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真理就这么简单
QQ咨询:
有路璐璐:

真理就这么简单

  • 作者:白波
  •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 ISBN:9787806017890
  •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01日
  • 页数:248
  • 定价:¥23.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6017890
    • 作者
    • 页数
      248
    • 出版时间
      2005年10月01日
    • 定价
      ¥23.8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毋庸讳言,这个世界已经变得如此复杂,以至于有人说:我们面对的困境不再是知识不足,而是信息过剩。人类也许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迷惘:书店里有很多书指导你如何生活、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应付这样那样的问题,杂志上也连篇累牍地告诉你如何说话、如何察言观色、如何八面玲珑。不用说,这些人生指南常常是相互矛盾,甚至是自相矛盾的。
    该信谁?该听从谁?该怎么走?我们如同迷路的人——可我们的麻烦不是缺乏路标,而是路标太多了,它们指向各个方向。
    人生真的是一根钢丝,一团乱麻,或者是《偷天陷阱》里错综复杂的的警报网,我们都得舞姿曼妙地穿过?不可否认,有些人是这么做的,其中有些是成功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也要亦步亦趋呢?如果我们这样做了,结果会不会是弄巧成拙,东施效颦?会不会在一味模仿中迷失自身?
    随大溜是一种选择,跟着感觉走也是一种选择……有没有什么东西能帮我们识别?
    滑稽的是,恰恰是在这个科学昌明、知识爆炸的时代,成千上万人热衷于求神问卜、吉祥数字或“神奇大师”;更多的人愤愤不平,把世界看做一个针对他的圈套;还有人穷其一生,希望找到某种“快速成功”的神秘捷径;还有各种随处可见、难以理喻的愚蠢行为……这真是一个绝
    文章节选
    第1章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真理就这么简单

    生活就是这样。有些得失不是一眼能看清的,但是公平原则仍是有效的。买彩票中大奖,似乎是无本生意,但代价是极其微小的中奖概率。
    我们享受了便宜的商品,但还是付出了代价:成为商家和广告要我们做的那种人。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再好的魔术师也不可能在空气中抓出一笔钱,或变出一个美女,他们只是把那些东西藏得很好,让我们看不见来自何处、是从谁口袋里掏出来的而已。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它包含着支配世间万物的法则:任何事情都有其代价,只是支付方式各有不同。
    从前——很多故事都是这样开始的——一位国王召集国内*聪明的贤人,给了他们一个任务:编一本汇集古今智慧的书,以传诸后世。
    贤人们工作了很久,完成了一部洋洋12卷的巨著。
    国王说:“先生们,我相信这是古今智慧的结晶,可是它太厚了,我怕人们读不完——把它浓缩一下吧。”
    贤人们又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工作,几经删减,将这部书浓缩成了一卷。然而国王还是认为太长了,又命令他们再浓缩。于是这些贤人将书浓缩成一章,又变成一页,又变成一段,*后只剩下一句话。
    当他们把这句话呈献给国王时,国王十分满意:“先生们,这的确是古今智慧的结晶,我相信,如果人们都能明白这句话,我们的大部分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这句话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句话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它包含着支配世间万物的法则:任何事情都有其代价,只是支付方式各有不同。

    有得必有失
    还是举一点生活例子吧。
    比如做人,你想别人对你好,你就要对别人好。要交朋友,就要够朋友。做事,要得到,就要付出。你愿意付出多少努力,决定了你能取得多大成就。
    一位艺术大师曾说:人们羡慕我的技艺,可是如果他们知道我是怎样获得这些技艺的,就不会羡慕我了。
    生活就是这样。有些得失不是一眼能看清的,但是公平原则仍是有效的。买彩票中大奖,似乎是无本生意,但代价是极其微小的中奖概率。
