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感悟父爱 感悟母爱
QQ咨询:
有路璐璐:

感悟父爱 感悟母爱

  • 作者:王璐
  •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 ISBN:9787806009161
  •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01日
  • 页数:262
  • 定价:¥26.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没有什么东西能比父母心中所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这种情感就是父爱和母爱,父母是孩子心中*仁慈的法官、*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父母的爱如火焰照耀并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
    父母之爱如此之伟大神圣,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发现很多孩子对父母之爱往往不以为然,甚至常常产生逆反心理,对父母抱以“敌视”态度,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答案就在于父母没有能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感悟到他们的爱,没能同孩子进行正确有效的沟通。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正确地去爱孩子呢?这无疑是让很多为父母者头痛的话题。孩子淘气不听话,不爱学习,不懂礼貌,性格害羞,爱撒谎,屡教不改……如此种种,让父母难于应付,万般无奈之下,无名火起就对孩子动辄以打骂,或者变相的体罚,经过这样一翻“ 教育”,自以为孩子能悔过自新,却成想适得其反,孩子愈加的反判,甚至对你阴奉阳违,以至造成大错。这样的父母这“爱”无疑是失败的,那么如何才算是正确的教育之法?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呢?本书所要告诉你的正是这一点。
    父母对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也是一份伟大的情感,但却会使子女遭
    文章节选
    在中世纪的欧洲或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家长们常把孩子当作手中的泥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把他捏成什么样,就捏成什么样。我们中国不少的父母自觉不自觉地受封建教子观的影响,已经形成了“孩子是我生,是我养,他就应该听我的”这种教育思想。
    尽管我们的教育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但仍然有许多父母不明白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职责是什么。有的父母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抱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愿意吸取科学的培养孩子的思想、方法,由着自己的性子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有的父母则把孩子当做希望的载体,想通过孩子去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满足自己成功的虚荣心,于是从孩子小时便给孩子灌输知识,订下条规,制定各种各样的发展规划,要孩子努力奋斗、争取荣誉,从这种意义上看,孩子就成了父母实现愿望的工具,而丝毫没有自主权。
    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
    古代有个植树专家,他的树不仅成活率高,而且枝叶繁茂,果子结得又早又多。在讲到经验时,他说:“只不过我种树时能顺应树木的天性而已,树木生长,要求舒展根部,用原来的旧土,并且培土夯实。栽好之后,不要总去打扰它,要让它自由自在地去成长。这样做就是保护了树木生长的天性。”
    教育孩子犹如培养树木,如果你非要树木长成某种姿态、长到某种高度,非要它完全合乎你的心意,多长一个枝条少长一个枝条你都要严格控制,那么难保有**树木不会因违背生长规律而夭折。
    我国当代**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有三个孩子,一个叫至善,一个叫至美,*小的叫至诚,都小有名气。
    为什么孩子们能小有名气呢?当然和叶老的教育有关。每天吃罢晚饭,碗筷收拾过了,植物油灯就被移到桌子**。叶圣陶戴上老花镜,坐下来开始给孩子改文章。至善、至美和至诚兄妹三人,各居桌子的一边,眼睛盯住父亲手里的笔尖儿,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指责、争辩。父亲并不责怪他们,说是改文章,实际上是和孩子们探讨着如何措辞,提炼思想。
    叶圣陶给孩子改文章不像老师那样在文章上画画改改,而是边看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这样好些……遇到他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孩子:原本是怎样想的,究竟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有时候,孩子们被父亲指出了可笑的地方,就尽情地笑起来。每改罢一段,父亲就朗诵一遍,看语气是否通顺,孩子们也就跟着父亲默诵。
