有贡献。诗、词、文都很出色。词传世很少;文《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句古今传诵。谥(shì,帝王、官僚死后封号)“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注释】
    ①塞(sài)下:边境,此指西北边疆。 ②“衡阳”句:今湖南衡阳市旧城南,有回雁峰,山似雁之回旋,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③边声连角起:边声,如风号、马嘶一类边地悲凉之声。角,号角。 ④嶂:山峰状如屏障者,也泛指山峰。 ⑤燕然未勒:尚未克敌建功。东汉窦宪曾击败北匈奴,登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勒石记功。勒,刻。 ⑥羌管:也叫羌笛,出自羌(少数民族)地。
    【译文】
    秋天到来时,边境的风光真奇异:南飞的大雁往衡阳去也不想停留一下。边地四面传来悲凉的声音,应和着军中的号角声,一时响起。在群山环抱中,长长的烽烟在落日中升腾;一座孤零零的城堡关上了城门。
    浑浊的酒一杯在手,家乡已相隔千里万里。功勋尚未建立,要想回家也没有办法。在哀怨悠扬的羌笛声中,地上结满了浓霜。大家都睡不着觉,身为将军的我头发也白了,士兵们都在流泪。
    【扩展阅读】
    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①,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②。(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
    【注释】
    ①乐歌数阕:即词数首。 ②欧阳公:欧阳修。
    【今译】
    范文正公镇守西北边疆期间,写了好几首《渔家傲》词,都以“塞下秋来”作为开头,讲了不少戍守边地的劳苦。欧阳修曾将它称之为潦倒边帅的词。
    【点评】
    1040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西安)。两年前,西夏元昊称帝,连续侵宋。北宋西北边陲长期不加警戒,武备松弛,仓促用兵,屡战屡败。在调范仲淹知延州前不久,西夏军已将延州外围据点一一攻陷,延州成了孤城。范氏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到任后,选将练卒,招抚流亡,增设城堡,联络诸羌,深为西夏畏惮,称“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此词写边城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年老无功、忧患边防而又体恤士卒的复杂心情。原是数首相关的组词,今独存此首。
    上阕以写景为主。首句是总说;作者是苏南人,初到陕北,自然对异域的风光有特别深刻的印象与感受。次句以大雁急急地向南飞去,毫无停留之意,暗示边地的萧索荒凉,严寒将至;同时也衬托出戍者望归而无计的沮丧心情。提到“衡阳”,固然由于它正处在延州遥远的南面,更因为衡山的回雁峰有与雁飞相关的传说。写过所见,接写所闻,“四面边声连角起”以声音来渲染悲凉气氛,自然地引到戍守之事上来。末了以重色调画出群山之中的“孤城”,令人想见其险峻的地理环境与军事形势。
    下阕以抒情为主。过片先写以酒浇愁,家乡遥远,暗中呼应前面的望断南飞雁。然后申明有家归不得的缘由,说出词之要旨:“燕然未勒”,戍边尚未建立功勋。肩负重任的主帅范仲淹清醒地看到形势的严峻,忧心忡忡,也曲折地透露出对北宋朝廷长期忽视边防的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实话实说,倒被后来不知真实边陲情况的欧阳修讥为“穷塞主之词”。其实,会说豪言壮语,表示要建奇功于异域的诗人文士,历来多多,未必都是**安危系心、真知用兵的补天手。此后再插入一句景语:“羌管悠悠霜满地”,极妙;既使地域、季节的特色一时显现,又使前后抒情更蕴藉丰满,不单调干枯。词的收结,非颓伤厌战语,而是忧国情怀与思家心绪的复杂交织。
    全词苍凉悲壮,一扫唐五代花间派柔弱绮靡的词风,为后来苏、辛豪放词作了先导;是一首在宋初词坛上独放异彩的佳作。






    江城子(苏轼)
    密州出猎①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②。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③。为报倾城随太守④,亲射虎,看孙郎⑤。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⑥?会挽雕弓如满月⑦,西北望,射天狼⑧。