    再来看一看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福音,但是作为代价,我们也要承受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等新问题;技术能为我们造福,也能为我们制造危险,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文明病等等。
    汽车行业是上世纪发展*快的行业之一。汽车给人带来便利,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造成交通事故、道路拥堵——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成为不自觉的奴隶。美国作家伊凡·伊利奇在其研究著作《能量与公平》中研究了美国汽车的效能。他的结论既可笑又可怕:每个美国男人差不多要花他醒着的16个小时中的4个小时去开车、停车和找车,或去挣钱买车、保养车、换车零件,买汽油和机油,支付驾驶证和车辆登记及保险的费用。为使车主能驾驶7500英里,每人每年平均要花1600小时,每小时的功效是4.7英里,不管个人车速是多少。这项*终结果分析的细节可以写满一打书,但有一点是清楚的:汽车提供的舒适、快速、有个人风格的运输,并没有真正使人们摆脱昂贵的旅行费用,它只是用一种复杂的方式隐瞒了某些巨额花费,并使我们保持一种轻松生活的幻觉。
    这件事给我们的教训是:不但要考虑得,也要考虑失。
    橡树岛的故事
    发掘宝藏可能是*让人们激动的幻想之一,它意味着以*便捷的方式获得财富,而省略了漫长烦琐、困难重重的支付过程。下面就来看一看这个探寻宝藏的故事。
    橡树岛的故事是人类寻宝史中*有戏剧性,可能也*有代表性的一幕。
    对于一个寻宝人来说,恐怕没有比橡树岛更理想的目标了。这个岛离陆地很近,没有难以克服的自然困难,而且它很小,只有1200米长,*宽的地方不足800米,而被怀疑藏宝的地方只有几十平方米。当然,有两种可能,有宝或没有,但是弄清它是很容易的,似乎一个人拿上一把铁锹,干上一段时间(幸运的话几天,倒霉的话几个月)就可以办到。不管怎么说,这比中彩票的概率大得多。
    然而,让我们看看官方数据。
    二百多年间,不下25个探宝公司(还不包括大批偷偷来碰运气的人)在此花费了200多万美元,死了6个人,还是一无所获——更糟的是,在付出了这些代价之后,到底有没有宝,人们还是没有答案。
    这个不幸的故事似乎有一个幸运的开端:三个来自附近海岸的人在这个岛上发现了一个拴船的铁环,在一棵大橡树上发现了一个滑轮。就在这个滑轮下,他们挖了几锹,就发现了一口竖井——显然,这里的土是被人后来填上的。挖了几米之后,他们进而发现了一个由木板搭的平台;再挖几米,又是一层木板。
    这一切都表明了下面有东西,而这里正是昔日美洲海盗的活动区域,附近有许多与此有关的传说。人们甚至怀疑,这里就是传奇海盗基德船长的宝库。
    挖到30米深处(挖出了好几层木板、羊皮纸碎屑和棕榈纤维——帆船时代重要的用品),麻烦接踵而来,先是塌方,然后是没完没了的漏水——看来这是一伙非常内行的海盗,他们为自己的宝藏设计了复杂的保护系统。为了找到那隐藏的水闸,人们挖了一口又一口井,结果一无所获。他们不得不停下来,因为钱花完了。
    等下一批财力雄厚的人再来挖掘时,喜剧成了闹剧:因为挖了太多的井,原来那口“宝井”找不到了!
    一年又一年,无数人组建挖宝公司,通过发售股票筹集资金,派遣挖掘队,把他们的钱、时间甚至生命填进了这个烂泥塘里。人们争吵着:谁有资格挖宝?到底有没有宝?是不是已经有人把宝偷偷挖走了?这些都成了一个谜。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假如未来某**,有人真从那个烂泥坑里挖出了宝藏,那笔钱有多少?会比人们为了找到它而填进去的钱多吗?
    羊毛出在谁身上?
    进步是不可阻挡、不可拒绝的,但是不要指望它会创造一个“自由”的新世界——在英语里“自由”这个词的原始意义是“免费”。
    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天看上几十条广告,而且其中一大部分也并不让我们讨厌。广告是越做越好看了,一点也不比那些胡编滥造的电视剧差。再加上大明星这么体贴地介绍酒水、空调和手机,真是让我们中的追星族温暖在心。但是有时我们也会嘀咕:这些制作精美、明星云集的广告花费不菲,钱是谁出的?自然的想法是商家一定要把它打入成本,那么作为消费者,我们是不是吃了亏,吃了多大的亏?尤其看到连篇累牍的广告大战或听说某大腕如何“千金一笑”时,不免有种当了“大头”的感觉。
    在上海财富论坛对话中,有观众向宝洁公司总裁德克雅格提问:一瓶洗发水的价格里,广告费占多少?总裁的回答是做广告使消费者获益。理由是:
    大量的、精美的广告大大提高产品知名度。
    知名度提高使销售量大增。
    销售量大增使成本下降(规模出效益)。
    成本下降使价格下降,用户获益。
    言之有理,我们放心了。这真是皆大欢喜:商家(包括生产和经销)、广告商(包括明星和制作人员)、用户都从里面得到了好处。
    这不只是双赢,而是都赢。但这是可能的吗?
