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研究 (一九零一至一九四九)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研究 (一九零一至一九四九)

  • 作者:张生
  •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25962
  • 出版日期:2004年05月01日
  • 页数:351
  • 定价:¥24.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法国、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它们在实现民法法典化过程中,大多留下了丰富的立法资料。这些立法资料如同历史的路标一样,清晰地指示着当时立法者对民法典的构想,也为后来民法学和法典解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虽然中国台湾“司法行政部”曾编辑了《中华民国民法制定史料汇编》(一九七六年六月刊行),其中收录了相当可观的清末民国时期的民事立法史料。但是,自《大清民律草案人民国《民律草案》到
    《中华民国民法大 法典编订过程中的很多史实问题都有待考辨,很多理论问题仍需要今人重寻源流。
    就史料考证、学理阐释言,清末民国时期的民法法典化是一个极为广泛的课题,法学界尚需予以更多的关注。张生同志以《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研究(一九0一至一九四九)》为题,意在重述清末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的历史,已开此研究之端绪。张生所作
    《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研究》有两个方面值得称道。其一,作者在资料收集和史实考证方面,着力颇多,初步描述了民法法典化的史境与进程。作者围绕着"民法法典化"的主题,收集、梳理、引用了有关的重要立法资料,例如清末的《修订法律馆全宗》、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领事裁判权协议与法权报告书、南京国民政府
    目录

    前言
    **章 绪论
    **节 比较法视野中的民法法典化
    一、近代以来民法法典化的含义
    二、实现民法法典化的一般条件
    三、小 结
    第二节 研究中国近代民法的材料和方法
    一、本文所依据的主要材料
    二���研究方法及相应的概念体系
    第二章 清末民法法典化
    **节 防卫性立法政策及民事立法的迟缓
    一、专制政府的危机及其防卫性立法政策
    二、修律计划中民律的缺位
    第二节 《大清民律草案》的编订
    一、筹议编订民法及修订法典之争
    二、拟订《编纂民法之理由》(草稿)与确定编纂计划
    三、民事调查与编订民律草案条文稿
    四、《大清民律草案》“说明稿”的编订
    第三节 《大清民律草案》存在的问题
    一、编订者及其编订方法
    二、《大清民律草案》的规范缺陷
    三、民事习惯调查对草案的影响
    四、《大清民律草案》的社会适应性
    第三章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民法法典化
    **节 援用“现行律规定各条”及《民律亲属法草案》的起草
    一、搁置《大清民律草案》
    二、援用“现行律中规定各条”一一“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
    三、《民律亲属法草案》的编订
    第二节 大理院创制的准法典:民事判解要旨汇编
    一、民事判例、解释例及其要旨
    二、民事判解要旨的法源性
    三、民事判解要旨的性质
    四、民事判解要旨汇编的准法典化特征及其局限性
    第三节 民国《民律草案》的编订
    一、第二次援用《大清民律草案》之议
    二、编订民法典的外在压力
    三、编订民国(民律草案)
    第四节 变与不变: 民国《民律草案》的改进与不足
    一、民国《民律草案》的主要改进
    二、民国《民律草案》未尽妥善之处
    第四章 民国民法典的制定与实施
    **节 民国民法典的编订
    一、南京国民政府及其立法体制
    二、民国民法典的编订:党治政府与法律家的合作
    第二节 从比较法的角度观察:民国民法典的优越性
    一、三民主义之立法精神:自由、平等、博爱
    二、注重民法典的体系功能
    三、综合比较,兼采中外
    第三节 从社会的角度观察:民国民法典与社会生活之悬隔
    一、民事习惯在民法体系中的地位
    二、民国民法典对先买权的否定
    三、从固有法的“典”到民国民法典中的“典权”
    四、民法典中的婚约制度:对外国法的全面继受
    五、民法典对纳妾及妾之法律地位的否定性回避
    六、小结
    第五章 余论: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的历史检讨与展望
    一、“法律家与政府合作的造法体制”之检讨
    二、建构以民法典为核心的回应型民法体系
    三、法律继受与社会法律秩序的生成
    附录
    附录一 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大事年表
    附录二 中国近代参与民法修订的法律家
    附录三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四 裁判文书索引
    附录五 统计表索引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