    【注释】
    ①密州:今山东诸城。熙宁八年(1075),苏轼知密州,这首词作于是年冬。 ②“左牵”二句:左手牵着黄狗,右手举着苍鹰。《梁书•张充传》:张充年少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 ③千骑:指太守的随从,非实数。平冈:等于说山野。 ④倾城:指全城士民,苏轼要他们随同去观猎。 ⑤“亲射”二句:看我亲自射虎。孙郎,孙权,曾射虎于庱亭(今江苏丹阳东);借以自指。 ⑥“持节”二句:《汉书•冯唐传》: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被削职问罪。冯唐力谏不当如此,文帝从之,“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节,符节。云中,汉郡名,今山西大同一带。苏轼借此表示希望朝廷能委自己以边任,去边陲立功。 ⑦会:当。 ⑧天狼:星名。古人用以代表侵掠贪残。这里喻西夏侵扰者。
    【译文】
    老夫我姑且学学年轻人的狂态,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擎着苍鹰,头戴着锦帽,身穿貂皮袍,与大队随从人马一道,卷席似的奔驰在山野中。为我告知全城的军民,大家都跟着我太守前去打猎,看我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射虎的身手吧!
    我喝过几杯酒,带着醉意,心气尚豪,胆子也大。虽然鬓发微微花白,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不知哪**会派冯唐那样的人,手持符节到云中郡传达旨意,委我以边防重任?我当能把雕弓拉得像十五的月亮那样满满的,望着西北方向,去射下那颗暴虐的天狼星。
    【扩展阅读】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①,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②,令东州壮士扺掌顿足而歌之③,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与鲜于子骏书》)
    【注释】
    ①柳七郎:柳永。 ②作得一阕:即此《江城子•密州出猎》词。 ③扺掌:鼓掌。
    【今译】
    近来,我倒也写了好些小词,虽则没有柳永的风味,也还能自成一家,哈哈!几天前,到郊外去打猎,所获猎物颇多。因此写成词一首,命令密州的壮士们拍掌顿脚而唱,吹笛击鼓来伴奏,还相当地壮观呢。
    【点评】
    熙宁八年,苏轼任密州太守,当时刚满四十岁。十月间,他“祭常山回”,与官兵们围猎于密州的铁沟一带,所获甚丰,回来后写下了这首词,又让军士们拍掌顿脚,随笛鼓之声而歌,十分得意。打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虽是一时之豪兴,但这次小试身手却鼓舞了他平素就有的报国立功的信念。此前,西北边境一带屡屡有事,如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攻环州、庆州;四年,又陷扶宁诸城。就在这次出猎数月前,辽主还胁迫宋廷割地七百里。在这种紧张的边防形势下,苏轼才很有信心地表示希望能有机会前赴西北边疆去弯弓杀敌的爱国心愿。
    上片记出猎盛况,下片抒请战心愿。写得声势浩大,场面热烈,豪情万丈,顾盼自雄。是东坡乐府中少有的一首壮词。东坡诗词,押韵择字,常能大胆机智,令人耳目一新。此词中“左牵黄,右擎苍”即是。世间事物,其色“黄”“苍”者多多,能借以专指鹰犬,全因所写是出猎事,又有“左牵”“右擎”字样,才不生歧义,反风趣盎然。词上下片虽所述不同,但遣词造句仍处处照应。如前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后则言“鬓微霜,又何妨”;前已点出自己是“太守”,后便用冯唐持节宣魏尚仍任云中太守事;射猎必持弓箭,故前用英雄孙仲谋射虎事自比,后则以“挽雕弓”“射天狼”来说自己愿立功边陲,抗击西夏之敌。


    破阵子(辛弃疾)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①

    醉里挑灯看剑②,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③,五十弦翻塞外声④。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⑤,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⑥,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⑦!