    让我们想一下:大家通过**游戏组成了一个圈子,大家都能从中获利。而这个圈子越大,每个人获利就越多。这有点儿像风行一时的“神秘链”和传销,但又有不同。“神秘链”和传销都是后来者为前面的人付账。而在这个游戏里,不分先来后到都是受益人。那么,钱从哪里来?
    必须承认,**游戏里有好多东西是和我们的直觉相悖的,再说交易的前提就是各方都可能有利可图。然而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你白吃了一顿,就一定有人为你掏了钱,那么,掏钱的人是谁昵?
    **个可能的付账者是市场竞争的失败者。竞争的结果是赢家通吃,而被淘汰出局者就血本无归。这或许算是一种付账。
    另一个输家可能是环境。不要忘了,我们在取用资源时几乎是不必付一分钱的,所付出的是成本:开发、人力、技术等方面的花费。我们从环境中获取和消耗的东西越多,这些成本相对而言就越便宜,正如一张饼摊得越大就越薄。于是大家都得到了一份好处。但这里面有一个隐秘的玄机:这套规则鼓励我们生产和消费我们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东西。只有如此,一切才会运转良好。你买得越多,市场越繁荣。至于你是否需要每天都用某某洗发水洗头,及人们这么做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则都不重要。
    说来说去,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我们享受了便宜的商品,但还是付出了代价:成为商家和广告要我们做的那种人。这个事实让人心里不大舒服。当初野绵羊被人类驯养时一定也认准了这是只赚不赔的买卖。同样,我们被商家伺候得好好的,调教得好好的,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切由着时尚来,干嘛要想那么多,管那么多呢?于是,我们就心安理得地等着人家来给自己“剪羊毛”吧。
    伤兵的两个瓶子
    有这样一个关于经济学的笑话:在一个小岛上,只有两户人家。小岛资源匮乏,也没什么工作机会。可是这两家人是怎么活过来的呢?一家的女主人说:“我们是这么干的:我雇她给我洗衣服,她雇我给她洗衣服,这样我们就都能挣到钱了。”
    说它是关于经济学的,是因为它说明了一个道理:交易会带来利益。说它是笑话,是因为在一个封闭环境里,仅仅靠交易并不能带来利益的增加。在黑色幽默小说《第22条军规》中,有一个“浑身缠满绷带的士兵”(谁也不知道他受了什么伤,谁也没见过绷带下面的人,甚至谁也不知道绷带下面到底有没有人),他所得到的全部**就是:上面挂一个瓶子输液,下面放一个瓶子引流——然后两个瓶子调换位置。
    我们都能看出这个故事的荒谬性,可是一旦它被应用于生活,很多人就忘了。
    任何**骗局的基本原理就是利诱:向某人借钱,许给他高额利息;再向其他人借,拿出一部分作为“利息”付给前一个人,以此类推,如果这种“生意”能持续下去,每个人都不吃亏,是不是?
