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唐代诗歌的多元观照/珞珈语言文学学术文库
QQ咨询:
有路璐璐:

唐代诗歌的多元观照/珞珈语言文学学术文库

  • 作者:尚永亮
  •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6042918
  •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01日
  • 页数:385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书摘
    唐代诗学论纲
    一 唐代诗学与唐诗的关系及其特点
    唐代是诗的国度,而非诗学的温床。关于唐诗,人们已说了很多;关于
    唐代诗学,系统论述者却不多见。究其原因,主要者盖有三端:
    其一,诗与诗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诗,重感性,重情意、形象、辞藻
    ,重个体生命的当下发越;诗学,则重理性,重分析、概括、推论,重创作
    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而唐代,尤其是诗歌创造臻于极盛的盛唐时代,
    正是一个重感性、重个体生命发越的时代。葛晓音《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说得好:“盛唐之所以令诗歌恰逢其时,又因为这是一个情感超过思理的时
    代。盛唐诗人对于诗歌虽有自觉的追求,却没有系统理论的约束;对于时代
    虽有认真的思考,却没有深刻的理性思辨。热情、爽朗、乐观、天真、富于
    幻想和进取精神——盛唐诗人所有的这些性格,乃是属于纯诗的品质,因而
    *高的诗必然出现在盛唐。”事实正是如此。试看与唐代上下相邻的六朝和
    两宋,其诗学论著在数量上均远过唐代,便是显例。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其
    说是唐人不善于理论思考,不如说是唐人将其主要精力投放到了与其自由心
    性更为契合的诗歌创造上,将其对诗歌的理性感知更多地内化成了一种审美
    感受和诗意表述。似乎正因为如此,所以唐代使后人为之心动神移的主要是
    鲜活的诗歌创造,而非诗学理论的建构。
    其二,与如火如荼的唐诗创作相比,唐代诗学总体上处于滞后状态.很
    多情况下,不是先有了理论然后依此理论去进行创作’而是受时代大潮催发
    ,根据个体的审美直觉和生命感悟率性而作’而后再���过头来进行理论总结
    。这种总结,对后来的作者固然是有帮助的,但对其总结的对象而言,却难
    以发挥当下的指导效用。当然,号称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和同
    时稍后的陈子昂等人,确曾在创作的同时打出过反对浮艳空虚诗风而追求“
    风骨”的旗帜;杜甫、元结等人也曾发表过关于“转益多师”和要求“兴寄
    ”的纲领性意见,但却都缺少深细的理论阐述,以至后人在总结这份遗产时
    ,虽可得其旨归,而难于细究深探。在有唐一代,真正做到在创作之初即有
    了明确、完备的理论主张,并以之指导创作实践的’严格来说,恐怕只有中
    唐时代的白居易一人而已。
    其三,唐代诗学欠缺理论上的系统性和深密度,除元兢《诗髓脑》、王
    昌龄《诗格》、皎然《诗式》
    ……
    目录
    一 唐代诗论编

    唐代诗学论纲……………………………………………………3
    初唐声律论的深化及其特点
    ——以上官仪、元兢的诗学理论为**…………………18
    《诗格》、《诗式》之特点及其对唐代诗学的推进…………29
    ……
    编辑推荐语
    本书将主要关注点放在了唐代诗歌的传播接受和定量分析上,从阐释学和接受学角度考察近今学者研究唐诗的成功经验;谈交往诗创作的文章,则用定量分析法考察开天、元和两大诗人群的异同和变化。分为五个部分:唐代诗论编;唐诗文化编;诗人诗艺编;传播接受编;定量分析编。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