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史学与红学——唐德刚作品集
QQ咨询:
有路璐璐:

史学与红学——唐德刚作品集

  • 作者:唐德刚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358946
  •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01日
  • 页数:261
  • 定价:¥27.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笔者平时意到笔随的札记性的零星作品之汇积,就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没有显明的系统,也谈不到深度。当然这是谦虚之词。唐先生自己认为,能够得成此书,缘于数十年国仇家难的煎熬和千百卷中西典籍的浸润,以及他半辈子教读异邦、心怀故国的感慨!
    本书还有多篇文章未及一一介绍,如论述《红楼梦》的攻作,如论读《资治通鉴》,以及论《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及桃园县的“下中农”的生活,等等,都是极可一读的文章。前面说过,唐先生文笔好,极枯燥的题目也写得十分动人,容易阅读,这种优点是极难得的。而每篇每个问题都是为人所关心的,足以为我们解感,这是唐先生的高明之处。
    文章节选
    “**机器”是中产**的克星
    这部**机器在某些方面的确是**的。但是天下哪就真有**机器呢?在运作方面它也有它的死角——这死角便是迫使中国“落后”的基因。
    须知我们这部**大机器原是为搞“重农轻商”而设计发明的。它的不断维修、不断改进,也是向相同目标前进的。既然重农轻商,防止资本主义之出现,这部机器镇压和铲除的主要目标便是“城市中产**”,因此它的历史任务便是:一、预防“城市中产**”于其出生之前;二、诛锄“中产**”于其萌芽之期;三、摧毁“中产**”于其成长之后。
    这样一防、一锄、一摧,搞了两千年。在这部大机器的运作之下,我们这个中华农业大帝国就永远不会产生“城市中产**”了。
    对比较社会史学缺乏兴趣的朋友们或许要问,中国传统的“大地主”岂非“中产**”哉?日:非也。传统大地主者,职业官僚或候补官僚之养���院也。若辈聪明伶俐之儿孙则职业官僚青干班中之受训青年也,在学青年均为职业官僚(ProfessionalBureaucrats,着重“职业”二字,若辈除做官之外别无谋生之术)之候补,而职业官僚则又为独裁专制帝王之鹰犬也。
    中国传统帝王一向优容甚至鼓励大地主。**,大地主为职业官僚告老还乡的“**塞”(salty valve),亦为候补官僚储材之所;第二,中国历史上无地主造反的史例,这群面团团的富家翁向不妨害公安;第三,中国“独子继承制”(Primogeniture)只行之于家天下者,而不行于天下有家者。
    父死财分,再加个多妻制,则土地集中的祸害只是革命家想当然耳了。靠证据讲话的社会史家,对此未找出充分的证据来。中国传统的小地主通常也只是饥饿边缘的“小贫”;搞土地集中的大地主,几乎是清一色的“官僚地主”,无功名的自耕农和小地主无份也。官僚们“一代做官,三代打砖”,他们子孙形不成**、搞不了政治,他们不是中西比较史学上所说的“城市中产**”。我们的“城市中产**”两千年来可以说被上述那部**大机器辗毙殆尽。现代刚一萌芽,又被肃反肃掉了。
    目录
    序 胡菊人
    自序
    当代中国史学的三大主流
    ——在中国留学生历史学会成立会上的讲辞原稿
    中国前途在中国人
    文学与口述历史
    小说和历史
    ——1988年6月7日在台北耕莘文教院讲稿
    也是口述历史
    ——长篇小说《战争与爱情》代序
    海外中国作家的本土性
    论中国大陆落后问题的秦汉根源
    ——1987年在西安“周秦汉唐史学研讨会”宣读之论文
    清季中美外交关系简史
    撰写《李宗仁回忆录》的沧桑
    ——《李宗仁回忆录》中文版代序
    桃园县的“下中农”
    《通鉴》与我
    ——从柏杨的白话《资治通鉴》说起
    从“人间”副刊谈到台湾文艺
    杀一个文明容易建一个文明很难
    ——对汉字拉丁化的意见
    前人著史后人评
    ——在中华民国建国史讨论会上的发言
    《红楼梦》里的避讳问题
    ——《胡适口述自传》译注后按
    曹雪芹的“文化冲突”
    ——“以经解经”读《红楼》之一
    海外读红楼
    编辑推荐语
    曹雪芹和高鹗虽然都是旗人,雪芹毕竟出身**,在他短短的四十余年的生命中,交游显然仍限于旗人,旗味仍重。高鹗在“补”《红楼》期间,已是个深入汉人社区的光蛋,在他身上的双重文化冲突,有时似在雪芹之上。
    这“一对金莲……”是否是雪芹原文?或是后来在过录程序上被好事者加上去的,后来才又被高鹗删掉的,就有待红学家们去继续考征了。不过这八个字纵为雪芹原著,则全书一百多位女子,就只有一个尤三姐被讲明是小脚,其他美女则仍然是“妾足未分明”也。
    至于这位也有严重的“双重文化冲突”的“鞑虏”高鹗,他不能欣赏我们这个“需从掌上看”的汉家文化,那也是很肯定的了。大观园内一百多名美女,只有这么一双金莲,他还要把它搞掉。高鹗!高鹗!你真是个刘姥姥的大倭瓜。
    第二十六回。贾芸“溜瞅”袭人那一段,所有的本子上(包括程甲本)都说袭人穿的是“背心’,可是在乾隆百二十回抄本上,高氏则把原文里的“背心”改成“坎肩”。以后“程己本”便一律用“坎肩”了。
    我对高氏这一改倒发生了兴趣。细查一下,在曹氏笔下,几乎所有的美人儿穿的皆是“背心”;到高氏笔下,她们又多改穿“坎肩”。在我们南方人的印象里,“背心”与“坎肩”原是一回事,但是按说在旗装中二者是分别的。是耶?非耶?就只有请教专家了。
    《红楼梦》是个无底洞,专门问题,一定要靠专家来答复,通才先生是不能信口胡吹的。
    本书中,收录了对《李宗仁回忆录》成书过程,《文学与口述历史》得文章和《小说和历史》的讲稿,16万字的《战争与爱情》的序言,以及对《红楼梦》的独到见解和对红学研究上一些问题的置疑等等。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