    但这是不可能的,你得的越多,偿还的压力越大,这是规模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你能借到钱的人数不是无限的——这就是金融领域的“蓬齐”圈套,这一圈套的发明人是波士顿的蓬齐。1920年,他虚构了一家经济实体,其实只是一个金字塔网络,不生产任何产品,拿后来投资者的钱支付前面投资者的利润,在疯狂的一段时间,捞到了几百万。
    “神秘链”的原理也差不多,它很简单:积土成山。假如有1万人参加这个游戏,每个人拿出1元钱所失甚微,可是如果这些钱都给一个人,那么他就得到1万元,这就是个大数目了。
    问题是,随着参加游戏的人数增多,是不是每个参与者都能拿到这么一大笔钱呢?那是不可能的,部分不可能大于整体,无论参与者有多少,*终每个人的平均收入不可能大于支出。
    传销也是这个原理,不同的是,由于**总量中有一大部分要被组织者拿走(当然,他会给你一些“商品”作为回报),可供参与者分配的钱要小于他们的总支出。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必输的游戏。可是,不是有些人就是靠这个发财了吗?没错,只是你要再想想:他的钱是谁的?是其他参与者的。一个人发财,意味着对无数人的盘剥。
    赌场与此类似,不同的是,赌场反而要“公平”些。“逢赌必输”是有道理的,比如你拿10元钱去赌,其中的一部分实际上是要交给赌场的。你赌的次数越多,赢的机会就越小。如果你非赌不可,那么策略专家的忠告是:只赌一把大的,这样你赢的机会多少还大一点。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人买了一本《赌博不输的秘诀》,回到家里,打开包装,发现前面都是空白。翻到*后一页,发现上面有两个字:不玩。
    其实这个人并没上当,如果不想在赌博上输钱,不玩可能是**有效的办法。
    钱怎么来的?
    尽管世界各国都有某某人时来运转、一夜暴富的故事,然而这样大规模致富是近一两百年才有的事。大工业尚未兴起之前,一个人很难靠自己的努力改善物质环境。他不可能赚钱,钱是由国王或军阀赐给他,或者由战利品得来,或者由大地和征服的领土中掘出来的。直到*近一百年,大家才感受到“无中生有”创造财富的奇迹——用“魔法”唤出一切,或者从不太有价值的东西中变出财富的“炼金梦”。
    20世纪以前,整个世界历史上富翁的总和还比不上现在美国一年新富翁的人数。克虏伯世家由16世纪开始,经历八代,才得到巨大的财富。相比之下,洛克菲勒家族的发家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只花了40年的光阴。到了20世纪末,这一进程又大大加快了,信息时代的神话英雄盖茨和艾伦,以及更年轻的戴尔,他们都是年纪轻轻就成了富可敌国的亿万富翁。
    为什么会这样?是现代人掌握了人类渴望已久的“炼金术”吗?这个问题*简单的答案是两个:
    首先是科技的进步,我们能更充分地利用地球的天然资源,*近一百年,绝大多数的新巨富集中在能源领域就是一个例证。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这方面的技术领先者可以在一夜之间暴富起来。
    其次是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大规模生产和销售成为可能,这不但能有效减低成本,更能使生产和销售者获取全球的财富。
    由此产生了新的财富神话。财富不仅能增加财富,而且能加倍增值。财富计算法采用了一种几近神奇的系数:乘数,它成为**游戏*迷人的一面。
    建立在现代工业和商业基础之上的金融市场的兴盛,更给这种财富游戏添了一把火。股票的原始意义在于:筹集资金用于生产以获取利润,然而现在,买卖股票本身却成了*可能赚钱的生意。拥有股权的人也许会身价百倍,所根据的不过是未来的期望。股权一旦高价脱手,就会随着商人所谓“更大的冤大头理论”继续涨价。你买下它,只因为不管股权估得多高,总会有更大的“傻瓜”愿意花更多钱来买——只要有这种人存在,价格就会继续上升,大家都可以继续赚下去。他们甚至相信无止境的增值,数字继续呈螺旋状无限上升。
    为了让财富的大乘法继续下去,必须要增加无限的需要。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增长必须结束,不仅因为地球的资源已经枯竭(也有人说,需要产生,因为自会有新的能源发掘出来),而且人类的物质需要也应该有个限度,一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造成贪吃的社会,活活“撑死”——这是继续执著乘数原理可以预见的结果。
    巴菲特为什么能赚钱?