    【注释】
    ①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即同父),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稼轩好友,为人豪迈,富才气,喜谈兵,反对与金议和。力学著书十年。光宗绍熙四年(1193)第进士,擢**,授官未到任而卒。为南宋**思想家,有《龙川词》。 ②挑灯:古时点油灯,时时要挑灯芯使灯明亮。 ③“八百里”句:晋代王恺有一条珍贵的牛,名叫“八百里駮(同‘驳’)”。一次,王济要王恺以此牛为赌注与他比射。王恺自恃箭法高明,且以为如此好牛,没有真杀之理,便一口答应,并让王济先射。王济“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坐具),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切成块的肉)便去。”(见《世说新语•汰侈》)后用此典,不但以“八百里”代牛,且有赞本领与豪气之意,如苏轼诗“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即是。麾(huī)下,部下。炙,烤肉。句谓以烤牛肉犒劳部下。 ④“五十弦”句:五十弦,指瑟,乐器。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里亦有感慨年华流逝的意思。翻,变换作。锦瑟本非军中所用乐器,弹奏的也多为哀怨的清商曲调。塞外声,指雄壮的音乐。 ⑤作:似。的卢:好马名。相传刘备在荆州遇难,所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跨过檀溪而脱险。 ⑥天下事:指收复中原。辛弃疾《祭陈同父文》:“以同父之才与志,天下之事,孰不可为?所不能自为者,天靳之年。” ⑦白发生:陈亮《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诗:“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
    【译文】
    醉中拨亮油灯,抽出宝剑来看了又看,一觉醒来时,只听得军营里号角声响成一片。犒劳部下,将士们分食烤牛肉,豪气正盛,惯弹出哀怨曲调的锦瑟,如今换奏塞外雄壮的军乐了。秋日里,在沙场上检阅部队,观看他们比武练兵。
    马都像当年驮着刘备跃过檀溪的的卢一样飞快,弓拉得真有劲,弦声忽剌剌如同疾雷让人心惊。把君王委任的收复失土、统**下的大事都办完;就能赢得生前和身后的不朽英名了。这多好啊!可怜白发已经上头了!
    【扩展阅读】
    无限感慨,哀同父,亦自哀也。(梁启超《艺蘅馆词选》丙卷)
    【点评】
    辛弃疾在带湖闲居十年之后,于绍熙三年,出为福建提刑。四年(1193)秋,又被任为福州知府、福建安抚使。他的好友陈亮,也恰于该年中进士,被光宗赵惇亲擢为**。作者就在闽帅任上,得知这个消息,因而写此壮词以寄,表示与陈亮共勉。
    词写主将的军中生活。上片时间由夜到晓,再说白天;环境则从营幕之内到整个军营,再写沙场之上,境界层层扩大。“看剑”,已见壮志雄心,再用“醉里”“挑灯”细节衬托,将军日夜不忘杀敌报国之神态仿佛亲见。“吹角连营”是“梦回”时所闻,也可看作是“梦回”的原因。夜间写“看”,破晓是闻,各不相犯。词境从帐内带出帐外,故下接发烤炙的牛肉以犒赏部下,弹奏军乐以为欢娱,以及演兵场上列队检阅的场景。上片以“沙场秋点兵”一句过片,下片就以麾下将士们练兵比武起笔。写得兵精马壮,个个善骑能射。场面之热烈,情绪之振奋,已达高潮。自然转入直抒壮怀,要完成收复中原的大业。词以“可怜白发生”作结,既有无限感慨,又是积极勉励,词意极为悲壮。
    词中所写种种,以作者任闽帅时的生活为基础,泛说统率精兵猛将的主帅生活,以此期望于陈亮,与纯粹纪实有别。“八百里”“五十弦”,对偶句中巧用典故,使词句内涵大大丰富:“八百里”乃骏物,本非麾下分炙当杀之牛,竟取而代用之,不但见出作者和陈亮的豪壮气概,且以王济一箭破的之典故,暗逗下片将士善骑射情景。“五十弦”指锦瑟,多与文士佳人为伴,如今翻出塞外之声,既表现二人将诗酒吟咏生活转变为戎马出塞壮举的热切期望,又暗寓年华易逝、早生华发的感慨。赋词之年,作者五十四岁,陈亮五十一岁,都已年过半百了。
    陈亮之为人,在当时被朝野视为“狂怪”。他多次向孝宗上书,陈述国策,反对议和。孝宗派人找他想叫他做官,他却跳墙逃走。既不愿做官,却又几次去考进士,这一次考中了**。辛弃疾知道他不肯以上书言事来博取官职,但认为事业还应凭借于功名,故勉励他此次定要实践抗金复土的志愿。“了却君王天下事”,是寄希望于同甫,也正是作者的自勉。
    词的���句,是对陈亮及第后所作诗句“勿谓儒臣鬓发苍”的呼应。现在有一种解说,认为这是作者自己的“幻想终于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碾碎了”。固然,写壮志成空、理想破灭的悲愤,也不无意义,但在这里却与词题所说的“壮词”不相切合,也与二人当时的顺利处境和兴奋心情对不上号。
    目录
    应重视诗词体裁研究(代序)
    上编 诗词体裁
    古风
    “古风”的所指
    兴起与演变
    感遇诗
    山水田园诗
    新乐府
    短古
    长篇
    与律诗的界线
    歌行
    歌行的名称
    歌行与乐府
    歌行的流变
    歌行的作法
    律诗
    律诗的题目
    题目与内容必须完全一致
    全诗必须始终环绕着题目写
    题目的每层意思都必须写到
    题目或主要题意须“开门见山”,即在首联中便写出
    律诗的章法
    首联起
    颔联 承
    颈联 转
    尾联合
    律诗的句法字法
    律诗的因拗取峭
    绝句
    绝句的名称
    绝句的兴起
    绝句的特点
    少:时间上,过程短暂;空间上,画面干净
    小:借细节或琐事来表现诗旨
    了:语言明白,一看就知,一听就懂
    常:常见、常有、带普遍性的题材和表现形式
    藏:含蓄,耐人寻味,不一览无余,言有尽而意无穷
    长:韵味悠长,情意绵长,一唱三叹有余音

    词的兴起
    词的名称
    词与乐府的根本区别
    词与诗在体裁特点上的区别
    词的发展与演变

    曲的名称及其含义
    曲的豪放派
    曲的清丽派
    ……
    下编 诗词鉴赏
    盛唐三大家诗探胜
    宋词解读
    附录
    杂论
    乙夏承焘师
    治学杂谈
    后记
    编辑推荐语
    本书是对于古典诗词鉴赏的入门指导,是大家普及的精品之作。特别适合中学师生入门提高,更可作为大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教材。
    上编介绍诗词体裁的特点和流变,包括古风、歌行、律诗、绝句、词、曲、对偶的分类与特点等,简明易懂。
    下编是唐宋诗词名家名篇的赏读,深入浅出,明晰优美。
    附录收录一些观点独到的文章。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