    父亲的训练是严格的,也是生动活泼的,三个孩子不觉得枯燥、乏味,十分喜欢父亲这样的训练。叶圣陶从来不出题目、硬逼着让孩子们去写。不过他有个要求,即使是练习,也应该写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孩子们照父亲的主张去做,觉得可写的东西确实很多,用不着胡编,也用不着硬套,写出来的东西不会雷同,而且还很有新意。父亲看了孩子们的习作,总是很喜欢,鼓励他们继续写作。
    父亲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孩子们勤奋努力,自然进步很快。兄妹三人很小的时候,他们的文章就得到朱自清、宋云彬的好评,出版社还出版了他们的习作《花萼》和《三叶》,宋云彬和朱自清分别为两本集子写了序。
    孩子的成长过程可以分为保护、指导、自立几个阶段。但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如果仅局限于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似乎就过于狭隘了。我们看到叶圣陶和孩子们的关系就如同兄长、朋友、导师。他没有放任孩子,但也绝没有拿出家长权威的架子对他们加以干涉,而是耐心地引导、交流。
    亲子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含义*丰富的关系之一。因为在这两种关系当中还可以产生友情,作为两个独立的人格主体可以相互尊重、鼓励,共同提高。这是每位做家长的都不能忽略的。
    不可否认,父母与子女是共同生活的。既然是共同生活,就难免出于人的本性要去疼爱对方,甚至干涉对方。特别是父母对子女有很强的保护意识,就会不由自主地对孩子进行种种干预。几乎每位父母都有一种坚定的认识:“孩子不教育是不能成才的。”我们当然能够理解这种苦心。但是,这种认识通常会造成父母只知管教孩子一味服从的消极局面,而忘记了其中的沟通环节。
    如果一直按这种父母行为准则影响了孩子行为准则的模式去做,片面强调“家长”和“孩子”的角色的思维模式,只能导致单纯的“教导”与“服从”。而这种“服从”会渐渐转化为隶属。那么,孩子自塑的天性就会遭到摧残。
    这种摧残也表现在,有些家长给孩子设计发展方向时,并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一厢情愿地培养未来的艺术家。
    这样忽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硬性安排孩子学习某一门技艺,孩子可能会因为好奇而摆弄一段时间。但是,要作为一种职业,而孩子又不具备此种先天的悟性,则无异于一种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这种硬性的强求,不仅会掩盖一个人真正的才能,而且还会**他们自我选择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孩子的成才之路埋下隐患。
    江西南昌市曾经有一个家庭,夫妻二人到中年才喜得贵子,自己的事业也开始慢慢走下坡路,于是他们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奇奇身上。奇奇三岁的时候,夫妻二人就买了一整套唐诗宋词教他背诵,四岁的时候请老师教他书法、小提琴、钢琴。他们嫌幼儿园的教育太简单、太肤浅,所以干脆不送儿子上幼儿园,而是每天把他关在家里,就给他留下一点饼干和一大堆的书。于是,日久天长,奇奇上小学前甚至连上厕所这种基本的技能都不会。
    好不容易儿子上小学了,夫妻二人又迫不及待请老师教儿子英语、补数学、补作文。奇奇从小就戴上了眼镜,而且显得抑郁和沉默。每到周六周日,他们又带着儿子去少年宫上艺术班,所有空余时间都逼着孩子在家练琴练画,只要一听不到琴声,他们就怒气冲冲地指责儿子,甚至把他绑到钢琴椅上看着他弹,还每每说:“我们都是为了你将来更有出息……”
    据奇奇的同学讲,奇奇特别胆小,不爱说话,找不到学校的厕所和食堂,还不愿意和老师与同学交往,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他哪个也不知道。
    等到奇奇四年级的时候,他的父母依然对他“痴心未改”,给他定下每门功课都必须达到90分的标准,一旦达不到便罚他抄十遍试题。终于有**,奇奇趁父母不在家,胆小的他不知哪来的勇气,从六层楼上跳了下去,只留下一张小纸条:
    “爸爸妈妈,我一点也不喜欢钢琴、书法,也不喜欢学习。老师同学都说我怪,你们也不喜欢我,我不想再见到你们了。”此时,奇奇的父母纵然痛不欲生,也已是追悔莫及。
    奇奇的父母错在把孩子当成客体,忽视甚至无视孩子的主体意识,教育方式专制,态度粗暴,结果使奇奇失去了童真和快乐,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终酿成悲剧。这种专制的外表,有时还穿着“仁慈”的外衣,相当“ 和顺”。孩子一旦流露异议,父母就抬出“为你好”的挡箭牌。既然是“为你好”,你不接受也得接受,因为在孩子面前父母始终是高明的,听父母的话没错。照父母的话去做,一定不会吃亏。孩子心灵尚未发育成熟,哪会有理、有力争辩?只有默默地承受。长此以往,伤害是刻骨铭心的。这种不尊重孩子个性的做法,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折磨。
    目录
    **章 放下权威,学会尊重孩子
    不要无视孩子的权利
    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
    尊重孩子的个性及兴趣
    孩子毕意还是孩子
    属于自己的小屋
    了解孩子的需要
    孩子渴望赏识
    涂上颜色的图画
    “妈妈,我是不是很笨?”