    炒股很赚钱吗?如果你在几年前这么问,很多人都会肯定地回答:“是的。”可是如果你现在这么问,多数人只能对你苦笑摇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
    答案可能是:现在的股民正在为前几年的“免费午餐”付账。
    我们知道,巴菲特是**只靠经营股票而跻身世界富翁排行榜前列的人。他在谈他怎样选择理想股票时说:“我花了很多时间来研究沃特·迪斯尼公司。我*喜欢的公司是:美丽的城堡,周围是一圈又深又险的护城河,里面住着一位诚实而**的首领。*好有个神灵守护着这个城地。护城河就像一个强大的威慑,使得敌人不敢进攻。首领不断地创造财富,但不独占它。换句话说,我们喜欢那种具有市场统治地位、别人难以模仿、耐久可靠的大公司。”
    他还说:“当我买股票时,我就认为是买下了整个公司,就像在街边买了家商店。如果买下了商店,我就要了解它的一切。”
    因此,在网络股沸反盈天的时候,有人嘲笑巴菲特老了,他的投资思想已经过时,投资人也向他施加压力,希望他也投入“淘金”热潮。可巴菲特一直不为所动,他承认这些股票可能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利润,但是他同时表示“不理解这些网络公司的赢利方式”。
    时过境迁,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高高在上的网络股也土崩瓦解,“老了”的巴菲特再次笑到了*后。
    巴菲特这种充满感情而又十分理智的投资思想,使他在变幻莫测的股市上始终把握着正确的方向,成为股市上一个**的不倒翁。
    巴菲特曾经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发表了以下这番谈话:“我何以至此,不是智商问题,关键是理性。我一直视智商和天才如同发动机的马力,但是输出功率——发动机赖以运转的效能——依赖于理性。许多人驾驭400马力的发动机,但是只得到100马力的输出功率。更好的方式是用200马力的发动机并使之输出全部功率。”
    “空手套白狼”的“魔术家”
    在《第22条军规》中还有个很有趣的人物:食堂管理员迈洛,这个人“7分钱买的鸡蛋,5分钱卖”还有赚头,这是魔术吗?
    没人知道他是怎么办到的,但这是个很能干的家伙,不是吗?他的上司很满意,同僚也很满意。伙食搞得不错,而且大家都在他的公司里持有股份。如果这是个能干的家伙,能给每个人带来好处,为什么不让他放手去干?
    迈洛的生意越做越大,这个手眼通天的家伙同时还是巴拉莫市市长、英国**爵士和埃及总督,控制着整个地中海的贸易,德国人也是他的生意伙伴,而且是*好的伙伴。为了履行和德国人签订的协议,迈洛派自己控制下的美国轰炸机轰炸了美国人自己的机场。“因为生意就是生意”。
    在被炮火击中后,飞行员们才发现自己的救生衣里的材料被迈洛抽去做饮料了,留给他们的是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对公司有好处的事对大家都有好处。
    迈洛是这个时代许多神通广大、长袖善舞的“成功人士”的象征,他们就在我们眼前,短短几年工夫,几乎是“空手套白狼”地聚集了令人咋舌的财富。你不妨把他们比做“魔术家”。其实他们并没有什么神通,只是身手不凡——再好的魔术师也不可能在空气中抓出一笔钱,或变出一个美女,他们只是把那些东西藏得很好,让我们看不见来自何处、是从谁口袋里掏出来的而已。
    老一套骗局,为什么屡试不爽?
    某公司宣称,凡到他们公司购物,每花100元,两个月后就可以返奖160元。比如200元钱的自行车,公司定价1000元。虽然价高了点儿,但两个月后就返给你1600元,你白得一辆自行车还外带赚600元……不少人闻知此等好事,纷纷上门,一时间公司生意好不兴隆。
    还有一家公司宣称:你花1万元购买该公司产品,并拉4个下线,那么1万返还,一周后还奖励1万。不错吧?
    还有第三个项目:存1000元,四天后返还本息1200元;如果存2000元,还2600元;存3000元,还4000元。这家公司将此称为“快速投资致富法”。
    只要稍微想一下就会明白这是一个圈套,可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上当?首要原因当然是贪欲,第二个原因:没有精明的头脑,第三个原因:不够谨慎。
    人都看重利益,这是自然的。可是别忘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什么要“有道”?这里不想讲什么精神、道德之类大道理,只是要指出:“无道”的代价可能你付不起。
    这三个原因是密切相关的:“贪”使他们“利令智昏”,对骗子设下的陷阱视而不见,结果赔了钱又丢了脸。据说,科学家曾通过实验发现,鱼的记忆力极差,有的鱼两天之中居然10次上钩——“贪食”和“没记性”是鱼“只见饵不见钩”的原因。
    报刊上时常见到有人用“捡戒指”、“翻扑克牌”的把戏骗人钱财的,本以为通过媒体传播会使许多人引以为戒,但事实上这样的事却是经常发生。*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被骗者往往也都听说过这种骗人的把戏,而落在自己身上却是不能自已。
    但根本原因还是:忘了常识。钱是好东西,你要,他们也要,那么他们干吗要叫上你“一同去”呢?因为他们缺“启动资金”。好吧,这些缺钱的家伙又是从哪里弄到这么快的来钱方法?
