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英国式谋杀的衰落
QQ咨询:
有路璐璐:

英国式谋杀的衰落

  • 作者:(英)奥威尔 董乐山
  •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 ISBN:9787532742165
  • 出版日期:2007年06月01日
  • 页数:197
  • 定价:¥16.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乔治·奥威尔不但是***的反极权小说的作者,还是**的英语文体家、**流的散文家以及头脑清醒、目光犀利的文学评论家。《美国式谋杀的衰落》以谈文论艺为主,收入《狄更斯》、《托尔斯泰与莎士比亚》等名文,比较全面地体现了身为文学评论家的奥威尔的丰采。
    乔治·奥威尔在书中慨叹,“我国发生谋杀案的伟大时期,也就是说我国的伊丽莎白时期,大约是在1850年和1925年之间,凶手的声誉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但是,举了一个美国“公路片”风格的草率的谋杀案之后他慨叹,“很难相信,这个案件会像以前的那种家庭毒杀戏剧那样为大家长期流传,后者是一个稳定的社会的产物,到处左右一切的伪善至少能保证像谋杀那样严重的犯罪应该有强烈的感情作为动机。”说得何其的好啊。同样地,在性交易中,人们也不可能仅仅耽于肉欲,并且多少会希求一些追求的障碍、以及形式上的“伪善”和“感情…动机”。
    目录
    为英国式烹调辩
    泡一杯好茶
    英国式谋杀的衰落
    甘地随想录
    查尔斯·狄更斯
    评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
    托尔斯泰和莎士比亚
    李尔王、托尔斯泰和弄臣
    鲁德亚德·吉卜林
    马克·吐温——特许认可的弄臣
    为佩·格·沃德豪斯辩
    评札米亚金的《我们》
    乔治·吉辛
    评格雷厄姆·格林的《问题的核心》
    评丘吉尔的《他们*得意的时刻》
    附录
    我的简历
    奥威尔年谱
    编辑推荐语
    书评:

    董乐山先生是翻译界有名的前辈,有人甚至称他为翻译方面的“一代巨匠”。*近我对照原文阅读了他翻译的《英国式谋杀的衰落》(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6月**版)一书——想必是从董先生生前编译的《奥威尔文集》中选出来的——发现了一些误译。这些误译不全是疏忽所致,坦白说,有些显然是因为水平不足造成的。当然,前辈翻译家的造诣终究要比现今多数年轻译者为高,然而正确认识、恰当评价先贤的成就也是重要和必要的。下面就介绍一些书中出现的误译,目的并不是要戳“偶像的粘土脚”,只是想让更多的人明白:翻译事业是注定与错误相伴相随的,即便董乐山先生这样识途的老马,也照样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随笔《英国式谋杀的衰落》只有短短五页,却出现了两处明显的误译。**处是:“如果你考察一下那些给了英国公众*多乐趣的谋杀案……你就会发现其中大多数发生谋杀案的家庭都极为相像。”(第9页)后半句的原文为:One finds a fairly strong family resemblance running through the greater number of them。这里的family resemblance,也有写做family likeness的,是一个固定搭配,即我们现在常说的“家族相似性”。这半句是说,你会发现其中大多数谋杀案具有一种很强的家族相似性。事实上,奥威尔文中提到的谋杀案并非都发生在“家庭”中,所以译文里的“发生谋杀案的家庭”云云,也就无的放矢了。第二处是:“他们撞倒了他们假装让其搭车的姑娘,剥下了她的大衣和手提包,把她扔进河里。”(第12页)前半句的原文为:They knocked out a girl to whom they had offered a lift。这里的to knock out,其实是“打晕”的意思,to knock over才是“撞倒”的意思,一字之差,谬以千里。这句是说,���们先是让一个姑娘搭便车,然后把她打晕,剥去大衣,拎去提包,又把人扔到河里。不难看出,董先生的词汇掌握尚存在盲点。
    再举一个理解错误的例子,见《乔治·吉辛》一文:“就我所知,只有写狄更斯的那本书《亨利·赖克罗夫特的私人文件》和《一生的早晨》*近重印了。”(第168页)这句的原文为:So far as I know only The Private Papers of Henry Ryecroft,the book on Dickens,and A Life‘s Morning,have been in print at all recently。董乐山先生错把the book on Dickens(“写狄更斯的那本书”)当成The Private Papers of Henry Ryecroft(“《亨利·赖克罗夫特的私人文件》”)的同位语了,事实上,这是两本不同的书。所谓“《亨利·赖克罗夫特的私人文件》”其实就是有多个中译本的《四季随笔》,而“写狄更斯的那本书”指的是乔治·吉辛的Charles Dickens:A Critical Study(《狄更斯评论》)。此处的理解错误暴露出董先生文学史知识的不足。
    如果说上面这个理解错误的例子尚属英语语言之外的问题,那么我下面要举的这个例子就说明,董先生在面对稍复杂的语言现象时的确有捉襟见肘的时候。在《鲁德亚德·吉卜林》一文中,奥威尔开列了几条吉卜林广为人知的名句,如“东是东,西是西”之类的,其中有一句董先生翻译为:“他们知道英国一些什么?这只有英国才知道。”(第131页)这算什么话呢?哪里是隽语?实际上,奥威尔写的是:What do they know of England who only England know?这句出自吉卜林1891年的The English Flag一诗,奥威尔引用的与原文稍有出入,吉卜林的原句为:And what should they know of English who only England know?无论如何,这个反问句,被译成陈述句,显然就错了。该句因为迁就韵脚,用了倒装形式,董先生没看出来,所以搞错。假若换成正常语序,应该是:What do they,who know only England,know of England?意思是,那些只了解英国的人,又能对英国了解到几分呢?吉卜林有丰富的海外殖民地生活经验,因此他认为那些生活在英国本土上的人们其实对大英帝国到底是怎么回事缺乏真正深刻的理解。顺便说一句,《鲁德亚德·吉卜林》的译文有三处删节,都是语言现象较复杂的地方,不晓得董先生略去不译是觉得累赘,还是多少有些畏难。
    此外,《英国式谋杀的衰落》一书中,译文似可一议者尚有几处,这里就略去不提了。不管怎么说,看到老马失蹄,我们自当“哀矜而勿喜”。译路上多荆棘坎坷,谁又能保证自己不栽跟头? 做人的本质是,你不必追求**,但是有时是为了讲义气而愿意犯罪过,而且你不必把禁欲主张推行到无法与人友好交往的程度,还有你要准备*终被生活所打垮,这是把你的爱给了其他个人的不可避免的代价。
    许多人真诚地不希望做圣人,很可能,有些达到了或者希望达到圣人境界的人,从来没有感到多大做普通人的诱惑。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