    “他根本不懂我”
    打不是亲,骂也不是爱
    10元钱不翼而飞之后
    “爸爸经常打我”
    该放手时就放手
    “我又不是三岁小孩”
    孩子的优点更重要
    挖掘孩子的无穷潜能
    记住,父母的权威是孩子给的!
    怎样树立正确的权威
    别让孩子对你的行为感到困惑
    第二章 和孩子交朋友
    与孩子保持亲密关系
    “为什么前面的车子会冒烟?”
    打入孩子的圈子
    和孩子一起做游戏
    “妈妈相信你”
    双向交流,缩小代沟
    平等相处,不要过多地束缚孩子
    缩小代沟父母要先从自我人手
    “我喜欢这种画儿”
    在家庭中创造和谐的沟通氛围
    多和孩子在一起
    “外婆,这里不是你们的家”
    和孩子商量,听听孩子的意见
    “妈妈,我要养小狗!”
    “我想看电影”
    “我和同学去游泳了”
    第三章 循循善诱,引导比说理更重要
    言传不如身教
    我不上学,因为我病了
    给孩子一个“高大”的背影
    “你要不要帮妈妈的忙呀?
    引导孩子克服坏习惯
    “给我水泡饭”
    “我不想咬指甲了”
    “我想让鱼长得棒一点”
    环境是*根本的
    培养孩子的自我反省力
    “再也不去网吧了”
    “是他先欺负我的呀”
    “每天吃青菜豆腐”
    学会和孩子讲道理
    “我可以自己走回家”
    “我恨做哥哥”
    竞争的道理
    第四章 合理疏导孩子的情绪
    倾听孩子的心声
    倾听很重要
    耐心地听孩子说话
    让倾听成为有效的交流方式
    非语言沟通
    正确扫除孩子的厌学情绪
    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
    寓教于乐
    在课外书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纠正孩子的坏脾气
    “给我果冻”
    “别惹我”
    “妈,你怎么这么慢啊?”
    改进孩子的性格弱点
    “我行,别人不行!”
    让孩子学会表现自我
    “我怕输”
    “妈,我怕”
    正确对待孩子的青春期问题
    万勿硬碰硬
    了解他在想什么
    青春一定就叛逆?
    第五章 沟通,父母必须教给孩子的本领
    让孩子主动说话
    “妈妈,我再唱一次给你听”
    今天吃什么点心
    “妈妈,我昨天没有这样说你”
    让孩子正确表达
    “喂,你好”
    家庭是孩子学习说话的*好场所
    “刘德华有什么好?”
    自信,沟通的**步
    “我真为你感到丢脸”
    拿了两毛钱之后
    “我很欣赏你”
    煅炼孩子的交际能力
    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
    煅炼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
    帮孩子掌握交际准则
    让孩子拥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
    “关我什么事?”
    让孩子懂得控制情绪的重要性
    第六章 赏识,造就天才的*佳方法
    鼓励激发潜能
    “感谢爸爸妈妈”
    “祖母让我走向成功”
    将优点放大
    不妨肯定孩子的“叛逆”
    把握鼓励和赞美的尺度
    “妈妈,你贴反了!”
    “你进步多了!”
    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
    鼓励和赞美要掌握方法
    “小如真是长大了!”
    “辛苦你啦!”
    第七章 批评和惩罚也可以是爱
    责骂并不是*好的批评方法
    “你为什么这么笨?”
    “他是不是天生就这样?”
    “妈妈为什么总挑我毛病?”
    批评的技巧
    “我学会了控制”
    “小多真爱动脑筋”
    不要把话说绝了
    惩罚,教育中必须使用的手段
    说罚必罚
    让孩子懂得惩罚的意义
    鼓励比批评更有效
    “好,好,拉得很不错嘛!”
    “家长为什么总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用赞美改正孩子的缺点
    第八章 爱与宽容,孩子成长的护航仪
    给予孩子理性的爱
    爱就是让孩子快乐
    不是唯命是从
    爱就是关心、理解和责任
    让孩子明白爱需要付出
    “爸爸妈妈病了怎么办?”
    培养孩子的爱心
    让孩子懂得感恩与分享
    对孩子要信任与宽容
    “加油,爸爸不笑你”
    宽容孩子的过失
    微笑与欣赏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