    没错,如果经营得当,钱会增值,可是几个月,甚至几天内增长30%意味着什么呢?可以说没有任何正常的生意可以保持这样的利润,不妨想一想:如果一种生意获利之快超过了倒卖毒品,谁还愿意铤而走险呢?
    该不该参加保险?
    接下来,让我们说一说保险。
    要买保险吗?谁都不否认,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可似乎人们的不安也越来越多了。没有人敢说自己的饭碗是铁做的了,看病、养老都成了问题。怎么办呢?保险单来了。
    这又是一个太多情绪化的话题。有人说保险真的不错,很划算;但也有人指责保险只是变相的骗局。更多的人半信半疑,它是我们后半生的有力保障吗?或者,只是个解解心宽的摆设?
    在决定“要不要买保险”或决定自己“要不要信任保险”之前,有几件事要明白:
    **件事,保险也是“聚沙成塔”的道理,一定的人拿出一定的保费,不可能每个人都得到超值回报。如果没有任何成本,每个人有望收支平衡。注意:这样就是赚了,因为你同时得到了风险保障。但这也是不可能的,一来,一定有些人遭遇不幸,他就要多得一些,这就意味着他人平摊亏空;二来,保险不是无成本的,保险公司要购买或租用办公室,聘用人员,而且每个推销员也要在保费里拿一份作为奖金,你掏出的钱并不能全部用于赔付。
    当然,保险公司会说,他们可以通过精明的投资使财产增值。但是不用说,投资也是有风险的,而且我们也并不知道,保险公司的投资利润是多少。第二件事,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它是要赚钱的。它多少有点像银行,只不过存钱在银行里,你得到利息;投到保险公司,你得到保单。
    那么是不是只要保单的收益大于利息,保险就划算呢?别忘了还有个问题:在银行存钱,你决定存款期限,而且一旦需要还可以提前取回,只不过要损失一些利息。可是钱进了保险公司,在期限未到之前(往往都很长久,有些甚至直到死亡),你是不可能拿到它的。
    还有赔付手续,这是*让我们担心和“头大”的问题。当然,合同上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做,可是假如我不小心弄错了,或者忘记了在指定时间内要求怎么办?是不是对方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不赔了?他们会不会故意在程序上给我们制造麻烦呢?这并非我们一定要把人往坏处想,而是当双方利益发生冲突时,可以想像,对方一定会尽可能维护自己利益的。总之,这些风险是不可能不考虑的。
    第三件事,保险的效用。“某某保险保太平”是保险公司的宣传,但是你知道一份保险并不能保你平安无事,而是在你出事后,给你一定的补偿。那么你就要计算风险和赔付的得失。比如,一个要养家糊口的人一旦遭遇不幸,他的家人可以靠保险金生活;可是一个小孩如果遇到不幸,他的家人并不能从保险金里得到多大安慰——因为这种损失不是**所能弥补的。
    我们说这些并不是要告诉大家不要买保险,而是想说,保险也不是免费午餐,它是一种商品。在买一件商品时,你一定要考虑它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它的价格和质量,它的服务水平等。对保险,你也应该这样做。
    选择的路和错失的路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午餐”,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经济实惠”和“质优价高”之间作出选择。我们的生活选择就是这样一个有得有失的过程。
    佛罗斯特写过一首诗,大意是:在林间有两条道路,无论你选择哪一条,你都失去了另一条。
    每个人都经常面对选择:该上学还是该工作,该不该辞职,该不该结婚。困难在于,我们不知道自己选择的道路将会出现什么,更不知道在那没有选择的“另一条路”上,我们又失去了什么。但是我们又必须选择(正如某人所说:你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所能做的,就是在选择时要格外小心。

    第1章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真理就这么简单

    生活就是这样。有些得失不是一眼能看清的,但是公平原则仍是有效的。买彩票中大奖,似乎是无本生意,但代价是极其微小的中奖概率。
    我们享受了便宜的商品,但还是付出了代价:成为商家和广告要我们做的那种人。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再好的魔术师也不可能在空气中抓出一笔钱,或变出一个美女,他们只是把那些东西藏得很好,让我们看不见来自何处、是从谁口袋里掏出来的而已。
    目录
    第1章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它包含着支配世间万物的法则:任何事情都有其代价,只是支付方式各有不同。
    有得必有失
    橡树岛的故事
    羊毛出在谁身上?
    伤兵的两个瓶子
    钱怎么来的?
    巴菲特为什么能赚钱?
    “空手套白狼”的“魔术家”
    老一套骗局,为什么屡试不爽?
    该不该参加保险?
    选择的路和错失的路
    第2章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什么是因果关系的限制?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无法完全把握命运,无法完全把握世界。这似乎有点叫人遗憾,但这其实并不是坏事。假如我们真的生活在一个一切都按部就班的世界里,不但是很辛苦的,而且是很乏味的。
    真真假假的因果关系
    如果真的有“时间机器”
    没有终结的“终结者”
    “善有善报”
    做好人为什么是划算的﹖
    谁在歧视中国人?
    各自为战的困境
    第3章
    **没有**这回事
    我们出于方便给事物贴上了标签,但标签并不等于事物本身。真实的事物、真实的生活,要比我们简单描绘的图解复杂得多。
    谁是北极的发现者?
    我对,你对,他也对
    胜者王侯败者贼?
    决定论与“测不准”
    科学导致真理?
    一切尽在掌握?
    天地不仁
    “万无一失”
    **正确的决策是可能的吗?
    永无穷尽的追寻
    一个答案就是下一个问题
    第4章
    存在即合理
    当某种规则难以被多数人遵守时,首先应该想到的,不是如何改变人的行为,而是是否应该改变规则。
    为什么要保护老虎?
    人类正在堕落吗?
    “我享受,也就是你享受”
    贫穷是一个相对概念
    假货何以泛滥﹖
    “打官司”与“窝里斗”
    法律的威慑力量
    乞丐的礼貌
    该不该废除死刑?
    死亡也是合理的吗?
    第5章
    问题不对,答案就不可能对
    很多问题本身就隐藏着我们想要的答案。当这个答案不正确时,问题也就可想而知。
    花剌子模的信使
    错误的问题和错误的答案
    当手里有把锤子,你会把所有问题看成钉子
    用什么减少垃圾?
    职业道德是如何产生的?
    钱能摆平的事,就不要另搞一套
    用什么反腐败?
    第6章
    你有怎样的生活,就会有怎样的态度
    生活的不同决定了我们各自的态度。强者有强者道德,弱者有弱者道德。这些处世准则都是为一定境况下的人服务的。保持某种原则,是因为对自己有利。别人与你的看法不同是自然的,不必追究谁对谁错,也不要指望驳倒对方,要改变态度,就要改变生活。
    只要……就……
    企鹅的社交圈
    “强者道德”与“弱者道德”
    “一阔脸就变”
    我们都很容易做奴隶
    “一盘散沙”
    堕落的人性与社会
    当道德成为必须
    第7章
    世界不是昨天才诞生的
    世界不是昨天才诞生的。很多规则已经被发现、确立,就好比一个开采了很多年的金矿,你想随便在哪挖一锹就挖出块金子,已经不太可能了。
    “业余”科学家的成功率
    爱因斯坦的回信
    有些东西不值得认真对待
    “开天眼的人”与不存在的规律
    不值得追求的机会
    捷径还是歧途?
    可赶上“这拨儿”了
    真实版本的“皇帝的新装”
    苍蝇与“金字塔”
    为什么犯罪不是好的致富方式?
    太阳底下无新事
    第8章
    世界也不是明天就毁灭的
    哲学家说过:谁也不能保证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但是我们习惯了它日复一日地升起,而且,杞人忧天也于事无补。当然,我们知道总有**,太阳会寂灭,人类也将不存在。但是好像还不必为那么遥远的事担心。
    未来影响现在
    仅会“击球入洞”是不够的
    宁可少一点但要久一些
    信誉是一生的资本
    不要轻易许诺,但一定兑现许诺
    现在是赢家,而且永远是
    天下没有一次性人情
    得罪一人就等于得罪一百人
    第9章
    不要迷信未知事物
    命运是注定的吗?如果是,你的任何行动(包括求神拜佛)都是多余的了。如果不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人力改变,那么这个“账本”又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在科学的边缘
    蔚为大观的“神秘事物”
    车库里的龙
    动物神话种种
    “信仰疗法”为什么起作用?
    都是老一套
    麦田圈事件
    古老灵魂卡洛斯的故事
    当上当成为习惯
    鉴别谎言的工具箱
    朝生暮死之间
    第10章
    相信不等于知道
    资讯时代,我们接受的信息多了,信息渠道也更多了。我们一股脑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片面信息,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取决于电视上怎么说,至于它说得对不对,有什么根据,我们并不知道,或不感兴趣,“快告诉我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我们就像孩子那样要求一个简单快捷的答案。
    现代社会中的古老部落
    知道与相信不是一回事
    自己的头脑,别人的跑马场
    要不要相信权威?
    牛皮西红柿
    如果野狗有史诗
    历史:真实的记忆还是延续的谎言?
    你被感动了
    理直气壮,义正词严
    怀疑是自由保证
    第11章
    借口不等于原因
    某件事发生了,一定有某些导致它发生的因素,这就是它的“原因”。如果我们要促使(或避免)什么东西,就一定要先知道它的原因何在。问题是,真实的原因并不总是受到欢迎的,这个时候,借口就出现了。
    愤愤不平的人
    愤愤不平是危险的
    “别人没尽到责任”
    “别人挡了我的道”
    “是别人要我这样做的”
    “世人皆醉我独醒”
    先天的忧虑
    “都是环境不好”
    “我太老啦(或者太年轻)”
    “我的运气不好”
    “这不公平”
    借口就是失败
    第12章
    人总是得到应得的待遇
    在一帮得过且过、懈怠懒惰、愚蠢懦弱者的眼里,仿佛世界上一切的好位置、一切有出息的事业,都已人满为患。其实,你今天所拥的有一切,正是由于变成今天的你这样一个人而得到的必然结果。
    什么决定了你所得到的待遇?
    “怀才不遇”多半是自己造���的
    从“供求关系”的角度看问题
    行动才是你*好的说明
    你的身价有多高?
    提升个人价值
    第13章
    尝试可能失败,但*大的失败是没有试过
    接受适当的风险是精神健康的表现。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冒险是必须的,没有冒险就没有进步。不肯冒任何风险,就是*大的风险。
    成长就是冒险
    敢于冒险的人,才是自由的人
    适当地控制
    匹夫之勇与冒险狂
    人是缺乏决断力的动物
    宁可做过,不要错过
    值得做好的事,就值得做得很糟
    第14章
    两点之间的距离,直线*短
    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某一因素的影响是无法完全控制的,而越是复杂的东西,越容易出毛病;而且环节越多,阻力越大。
    复杂引起惰性
    为什么事情越来越复杂?
    焦头烂额才能“成功”?
    舞姿曼妙的生活艺术
    马尔哥尼与清朝官员
    傻还是聪明?
    一个王朝的倾覆
    小孩子都能想到的
    第15章
    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但每个人都一样
    在这个世界上,你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而且,也不会有两个生活经历、以及对经历的感受完全一样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但是,千差万别的人却在很多地方有着相同的欲望和需要,他们接受差不多的教育,以相似的逻辑思考,以同样的方式行事。
    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样
    天命所归的“圈套”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刺猬的道德观
    什么是*重要的人格魅力?
    要包容,不要苛求
    **的人是不存在的
    接受自己是人类的一分子
    编辑推荐语
    明智不需要高深的知识,一些简单的常识就可能使你成为智者。

    《博弈游戏》作者的又一部倾力之作,以犀利、独到的视角还原人生的本来面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